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71/article/1852
作者: 倪重华
前几天就在Apple发表iPhone 6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件在音乐界引起不小震撼的事:U2宣
布新专辑“Songs of Innocence”在iTunes上免费赠送给所有用户下载。
U2无疑把新专辑当成了一种扩大歌迷人数的推广手段,为他们历年专辑的销售和明年的世
界巡回演唱会创造更大的商业机会。现在推论数位音乐付费download是不是已经死掉可能
太早,但流行音乐产业确实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葛莱美奖主办单位美国国家录音艺术
学院也赶紧吹哨子澄清:虽然葛莱美奖接受数位发行专辑,但因为免费download不算过去
定义的商业发行(Commercial Release),所以U2这张专辑还不符九月底的85届葛莱美奖
报名资格发行期限,要等十月中发行实体专辑之后才能报名。
● 与时俱进 有机演化的金曲奖
华语流行音乐最具代表性的金曲奖,其实也跟美国流行音乐的葛莱美奖一样,没有一天不
受到新音乐类型、新产业科技的挑战,奖项设计、报名资格和评审方式也不断有几演化、
调整适应。
这两年我有幸参与金曲奖评审团的工作,也有机会一窥金曲奖的运作方式。以前经常听媒
体或音乐人批评金曲奖如何如何,然后又说葛莱美奖如何如何。其实参与过评审团的运作
之后,才能真正体会金曲奖是台湾也是世界绝无仅有的金曲奖。
这几年台湾的社会气氛和政府思维作为一直受到防弊心理的主导,但金曲奖也误打误撞因
此被逐年修改成大概是世界独一无二最严谨的评审机制。
说起金曲奖决审的画面,大家一定觉得好像在拍间谍电影。文化部会和所有评审约在一个
不寻常的地点集合,比如某某捷运站,然后把所有人用巴士载到事前不知道的地点开会。
所有评审都会没收手机,连上厕所都会派员随同,完全就是谍对谍的电影情节。
最重要的是投票过程全程电脑投票,而且所有评审一直到颁奖前都完全无法知道投票结果
,只有不能参与投票的评审团总召可以看到结果。这样的设计完全排除了配票心理学的影
响,评审无法配票,所以金曲奖反而成为少数还能出现大奖集中在同一张专辑的音乐奖(
一般配票心理就会把票投给还没得奖的其他专辑)。如果你问我葛莱美奖和金曲奖哪个比
较公正,我一定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你金曲奖的评审机制已经是最严谨最不受外力影响的音
乐奖。
● 评审团机制创造金曲奖的未来性
金曲奖的另外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评审团的机制。有别于葛莱美奖完全由会员电脑投
票,金曲奖的评审团机制能面对面讨论对音乐的共识和想像,也因此能够产生其他音乐奖
所没有的前瞻性和开拓性。我常说金曲奖的重点在于从红的里面挑出好的、从好的里面挑
出来让他红,像2001年的周杰伦或是今年的李荣浩能够以第一张专辑就得到肯定,正是金
曲奖这种“未来的声音”的前瞻性特质。
近两年担任评审团总召的经验,让我体验了总召这个角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总召最主要的角色在主持会议以及担任评审团对外发言人的角色,也是唯一在颁奖前身份
就会曝光的评审。因为身份曝光加上必须主持会议,所以总召原则上不能在决审会议上参
与投票(除非发生很少见的两人票数相同情形)。我自己担任总召的时候,会鼓励评审通
通要发言,每个人把音乐的观点先讲出来才能形成共识。
说起来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金曲奖颁奖典礼的时候,会有主持人或旁白说明得奖理由,
其实以前这些得奖理由都是颁奖典礼主办单位针对每一个入围者编出来的,谁得奖就念哪
一段,完全不是评审的意思。去年开始,我让文化部派人进来决审会议抄录,从评审的发
言里头整理出得奖理由,事后再发给媒体。这也创造了一个在媒体多元发展时代很难得的
奇蹟,就是隔天媒体报导的得奖理由再也不会各自乱猜,而是统一口径传达评审团的真正
意见。
这份得奖名单和得奖理由,其实就是金曲奖这个华人世界最大音乐盛会与全世界的公开对
话。不仅告诉全世界华语音乐过去一年的成就,也在预测并指明华语音乐的未来。
● 产业典范移转中的金曲奖
类似U2专辑的资格认定问题,在金曲奖同样也会发生。
葛莱美奖已经开始接受数位发行专辑报名,但金曲奖这几年一直讨论是不是开放数位专辑
却还没有定论。其实这样的调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还有技术性如何定义的问题。唱片
销售已经是昨日黄花,类似U2这样把音乐当成宣传方式然后在其他产品(比如演唱会中)
收取费用的模式未来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眼看流行音乐又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数位音乐的产业典范也可能马上就会移转到现场演
出之上,像“相信音乐”这样完全以演唱会为发展重心的台湾新音乐产业,更可以证明很
可能再没几年金曲奖就会出现破天荒的演唱会现场演出奖项。
另外一个讨论多年的问题是关于增设音乐类型的奖项。
因为华语流行音乐多年来自成一格,缺少国外各种多元音乐类型,所以到底要不要增设各
种音乐类型奖项一直都有正反面意见。目前金曲奖采用以语言作为奖项分类的方式(台语
、客语、原住民),一直有人主张应该要废除,因为音乐性本来就不会因为语言而有不同
,单独抽出来反而会让这些语言的音乐更孤立。
我倒是一直有个比较有创意的想法,认为金曲奖应该把台湾广大的新住民族群也放进来,
和台语、客语、原住民变成一个最佳母语奖,让来自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新住民
语言和音乐风格为台湾流行音乐注入更多生命力。
● 台湾流行音乐的下一步 前瞻与开拓
今年金曲奖颁奖典礼因为延揽了台湾创意产业的各种人才进来参与,因而受到媒体和观众
前所未有的好评。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是今年的执行团队台视做到了典礼的去综艺化,让颁奖典礼回到真
正以音乐、音乐人为中心的隆重盛会。这是过去电视台思维下很难做到的突破,我认为台
视今年能够做到颁奖典礼的去综艺化特别难能可贵,让金曲奖颁奖典礼在金马、金钟等大
奖中独占鳌头。
不过很可惜的是,颁奖典礼的主轴跟评审团的运作,目前因为文化部标案执行的关系所以
还是各做各的,比如去年评审团的共识是把“前瞻与开拓”当成年度主题,但到了颁奖典
礼主题却变成了"Music I Pay",反而看不到评审团强调的前瞻与开拓。
好还要更好。金曲奖这样一路走来像是无人驾驶飞机一样,横冲直撞、边走边学,才勉强
有今天的成就。
我认为未来文化部应该要让金曲奖的组织常态化,组织的稳定化才能让更先进的变革更放
心、更勇敢。金马奖多年以来一直都有金马执行委员会这样的常设组织,让常任影展主席
和团队可以对金马奖的长期展望做规划和准备。金曲奖肯定需要这样的常设组织,才能让
金曲奖和台湾流行音乐在全球音乐产业激烈变革和国际市场版图推移之中,继续预测未来
、实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