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标题纪录片-《湾生》以爱之名疗愈二战伤
【媒体名称/记者名称/报导】中国时报/许世颖/专题报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4000640-260112?from=fb_share_mobile
纪录片《湾生回家》在台上映半个月,票房突破2500万台币,日前更不负众望入围“金马
52”最佳纪录片,成为角逐该奖的唯一台湾代表。比起催泪又充满温情的《湾生》,《32
+4》记录香港离异的父母;来自大陆的《大同》探讨官场文化,《明天会更好》则讲述
四川山区小学教育问题,《我的诗篇》更直探底层人民生活现况。
《湾生》历经12年纪录寻访,5年拍摄制作,侧写一群二战前在台湾出生的日本人,俗称
“湾生”,战争结束后被迫离开出生地,回到日本;故事叙述没有批判,更没有怨怼,反
而是充满爱,影片记录爷爷奶奶们寻根过程中的欢笑与泪水,是继拿下“金马50”最佳纪
录片的《看见台湾》后,最受观众欢迎的纪录片。
来自香港的《32+4》,叙述导演陈巧真的离异父母,住在同一栋大厦,父亲住在32楼,
母亲则住4楼,片名直指父母离婚后的距离;她的纪录片是省视“过往的痛”并眺望未来
;陈巧真表示,以前很执著对错,好想审判父母究竟对她作了多大伤害,“但我从来没有
想过,他们又是怎样的人。”
《明天会更好》则以贴近时代的议题,加上朴实生活素材,反映当代山村教育的现状和问
题;故事发生在风光秀丽的四川省古路村,一个坐落在悬崖峭壁上的小村寨,导演徐红杰
耗时5年,以镜头记录峭壁上正发生的转化演变,且如何冲击村民生活。而《我的诗篇》
则聚焦6位大陆工人诗人,讲述了一个充满诗性与情怀的故事,工人们以动人的诗歌,让
观众反思和校正社会现实。
《大同》则锁定大陆大同市新任市长耿彦波的“5年造城计画”,拆除10万户住宅,造成
50万人口大迁移,更肩负30亿美元(约960亿台币)债务,导演周浩利用镜头穿梭在大同
的长巷短街中,探讨复杂的大陆政治角力,见证耿如何施政又如何处理拆迁、上访等问题
;他去年曾以《棉花》拿下“金马51”最佳纪录片,实力不容小觑。(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