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报╱杨起凤】
49届金钟奖完美落幕,虽然整体收视率较去年成长,但我却从中发现,金钟奖人才外流的
窘境,首先是今年戏剧类送件数从去年42件减少为29件,再来则是几个大奖几乎全集中在
几部戏中,就连几位“好久不见”颁奖人不是早投效对岸演艺圈,就是久无新电视作品在
台湾电视圈出现,令人感慨万千。
金钟奖今年为了让星光好看,请到许多大牌撑场,诸如仔仔周渝民、陈柏霖、陈乔恩、李
立群等人,画面美、话题多,是创造不少媒体版面,但仔细想一想,这些人有多久没在台
湾拍戏?他们过去可都是台湾电视圈扎扎实实培训出来的人才!
去年,仔仔凭“回家”拿下金钟影帝,在庆功宴上他就表明,未来不会再拍电视剧,“回
家”恐是他暂别电视圈的作品。他表明,这几年找他的剧本没有太多进步的空间,让一心
想突破的他,不愿接拍电视剧。
另一位影帝陈柏霖,三年前和林依晨因“我可能不会爱你”拿下影帝后宝座后,也整整三
年没拍台湾电视剧。其实回顾过去几届金钟影帝,真正“回家”的不多,包括2011年以“
爱∞无限”得影帝的潘玮柏、2009年以“痞子英雄”拿下影帝的赵又廷、2004年“日正当
中”的张晨光、2001年“笨小孩”的邱心志,2000年“浊水溪的契约”的戴立忍等,金钟
奖肯定了他们,但这些影帝似乎也遗忘了金钟曾带给他们的荣耀,得奖后并没反哺台湾戏
剧圈。
今年受邀返台颁奖的陈乔恩,从穿着打扮到讲话口音,已整个大陆化,一句“晚上好”被
网友批的体无完肤,她的演艺事业在台湾孕育,演出“命中注定我爱你”之后爆红,受到
对岸邀约不断,成为大陆一线的她,除了主演的大陆剧被台湾电视台买下播出,台湾制作
单位其实已请不起如她般高价的台湾演员再回来效力了,这是台湾电视圈的幸,还是不幸
?
李立群在今年金钟奖颁奖典礼上,担任最佳编剧奖颁奖人,他也是过去金钟奖影帝,在2
秒内念出218字的相声,还能脸不红气不喘,讲得头头是道,博得观众热烈欢呼,堪称本
届金钟的亮点之一,但台湾似乎也早没他适合演出的角色,金钟奖虽年年自栩办得轰轰烈
烈,但江河日下的电视产业,优秀人才出走,怎能不让电视圈人忧心?惶恐?
再说到电视作品大幅锐减,国内产业受到制作费压缩、人才外移,很多戏不只找不到大牌
演员愿意演出,连好剧本都少得可怜,今年光是一部短片“自由人”成为金钟奖最大赢家
,就能看出,台湾戏剧节目被钱压得连创意都失去,不少编剧曾大吐苦水,不是他们提不
出好的题裁,而是这样的想法到了电视台老板手上,立刻被打回票,电视台要的是安全牌
,要的就是高富帅老梗,因为这代表有“收视率”。
去年,文化部花费上亿元当旗舰剧补助,但真正被金钟肯定的剧不多,连入围最多的“雨
后骄阳”,最后仍只拿下个人奖,文化部当初一心想推广台湾好戏的美意到底何在?如今
一年的验收过后又剩下多少?
除了制作费,我觉得,该改变的还是台湾长期被所谓“收视率”牵着鼻子走的游戏规则,
目前除了公视能摆脱收视率的牵绊,制作出特殊又有创意的题裁外,其他商业台不得不迎
合市场口味,但这样的下场是,必定在金钟奖上缺席,恶性循环下,未来恐怕参与金钟的
意愿越来越低。
金钟奖比起金曲、金马,已经是最本土化的奖项,历年来从未有外剧一起竞争,但如果鼓
励过后,仍留不住人才,没有人继续传承或发扬台湾戏剧之美,亦失去颁奖的目的。
本届金钟奖特刊上,文化部长龙应台写下“我们以热血和荣光做为第49届金钟奖主题,为
电视人加油、喝采”,但看看目前电视戏剧圈的现象,我认为金钟奖不该只标榜热血和荣
光,得奖后,能不能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传承珍贵创意和优质文化,才是金钟奖
和每个电视人,该省思的问题。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S3/90312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