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A》虽披着恐怖游戏的外衣,其实是探讨“我是谁”这个重
要的哲学问题。游戏的剧情叙述因车祸而脑损伤的主角西蒙,在接受
大脑扫瞄后,忽然来到未来的海底世界。此时地表已被陨石毁灭,海
底虽然有残存的人类基地,但人类几乎都被机器杀光,或意识与机器
结合,成为半人半机器的奇怪存在。主角在探索场景、躲避追杀的过
程中,逐步揭露真相。
原来人类此时已发明了复制意识的科技,可制造出会说话、和自
己拥有相同思想、情感与个性的机器人。但海底基地也撑不了多久,
科学家因此启动“方舟计画”,将所有人的大脑扫瞄后送上太空,让
人类永远活在虚拟实境中。
我们该如何定义自我?如果以身体为我,机器人显然突破了身体
的限制。如果以大脑为我,每一个“我”被复制出来后,仍然会有不
同的经历和回忆,进而重塑每一个“我”的思想、情感与性格。也许
“我”并不是一个有形的、可以被定义的具体物。如果“我”像物品
一样可以大量制造,西蒙就不会坚持自己是唯一,而对被复制出来的
另外几个“我”不满。海底人在大脑扫瞄后也不会纷纷自杀,让世界
上只有一个“我”。每一个“我”都不愿意成为复制品,而要维持自
己的独立存在,这种感觉或许并不是透过身体或大脑可以说明的。
方舟的问题也是如此,表面上看来,人类活在虚拟实境中,似乎
到了一个幸福快乐的世界,不再受生老病死的问题困扰。但方舟毕竟
由电脑程式组成,方舟的软件遵守一定的规律,硬件也总有毁坏的一
天。人类的意识活在方舟中是否会感到满意,恐怕也是个问题。维持
自己的独立存在、打破有形(硬件)或无形(软件)的限制,或许也
从某方面展现了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