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Blue Buster 每周MBA生涯解惑专栏:留学路线是否该出走?
Q:
想请问各位留学过或是正在留学的前辈们 以下两种路线会比较推荐哪一个
1. 唸EECS在硅谷找工程师的职缺
2. 唸MBA在华尔街找投行的职缺
本身是EECS毕业的,大学一直以来都觉得路径1是比较可行的,但实在是有点受不了coding的生活
再加上台湾也有外商可以体验big tech生活,就有点少了出国的动机,感觉时间拉长一点或许职涯并不会差太多。
所以最近在想要不要干脆跨出去,尝试不同领域的生活,但对这行业就比较不了解了,不过蛮愿意多花时间补背景。但不确定会不会在新领域待久了一样会出现目前的倦怠
A:
有梦想是好的。然而工作跟事业是两回事,而优秀是卓越的敌人。
又与看似简单的快乐追寻,其实难如登天。
富爸爸穷爸爸作者劳勃清崎有句名言:“如果你以为钱能买到快乐,那表示你不够有钱,不
这里讨论点有点多,包含:没兴趣的工作做不了三年,求生本领投射兴趣生涯使命,终身学
咨商过多位还没念MBA的个案,就进比投行还高阶的国内外创投私募;
也有MBA前后无背景自学进软硬件业;
也有m1 mba后跨领域进美国私募龙头;
或私大考进顶大研究所,科技与传产龙头随他跳还能拯救公司;
或鸡妹旧制650+就被MIT MBA双学位叫去美国校内免试成为全台唯一,上了top 10 mba,后?
还咨商过国内顶校还没念mba就在世界投行龙头交易室的,每天键盘上输入都是几亿美元,要?
还咨商过多位开发出半导体当代最先进制程的神兽……等。
为何跨领域是投行?华尔街与您何关?自身有在投资吗?ROI PB如何?
有什么足迹能证明:可以同时有“向上竞争”校名与世界殿堂、“横向转职”投行、与“留
当然也是有遇过不少这种怪物,不过多半都已经有穿墙过多次的经验,才会提出这类问题。
小弟解了20年非兴趣生涯案例的经验,发现每个人到头来会以成长过程的“求生本领”作为
其他不论做含金量多高的行业,都不会有“回家”的感觉,难以乐在其中,也因此会逃避细
领导学研究的一代经典著作“A到A+”一书中提到:优秀是卓越的敌人。
遇过许多写程式乐此不疲的个案,几乎都是因为在成长环境中,有常态不合情理的情绪或环
而若想拿金融当事业,尤其是能长久专注成就卓越的,那种沾酱油就狐假虎威的不算,不外
或是家里就是在做金融投资,而且家里有教,然后从小耳濡目染,才能养成金融嗅觉与专业技术,然后每天三句不离本行随时都在操作。
不然金融业尤其PE/VC/IB,其实是拿别人的血汗钱在赌博,钱来得快去得快,稍有不慎不要说亏到血本无归,或是误入陷阱赔不完,要是心术不正严重的还会遭人追债,甚至遭天谴等。
能入职跟能做得好是两回事,又能做到卓越必然需要长年累积,没有10年、甚至20年以上经验,除非是凤毛麟角,否则想要炉火纯青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而最后要能做得好又开心,基本上要靠强大的自我了解,与对独特兴趣技能组合的长年坚持,任重道远才做得到。
希望有回答到您的问题~
Sincerely,
David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