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上班族二战321 感谢Mason GRE

楼主: barreldragon (BarrelDragon)   2020-07-18 13:29:08
[考试成绩] 二战 321 V155 Q166 AW3.5 (VQVQV)
[身份背景] 上班中
[英文能力] 学测 14 级分、雅思 7
[准备时间] 2020.03.11–2020.06.20 (Mason GRE 三月周末班)
o(* ̄▽ ̄*)ブ ~Hi!我是 Kyle!
我考 GRE 已经快 30岁了,目前白天得上班,工作是 UIUX设计师,只能晚上和周末复习
。在学习方面没有太多天分、不擅长考试,给之前成绩对标:学测英文是 14级分、雅思
是 7 分。因为工作有段时间,所以我尝试着把做项目的思路带进 GRE 的准备过程,所以
分享更多的是准备思路,各科准备的篇幅会比较少,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启发。
首先晒下成绩,虽然成绩不是特别高,但方法论给在 310 附近徘徊的小伙伴还是有些参
考性。从上完课我花了约 3 个月的时间准备,一周大概复习 40 个小时左右。考试是连
报两场,间隔仅 3 周。未准备前,做了一次 PP2 是303(严重打击),而第一次考试 :
311 ,第二次:321。与其说三个月内有大幅进步,倒不如说是个学习矫正和测试的过程

https://imgur.com/rLRGtdK
https://imgur.com/HOoFQx0
[阅读背景知识]:对考试流程和题目有初步认知
[文章架构]:全文分为 4 个章节,全长 10000字
1. 解析考试
2. 学习模型
3. Q、V、AW 准备方式
4. 有关学习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5. 总结
【解析考试】
If you 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you need not fear the result of a
hundred battles. If you know yourself but not the enemy, for every victory
gained you will also suffer a defeat. If you know neither the enemy nor
yourself, you will succumb in every battle.
以上如此装逼的 quote 源自于孙子兵法 。但为了考高分,了解考试还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GRE 这考试是 ETS 找语言专家设计的,所以考试背后背后肯定都有出题脉络。
如果说我们接受到题目的循序是:
考题 -> 题型 -> 考点 -> 知识
那么我们也可以逆向工程,根据考点反推出题思路、考题
考题 <- 题型 <- 考点 <- 知识
更进一步,我们的目标是作对答案,所以透过考点反推出答案是更高效的(也就是所谓的
看文章,即可预测会出什么题目)
考点 -> 答案
接下来我们会围绕着 3 个问题:1. GRE 考什么? 2. GRE 怎么算分? 3. 几分算高?
1. GRE 考什么?
有关于ETS 是如何设计的考试可以参考:
https://www.ets.org/s/research/pdf/gre_compendium.pdf
总之,GRE 就是考逻辑推理能力,何为 Reasoning?我们先看下 Wiki 的定义:
Reasoning is associated with thinking, cognition, and intellect. The field of
logic studies ways in which humans reason formally through argument.Reasoning
may be subdivided into forms of logical reasoning. Aristotle drew a
distinction between logical discursive reasoning (reason proper), and
intuitive reasoning, in which the reasoning process through intuitionXhowever validXay tend toward the personal and the subjectively opaque.
In some social and political settings logical and intuitive modes of
reasoning may clash, while in other contexts intuition and formal reason are
seen as complementary rather than adversarial. For example, in mathematics,
intuition is often necessary for the creative processes involved with
arriving at a formal proof, arguably the most difficult of formal reasoning
tasks.
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即可理解为何 GRE 要分成 Q、V、AW 三个部分了。为了摆脱主观的
论点,客观的证据是必须的。这也是为何写作要求用 real-world example 佐证。为了考
验推理能力,阅读题目让你总结文章结构、问你大意、推理作者立场也就不意外了。
那么何为 Critical Thinking ?
我们可以反着想,生活中有些常见的逻辑谬误?如果我们能避开,即意味着我们离独立思
考更进一步:
These are potentially the 6 types of false reasoning:
1.Creating stereotypes.
Assuming that characteristics of a group, in general, apply to each member of
that group.
2.Assuming that a certain condition is necessary for a certain outcome
3.Drawing a weak analogy between two things
4.Confusing a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 with a correlation
(famously known as 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 i.e. correlation does not imply
causation)
5.Relying on inappropriate or potentially unrepresentative statistics
6.Relying on biased or tainted data
(methods for collecting data must be unbiased and the poll responses must be
credible)
在日常生活中, 很多论证背后都有作者默认的某些主观判断。例:
1.A 吃得很多, 所以他一定会长胖。
(吃多会长胖。)
2.A 今天看起来很疲惫, 所以 A 昨晚肯定没睡好。
(晚上没睡好第二天就会看起来疲惫。)
3.A 这个电影少儿不宜, 所以 A 不应该看。
(A是少儿。)
显然, 以上三个例子当中, 说话者默认了某些条件没有说出来。从逻辑上, 这些非事实性
的、被作者主观默认的条件被称为论证的假设, 即 assumption。 它是作者论证成立所必
须依赖的非事实性前提。
在写作考试当中, assumption 将称为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 它是架起论证前提与结论之
间的关键桥梁。与其相对的概念是事实, 即 fact 或 evidence。通常, fact 和
evidence 是直接可以观察到的具体现象, 而 assumption 是被主观接受的, 无法直接观
察到的判断。Assumption 经常是论证当中隐藏的条件, 比如以上三个例子。
但 Assumption 也可以是作者说出来的,比如:
‧A 每天学习到晚上 12 点
‧而每天学到晚上 12 点肯定会让人心力交瘁
‧所以 A 肯定会心力交瘁
其逻辑链(line of reason)为:前提→假设→结论
‧“A 每天学习到晚上 12 点”是一个事实性的前提
‧“每天学到晚上 12 点会让人心力交瘁”是一个非事实性的前提假设
‧“A 会心力交瘁”显然是结论
而 GRE 考试,就是把上述的推理问题改变成阅读、数学、写作题。
以 AW 的 argument 为例:题目给了一个错误的假设,因而导出一个错误的结果。写作的
时候,如果只指出结论的错误,而没有给出推导过程错在哪,是不足以拿到高分的。相反
,识别前提、讨论假设的正确性、给出例子,再讨论结论,才是写作的考点。这里也就可
以理解为何 Argument 的 prompt 分成:quesition、assumption、evidence、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四种类型,因为都是常见的验证观点的材料。
以阅读的逻辑题为例:考试会跳过一个步奏,问你那个答案弱化论点,其实就是考你能不
能识别前提、假设。以上提为例,弱化结论的方式就是有其他的假设(他因),如:A 每
天 11:59 才开始学习,那么结论就有待商确了。
2. GRE 怎么算分?
GRE 的算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1kCeScHu4&feature=youtu.be
简之,题目考两套:第一套难度是 Medium,第二套难度根据第一套表现而决定,所以合
适的策略是尽可能让第二套题目进入 Hard,这样分数起始点比较高。避免进入 EASY 的
题,因为错简单的题目扣分重。练习的时候务必识别题目难度,优先把握 EASY 和
medium 的题型,站稳了再走。
3. 几分算高?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到,GRE 的成绩是佐证你个人能力的材料之一。而通常每所学校,在学
生名额上是有族群比例的,比如:美国学生比国际学生是 6:4的,而国际学生这 40%再
分成欧洲、美洲、亚洲。所以你的成绩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有相对高低之分。
https://imgur.com/Aq4FX3a
https://imgur.com/5dQG4pO
比如亚洲学生的写作成绩平均只有 3,那么你考 2.5就是非常低了,而 3.5可能就算不错
、4分就是突出了;同样如果你的对手是 native speaker 平均分是 5 分,写个 6 分才
能是亮点。同理 V 和 Q 也是相对的,这也是为何亚洲人的数学要到 170才能是高分,举
个我自己的例子,我Q 考 166 也才 89 percentile,也就是 4 分差了 11% 的人数,非
常竞争。
https://imgur.com/LpbIo0V
这边附上
A Snapshot of the Individuals Who Took the GRE® General Test 2018
https://www.ets.org/s/gre/pdf/snapshot_test_taker_data_2018.pdf
ETS 2020–21的官方分数报告
https://www.ets.org/s/gre/pdf/gre_guide.pdf
以上理解了考试后,我们有好坏的概念,可以开始设定一个目标分数。
就我个人而言 320+, AW 3.5是我的目标。
【学习模型】
从本质上说,努力通常会带来挫折。而挫折往往能提供重要的信息,让你调整策略,从而
实现精通。
学习中的某些困难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东西,把它们记得更牢靠松的学习往往只能
获得肤浅的知识。而且很快就会忘记智力并不全是生来固定的。实际上,在付出努力的时
候,学习可以改变大脑,建立新的连接并提高智力在获知答案前思索一下新问题,比不思
考就看答案的学习效果要好无论在哪个领域,想要有所建树,就必须努力超越现有的能力
水平。从本质上说,努力通常会带来挫折,而挫折往往能提供重要的信息,让你调整策略
,从而实现精通。
"人时常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我喜欢用现代战争作为比喻。因为科技发展,现在武器的杀伤力都是致命、快速的(二战
时期是不可比拟的)。更准确的情报、更迅速的反应、更合适的策略、消耗更少的资源才
是符合现代战争的军事原则。换句话说,在有限的精力和资源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调
用最少的资源打爆敌方的热点,才是最有效率的战争。同理,大家准备考试的时间都是有
限的,也都有各自的弱点。很多补习班提倡 “用我这套方法就对了” 的论点是不科学的
,因为每个人的背景和语言能力根本不相同,客观的评估自身学习状况,再找合适的学习
材料,才是合理的准备方式。以下我们引进美军海报部队使用的 OODA 模型(当然听起来
也比较帅)作为我们的学习模型,他是个广泛应用的军事、商业理论。
https://imgur.com/RR1H5BS
https://imgur.com/gekqLM1
OODA
OODA 循环理论 (OODA Loop),发明人为美国陆军上校约翰博伊德(John Boyd),最初是
以空战战术应用为目的发明此项理论,因此OODA循环理论又被称为“博伊德循环”,近年
来OODA循环理论除被当成军事战略的重要理论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与策略规划等
领域(其实很多领域都有类似的理论)。
Obeserve, Orient, Decide, Act 四个动作构成一个小循环,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不断
的做迭代。以下我会针对 4 个理论定义,对比到考试的应用。通常一个循环长度为 2–4
周,根据不同科目和问题、周期视情况调整。
1. Observe
The first step in the OODA Loop is to observe. The main focus is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the situation with as much accuracy as possible.
第一步当然就是观察,在这边 GRE 的分数就是我们的指标。为了观察目标我们需要一个
好的测量工具,也就是“考试” (比如 PP2、考满分等等)。考试用来验证之前的复习
效果和执行完成度。我会建议所有准备 GRE 的人,在开始前都先裸考一篇 PP2 的 mock
test,作为考前评估。模考软件会给个客观的分数(这边暂时排除分数的波动,也无需担
心消耗模考题。第一遍做题你是记不住题目的)
2. Orient
Boyd referred to it as the schwerpunkt, a German term which loosely
translates to “the main emphasis.” In this context, to orient is to
recognize the barriers that might interfere with the other parts of the
process.
第二步,是根据测试的结果分析自己情况和能力。这个步奏的目的是定出目标(可以是分
数、错题数、做题时间)准确找出问题和原因,把大问题拆解成多个小任务,以便下一步
更客观的定制复习策略。务必诚实坦然的面对自己的错误:不论粗心、没看清、时间不够
,都要记录。注意:每一轮的问题应该会有所不同。如果问题重复出现,代表某个关键的
问题没有突破。(作为第一个循环,为节省时间,我们不检讨答案,而是检讨自己的现有
语言能力。如果是后面的复习阶段,就需要针对各科题目做答案检讨)
以下为常见的问题:
作文:
写作分为 3 个维度准备:1. 思想 2. 论证能力 3. 语言能力,搞清楚自己那个方向出了
问题,以便定制方案。对刁钻题目是否有想法?写作质量?文章长度?30分钟内能否完成
?如何加快写作速度?是否需要模板?万用例子是否足够?关于写作质量,你可以拿去给
专业的外文老师批改,会得到一个客观的分数。每个分数段都有对应的评分标准,查看
ETS 官方标准。
Verbal:
填空:
单词你认得几个?语句逻辑是否看懂?10分钟内能否完成题目?作对几道题?在电脑阅读
是否速度减慢?做题速度?
阅读:
阅读速度是否够快?20分钟内能否完成题目?不计时情况下,短、中、长文章的理解力各
有多少?计时情况理解力又有多少?长难句理解是否困难?对题数?单字、模糊词、词组
是否认得?在电脑屏幕阅读是否速度减慢?
Quantitative:
单词看的懂?题目看的懂?时间内做的完?数学观念是否还记得?与 170 的距离?错题
类型:粗心?选错?计算错误?答非所问?
3. Decide
Boyd cautioned against first-conclusion bias, explaining that we cannot keep
making the same decision again and again. This part of the loop needs to be
flexible and open to Bayesian updating. In some of his notes, Boyd described
this step as the hypothesis stage.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we should test the
decisions we make at this point in the loop, spotting their flaws and
including any issues in future observation stages.
第三步,找出问题和原因后,我们就可以定制出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材料。记住:灵活的调
整你的学习方式、材料,根据每轮的情况有所调整。它可能是小幅度修正,也有可能是大
幅改动。如果你觉得你的方法没问题,请坚持,量变引发质变。如果你坚持一阵子依然没
有起色,适当考虑换个方法。关键在于快速找到有效方法,因为市面上有太多备考资料(
大多为噪声),务必花时间好好评估自己的学习方式该如何进行。
以填空为例,如何迭代:
第一轮:
做完 PPII ,我发现词汇量太少,填空选项看不懂,应该增加词汇量。于是我决定利用
“遗忘曲线” 背单字。每天背 200单字,以重复次数,来弥补记忆质量(不在单个单词
停留太久,俗称 “刷单字”)。我打算执行一个月把 Mason 2000 刷 4遍。
第二轮:
虽然 Mason 2000 刷了 4 遍,但只记住 70%。在第二轮做题时,发现很多讲义的单词是
多义词,在书本上认得出,但到了题目上依然认不出、也做不对,实际的记忆质量只有
50%。于是判定,需要一个更有效的方式。在参考其他人的心得文后,我决定将复习策略
改为刷题为主,刷题背单字。并开始刷张魏 1300题,每日 50题,持续三周。
第三轮:
因为期间工作忙碌,1300题只完成了800题。但对于单字的记忆有大幅的提升,现在重新
回去看单词讲义 80–85% 都记住且知道常用意思。距离考试剩下 3 周时间,我决定双管
旗下,继续刷题剩下的 500题,每日 20–30题,错的词记在 Quizlet 上;另外,开始刷
佛脚 6选 2 单词。
第四轮:
距离考试剩下 12天左右,对于题目和常用单字有一定掌握,开始刷 difficult 难度的填
空,不会的词记在 Quizlet;开始复习 Mason 1000 讲义,不会的词记在 Quizlet。(最
后一轮的验证就是考试,很可怕 XD)
4. Act
A decision made, now is the time to act upon it. Also known as the test
stage, this is when we experiment to see how good our decision was. Did we
observe the right information? Did we use the best possible mental models?
Did we get swayed by biases and other barriers? Can we disprove the prior
hypothesis? Whatever the outcome, we then cycle back to the first part of the
loop and begin observing again.
最后,我们依照定制的学习计划执行。
这步没什么好解释的,就是严格执行定制的计划,按表操课。
问:如何评估执行的效果呢?
答:再做一次 observe,进入下一个新的 loop。也就是透过 observe 重新评估你的学习
情况 。如果情况没有进步,那大概率是:
1. 练习强度不够 。2. 准备方向错误、不适合。
以上你发现这是一个 计划↔执行↔反馈 的循环,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计划的不足,效果的
不如预期反思执行的问题。而我们应该把这些问题客观反映出来,以利于下个循环的改进
。换而言之,如果练习时没有 input,而一味强调练习,你只是在提升熟练度。
一个明显例子就是作文练习,即使写了 30+ 篇,但是没有进行批改从而获得反馈,那么
充其量也只是练习 “如何在 30分钟内生出一篇文章”。论证能力没能提升、没有好观点
、语言没有提升,最后分数还是万年 2.5–3 徘徊。
总之,有了这个模型,我们就可以把各科拆分成细的项目,在定出个别的学习计划。注意
,学习的目标会改变,阅读材料也应该跟着调整。许多人(包括曾经的我)都有个无畏的
坚持:把书的每一页都翻完。但实际上意义不大,因为整本书是否全唸完,取决于你的目
的。灵活地调整看书策略,让你的唸书效率更高:你可以跳着看、挑重点看、找读书小组
分工看(毕竟时间是有限的)看书前务必先看 “目录” ,这样你才知道自己在唸什么、
在那个位置、后面还有什么。另外,很少有数每章都写的很好,务必识别出精华章节,挑
重点看。
【Q、V、AW 准备方式】
这部分就比较因人而异了,我是在 Mason 补习,所以我的材料都是 Mason 的讲义。但后
面部分我有针对弱项,再自己找其他教材补强。以下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
AW
写作考察 3 个核心能力:1. 思想。2. 论证能力。3. 语言能力。
首先感谢 Mason 的课程,精简提供大量范文、模板、信息、词语,但我还是要吐糟(讲
义编的太乱了 XD)。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人都着重在1、3的准备,而忽略了 2(所以 1
和 3 就不多解释了,各自准备吧)。另外,无需强调练习的重要性,练练练。给大家个
参考,我一开始写一篇 issue 大概要花 3–4个小时,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像坨屎
思想部分,以题目的领域分类准备(如:科系、教育、历史、文化、道德…)会比主题准
备来的高效。另外,高频题肯定是要准备的,我考试两题都遇到了。上 Wiki 和 Quora
查可以给你一个 concise 的简单描述方式。这有助于撑起段落架构、结尾总结。
论证能力,请尽早阅读《解密 GRE 写作论证思维》,看完后对论证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解密 GRE 写作论证思维》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7r9GhfoI_vrZp7wVzpVLzcK5rndqMxtJ7tgNlncBEi0/edit#heading=h.xb9ia6ejwqvn
语言能力,这部分我不是强项,讲求的是不犯语法错、不拼写错误、不打错字。考试务必
留出 3–5分钟检查拼写。
关于提升写作速度,考量到考试只有 30分钟,模板是我们的好伙伴。无论你的实际能力
为何,考官只以你提交的那篇作文为准。所以做到 “思想上的自由、写作风格上的固定
”,花更多时间在规划论点和写作架构上。从时间分配的策略,我们会希望尽可能花多的
时间在 body paragraphs 和检查错误,而不是开头、结尾。每个人应该发展自己的策略
和风格。
以我个人而言,因为多次练习,我已确定短时间内语言提升有限,100%不能写出完整的
5 段,所以我直接放弃 1 段(issue、argument 都不写结尾)当然有人会说:“背模板
快速花 1 分钟写即可”,但我宁可那这 1 分钟做拼写检查。另外,务必找人批改作文,
不然只是在练熟练度。
下面这个影片很好的做了模板示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hzlaHXHaK4
学习材料:《Mason issue 写作》《Mason argument 写作》《GRE 写作 5.5》《解密
GRE 写作论证思维》
练习数量:issue 14 篇、argument 15 篇(配合淘宝外教批改)
Quantitative
快速的把 KH 的《基础数学》《数学(一)》刷完,务必弄清楚知识点和单词。然后开始
做《数学(二)》,每篇限时 30分钟做完。整体而言这三本都是只中等难度(我做完以
上 3 本,第一次只考到了 161,考试时第二个 section 没做完)
实际考试发现,现在的数学有很多阅读题和文字游戏。所以我开始练张魏的 《170难题》
练完之后做题速度有明显提升(可能是题型的熟悉)
简之,数学的考点是没有变的。变的是叙述方式和题型,练习读题速度和保证理解力、尽
可能涵盖各种题目表达方式是高分的重点。
学习材料:《Mason 基础数学》《Mason 数学(一)》《Mason 数学(二)》《张魏数学
难题 170》、考满分网站模考
Verbal
V是最难准备的部分,大致分为 4个部分:
1. 单字、词组、模糊词。 2. 长难句理解。3. 做题速度。4. 题目练习。
单字是所有的基础,看不懂就是毁灭!我的方法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配合做题。一开始
尝试过背红宝书,效果不好。个人的感觉是即使用了遗忘曲线,记忆质量任然不高,所以
配合刷题找感觉和理解多义词、模糊词是有必要的。未刷题前,我记得 Mason 1000 70%
的词汇;刷题后,提升到了 90%。另外为了攻克填空的 6 选 2,我再背了佛脚 6选 2 单
词,确保认出选项的同义词。
长难句是阅读文章难以跨越的槛,这里推荐《杨鹏长难句》,练习做语意分群、拆解句子
结构,每日 30分钟练习,熟悉之后GRE 阅读的难度会降很多。另外,很多文章是熟词僻
意,需要多看文章,久了就能找到常用意思。
速度部分,务必考前 3 周换成全电脑做题(速度会更慢)。练习考试配速,单字 10 分
钟、阅读 20 分钟。我建议先做填空题(平均 30秒/题)、后做阅读(平均 2 分钟/题)
。长阅读不建议跳过,因为 题目难度只有中等,甚至比短、中阅读都简单。从猜题的角
度,短阅比较可以略读、长阅很难,所以时间分配我会先做长阅读,时间不够我会压缩短
阅读的做题时间。逻辑单题因为需要列出逻辑链,考量到读题加答题只有 2 分钟,还未
必作对。放最后一题,投资报酬率低,千万别耗著。
其中做阅读有个诀窍:读完文章后花 30–60秒理清文章架构,再看题目。看完题目时先
有个自己的答案,再找出对应的选项。这样可以避免被干扰选项带偏(亲测有效)
刷题部分无需强调,搞懂单词和出题考点即可开始进行。整体而言,投入产出比蛮高的(
方法正确)。
学习材料:《Masion 逻辑阅读》《杨鹏长难句》《Mason 2000》《佛脚 6 选 2》《真题
填空 1300》、考满分网站模考
【有关学习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作为 21世纪智人,学习技能和适应已经是必备的能力。最后,考试的过程就是修炼,遇
到挫折加长便饭。中文是作为打气,和大家分享有关科学家在大脑学习的研究,比较零散
。以下出处来自于《认知升级》、《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https://imgur.com/undefined
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
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
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明天字就消失了。
到目前为止,不管在什么领域,人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或一门知识的时候,都倾向于反复阅
读课本,并进行集中练习。这其实是效率最低的一种方式。进行集中练习意味着我们在机
械地、快速地重复一些东西,想把它们烙在自己的记忆中,也就是“熟能生巧”。一个例
子就是考试前的“填鸭”。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
知识,但实际上,这 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只是在浪费时
间。
"与反复阅读这种复习方法相比,回想事实、概念或事件会更有效。"
这种方法被称为检索式练习。抽认卡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检索会强化记忆,并阻止遗忘
。我们在阅读过一段文字或听过一堂课后,只需用一道简单的小问题考考自己,就可以巩
固所学、强化记忆,而且效果要比重读课本或复习笔记好得多。虽然大脑不像肌肉那样,
可以通过锻炼来加强,但负责学习的神经回路确实是可以强化的。具体的方法就是检索记
忆,并练习所学的东西。定期练习可以防止遗忘,强化检索路径,而且对于保存你想要掌
握的知识来说至关重要。
"正是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牢固。"
事实证明,在很多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教和学的效果都不理想。不过,只要在教
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改动,就能让结果大为改观。人们一般认为,只要在某件事上花的时
间足够长 — 例如长时间背诵课本中的段落,或是不断重复八年级生物课上的诸多术语就
可以把它们牢牢地烙在记忆深处,但事实并非如此。
许多教师相信,只要让学生学起来更快、更轻松,学习效果就更好,而大量s却证明事
实恰恰相反:正是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牢固。教师、培训者,以及教
练普遍认为,要想掌握一项新技能,最有效的办法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这项技能上,坚持
不懈地一遍遍练习,直到记住为止。人们对这种方法深信不疑,原因是多数人在学习的集
中练习阶段成效显著。但从研究得出的结果看,通过集中练习取得的成效明显是短暂的,
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忘却。(是不是想起上面的遗忘曲线背单词方法?还是得配合阅读
和做题)
"学习的三个步骤: 编码、巩固、检索。"
长期记忆的容量基本上是无限的。你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为新知识建立联系。由于长
期记忆的容量颇大,所以关键是要有一种能力,让你在需要的时候锁定并回忆已知。回忆
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对信息的重复使用(保持检索路径不会被忘却),也取决于你是
否建立起了强大的检索线索,因为它能重新激活你的记忆。 阶段性地检索所学,有助于
强化记忆间的联系,也能强化回忆知识的线索,同时还能弱化连通冲突记忆的路径。检索
练习若是没什么难度,那就不能强化所学的知识。
"能力最差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茫然不知,平均得分在后12%的学生,相信自己的一般逻辑
推理能力排在前68%。"
无法胜任某项工作的人缺乏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分不清 “能与不能” 之间的区别
。这种现象被称为“邓宁一克鲁格效应”,是元认知中一个较为热门的议题。发现这一现
象的人是心理学家大卫·邓宁与贾斯汀·克鲁格。他们的研究显示,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
人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而且感觉不到自己的表现与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觉得没有
必要试着改进。(两人有关这一议题的第一篇论文的题目就是《不擅长与没想到》。) 邓
宁与克鲁格还发现,可以教育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人,让他们学着准确判断自己的表现,
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让他们的元认知更为准确。一系列研究证明了这一发
现,他们两个人让学生参加逻辑测验,并要求学生们评估自己的表现。第一项实验的结果
证实了预想的情况,即能力最差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茫然不知,平均得分在后12%的学生
,相信自己的一般逻辑推理能力排在前68%。
【结语】
GRE is a fucking hell, but who cares.
Some people are afraid of what they might find if they try to analyze
themselves too much, but you have to crawl into your wounds to discover where
your fears are.
虽然GRE 是个申请门槛,但也不是申请材料的全部,如何快速达到要求成绩是重点。在强
者的世界中,没有人的时间是够用的(想想 Elon musk 同时管理那么多公司)。如何在有
限的时间内把事情做的更多、更好,才是高手的追求的境界。所以与其怨时间不够,让我
们直视自己的恐惧,踏出第一步,努力向前推进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