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闻] 用电影说服歧异的世界──疫情下的金马奖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0-11-07 09:27:00
※ [本文转录自 Artfilm 看板 #1VfVVTPJ ]
用电影说服歧异的世界──疫情下的金马奖,持续在前往明天的路上
https://www.twreporter.org/a/2020-taipei-golden-horse-film-festival-take-one
2年前,“金马55”因最佳纪录片《我们的青春在台湾》遭逢风波,牵动两岸三地政治敏
感神经,隔年中国国家电影局宣布暂停中国电影和人员参加金马奖,也波及香港影片与影
人参与。今年,“金马57”入围名单内,仍有拍摄中国基层民主自治“乌坎村事件”的纪
录片《迷航》,以及记录香港反修例抗争而以“香港纪录片工作者”匿名发表的《占领立
法会》。
COVID-19疫情之下,世界看似暂停,然政治大手未稍止。但电影Still Rolling,世界就
继续在运转,也唯有透过电影,可以在争论之外,去到政治无可企及的历史维度与人心深
处。坚守电影本位,便是脱摆早年政治箝制后的金马奖,一直坚守的核心立场。“金马57
”拉出“前往明天的路上”主题意涵──明天之路,既是前往摆脱疫情阴霾之路,更是期
许众人同行、彼此理解之路。
台北金马影展票券10月24日开卖,短短6天,便突破6万张销量、160个场次满座,开出千
万票房;它不仅奠基在金马影展长年打下的深厚影迷根基,将于11月21日在国父纪念馆如
期登场的金马奖颁奖典礼,都反映台湾良好疫情控制下人民得以如常的生活,是世纪之疫
笼罩下的“台湾影事文化奇蹟 ”。
金马盛会,其实不只是一个“颁奖典礼”,是长达一整年的策展、专业培力、产业创投,
负责筹办金马影展与金马奖的金马执委会一年到头从不停歇,每年从年初喧哗、激昂且疯
狂的金马奇幻影展拉起序幕。年中则有金马经典影展,主题式的修复影片回顾电影史经典
作品、导演,不仅在台北,近年也于台中举办。年底则是影迷最注目、结集200部国际电
影的金马影展登场,最后由华语电影界最高荣誉金马奖压轴;在此期间,更同步举办金马
电影学院、金马电影大师课、金马电影工作坊、金马创投,近2年还与司法院合作在片单
中另辟司法影展专题。
受到疫情严峻冲击,电影工业的巨轮慢下来,电影制作时程延宕、问世的电影少了,电影
院熄灯,影展也黯然。即便全球三大影展,柏林影展幸运在疫情蔓延至欧洲前顺利落幕;
坎城影展最后一刻仍喊卡;威尼斯影展维持举行,但红毯周围竖起围版,禁绝民众围观。
至于奥斯卡奖,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早已宣布,明年2月的颁奖典礼预计延迟到4月25
日。
台湾的影展日程中,今年4月的金马奇幻影展10年来首次停办,让金马执委会的团队更积
极地思考,举办影展的核心意义与信念。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或者,这个工作可以做什么?那时候大家都很清楚的一件事
是,我们不能停下来,”金马执委会执行长闻天祥说。挺过金马奇幻的难关,7月的金马
经典影展采梅花座、落实防疫措施顺利举行,优异的票房表现给了执委会信心,全力筹备
金马影展与“金马57”颁奖典礼。
TAKE ONE:面向群众,由电影文化演绎疫情时代
JL DESIGN团队连续二年为金马整体视觉捉刀,今年年初即与执委会启动 “金马57”概念
讨论。JL DESIGN创办人罗申骏关注和在意的永远是如何找到文化的连结点、产业的延伸
点与广泛沟通的多元面向。
去年(2019)的“金马56”,罗申骏和他的团队以“寻找黑马”为切入点,期待紧跟着新
一代电影人的步伐,从中勾勒华语电影的未来样貌。今年,罗申骏则设定要紧扣疫情,“
疫情让我们提早进入了未来,体验所谓的‘新日常’,我们改变了什么或被迫改变了什么
?”对罗申骏而言,疫情是2020年非谈不可的主轴,如何找到及呈现疫情与电影、与金马
的连结?JL DESIGN擅长的是形象打造、沟通策略;执委会则是强调电影本位思考,两者
从意象到内涵,扣连呼应。
“疫情并没有让世界停止,电影没有停,电影院还在、片子还在拍,我们有什么理由停下
来?”将疫情带来的停滞调整回更加强调前进,台湾防疫成效卓越,在这个世界级的灾难
中,反而获得了转机,当全球电影产业缓步,台湾是难能可贵还能进电影院的净土。罗申
骏说:“这也强迫大家认识‘自己是谁’?” 台湾在文化输入方面向来不设防,我们的
优势在能包容各种文化刺激,但相对少了文化内容的高度主体性 ,无论透过旅行、看电
影,在这个时刻应该反过来观看自身,重新建构台湾的模样。
台湾的文化内涵在华语市场中极具影响力,罗申骏相信,金马海纳百川、包容的气度让它
自带高度,金马这个大家庭或许还可以往外招手,更近一步的面向大众,同时也向内定义
金马的内容样貌。
锁定疫情为核心,JL DESIGN便希望更与社会大众沟通,提出“前往明天的路上”的概念
。“电影的故事源自日常、人的故事”这样的想法让JL DESIGN更加确定要透过征件向大
众沟通。在这部名为《前往明天的路上》的年度CF中,以"TAKE ONE"启动征件计画,让
这部电影里头有你、有我,更有这块土地,再由12组金马56得主创作12支主题影片,作为
这部电影的12个场景。
https://youtu.be/J9avrYOyiug
JL DESIGN以军队等级的团队执行TAKE ONE征件计画,将沟通对象锁定为大众、社群为沟
通管道,但大众在哪里?他们先邀请年轻且备受期待的演员当领头羊,再以两支影片宣传
扩散,并铺排意见领袖将消息发散、扩张的线路,切出不同的议题、寻找海内外组织共同
合作,一层层打开以电影为主轴的征件计画领域。
TAKE ONE募集截至11月4日,已有超过7,727件群众投稿。透过众人的眼睛折射台湾的样貌
,蒐集这块土地上的吉光片羽、真实人生的珍贵片刻,每一张照片,都是个体与世界产生
共鸣的瞬间,都是一双双见证时代的眼睛:由演员温贞菱、曾敬骅、巫建和、王净、李千
那领头,将他们的生活细节纪录融合电影语言, 在主视觉中以电影叙事五大元素场景、
情节、人物、对白、物件 为线索融合呈述;带动行政院政委唐凤、云门舞集新任艺术总
监郑宗龙、名厨江振诚等名人响应,他们秀出自己干蒸口罩、草原跳跃舞姿、“求婚版”
红绿灯等影片,在社群网络上增温、发酵,投稿来源遍及海内外、各族群。
7,700多张影像,是7,700多人2020年的日常景象,那是:一场温柔的平权婚姻、那是一片
台湾宽濶包容的山岭、那是一张岁月静好的孩子睡脸......,大家共同完成这出《2020年
》时代史诗大片,将在金马57颁奖典礼上播映,面向人群的“金马57”,是属于每一个人
的金马奖。
电影至上:政治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完成
疫情之外,政治更是永恒的时代命题。
金马奖从不避讳最初设立的政治色彩,走过半个世纪,这匹从不停歇的马一直走出独立自
由的道路。
2年前“金马55”,因最佳纪录片《我们的青春在台湾》遭逢风波,外有中国撤片、抵制
,内有更加鼓吹“本土化”的声浪,金马奖的政治威胁与挑战,从未稍减。“正因为政治
问题不是我们能解决的,所以更要体谅恐惧的人。”世界对金马奖的褒贬都不一定出自对
电影本身的评论,面对不可控的政治风波,闻天祥更坚定选拔好电影,让好电影不被亏待
。在金马深耕12年,闻天祥强调从来没有被“指导”过,官方或补助单位不干涉金马的决
定;而从台北电影节策展人到金马执委会执行长,台湾的自由与态度,也是他持续经营影
展、电影奖的力量。
对于电影的信念与坚持,这两年即便中国官方抵制,但今年仍有中国影片报名,新加坡、
马来西亚、香港电影更是积极参与金马奖,如《南巫》、《你是猪》等马来西亚小众电影
,在入围后获得当地华文报纸的大量关注;新加坡电影《男儿王》也因入围金马奖而获得
上映机会。证明金马奖带来的荣誉、公信力依旧不可撼动。
金马从不主动邀请特定影片参与竞赛,只是设立公平竞争的自由平台,门开了,要来要走
要抵制,金马不能够、更没有意图掌控。金马奖成为一面镜子,纵使没有任何的电影竞赛
能反映电影创作的全貌,重要的是让能来的电影被看见,同时反向点出了不能来的电影在
哪里。
对于政治力量,不亢不卑,不激化也不回避,今年同样有关注社会脉动、抗争的香港的纪
录片《迷航》、《占领立法会》入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无论有人高举“政治归政治、艺术归艺术”的大旗,有人维护金马也好、批评金马也好,
对闻天祥来说,真正重要的更是要站稳电影本位,“所有电影都有表达其政治立场跟理念
、立场的自由,但要用电影来说服我。”政治从来没有解决过人内在的问题,只是表层地
定义个人的立场与身分。更复杂、重要的事情,电影可能更有力量去面对。
典礼之外:华丽的大师讲座和工作坊阵容
当然,大批中国电影从金马奖缺席,金马奖的入围名单虽囊括代表性的台湾电影以及星马
、香港等地的作品,但入围名单与以“台湾电影的主场”为号召的台北电影奖高度重叠,
难免被比较,也质疑两者定位和差异愈来愈相近。
面对这个疑义,闻天祥以获得坎城金棕榈肯定再拿下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的《寄生上流》
为例,“拿了奥斯卡也不会让坎城变质,而是让更多人知道这部影片‘雅俗共赏’的特质
。”就像奥斯卡也不用担心金球奖,反之亦然。电影竞赛都以拔擢好电影为目标,每个竞
赛的设计、征件范畴、奖励范围仍有所不同,“优秀的好电影,就经得起不同奖项的摆荡
。”
金马一直是华语电影的重要推手,这推力不单靠金马奖,还有金马创投会议续积的能量。
2014年,金马创投会议将百万首奖颁给《分贝人生》,带动电影企划的能见度,吸引马来
西亚投资人关注、张艾嘉支持甚至参演。3年后,《分贝人生》再回到金马奖入围新导演
、最佳摄影两个奖项。金马作为华语电影的最高荣誉,地位不减,灯塔性仍在,不断搜寻
、照耀好电影,让好电影在一个自由、公平的电影竞赛平台上,绽放异彩。
金马创投扎实建构华语电影创作的世界,针对电影专业培力的金马电影大师课和电影工作
坊,在疫情影响之下突围,今年仍结集了梦幻讲师阵容,包括以《我是布莱克》(I,
Daniel Blake)拿下坎城影展最佳影片的英国名导肯.洛区(Ken Loach)、瑞典电影大
师洛伊.安德森(Roy Andersson)等人以视讯授课,金马主席李安、金马影后杨雁雁、
美术指导文念中现场授课,内容涵盖导演、演员、美术、制片等电影制作的多元面向;而
向来支持台湾的日本名导是枝裕和更将亲自来台,在金马电影工作坊授课。
时代之眼:以台、港影片双开幕和闭幕片背后的思维
一个影展的开闭幕片安排,是展现个性与策展团队思维。今年金马影展史上首次邀请两部
台湾电影《同学麦娜丝》和《腿》成为双开幕片;两部香港影片《手卷烟》、《狂舞派3
》做双闭幕片。
黄信尧导演的《同学麦娜丝》源自自己的纪录片作品《唬烂三小》,但又并非翻版,延续
导演批判的锐利、在地的幽默感,《唬烂三小》仿佛是《同学麦娜丝》的前奏,让两厢作
品对话,碰撞出更加生猛的力量。张耀升的首部电影长片《腿》同样也是跨界,黑色喜剧
类型融合作者风格,杨祐宁、桂纶镁来助阵。《同学麦娜丝》与《腿》的个性各自鲜明且
无法被对方取代,让金马决定以两部作品同时为影展揭开序幕。
双开幕决定之后,闻天祥说他的确在等香港的电影。选定《手卷烟》、《狂舞派3》双闭
幕,因其紧扣时代,反映香港的过去与现在,见证香港本土电影的力道与气质。2011年,
《狂舞派》的前身企划《舞林》入选金马创投会议,始获关注,两年后完成;走过近10年
,来到《狂舞派3》,已与第一集的青春热血舞蹈电影路线大相径庭。《狂舞派3》透过
RAP、街舞文化,叩问每个人的理想与根源,当意图实践改变时,却又面临政治、商业利
用的困境。在疫情期间拍摄完成的《手卷烟》,则从华籍英军主角出发,一个被留在香港
的边缘人,与来自南亚的新移民狭路相逢,回顾自九七回归后,香港的身分样态。两部作
品,都定是要住在香港、生在香港,对香港有浓厚情感的作者才完成得了。
台港电影连袂撑起金马影展的开、闭幕,金马将注目焦点放在华语电影的何处?不证自明

受疫情影响,在电影院里比邻而坐瞻望大银幕成为罕事,更多人选择在各自的小萤幕前点
选串流平台观看影视作品。串流平台的兴起对观影习惯的改变已是既成事实,疫情的影响
则更加速、放大了这样的转变。在时代的巨浪猛烈拍打的时刻,看影展、看电影究竟有何
特殊性?
曾被笑称是“大拜拜”的金马影展也不否认此聚众朝圣的特性,作为电影的信徒,除了平
日养生,一年一度的朝圣之旅怎能错过?影展既是信徒汇聚的场所,更是与信徒一起供养
信仰的场合。影展的筹办让电影获得关注度,也说明了影展与影片的依存关系。在影展获
得好评的作品,有时候更是打开了未来的发展机会。除了面对作品,影展同样也在滋养市
场。当观众对电影的接受度被更广泛得打开,累积一定数量,也让电影市场更加活络、健
康,使市场能接纳更多元、特殊的电影。
“在偌大的空间里望着银幕这样的仪式感,就是电影院才有的,”闻天祥说,影展聚集的
影迷不只是数量众多,更是同类相聚,唯有电影院才能成为圣殿般的存在,喂养同样的信
仰。
信仰电影,亦是金马无论内外政局或巨变之下,能一直在前往明天的路上行进、不断电的
动力。
作者: futzche (辅子彻)   2020-11-07 10:14:00
推报导者
作者: s93080 (StupidTiger白痴虎)   2020-11-08 04:42:00
作者: Yelnats28 (live)   2020-11-09 00:31:00
作者: petitrie (Second round)   2020-11-10 22:2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