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发出不平之鸣吧!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dander/archive/2010/12/13/579524.html
是的,我借用了John Denver的经典老歌歌名,“Leaving on a Jet Plane”,我最近常哼唱这首歌。顺带一提,此曲于1966年发表时,原名为“Oh Babe I Hate To Go(喔,宝贝我不想走)”,好吧,两者都能代表我的心境。
因为从昨天起,我离开了工作十六年又五个月的《中国时报》。
离开的原因很单纯,不是跳槽、不是资遣,不是优离优退,而是“我再也无法说服自己,这是个值得托付的行业”。
说来矛盾,两年前,我调回报社担任调查采访室记者,期间沾了一群优秀同事的光,陆续参与“我的小革命”、“民国九九,台湾久久”、“名人家族故事”、“不景气不低头”等系列报导,两任总编辑给予极大的尊重与空间,一方面,这差事是值得卖命的、这报社是值得卖命的。
另一方面,我越来越难独善其身、越来越难假装没看到,其他版面被“业配新闻”吞噬侵蚀的肥大事实,新闻变成论字计价的商品,价值低落的芭乐公关稿一篇篇送到编辑桌上,“这是业配,一个字都不能删”。
然后,它们像是外星来的异形,盘据了正常新闻版面,记者努力采访的稿件被挤压、被丢弃。记者与主管被赋予业绩压力,不得不厚著面皮向采访对象讨预算、要业配,否则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不配合报社政策”。
一家亲爱的报纸同业,甚至采取浮动薪资,广告拉得多,业绩达成率高,才能享受较好的待遇。另一家报纸主管开会时,公然指责不配合的女性同仁说,“大家都在卖屁股,你不要自命清高”。
于是,记者变成广告业务员,公关公司与广告主变成新闻撰稿人,政府与大企业的手,直接伸进编辑台指定内容,这是一场狂欢败德的假面舞会;花钱买报纸的读者,却不知道自己买了一份超商DM与政府文宣。
所以我递了辞呈,辞职理由填写很翔实:“台湾报纸业配新闻领先国际潮流,自认观念落伍告老还乡”,我希望留下纪录,或可作为一种温柔的抗议,一种委婉的提醒。
在此同时,我必须声明:
一、我抗议或提醒的对象,是整体报业环境。有些同业的卖相更凶狠、姿势更难看;而且我必须说,《中国时报》待我不薄,我也付出自己最精华的青春岁月,如今拍拍屁股,两不赊欠。我衷心寄望这家六十岁的老报纸,除了锱铢计较下一季的财报,也能一如老板蔡衍明的社庆宏愿,“不仅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华人媒体集团,更能成为最有影响力、最受尊敬的媒体集团”。
二、我无意指责或鄙视任何个人,报社里有许多我尊敬的同侪,他们大多比我认真敬业、大多像我一样痛苦无奈,然而这时节这景气,谁没有老母幼子要养?而且,我也曾是奉命行事的一份子,因此,我没有权利批评任何人,但我必须一次又一次、反复地说:业配新闻是欺瞒读者的,违反专业伦理的,破坏社会信赖的怪物。
三、先讲好,我的人品一点都不高尚,我贪财、好色、嗜酒、物质欲望强、骑50cc机车偶尔会超速、曾有刷爆信用卡的纪录。但至少,我知道,这一行有些不该跨越、不该碰触的红线,越过此线,左边是山岩峭壁,右边是断崖狂涛,毫无闪躲会车的侥幸空间。
举几个例,当我跑社会新闻时,不只一位朋友找我“开店插干股”,电玩店、理容院,他们只要我的记者名衔,我一毛钱都不必出,就能坐领干薪,但是,我回绝了;
还有一位三温暖大亨,打电话希望当我的“麻吉斗阵”,我自己开条件,只要我不再写他的三温暖有公共安全疑虑、不再写他因色情按摩被警察抄店,可是,我也拒绝了;
或是澳门赌场业者曾号召一个“记者砲兵团”,邀请社会记者去澳门旅游,包吃包喝包住包女人,只要写篇豪华赌场见闻即可,我还是咬著牙拒绝了,一位相熟的同业,三天两夜带了一打保险套。
各位,请再读我的唇:我的人格并不清高,我也不是吃斋念佛,难道我不想点头如捣蒜说“好好好好好”?我当然想,想得要命;只不过,我更相信,“人生总有非卖品”,并非世间万物身上,都有一个标价牌。
例如,读者的信任;例如,专业判断与良知;例如,自己的人格与报社的信誉;例如,写或不写的自由权利。
业配新闻破坏了这一切,夺走了这一切,它以每字一、两百元的代价,将新闻变成廉售的开架商品、“整合行销”名目下的一项配件、政府标案的简报甜蜜点。抗拒业配的主管或记者,反而变成害群之马,变成昧于现实的唱高调者,变成观念落伍的侏罗纪恐龙。
所以,我承认自己老了,笨了,落伍了,半年前,我就决定离开新闻圈,从此投入三件事:
一、我将进行一项长期的采访报导与评论,揭露置入行销如何影响新闻自由、政府与企业如何借由预算控制媒体内容,我的部落格也无限期改名为《【图解】第一次买新闻就上手》,算是我送给自己的毕业礼物,也是送给我曾挚爱的、喂养我十数年的新闻报业的临别赠礼;
二、我将发动一项连署串连,反对各级政府花费公帑置入行销。在各种业配新闻中,公部门以纳税人的辛苦钱收买媒体,最是可议,我常说,“政府左手伸进我们的口袋,拿钱贿赂媒体,然后将右手伸进我们的脑袋”,花博、ECFA、国光石化…政府不努力为政策辩护、不努力作民间沟通,现在连文宣广告都懒得做,直接砸钱买新闻,这是一种最最混蛋加三级的媒体控制。
所以,我的第一步就是反对这种“掏口袋、骗脑袋”的双重剥削,更何况,现任总统当选后,曾向记协、媒改团体签署一份“反政治性置入性行销”的承诺书(点此放大),我们只是唤醒他的记忆而已(按此连署,部落格左列也有连结)。
这项连署的诉求对象,当然包括朝野政党。民进党执政时,以置入行销控制媒体的纪录也很抱歉;早在七年前,游锡?担任行政院长,就打算统一发包买媒体,我当时发表一篇“游院长,为何‘置入’错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温故知新。
三、凡是任何机关、团体、学校、机构对此议题有兴趣,只要人数超过三十人,欢迎写信到[email protected],或在部落格左上角留言板以“私人留言”邀请,我都愿意无条件演讲分享,我一概婉拒演讲费、车马交通费,也请勿准备排骨便当、鸡腿饭或西点小餐盒,开水我会自己带。
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愿意与任何人交流沟通“媒体置入行销”议题,特别欢迎各级政府新闻联络单位、企业公关部门、广告公关公司或媒体采购人员、媒体经管阶层或业务部门,以上不受人数限制,蔡老板、王老板或其他老板尤其欢迎(大笑)。
最后,这里从一个贴贴小孩照片、聊聊喝酒读书、发发中年牢骚的部落格,被迫转型为一个机机歪歪的议题部落格,实非得已,还望黄大宝、黄二宝的粉丝别打我。
我最近重读五年前,前辈记者林照真在《天下》的深度报导:“谁在收买媒体?”,感触益发深刻;五年来,台湾媒体的怪状不但没变少,而且业配手段越发“狗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没笔误),从业者的痛苦挣扎尤甚于前。
几年前,我仍任职于中时电子报,当时目睹业配新闻“和平崛起”,广告主试图介入新闻产制流程、试图让记者与编辑成为企业公关部门的附庸。然而,编辑部至少还肩负守土之责,换句话说,“吵完一架大多还挺得住”;而今,零星战役早已结束,专业伦理的防线一路溃退,除非你抱定“不干最大”的决心,否则只能眼看新闻版面逐步被广告侵蚀、瓜分,更可怖的是,你无法望见未来的底线。
这故事一言难尽,我们就从明天开始。
【注】
此文欢迎助印转寄,不提作者或出处网址都行,只要附上文中连结即可,无论你要按一个赞,或按一个干,我都没意见。
我相信,以中时的言论自由风气,这篇温柔提醒不会招致任何形式的文字狱;万一,我的部落格莫名其妙被“河蟹”了,被“网络长城”了,我希望中时当局给我一个合理说法,否则我会严正抗议“马英九还我牛”。同时在另一个部落格里,我会持续书写,不会就此闭嘴。
【参考阅读】
监委吴丰山“中国广告置入行销”纠正文(Word及PDF档下载)
你看的是新闻?还是广告?政府带头买新闻,花的都是你我纳税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