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套杆购买方式选择

楼主: youngismine (漾漾我老婆~~~)   2021-10-22 15:01:14
回M大,
我算是打球打蛮多年了
学球打球过程中,经历了好几套球杆
想说今天有点空,趁回复你的机会与板上各位分享一下
如果刚好有正在选球杆而苦恼的球友
希望能有些帮助
若有资深的前辈在看, 也请不吝赐教,外加拜托鞭小力一点 XD
国中毕业,第一次拿的mizuno的碳纤入门杆
父亲的球友送的?!
(印象中是union系列之类的低重心入门铁杆)
低重心的铁杆,对初学者其实相对友善,容易顺利吃球,比较不容易打top。
后来练到110-100左右,
自己摇屁股(台语)加上家人也支持,
就入手了一套全新的callaway X-20(铸造杆头)75g碳纤s杆身,
当时去迈达康门市买,大概28000左右(X21快出时,2008年附近)
其实对于当时的我而言,也算是套好杆,让我练到100-90上下. 其实当时很犹豫
到底要不要买铁杆身,可惜当时对球杆相关的知识了解太少,没有一口气直上铁杆身。
打个岔:说说铁杆身的好处
据我所知:
若体能,挥杆速度能负荷
比起碳纤,可以给球比较多的后旋,咬住果岭
加上比较稳定的距离控制
在不失误的情况下,每球的平均飞行距离(carry),最多差个3-5码
距离很稳定, 很少发生像是 7铁一球150, 下一球160的情况
通常买价也比碳纤维杆身便宜一些
(当时的情况啦)
后来去念研究所认识了博班学长
也开始了认识球杆之路。
学长的Nike CCI Forge + rifle 5.5
原以为Nike的球杆是能好打到哪去
想不到它出的锻造杆头意外的赞
击中球时, 锻造凹背杆头回馈给我的感觉是
吃到球时,软软的/很舒服的回馈
(打好/打坏的感受明显, 但又不像纯刀背杆头,
对于球友的挥杆技术那么的要求)
后来我自己在ebay,
也买了一套2手的titleist ZB + DG S300
(价格印象中是399美金的样子)
(传说中,每位球友一生中都要接触过一次titleist的球杆,才会知道自己的挥杆技巧其实
没自己想像中的好 (开玩笑啦))
这套球杆是混和型的杆头配置,
8-P为求做球/极致反馈 采用全刀背
4-7同时兼顾容错率, 杆头是小凹背
顺道也聊聊凹背与刀背杆头的优缺点
刀背: 击球回馈感细腻, 若完全打中甜蜜点,
距离会比凹背更好
但若是出现非甜蜜点击球or击球失误,
距离的惩罚也比凹背更严重
也需要球友对杆头有良好的操控度。
易于做球, 通常杆面的offset也较小
(因此对于球友杆面回正的技巧
也特别要求, 若回正技术不到家, 过犹不及,
球路马上就反应出来)
凹背: 刚好与刀背反过来, 我就不再赘述
话题回到ZB身上
这确实是一套好杆, 漂亮的外型, 小巧的杆头
顶线薄,刃部也薄, 专业感满点
但当时的我, 挥杆有缺陷,
转体上杆时手臂与身体脱节
(类似拜拜那种手臂上举的感觉)
靠着稍微外往内切的打法
一般Swing Weight的球杆还能驾驭, 遇到这套S300 + D3~D4的挥重
就整个拖不动了, 7铁死命的挥也只有130-140
最终还是好心又刚猛有力的学长
跟我交换整套铁杆,才不至于浪费了一套好杆
所以CCI也随我一路打了7年左右吧
从95上下, 一路打到80-85左右,
偶尔能看到78-79
(部分也归功于美国球场比较平/简单, 果岭又软又美, 较好预测最终落点)
但我认为成绩的提升,主要还是归功于铁杆的准确击球/果岭边短杆的精进
还有高尔夫心态上的成熟
(所以就算挥杆姿势不是那么标准, 还是有机会可以稳稳打80几
但, 成绩始终就会卡在那里, 难以寸进)
后来回台湾上班
因为大学校友会的活动, 认识了现在的教练
也毅然决然的开始了挥杆重塑,
过程其实一边痛苦着又一边享受着
痛苦是因为改造过程中, 下场成绩总是起起伏伏
但享受则是, 看的到自己的挥杆逐渐往正确的道路前进
不管是发力/姿势的正确还是稳定性
最终, 又到了换杆的时候
随着击球技巧的逐渐进步, CCI也打了近7~9年
教练建议可以换套铁杆, CCI有点偏轻/软, 球路左勾的比较严重
失误时,损失的距离也多一些
最终选了与教练同款的杆头
Muziik on the screw forge iron
(因为自己觉得与教练同款感觉好像很强
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容错与价格兼顾)
这次搭配的铁杆身是 PX LZ 6.0
(不过我当时的挥杆还比较没力, 所以工坊技师帮我选了105克的杆身)
顺道再聊聊杆身好了, 以我的认知来讲
主要分为竹结管与来福管
像Dynamic gold X100 S200 R300 这类的
都属于竹节管, 特性是稍Q弹些, 弹道/后旋也会稍微高一点
(与竹节管同FCM同重量相比的话)
来福管则刚好相反
一体成形的杆身, 直接的击球回馈杆
稍低一点的弹道与后旋
至于哪种杆身适合球友,
还是要亲身试打过最清楚
尤其近几年工坊越来越多,
球杆的测试有更多数据化的资料可以参考
重量/挥重/硬度 还是要试过才知道
两种都各有职业球员喜爱
竹节管的话, Tiger&我们的奥运铜牌得主小潘
来福管的话, 则是最近刚拿下CJ CUP冠军的Rory Mcilroy
(他也是许多球友心目中的全挥杆典范,
以前应该是Adam Scott=>不小心又透漏了年纪,还好没说David Toms)
另外也讲讲工坊的部分好了
当时应该是2017年吧
我找新球杆的过程中, 其实也考虑过几个牌子
像日系的EPON RC Romaro 或是Miura之类
的锻造杆头, 不过看到价格也是会深吸一口气
有的光是一颗杆头就6000~8000,
光用想的, 荷包都在痛
最终我这套muziik 5-p,
杆身+杆头+握把+技师的检测
总共大概是36000 左右
但多了技师的检测/选到自己合适的杆身(硬度/重量/挥重), 杆颈的微调
(让自己挥杆还存在的缺陷不要那么明显,
后来动作改好后, 也调回来了)
我自己是觉得满划算,
毕竟现在市面上的大厂锻造套杆组,
4-P 也许不到42000 ,
但38000-40000之间应该也跑不掉吧
(望近期有买杆的版友补充)
2020年的4月多, 随着挥杆更加稳定
挥杆速度也略微上升
总觉得杆头有点空空的
教练就陪同我一起
去找了深坑附近的练习场内的一位资深技师前辈
进行了球杆惯性的调整, 调完之后给我的感觉是
铁杆有点像走在一条看不到的轨道上
我就算拼命加速去催, 方向也不会歪
(也可能是我弱肌啦 哈)
反而偷懒或是动作做一半时,
球路会有所反馈 =>就是会歪
而且那次的调整,增加杆头惯性的部分,
5-p + 50/54/60 ,几千块就搞定
但资深技师的经验分享以及带来的铁杆稳定性却是无价的
最终, 落落长的回文,
能全看完的大大, 我先深深的向您一鞠躬
如有帮助或是有共鸣的地方, 那真是太好了
另外, 想回楼主M大
虽然一开始拿2手球杆可能帅度会少一点
但那都只是过渡期,
只要它是可以让你把基础姿势练到比较稳定
硬度/重量也适中 (可以请教练帮你看一下)
它就是一套适合的好杆, 实用性比较要紧
等之后要进阶时, 再来试打/买全新的套杆组
或是去工坊找杆头配杆身
那时候就真的是又好看又好打
回文就到这边, 感谢版友们的阅读
作者: marxPapaGo (销声匿迹)   2021-10-22 19:28:00
谢谢Y大分享。
作者: h2hero1975 (国见比吕)   2021-10-22 20:24:00
赞赞
作者: famous727 (蜥蝪)   2021-10-22 21:05:00
感谢Young大精辟分享
作者: elvis51 (2crazy)   2021-10-22 21:56:00
好文推推
作者: ngsmsw (csJC)   2021-10-22 22:59:00
实用推推
作者: CarpeDiemAL (CarpeDiemAL)   2021-10-23 01:30:00
推推!
作者: duckbill37 (准备飞翔)   2021-10-23 11:03:00
作者: rojin (rojin)   2021-10-23 11:37:00
推 Y大实用经验分享
作者: lkknome (张GG)   2021-10-23 13:13:00
作者: B9411407002 (THOMAS LIN)   2021-10-24 09:45:00
身为业界人士 也强推Nike铁杆
作者: jonathanhuan   2021-10-26 00:52:00
作者: ianzoo (Ian)   2021-10-26 22:11:00
推!
作者: kevin9964 (中华加油)   2021-10-29 21:05:00
推分享
作者: Roger106 (小彰发薪水)   2021-11-05 12:24: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