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大国企GRE五战333 AW3.5 感谢Mason GRE

楼主: jaiwii (pakkokjiwii )   2019-10-07 17:44:47
[考试成绩]
1.2017.09 VQVQV 325 V158 Q167 AW3
2.2018.09 VQVQV 321 V157 Q164 AW3.5
3.2019.03 QVQVQ 330 V165 Q165 AW3
4.2019.05 QVQVQ 330 V162 Q168 AW3.5
5.2019.08 VQVQV 333 V163 Q170 AW3.5
[身份背景] 台大国企 毕业3年、边工作边准备
[英文能力]
2009学测英文15级分、指考86-89?
2012指考91-93?
[班别]
MASON 2017暑期8月平日夜间班
MASON 2019寒假平日夜间班
[准备时间]
2017.08-09
2018.07-08(停薪休假)
2019.02-03、04、08
[为什么想要考GRE?]
近因,本身是管院生,但人生各种半路出家、峰回路转、兴趣使然,目标申请美国公共政策(今年8月初收到美国某J.D的邀请,算让我起心动念,也想来准备投J.D)等法政学位,所以准备GRE。(对,我承认大安佩芬是我的新女神XD)
远因1,大学时,系上教授老汤,在课堂上嚷着若要拿到老师的推荐信,GRE或GMAT考好,是他写推荐信的重要依据,我也因此推敲系上教授可能也有类似想法。所以不只需要考GRE,也有诱因考好GRE。
远因2,大4,益发多友人分享准备、考GRE或GMAT的历程,其中一位神友人Ей,畅谈准备GRE的心境,浮夸如我便觉得考好GRE,干,超帅的。
[为什么选择 Mason GRE?]
莫名满多友人推荐Mason,也发现Mason的脸书页面,很多友人按赞。既然有这么多神友人不同程度的背书,自然来报囉。
[为什么报第二次 Mason GRE?]
其实第一次考GRE是在第一次上完MasonGRE后一个礼拜,那时就一股脑儿没多想,在有限的时间下,只做Mason题目下,冲个325,其实也挺满足。也因此,隔一年再考GRE,不知哪来神自信,便自己准备(就只扫过GRE红宝书、第一次上MasonGRE的题目),最后成绩反而退步。后来跟一位当年5月上Mason班的系上友人HD聊,HD跟我分享他认为上Mason有获得帮助是,不仅只狂背单字,而是更侧重仔细注意课堂提到的一些逻辑、文章或短句的架构、转折。HD的分享,让我思考我第一次上Mason的盲点:我经常在课堂中,急性子,看到题目就忍不住不断刷题,
反而在第一次上课时,错过Mason、Kory在讲解文章结构,句意转折,等重要考点。另外,Q只拿167、164觉得实在耻辱XD,觉得还是来听听,看自己盲点在哪。最后,室友TYCC刚好也要报考,因为读书有伴,便再报了。
[字汇填空]
A. 习题:
第1次准备时,我仅把字汇填空六回再做一次;第2次准备时,我也是再做第一次课堂同样的习题。我第2次考的当下,有一个严重瓶颈:单字都看得懂,却不知如何下手,才知道我准备GRE的盲点。而第3次,我在做完习题六回后,会再做一次完整版的填空,并要求自己答题平均1题约莫在30-60秒之内,同时,我第3次较前2次,因为第2次考试的经验,也更注意课堂Mason提醒的考点句型、标点符号、时间对比、转折等等。第4与第5次的准备,就仅仅作Mason整理的完整版填空(我自己拿去印)而已。综上,我没有刷KMF,题目只有作Mason的习题,其他时候就是多背单字,(第3次
之后)并且厘清句型的语气与架构。
B. 字汇书
1. Mason2000:
第1次准备时,我翻了2次Mason2000,搭配课堂上Mason提供的背诵建议(有些Mason字汇建议真的会铭刻脑海,牢记一辈子XD),遇到任一个我不熟其语源(Etymology)的单字,我都会去查;同时,我也会要求我自己遇到每个单字去想他的同义反义字(并且笔记记下);此外,我也会去查我那时常用的牛津英汉字典App,看一下单字例句与使用语境,这样的习惯在我翻看以下的字汇书也会用到。同时,我也养成遇到背过/熟悉的单字,回去对照其他单字书、字典App的习惯。第2次准备时,我同样扫Mason2000,大约能掌握的单字约95%,单字量其实远超过第1次准备,
但Verbal分数仍降1分,这也是我想报第二次课的原因。第3次准备时,因为第二次报Mason的字汇2000增加很多新资讯,所以我重新翻过(翻了3成),后来时间所剩不多,便大致用Scan过去XD,不过第3-5次准备,基本上尚不太掌握的单字约莫10-20个,也因为第1次、第2次,不厌其烦地打语源、字根字首的底,算是倒吃甘蔗。
2.红宝书:
第1次准备时,我大概认真(看语源、例句、同义反义、查单字)扫了50%,(时间不够)最后一个礼拜快速扫了30%的篇幅;第2次我也约莫认真扫了50%,另外随意扫了20%;第3次,我大概认真扫过70%篇幅(特别是以往背过的,大致能事半功倍),快速扫完剩下的30%;第4次,大致快速扫了90%;第5次,大概认真扫过90%篇幅(包括一再重复背,已经驾轻就熟的部分)。必须说,扫红宝书是自己(浮夸的XD)的坚持,但我觉得和提升GRE成绩并没有直接关系:可以在难度高的题目中,认得所有选项及句中的单字,认得阅读里所有冷涩的单字,这也才认清在GRE考试中,
单字量冲高就是个门槛,门槛一过,背单字的边际效益递减,剩下的多是逻辑分析、资讯蒐整的能力了。
另外分享一个背红宝书的心得(算是准备GRE额外的乐趣),红宝书很好心地提供很多记忆方法与字根字首,但只要能认真认识每个单字,其实我相信每个人都很容易有比红宝书提供的记忆建议更好的联想点。同时,整天盯着红宝书是一件满令人作恶的事XD,我自己可以埋头苦读下去,多少也是在查询每个单字时,比方:用Google查询一些(冷僻)单字的图片动作(例如:Strut、Swagger、Sashay)(Sinewy精壮、Brawny肉壮、Burly大只佬)(Lilac、Magenta、Mauve、Amethyst、Maroon)或是Wiki等等其他的连结;偶尔利用联想,去连结每个单字与自己
生命中的各种人事物(
例如我认识的谁很Fulsome、我认识的谁很喜欢Ethereal的女孩、我看过的哪个动漫的角色真的是技高一筹Virtuosic到极尽完美Consummate、认识的哪个人干瘪竹竿Gangly、哪个政治人物很装圣人惺惺作态Sanctimonious、某人粉的集结简直群魔乱舞乌烟瘴气Pandemonium);或是,作图(在Skiff旁画“轻舟”已过万重山、在Frond旁边画一支棕榈叶);连结中文成语/金曲(老当益壮Sprightly、Rarified曲高和寡贺寡、Vicissitude人生浮沉、Dalliance我想和你虚度时光、Besotted为爱痴狂);连结台语(hoard暗崁àm-khàm、jilt放舍pang-sat);
你看到哪些单字被你哪一个朋友使用过(我就把Serendipitous连结我一个学弟,因为他在一次脸书分享地贴文恰到好处地使用了这个字);同字根单字连结(栽在一个渣渣手上infatuated实在太fatuous了,干!、那个智障被彼得骗得石化吓坏Petrified)等等,平添几分乐趣,也能加深同义字间的悠微差别记忆,到时候在一些用字特别精妙的小说、神剧(例如:冰与火之歌),或是经济学人这种雕字雕得精准到狂热档次的杂志,能意会到创作者运用每一个单字的用心与意涵,特别过瘾畅快。
3.字汇的力量1
第2次准备时,刨根式地翻了一次,有时作者已详尽介绍每个单字:字源、来历、演变、同反义字间的细微差别、用法,便省去了额外查的功伕;至于作者篇幅较为简单的单字,一有时间,作每个单字DD式地搜索,一如红宝书有乐趣。字汇的力量1的优点,相较于红宝书,在于其更为精准贴近(即便作者没有此意)GRE用字;同时,因为其整理详尽也更为省事(省去很多慢长衍伸查询的功夫),我个人认为非常适合搭配Mason2000。第3次及第5次的准备,再次翻起字汇的力量1,因为第一次阅读的打底、笔记,也就相对得心应手。
4.字汇的力量2
第5次准备时,得知坊间推出字汇的力量2,搭配考试时间资源有限的压力,读起来也有读字汇的力量1同样的欢快。我觉得前4-6篇,大致也满适合搭配准备GRE的,虽有部分和字汇的力量1重叠,但大体而言还是增加了很多新的、有趣的元素。不过越到后面的篇幅,虽然有趣,增加了特别多近1-200年吸收的法国、德国、西语、意大利等的新词汇(也就是长得不太像英文)等等的,我在5次GRE做题上,基本上是没看到太多明显近百年新收入英文的欧语源词汇,自然不认为后几篇有那么直接有助GRE的考试上。因此后面几章,我大概仅仅推荐那些想要悠游在经济学人虽是卖弄,也恰
到好处这类杂志的人们、对(欧)语言狂热的人们、或是想要建构完整英文字汇层次的人们、或是想要被(可能有点假掰?)欧美上层瞧得起几分的人们了(原谅我的被殖民费拉心态)。
C.平常累积字汇或字汇累积策略:
1.Etymology字源:
我大概有三个管道:1. https://www.etymonline.com/;2.Webster辞典;3.Google字典。通常第1个可以解决我90%的单字字源,因为非常详尽,我差不多在第一次在Mason课堂知道这个网站后的接下来一年多里,就不断地在见到任何稍微陌生单时,或GRE单、红宝单、经济学人单,全部送去etymology
online搜寻,久而久之,大概也自然理出一点语感头绪了;Webster则偶尔会有一些单字引人入胜的故事;Google字典则是画龙点睛简洁地说明单字的组成背景。透过Etymology打底,除了更容易记忆每个中层上层的单字,并发挥效益递增;也能因为字源而更能拿捏使用的情境;最后还能顺便一窥欧洲历史、哲学、神话,甚至印欧语族(我个人甚至玩啊玩就玩到梵文去了)的流变,再回头看看以往碰过的欧语,明镜似地。(作为一个货真价实的以你迷,怎能不对Oliver式的字源追溯不着迷XD)
2.Thesaurus:
对Thesaurus有概念,也是在第一次Mason课堂听到的。我自己一开始有好几个常用的Thesaurus媒介,我差不多在补第二次Mason时,才收敛出我个人最习惯使用的Webster的Thesaurus的功能。只要有时间,在累积单字量的同时,每查一个陌生单字,都能去Thesaurus一下,下回再看到眼熟的单字,也可以训练自己背出同义、反义字,这在记忆上、GRE字汇填空的准备上,都格外有助。
3.小说、英美剧:
Mason很喜欢提到GRE单,其实并没有想像冷僻,反而可能是天天单。这件事最能反映在英文小说与英美剧里。此外,个人发现单字的记忆满能和剧情的情境及发音做搭配而得到巩固,进入长期记忆的。例如:看到Insolent,我脑中就会浮现 GOT最后一季Cersei Lannister对Euron Greyjoy的性暗示不屑回以you’re insolent的画面。
4.字典app:
我在我手机下载了2个,一个牛津英汉字典,另一为Webster。Webster值得使用自然不在话下。不过牛津英汉字典我也很推荐是因为翻译得很好,很能透过华语文学的记忆点去连结西方同样概念的词汇。此外,牛津英汉App的接口设计,在协助累积查阅过、标注过的单字,供不断复习,加深印象,都颇有帮助。
5.(如果你3-5年后才需要考GRE)2-3年法语、西语、义语的学习:
我个人不是科班的语言学家,不过稍微有种英文语感是:英文的词汇算是有位阶之分的:底层是原始日耳曼的词汇;中层是诺曼人带进英伦的中古法语;上层是古典拉丁文词汇或近代法语西语德语义语意第绪语;顶层是古典希腊语。我观察到GRE的用字,特别集中在中层上方及上层,也就是若要摸透GRE单字,要嘛,从小接受西方最精华的教育加上大量英文阅读;要嘛,(台湾多数人?)就是有结构地去参透英文是个什么模样,特别必须囊括这些中古法文字根、近代法文字根、拉丁字根的词汇。因此我满推荐距离要考GRE还有“几年”光阴的朋友们,有余裕就花个2-3年去学个有
一定基础的法文、西文。法文自然不在话下,毕竟即便英法百年战争后,英文总和法文各种千丝万缕一言难尽的关系;但推荐西文,除了不才我学西文让我对GRE单字,仿佛一见如故以外,倒也是因为当今的西文莫名比当今正式法文(巴黎口音)某程度更接近中古法文,也某程度更接近拉丁文,西文与GRE的连结实在颇强,可以推荐XD。即使仅学习基础的法文与西文这些广义的拉丁语言,对于累积英文中上层字汇,或者直接说GRE单,我认为仍相当有效,是因为(我自己个人观察)存在英文中上层具有拉丁背景的词汇往往是当今法文、西文的日常词汇。反向来讲,能玩遍所有GRE
单,大致也能摸清欧语俱乐部主要成员的底了XD(这在阅读经济学人特别管用)。
[逻辑阅读]
我至多就是把讲义做完(有时也只做7成,例如第5次准备),并没有去刷KMF(KMF是很有帮助,只是我个人不太喜欢去刷),平常就是多阅读。在第二次报Mason班后,也将Kory分析一篇文章的一些方法,带到日常的阅读,我认为有帮助。尤其我第3-5次考GRE,我都会依照Kory建议恪守时间控制:短篇3分钟、中篇4.5分钟、长篇6分钟,这样的训练对我实际考试时确实有帮助,同时也会依照Kory提到(我第一次上课忽略,第二次才乖乖听XD)阅读题的分析来做检讨。此外,逻辑题型,我也是第二次才乖乖记下每个考点与分析方法(友人HD分享也是我认真听Kory分析每个题目)
,拿来用,对于做题的信心程度、答对率,都有提升。
此外,我个人也推荐大家(时间多,或准备考GRE前1-2年)多阅读,因为工作的关系(?),算是提供一定程度时间余裕,与充分正当的理由(英文素材与工作的一些关系),所以在工作间,或在家里,其实满大量英文阅读的。我个人自觉阅读速度颇快,推荐以下2类,我自己长期训练阅读能力(也能长长智慧XD与批判能力)的素材:
1.经济学人:
首次接触经济学人,是大一时经原教授吴聪敏的作业要求,那时悲剧的英文程度实在很难让我对经济学人产生什么火花,所以就只是按表操课,没有更深入的接触了。不知是哪几次的印象累积,逐渐对经济学人产生一种神圣感,于是在毕业之后,逐渐涉猎,大概2017年初开始订阅经济学人纸本,2018年加订线上版,算起来阅龄大约也近3年了。平均平常每一期大概会阅读3成;如果在工作淡季或是准备GRE期间,大概会阅读个6-8成(视文章内容有趣与否)。我认为经济学人对于GRE的准备有2大帮助。第一是关于单字,经济学人有太多单是GRE的高频单,
此外经济学人在拣选字汇的分寸
算是拿捏得宜、精巧可爱。因此回头阅读经济学人再次遇到曾经背过的单字,在加深印象、巩固长期记忆上,很有帮助。第二是关于文章阅读,经济学人对很多议题经常采毫不避讳地挑战态度:对所谓的左、所谓的右,甚至所谓的中间,各式各样的立场无不(即使经济学人确实也有自己的立场,也偶有自嘲自损)质疑当中的假设、逻辑、论证,语气常态性地采让步、保留、不同程度的背书与怀疑,我认为满像GRE的阅读文章的风格。不过撇开GRE准备,我个人(像是布道者般)真心推荐即使是GRE已经毕业的人们,有机会也可以尝试经济学人,我认为经济学人的选材与论
述对我而言好比开了天眼,重新认识世界(不夸张);经济学人的单字量或句型之大且复杂,一开始可能真的让读者很吃力,但其实只要从GRE毕业的人,再熬个几个月(每个单字都查下去,每个漂亮的句子都玩味个1、2遍),久而久之,也就渐成一片蛋糕了。此外,经济学人的题材包山包海,阅读久了其实满容易抓到GRE(尤其是长篇)文章阅读的暗示、倾向,在阅读中长篇文章前1/2,大致猜出后面会有什么发展,可以在考试中省不少心力。
2. 新闻英文:
新闻英文在篇幅上自然比经济学人少,满适合工作空挡来恶补1-2篇。很多人满常都会推荐免费的BBC、CNN、Guardian,或是付费媒体的部分则有WashPost、NYTimes。不过自从大二(?)学校开放在学生免费订1年WSJ,首次接触,再加上一样莫名的印象累积,WSJ在我心中的地位也不断拉抬。直到成为端传媒的会员,享受到WSJ订阅的优惠,便一试成主顾了XD。相较上述其他媒体,除了不太喜欢一面倒到毫无保留的(左派)风格以外,WSJ相较中间的立场,在相对力求综整各方立场下,其实满贴近GRE阅读的风格(保留、转折、让步)。此外WSJ的资讯管道都满灵通,线头也很高
,对于喜欢产业、政府秘辛八卦的人,非常带劲。
[写作]
顶多平常练练打字速度,平常大量阅读多少有些帮助,没准备就上阵了。
[数学Q]
人人都说台湾人的Q应该要轻松考个168-170,但这反而是我莫名其妙的罩门QQ。有鉴于后2次Q较以往进步,和第1、3次(第2次基本上没什么准备)的准备差别,也许有大家可以参考的点。第1次基本上就是埋头算,却没有找出自己错题高频的题型与厘清自己问题点;第3次我也是埋头算各种题型,却没有计时模拟35分钟情境自己的时间分配,导致实际考试时,确实有惊险算完,无法检查所有题目的窘境。而后2次的准备,都有作6-7回模拟题,在过程当中要求自己在20分钟内做完,并且检查1遍以上,同时也会盯着自己错题的问题点,即便是粗心,也可以厘清自己大致都在哪种
关卡上粗心,在实际考试时,遇到类似考点,就在脑中快速温习一遍,从结果成绩来看,应该是有成功避开以往常错的题目。
[结语]
其实因为余裕甚多,所以也没有那种:一战就要拼到好的心态,然后一不小心就考了5次XD(未来如果真要用GRE申请JD,大概至少还要再1次吧XD,我那没在顾的AW不忍卒睹)。
我认为我第一次上Mason其实忽略了太多精髓,很多课堂的价值我到上了第二次才体会、善用。此外,我也会去看看一些337、339真神人等等的准备方式,揣摩有哪些点的精髓适合自己。(例如我就被339大神启发,进而封了哀居、断了脸书,裁了Youtube)(只是台北8人共居人生还真的很花我各种烹饪、聊天、冲浪、园艺等等的时间成本啊XD)
但准备GRE,除了是为了申请的必要外,也可透过这么高竿极致,精巧体现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所有面向的考试,进而知道自己足与不足之处(Mason团队、教材,与其学生群都让我深有所感),进而去补足、开发、玩耍一番,回头发现,我把考GRE搞得,负面来看,就是场孩子闹剧;正面去看,倒也能说是场游戏,我个人是玩得很认真、很快意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