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如懿”夹击 金钟奖还剩下多少价值?
2018-09-26 19:40联合报 杜沛学
不知道有多少观众、网友还记得,下礼拜六(10月6日)就是第53届金钟奖颁奖典礼了?
最近大陆2部宫斗剧“延禧攻略”、“如懿传”几乎“霸屏”戏剧圈新闻,金钟奖相关报
导的“关注度(俗气一点就是指点阅率)”几乎不到这2部剧的一半,甚至台湾影剧圈报
导也要跟这2部剧沾上边,才有更多露出机会,本届金钟奖黯淡程度实在令人唏嘘。
尤其金钟奖公布入围名单的时机点相当微妙,当时“延禧”才收官没几天余温不退,“
如懿”又正在起步,入围名单关注度奇惨无比,好在名单上有何润东、李国毅、卢广仲稍
微能充充场面。当然,能够入围金钟奖,对演员来说仍是一件受到肯定的喜事,但这样的
现象也不免让人担忧,金钟奖的价值还剩下多少?
这几年金钟奖设置了新人奖,免去过去资深演员与新进演员挤在同一个奖项时,到底谁该
得奖的尴尬,也对於戏剧圈注入新血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今年“翻墙的记忆”在新人奖
一举拿下3个名额,宋纬恩、姚亦晴、张丰豪在剧中的确都表现不俗。此外,准视帝李国
毅、张轩睿及准视后孟耿如、严正岚都是首度入围金钟奖,可见本届相当鼓励过去被认定
为“偶像派演员”的他们兼具实力的发展方向。
入围者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入围就是肯定”,可见金钟奖最大的价值也就是“肯定”
了,肯定这些台湾演员们,在不那么优渥的环境中,仍坚守岗位打拼;肯定他们经常在“
赶鸭子上架”的情况下,依然能维持演出水平,甚至一点一滴的进步著;肯定偶尔有突出
、受关注的戏剧作品,除了收视率指标之外,还有奖项的鼓励。
当然,金钟奖仍是一个演员能够证明演技、奠定演艺圈地位及获得头衔的奖项,只是,如
何将奖项化为台湾戏剧圈实际竞争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项课题,但却往往不受到重视,藉
由金钟奖检讨电视圈环境,就像一年上演一次的肥皂剧,最后也只能变成泡泡般的命运。
说起对演员的肯定与鼓励,与其靠昙花一现的金钟奖,不如有一部真正有影响力的戏剧作
品,才能瞬间让原本默默无名的演员爆红,或是原本就有知名度的演员事业更上一层楼。
最近写着“延禧攻略”与“如懿传”的新闻报导,对此特别有感。
尤其是“延禧攻略”,女主角吴谨言出道8年,原本连“女二”的角色都搆不上,却凭借
这部戏迅速窜红,知名度大增之外,活动邀约、代言都不断进帐。其他角色也闯出知名度
,包括饰演“富察傅恒”的许凯、“明裕”姜梓新、“海兰察”王冠逸等人;而原本就有
知名度的聂远、秦岚、佘诗曼等人,演艺路更上一层楼,秦岚之前受访时也坦言,“延禧
攻略”爆红后,自己的价码也在“合理范围”内涨价了。
“延禧”演员中,更有趣的是台湾女儿程茉,在北京学表演,顺势在大陆影剧圈发展,演
出“延禧”中宫女“玉壶”一角而红回台湾,未来的机会势必大大增加。
至于“如懿传”,周迅、霍建华、张钧甯、董洁等人原本的知名度不用说,也是这部戏
为开播就受到瞩目的原因,但播出后,几个“如懿”身边的小宫女都受到瞩目,如“惢心
”陈小纭、“阿箬”曾一萱等人,讨论度都极高。
另一个值得讨论的是,“延禧”与“如懿”目前都未在台湾电视台上播出,却因网络的传
播,已经在台刮起宫廷旋风,也可见网络影音平台合法化之后,对影视产业的影响,绝对
是有极大助力的,但目前台剧却还没有因此受惠、在国外也发光发热的例子。
回到今年金钟奖,其实精采的作品很多,“麻醉风暴2”、“他们在毕业的前一天爆炸2”
都是作为续集、再度成为入围名单上大赢家的作品,不只演员,也是对于台湾原创剧本的
鼓励;“花甲男孩转大人”是去年“植剧场”的下半场赛事延伸,更是本届金钟证明与市
场接轨的代表作品;至于另一个入围名单上的大赢家“台北歌手”,虽然关注度不高,却
是最能代表台湾历史、文化的一部戏剧。
综观来看,本届金钟入围名单走的是安全牌,台剧却已不能再活在自己的舒适圈中了,创
新、突破是一直在呼吁的口号,培育新血是绝对要进行的事,明星光环与金钟星光闪亮度
,一直都是正比、相辅相成的事。或许,也期许,今年金钟获奖名单能带给影剧圈不一样
的新“视力”。
https://stars.udn.com/star/story/10091/3388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