Re: [新闻] 杀人狂父母:儿爱玩杀人电玩

楼主: manlike ( )   2014-05-21 20:35:23
※ 引述《serval623 (酸民)》之铭言:
: ※ 引述《barry80811 (哥)》之铭言:
: : 捷运杀人】杀人狂父母:儿爱玩杀人电玩
: : 捷运杀人狂郑捷的犯案动机究竟为何?警方找来郑嫌父母了解,企图从中寻找蛛丝马迹。
: : 郑嫌的父母告诉警方说,儿子是名宅男,除了上学几乎都待在家里,没有朋友也没交女友
: : ,每个月的手机电话费约3、4百元,唯一的喜好是打电玩,喜欢玩杀人格斗类游戏。(突
: : 发中心/新北报导)
: : http://ppt.cc/-Y9~
: 每次在研究杀人狂,绝对会扯到动漫电玩上。但却不说有台湾、全世界多少人在玩游戏。
: 例如凶嫌念过军校的,那是念过军校的人多,还是打暴力电玩的人多。
: 如果打暴力电玩的人数,远高于念军校的人数。为什么是暴力电玩影响他?
: 事实上这根本就是瞎扯。
: 今天凶嫌穿红衣服,是不是要扯到红衣恶魔上身?
: 要扯应该是研究他有哪些事情是一般人不会做的!
: 例如今天有人说他虐待乌龟。
: 会虐待小动物的人,绝对远低于打暴力电玩的人,而且这更有指标性。
科学辩论:暴力电玩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http://pansci.tw/archives/5314
电玩中的暴力会不会对人产生影响?这是个传播跟心理学界的热门议题。最近因为美国加
州颁布法令禁止贩售跟租赁暴力电玩游戏给未成年人,而后在上个月(6月)27日该法令又
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除了家长团体、业者、言论自由倡议者议论纷纷之外,也引发了
一场科学界的大辩论。
直觉来看,暴力电玩跟电视电影或是小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玩家在游戏中是直接扮演“执
行暴力者”,具有高度互动性,并且需要透过执行愈多的暴力达到愈高的游戏成就,跟单
向传播的媒体不同,因此暴力电玩被独立出来研究也是理所当然。
在法官裁决之前,检视了两组对于过往相关研究的分析报告,由Steven Gruel律师挂名提
出的意见书统整了130份过往研究,获得115位学者签署,指出暴力电玩会影响人的认知,
使人更具侵略性,与看电视或阅读的影响完全不同。
另一份意见书由辩护人Patricia A. Millett,提出,获得82位相关领域的研究者签署,反
对加州的这条禁令,认为电玩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关联并不存在。最后法官以7比2裁决该法
令违宪,指出暴力电玩对于认知层次的特殊影响并不具有说服力。
故事当然还没结束:签署Gruel那份意见书的俄亥俄州大学传播跟心理学研究者Brad
Bushman打算拆对方立论的匾额。他提出证据,认为那些说电玩暴力没有影响的学者的研
究不够力。
Bushman跟另外两位作者Deana Pollard Sacks,Craig A. Anderson在5月27日,也就是法
官裁决前一个月,在西北大学法学评论上发表了“Do Violent Video Games Harm
Children? Comparing the Scientific Amicus Curiae “Experts” in Brown v.
Entertainment Merchants Association”(暴力电玩会伤害儿童吗?比较布朗 v. 娱乐商
业协会 一案中意见书的“专家们”)
他们将两份意见书中的专家学者过去发表过的研究论文都整理在一起,然后将这些专家学
者分类,根据的是他们针对“暴力”、“侵略性”、或是“媒体暴力”发表过多少研究。
结果发现,认为电玩暴力有害的Gruel组连署专家学者们平均发表过7篇原创且经过同侪审
查的相关论文,反对的Millett组专家学者们却只发表过0.48篇,对于Millett这组来说,
真是个蛮尴尬的打脸数据。而尽管只看专门针对媒体暴力的研究论文,Gruel组的连署者
平均发表过1.45篇,而Millett组则是0.28篇,也差很大。
根据这样的统计数据,Bushman、Sacks、跟Anderson三位作者在结论中直言“客观比较显
示,支持加州政府的专家们远比支持暴力电玩游戏商的专家们更有资格提供意见。”
然而辩论总是你来我往;Cheryl Olson,《Grand theft childhood: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violent video games and what parents can do》(失窃的童年:暴力电玩
的惊人事实以及父母该怎么办)(注:书名取材自Grand theft auto系列游戏,台湾译为侠
盗猎车手,是标的性的暴力电玩)一书的作者,前哈佛大学公共健康研究员,他是连署反
对加州禁令意见书的其中一位专家,在6/27宣判当天也投书纽约时报,把自己的立场说清
楚。他认为加州政府此一禁令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判准,另一方面也缺乏科学背书;他建议
人们必须同时考量这些电玩游戏的潜在益处,而不是只看见坏处;他认为暴力电玩中的角
色扮演跟互动性并不能拿来直接推论为有害,事实上,在安全的虚拟世界中对于体验各种
身份认同反而有益。
Olson接受Wired访问时批评Bushman等人的研究“可笑”,因为这等于是把论文的量当作
标准,“历史上可是有许多最重要的研究只有短短一两页呢。”,他说。不过Bushman也
没有就退缩,他表示他的研究结果不只看量,也看质,例如支持加州暴力电玩禁令的
Gruel组学者发表于高品质期刊的数量是Millett组的48倍。
我也是学传播理论的,基本上我是站在“反对禁令”这边,立场跟Olson一致,倒不是铁
齿认为暴力电玩绝对没有负面影响,而是怀疑即使有,这样的负面影响有多大?是否忽略
正面影响?此禁令是否公平对待各种媒介上的内容?暴力行为的成因复杂,应该只把暴力
电玩当作唯一的替罪羔羊吗?家庭呢?社会呢?教育呢?
类似这样的争议其实在台湾也时常被提出,还记得不久前台湾媒体上也热烈讨论某个日本
电车痴汉角色扮演游戏,我还因此接受了公共电视的采访(以部落客跟网络玩家的身份,
不是电车痴汉的身份…),也表达同样的看法。我预计这样的争议很快又会在台湾重燃,
或许你愿意现在先说说你的看法。
作者: Raskolnikov (拉斯柯尔尼科夫)   2014-05-21 20:36:00
重点是情节 日本一堆动漫小说叙述的情节都很偏激..
作者: serval623 (洛杉磯強姦人)   2014-05-21 20:39:00
这篇有建设性多了。 大推
作者: allsheep (全羊)   2014-05-21 20:41:00
一楼书看得不够多喔
作者: wch2 (shadow sun)   2014-05-21 20:41:00
所以一楼想必有这次凶手和这些动漫文本的关联性证据囉?不然听你在LUB
作者: livil80101 (Weil)   2014-05-21 20:43:00
一楼博学多文,可敬可敬
作者: SGDI   2014-05-21 22:33:00
比记者来的有根据多了 可惜看推文就知道大家不爱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