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版PO心得文好像也有好一阵子了,第一次在三金版发文,这次第53届金马奖算是我
首次完整看完转播,因为去年是在后台当推道具工读生哈哈,或许是曾经参与过(一点点
)典礼,才稍微懂得坐在电视机前是非常轻松的事情。
相较于去年,我自己是认为今年整个典礼是略为退步的,先谈谈主持人陶晶莹,去年不少
人在说林志玲不会主持什么的,但事实上她每个环节都在后台不停的反复练习,她的那支
舞也是不停练习换来的心血结晶,当然我也是相信陶晶莹事前是有充分准备资料,可是她
与黄子佼有个决定性的差异,那就是她的临场反应与即兴发挥相当不好,黄子佼或许是考
虑到辈分,他的许多玩笑与说词都是点到为止,可是老将陶晶莹却是有种把无聊当好笑在
谈,如颁发完男配角林柏宏后,她介绍此次评审团竟开玩笑说“刚刚男配角都这排评的,
有问题找他们”,说这句话仿佛她晓得“现场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奖怪怪的”,接着就是她
公然在台上拿别人私事当话题,还自认为在帮忙“炒新闻”,金马走过半世纪还有需要炒
新闻?更别提舒淇在台上已经面色僵掉,陶晶莹还不断的往此事钻,不仅不得体也有失礼
仪,即便她们私底下很好很可以开这玩笑(甚至RE好),可是观众并不知道。至于那些数
都数不清的抢话、词不达意就不多说了,相信观众都有听见。
回到星光大道上,辰亦儒初次主持能有这样表现,实在要给予一些掌声与鼓励,可惜就是
大场面(主持方面)接触不多,使得他跟杨千霈始终不在同个频道上,抢话、问重复问题
等常见,而杨千霈也常常忽略幕后工作人员,自行将他们挤到一旁,自己站在“明星”身
旁,如《德布西森林》受访时,明明身旁还有两位同行的工作人员(我没注意到职务),
可那两个苦主不但被挤到旁边,连整个画面都没有他们,觉得杨千霈主持红毯多年,不该
犯这样的错误。
至于颁奖典礼过程冗长超时早已不是新鲜事,大家习惯后还是能忍耐著看完,可是问题出
在所有颁奖嘉宾,除了三曾海味之外,全部尴尬到不行(凤小岳与张孝全话少不在此列)
,好难找到一组是有亮点,或者是能让人按耐住性子不转台的,吴君如与陈可辛身为资深
影人,气场与台风自然不在话下,可是撕名单梗用过一次即可,没必要再用到第二次、第
三次,且反复在台上玩起这游戏,不过好佳在最后撕的是早已公布过的,这里是有救回来
的,曾志伟再次以他的机智反应与幽默风趣教导了年轻一辈,如何当个称职的颁奖人,玩
笑拿捏得恰到好处;女儿曾宝仪不愧也是担任过主持人的女星,与父亲一搭一唱效果十足
,适时出面担任粤语翻译解救了观众(反观陶晶莹与茱丽叶毕诺许那段),金马奖可以考
虑明年再找曾志伟与曾宝仪主持。
在奖项部分,总是会有人说在分猪肉,可是平心而论,如果真的有在影展看过(不要说每
部,至少大半)入围影片,就会觉得今年根本没有那种强到通杀的作品,且要说分奖像,
《再见瓦城》身为“台湾”作品却没分到不是更冤?既然谈到年年都有在吵的台湾、大陆
、香港问题,要劝人把政治与娱乐分开着实有难度,可是我们可以保持风度(像冯导上台
硬要酸香港人讲粤语就有点过了,连典礼最高潮女主角双黄蛋,同样毁在他手里,不论是
否为故意的,确实打乱了节奏与情绪),今年不能否认的,确实是港片近年最凶猛的一届
,而大陆作品也维持一贯水准,台湾质量输人是事实,下次再赢回来就好。我也是几乎每
部国片都会进戏院支持,不是说我特别爱台湾,因为我想给这些努力创作的工作者机会,
不能因为冠上“国片”之名,就被先否定。
当然啦,入围作品、得奖作品多半没听过是正常的,除了制度规定外,有谁是有办法去真
正把每部作品都看过?影展场次也就固定这些,没抢到票的、没时间的或者是根本不愿意
去看的,当然就只能坐在电视机前纳闷这些得奖作品、得奖人是哪位,建议金马执委会可
以想个办法改善这个问题,看能否将制度改变成“凡是有入围、有片商愿意代理的都能在
台先行上映,或是抢先在电视台播映”,一解观众之渴。过去实在太多根本没入围奖项,
却幸运抽到配额的大陆电影来台,结果没两下就消失无踪,有的根本也没上院线,“凡得
最佳剧情片与最佳导演即可在台上映”这项规定认为是可以放宽的。
谈到表演,只能说天有不测风云,孙燕姿我们都知道尽力了,感冒真的难免都会碰上,在
表演前夕碰上只能说算你倒楣,但这个表演实在有点不忍卒睹,可这个问题却也真是无解
,总不能因为人家感冒就把表演抽掉或换人,只好硬著头皮上,然后被网友骂一骂了。季
小薇令人惊艳,所有表演就她跟南征北战最稳健,得奖是实至名归,窦靖童与林意涵明显
有点紧张,表现有点不如预期(《爱不用说话》原声带版好好听),李玟依旧气场强大,
改变了许多唱腔与编曲,依然能听出她宝刀未老,可惜收音有点问题,听起来有点闷有点
远。
看完整个颁奖典礼,有感受到金马奖想拓宽格局,可惜做的比想的难,跟不上前进的脚步
,张永祥所言感言提到金马奖越来越年轻,可这个“年轻”却是表现在心态上,体态上仍
略显老态,如何达到同步年轻化,相信会是金马奖未来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