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章:
https://www.google.com.tw/amp/s/opinion.cw.com.tw/amp/article/8238
金曲奖揭晓之后,最常看到的评论,就是“爆冷”。
音乐的喜好原本就不同,要挑出当年度最好的,又要让所有人满意,真的很难。有人认为
得奖作品越来越小众,距离“主流”越来越远。但是,主流的标准是什么?
以前或许可以用销售量来决定主流,那是另一个江湖。如果卖得最好就是第一名,那么金
曲奖也不必花那么多时间,找那么多人来当评审。
有人担忧金曲奖让台湾流行乐坛越走越窄,独立乐团或说独立发行的作品逐渐成为入围与
得奖主流,但是可以带动整个音乐产业的偶像却被忽视,这大概是每次入围或奖项揭晓之
后,最常被主流媒体下标说是“爆冷”的原因。但要说到媒体的主流,那又是另一个江湖
。这年头的媒体圈,主流都不主流了。
曾经的成功模式,现在都被打破了
不是爆冷,而是公式被破解了,歌手走红的规则被打破了,音乐被听到的管道已经百花齐
放了。以前可以捧出上电视对嘴的偶像,以前靠唱片卡带CD可以创下的销售数字,靠排行
榜运作可以堆砌行销的口碑,靠行销企划可以让歌手变成不能说真话、没有自己想法的洋
娃娃,现在难了。以走红偶像去复制另一个偶像,过去或许还行,现在也没办法了。从小
众崛起的机会很多,独大越来越不可能。乐迷很难操作,而且讨厌被操作。
以前想在歌坛出道,可能要先让唱片公司看见,更早以前还要跟电视台签基本歌星合约,
有机会录唱片在乐坛出道,如果没能在电台或电视曝光,大概就没有机会被听到。早期电
视还有歌唱节目可以打歌,后来只能参加综艺节目玩游戏,之后有了音乐台起码还能放新
歌MV,所以有一阵子音乐台DJ也很红。
但这些,都过去了。
网络打破了音乐人跟乐迷之间的墙,网络也打破了音乐产业运作多年、十分上手的成功模
式,以及获利的方法。一个歌手或一个团体没办法扛起演唱会的现场实力,就很难撑下去
。靠唱片卡带CD销售赚钱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歌手或团体必须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想法
,有些歌手或团体甚至有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团队,自己就是老板。
时代就是这样,新的东西不断追赶旧的事物,旧的事物并不会消失,只是成为记忆。我大
概是抱持这样的态度去看待金曲奖,很庆幸金曲奖并没有被侷限,台湾要的金曲奖,就该
以自由的态度继续下去。
对我们这种中年世代,何不靠着金曲奖多认识几个歌手?
对金曲奖入围名单的焦虑,评论得奖爆冷的焦虑,仔细想想也就明白,对流行的敏感与好
奇,大概到了某个年龄之后就会出现初老的瓶颈,毕竟过了自己熟悉的黄金年代,总以为
经典很难被取代,“年轻的都乱唱啦听不懂”。所以这世间才会有红包场、有老歌演唱会
、有民歌30、40然后50,当然很快的,听周杰伦的人都会步入中年,而蔡依林已经出道20
年,五月天也全员40岁了。现在的学校校庆没有人在跳民族舞蹈跟农村曲了,都是热舞社
热音社的场子了。
三金颁奖典礼之中,金曲奖最自由,像我这样的中年世代,金曲奖存在的意义就是提醒自
己:固执于往昔虽然不错,偶尔探出头来听听新的声音,其实就是强力的回春与醒脑;错
过的好歌,就靠金曲奖来个总复习。这些年来,不就因为金曲奖而认识了韦礼安、茄子蛋
、卢广仲,知道了玖壹壹也就会唱他们的“痴情男子汉”。当年在颁奖典礼大喊乐团时代
来临的那些人,现在也都还在入围名单里。看完今年金曲奖,也差不多要来认识落日飞车
、美秀集团。以前我不知道Leo王,现在我记住他了。
———————————————————
以下是看完文章的想法
以前爸妈他们看金曲奖,总是在看蔡琴、苏芮、江蕙、张清芳、齐秦、费玉清、洪荣宏。
一下子金曲奖10届左右开始冒出现张惠妹、王力宏、顺子、王菲、陶喆,曲风变化很大的
音乐。不正也是我们现在刚看见草东没有派对、茄子蛋、OZI、Karencici、美秀集团、Le
o王、葛仲珊、孙盛希、刘柏辛一样吗?不只是听众变化,连部分音乐人也是在跟着这些
新生代创作,你能想到唱着真实的张惠妹开始唱摇滚吗?唱野蛮游戏的蔡依林玩电子、碰
嘻哈雷鬼唱饶舌?开始上YouTube,同时也让音乐人增加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