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想成为柯洁”的天才少年,要去学按摩了

楼主: joanzkow (星浪)   2023-03-28 23:40:44
“想成为柯洁”的天才少年,要去学按摩了
野狐围棋
作者:澎湃新闻点击:38922023-03-28 14:18
(转自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葛明宁 实习生 郭思航 林君君
这看似是平平无奇的一天,一切尘埃落定,又悬而未决。徐荣生“没了招”,决定送15岁
、视障的儿子徐光霖回特殊教育学校学按摩。
一两年前,徐光霖还是围棋老师们寄予厚望的“奇才”。2016年,辽宁鞍山当地的一名围
棋教师挖掘到他。靠着在特制的棋盘上摸索,他一气在2017年11月的辽宁省围棋定段赛中
九盘全赢,对手是清一色的健全人。
在比赛中崭露头角以后,一些围棋人士为他提供了帮助,徐光霖由父亲陪着“南下”北京
求学。但经历了颠簸的四年,徐荣生不幸患上了脑梗,父子俩重回老家鞍山。儿子一个人
待着,对下棋少了兴趣,父亲也不再催他练棋。
曾经,发现孩子的围棋天分,这个普通家庭仿佛“中了彩票”,欢喜异常,但彩票能兑付
的只是一个渺远的前景,他的成才还需要漫长的训练。在这过程中,徐荣生逐渐迷茫了。
这是一个关于背负希望的故事,当一个沉重的希望”砸“到普通家庭头上,他们会经历长
久的眩晕。
突入丛林
现在,徐荣生已经很羞于谈及原先的预期,2018年初,刚到北京的时候,他看到了一些宣
传画,提到了世界冠军,“一场比赛二三十万”——在一些顶级围棋赛事上,冠军能收到
二三十万的奖金。好像看见一扇新的大门打开,他对儿子说:“你得了冠军,二十万够咱
活的。”
他想像过儿子拿世界冠军,他会成为冠军的父亲,多少有一些自卑,也不会说话,拖了冠
军的后腿。不过只是偶尔想一想。刚开始的时候,徐光霖进步很快,也许今天打不赢一个
对手,明天就能打赢,他看到心里高兴。
到北京的头几个月,他们在京郊的一个围棋学校落脚。校长肖细兰觉得徐光霖棋力不错,
又很“不容易”,尤其靠触摸特制的棋子对弈,白子表面光滑,黑子顶上有一个凸起,别
人一眼看明白的局面,这孩子还要多摸一下才能明白。她为了办学租过一个房子,直接划
给父子俩住。
https://www.foxwq.com/Public/Uploads/image/20230328/t_16799840670.peg
徐光霖使用的盲棋棋盘,白子表面光滑,黑子面上有一个凸起。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
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葛明宁 摄
她十分实际地代他考虑过前途——因为残疾,徐光霖未来可能没法给人上围棋大课,但可
以上小课,他下得慢,费用也许只能收得低一点儿。回头她可以给介绍几个学生,送他出
道。
没几个月,徐光霖又冲上了业余四段,能在棋盘上与他抗衡的老师变得不易寻找。肖细兰
的学校面向初学者,老师有些教不动,而从行业里请人临时来一对一地上一节课,肖细兰
说:“要大几百元。”
徐荣生一共只有一万多元的存款,为了陪孩子学棋,他早就辞掉了工作,两人出门在外的
花销,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从退休工资里掏出一点儿,徐荣生的一个哥哥补贴一点儿。刚到
北京的时候,印象深刻的是北京肉贵:“一盒肉也得二十元钱。”一个礼拜才吃一回,父
子俩一个月的生活费控制在几百元。
为了寻找“免费”的对手,徐光霖会去参加北京不定期的业余棋手联赛。在北京围棋圈里
,一个棋手对徐荣生说,自己要去福建办棋院,能给徐光霖配常规的围棋老师。徐荣生就
带着儿子跟去了。
去了福建,一两个月的时间,那位棋手一直没落实徐光霖的围棋课程,只带着孩子与当地
一些名流下了几回。徐荣生明白过来,与那棋手闹掰,回了鞍山。老家的住处是他和母亲
、儿子蜗居的老房,屋内电灯的线路悬挂在外,在空中画出好几个弧形。儿子逐渐长高,
路过那些线路,头顶总是碰到一下,那根线晃动起来。
https://www.foxwq.com/Public/Uploads/image/20230328/t_16799840671.peg
家里的电线在空中画出一个个弧形。
儿子就是徐荣生生活中萌发出的丁点“希望”。彼时,徐光霖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有围
棋老师提出可以在学校下午三点放学以后,帮他带一段时间的孩子;这对他很方便,他当
时是一个客车司机,下班晚,又离了婚,一度很忧愁找不到人接送孩子。他曾雇一个邻居
家里喝酒的“闲”人帮忙接送,但“闲”人喝酒太多,忘了几回。徐光霖很快在围棋老师
的课上崭露头角。
欣喜的同时,徐荣生笼上一种无名的焦虑,“我脾气急。”他总这么解释。儿子学棋的路
上,自己有时候对他发脾气,知道这样不好,但很难改。这种感觉也折磨着他。一部分的
“急”可能早先就有——儿子的眼病起于幼儿园,儿子看电视老是往前蹿,也不解释什么
,徐荣生会生气得打他。
聊起这个拔尖的孩子,几名老师都回忆起他的父亲对于儿子露头的急迫。
徐光霖的第一个围棋老师陈天军记得,徐荣生起初催着他送儿子去参加鞍山本地的少儿比
赛。他拦著,说孩子得直接到辽宁省里的比赛露脸。
到了北京,肖细兰也一路提醒著,孩子是集中精力学习的年龄,外面有些比赛水平不高,
别花精力去参加。
2021年,徐光霖辗转跟着职业棋手桂文波学棋,桂文波形容,围棋教学重实战,会参加一
些赛事,他带队过去,孩子们一输,陪来的家长就散发出一股懊恼的气氛,里面也有徐荣
生的一份。徐光霖输了几盘,就听见徐荣生边上训开:“怎么又输了?还学不学了?”
大胆想像之后
徐光霖患的是视网膜脱落。小的时候还能看着一点,他不喜欢看动画片,少数感兴趣的片
子翻来覆去地看,情节倒背如流。他也不太喜欢动手,邻居老奶奶送过一个变形金刚似的
玩意儿,捣鼓两回就扔到一边。他一度还能和邻居家眼睛好的孩子一起玩,可是,似乎有
一个女孩子,老是跟徐荣生告状,说徐光霖看不见,“捣乱”。徐荣生就不再让他出去。
特殊教育学校没有什么作业,他放学之后,就是待着。
徐荣生说,自己上过一段时间的夜班,孩子更不适应,徐荣生又试图把他托付给底楼的邻
居,到夜里他会哭,一定要等爸爸回来。
一开始儿子吵吵,要他买个盲棋棋盘,徐荣生只想,就当是给儿子买一个玩具,特意托人
从日本买回来,花了一千多元。
他发现,徐光霖可以和自己对弈,不知疲倦。
那时候,徐荣生所知盲人唯一的出路就是按摩,他想过要给儿子盘一个门面,不让他给人
打工;他觉得搞按摩“是伺候人”,但又想不出别的出路。所以,当他发现儿子的生活有
了别的可能,很是兴奋。
徐光霖的头一个围棋老师陈天军是一个很想把事儿办成的人。他是鞍山本地人,说自己一
直很喜欢棋,从读高中开始棋书不离手,后来读了工科,遇上鞍钢改制,一鼓作气,“下
海”当了一个围棋教练,“培养围棋人口”。
陈天军有几年热情地扎了进去,研究怎么讲授围棋。正在教棋的兴头上,他有一天路过特
殊教育学校门口,想起在资料里看见过的日式盲棋,决定去教教看,费了一些力气才让特
殊教育学校的校长接纳自己,又摸索到路径,先让盲童们触摸竖线,对角线,感受不同的
间距。
陈天军联系过几个领悟力强些的残疾孩子的家人,提出教他们学棋,不收费用。徐荣生也
说,要不是陈天军提出免费:“我们不一定去。”
陈天军很关照这个孩子,想帮他杀入围棋的职业世界。那时,他带徐光霖去参加辽宁省围
棋定段赛,为了防止对方落子太轻,他让徐光霖两手贴紧棋盘两侧,感受震动,而且要求
对棋局全程录像,防止有的人偷偷落子。
他一度觉得,徐光霖已经走在了一条大道上,不太可能有什么闪失。
徐光霖露头得比一般的业余棋手快些,他是2018年世界视障者围棋锦标赛的第三名。
徐光霖至今最得意的棋,还是在日本的一场比赛,对方前半场出现了失误,让他一路保持
优势到了收官。尽管他之后又有一些与高手对局的机会,去了葛玉宏围棋道场(下称“葛
道”),奋战到了全道场的第一梯队,回忆却仍然锚定在那一点。
但他一直不擅长被人观看比赛。记者问,如果围棋只是一个兴趣而非竞赛,是不是会下得
更好一点?他点点头。
https://www.foxwq.com/Public/Uploads/image/20230328/t_16799840672.peg
徐光霖使用特制棋盘参加了三次冲段赛,到后来更加紧张。图片来源:纪录片《盲弈》
2018年下半年,“葛道”提出可以减免学费,于是,父子俩从鞍山重返北京。“葛道”对
徐光霖很合适,有一些与他年纪相仿的同学。道场里除了上课,每天对弈,不进则退,赢
了能遇上更强的对手。徐光霖往上的时候多,但还有一些优秀的同学,他不太下得过。
徐光霖逐渐发现“当冠军是很难的”,他有过一个当冠军的梦想,十岁成为业余两段,他
对着电视镜头说过“想成为柯洁”;徐荣生也断续地失望起来。从前,陈天军对孩子和他
都说过,以徐光霖的棋力,拿一个残疾人比赛的世界冠军没那么难——这话可能深深地刻
在了他的脑海里。
大约2019年,徐荣生试图进去中国残联,想问问儿子能不能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有没
有这个项目。保安不让他进门,就在保安室里打了一个电话,登记了诉求,让他走了。
但到2021年初,“葛道”的人提出,学棋要开始收费。
徐荣生一度想与他们讨价还价,表示自己和儿子可以离开道场另觅住处,能不能继续让儿
子免费学棋,道场的人拒绝了。他感到很委屈,托人沟通著,说能再研究研究,最终研究
得没了影儿。他还试图给道场“解围”,说当时疫情开学困难,道场可能自己都够呛。
他逐渐接受了带着孩子攒钱似的学棋,攒一点儿是一点儿,棋力涨到哪儿,就是哪儿;其
余的,都在他的能耐以外,往那边去想了,只会惹自己伤心。但他又说,只要还有老师可
能收他,有一线希望,就要用力抓住。
一再被打断的棋局
确定“葛道”不会再收留儿子,徐荣生主动打电话给桂文波,这是他陪着儿子参加比赛认
识的职业棋手,问对方能不能教自己儿子。
桂文波说,可以教徐光霖,不要学费。
2021年,他在北京教了徐光霖一年,与他的其他学生一起,每天对弈、复盘。他对记者说
,徐光霖是一个很有天分的学生,即便看不见,还能做出很难的死活题;记忆力也非常惊
人,围棋棋盘横十九条线,竖十九条线,复杂的棋局能下几百手,桂文波自己试过闭着眼
,靠触摸下,下到第150手就开始发晕。
桂文波观察,这孩子输棋的时候,不言不语,只是暗着一张脸,露出不服输的表情。
平常练习的时候,他“胆子还很小,放不开,刚开始复盘的时候都不太敢讲话,后来慢慢
地熟了之后,才会充分地去表达自己”。徐光霖与几个老师说话的极限也止于谈棋。桂文
波评价,这孩子还欠缺很多成长,他的父亲在他身边,寸步不离,他如何成为他自己呢。
由于学生流动性太大,组织不好训练,2022年起,桂文波不再带学生,徐光霖又无处可去

桂文波是无奈的,他感慨,一切都乱了套。学棋本是个磨炼的过程,不仅要天分好,而且
要孩子每天下棋,是想要他们学会在状态低落时调整自己,找到新的路数,或者说,要学
会输;现在的许多家长不再有这个耐心。赛场上本没什么常胜将军,要是孩子连输一段时
间,家长们要不埋怨老师不行,想换老师、找别的名师补课,要不轻易地失去信心,送孩
子回去走传统升学的路。
他甚至悲观地怀疑,徐光霖以后能否在围棋培训机构找著工作,很多机构现在急吼吼地助
人冲段,不一定喜欢一个下棋缓慢的老师。
徐光霖的“回头路”似乎只有学按摩。徐荣生不乐意,往前走又发慌。
他仿佛立在一个独木桥上,突然回过神来。“我合计他定不上段。”徐荣生说,这是在回
忆2019年9月的又一场升段赛,徐光霖已在葛道训练,想要升上业余五段。棋局变得越发
复杂,徐光霖的时间更加吃紧。他眼瞅著徐光霖在棋盘摸索,心里发麻。
这对父子都不擅长应对比赛。徐光霖在场内参加升段赛,徐荣生就在场外,一圈圈地走。
他甚至思忖过,儿子下棋想得入神时,是不是手没地方搁,要不要盘个珠子?他给儿子买
过一个玉石手串,结果徐光霖不用。这玉石手串现在挂在徐荣生的腕上,他没事就会盘一
盘。
https://www.foxwq.com/Public/Uploads/image/20230328/t_16799840673.peg
现在这手串挂在徐荣生的腕上,他没事就会盘一盘。
更令他感到压力的,还是桂文波反感的“小课”。桂文波说,有的道场允许学生休息日出
去,找他们自己延请的“名师”,要花大量的钱,又并不容易沉淀下来。徐荣生也把这些
事看在眼里。“有的(家长)真投钱。”他说,“还请了职业老师在那儿教。一节课可能
都一两千的。”
上一次,徐荣生品尝到没钱带来的无力感,还是十多年前。他意识到孩子的眼疾,带着去
北京看病,一进医院就有黄牛围上来:“要号不?”一个号要几百元。当时,医生说,等
孩子大一点再考虑手术,他有些年不太关心治病的事,知道做一场手术很贵,再后来,还
是肖细兰帮他托人再看医生,这回说是孩子太大,错过做手术的时机了。
好像到了四五十岁,他才突然明白:“不是学棋,就是学音乐啥的,到了顶级,不都是靠
家长拿钱找专家?”
尽管桂文波不再开班,徐荣生还不想放弃,他们留在北京,想找别的机会。后来离开,一
方面是徐荣生脑梗,另一方面:“说白了,不是没钱了么?”他抱歉似的笑笑。
那半年,徐荣生带着徐光霖走了一些北京的棋社,找能与之对战的人,有些棋友看徐光霖
用的特制棋盘挺有意思,陪他下一盘,就不再过来了。他们下不过他,又觉得他下得太慢
,有时一天也等不来一盘棋。
“他对输赢很认真呢。”徐荣生说,徐光霖很少与他争辩什么,只涉及围棋的时候,有时
受不了父亲说他。线下没有棋局的时候,他们试着在网上找人。
他们在网上遇到过一个“坏人”。对方一边下棋,一边发来信息:“你下得太好了。”所
以,徐光霖输掉了棋,徐荣生格外郁闷。两人吵吵起来,徐光霖一定不认错,不相让。后
来,他坚持用电脑复盘,发现对手是用了人工智能,“遛了狗(指阿法尔狗机器人,在围
棋的语境里泛指各种人工智能)”。
2022年8月,徐荣生在北京住处犯了脑梗,感到气血上涌,脖子支棱不起来,腿绵软无力
,走不动道——这时,他的心思是,疫情里的北京肯定不好看病。他摸索着手机托朋友帮
他买了两张火车票,与儿子互相搀扶著,回了老家。
他还记得,脑梗的第二天一早起来,他们还在北京。儿子先摸一摸他,他理解这是“看我
有气没有”。
回了家,先轮椅推去住院,又出来,有一段时间,他也沉浸于感伤的心情里:“我要是没
了,他要怎么生活?”
徐荣生的老母亲照顾他们。徐光霖逐渐起得晚,不练棋。
慢慢康复后,徐荣生感到很迷茫,拿钱耗在北京也不是那么回事;对于自己的儿子,他像
一个幼儿面对一个拆不开的礼物,不时地上去捣鼓一下,但没什么用。
他抱怨著,儿子连想吃什么也不肯与他直说,问他:“想吃什么?”孩子不吱声,让他去
猜。
他甚至会直接问:“儿子,你在想啥?”他这儿子,心思重,沉默以对。
徐光霖的奶奶任芳梅也长期纠缠于眼病,现在只能模糊看见面前有个人影儿,细节都看不
出。她十多年前做过癌症手术,今年八十二岁,还摇摇晃晃地操持着家务。聊起来,她说
:“我这孙子就是不爱说话。”最大的问题可能已不是他的盲。说这话时,徐光霖在窗前
徘徊著,不来吃饭,他们不敢问为什么,由著孩子无声地游来荡去。
“难道不是很有成就感吗”
在一些教过徐光霖的围棋老师看来,并没有哪条路被堵上,这孩子只是在路上停下一会儿

听说徐光霖回了鞍山,陈天军挺诧异。他又说,徐光霖还可以与人工智能下棋,把这作为
一项功课。这也是许多围棋新星的训练方法。虽然,他承认与高深莫测的人工智能下棋,
令人深有挫败感,陈天军晚上练棋,得把人工智能的水平调低一些,赢上一盘,才能愉快
入睡。
徐荣生说,因为总输,儿子不喜欢与人工智能下棋。他下几盘就失去了兴趣。
近几年,帮着徐家父子联络“葛道”、一度把自家的房子借给他们住的鲍橒也“批评”他
,说他死磕高手的志气,好像差了一点。
这事还要从头说起。在鲍橒看来,徐光霖头几年棋力增长飞快,但来北京后,他的棋一度
缺力量感,显得气弱,容易在棋盘上固守地盘,仿佛总有些害怕。也可以说,下得很“怂
”。这问题一度有点改善,但是,这孩子又变得有些大意,挡不住对手突然亮出的锋芒。
他认输得过于轻易。鲍橒是同时与五人下盲棋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前《最强大脑》选手,
他曾与徐光霖直播下棋,纯用脑记,徐光霖靠触摸。鲍橒回忆,有一盘棋,两人下成了胶
著状态,甚至用人工智能分析,徐光霖的胜算更大一些,但徐光霖突然把两颗棋子放在棋
盘的右下角,表示认输。
即便当了一些年的棋友,鲍橒也只能猜测他的心意。事后,他去问徐荣生这是什么意思。
徐荣生只说,儿子感觉要输了。
但鲍橒觉得,在徐光霖的个性以外,他在家练棋少的主要原因,是徐荣生不配合。他说,
围棋的人工智能可以深邃地分析每一著下法的胜率,未来几十步之后走向;但它只能给出
冰冷的数据,令人读了不适。徐光霖在家,没有一个懂棋的人与他讨论。徐荣生对围棋所
知很少,徐光霖在网上与人约棋,徐荣生看着电脑屏幕对棋盘找位置,有时得找好几秒,
把棋局拖得更长。
徐光霖跟着陈天军学棋时,有一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李老师来帮忙,陈天军在课上教,李老
师在底下给徐光霖摆棋。她谦虚地对记者说自己只懂点常识,但看陈天军摆出常规的著,
“三三”、“天元”(一些点位的名称),她能瞬间给徐光霖摆上。
相形之下,徐荣生说自己看见围棋就“脑子晕”,提不起兴趣。
其实他对做饭也不感兴趣,是到了北京之后现学的。他下不去心思细读网上那些菜谱:“
什么几克,要这个那个的,上哪整?”他觉得炖菜比炒菜方便,少步骤,有时就下点方便
面、速冻水饺之类。
在北京四年,他们没去过任何景点。很久之前,他带儿子上北京看眼睛,去过王府井,那
也是很挫败的经历——吃的东西太贵。
徐荣生在鞍山朋友不多,上了北京之后,带孩子参加业余联赛认识一些围棋爱好者,他们
会给徐光霖带一些吃的,给他的未来想办法。徐荣生遇到一些生活上的麻烦会找人求助,
但一般不聊天。“咱挣钱少,文化水平差。”他直白地说。
他有时叹息一下,说自己早年一门心思地老实上班,没想着做个买卖,哪怕摆个烧烤摊儿

母亲任芳梅在一边笑:“做买卖?你没那脑瓜儿。”在家里,她随意地言语打击儿子,说
他啥也不会。
为了让徐光霖换个环境,鲍橒曾考虑过让他直接住来家里,但这孩子太不爱说话,怕适应
不好。
下盲棋,即便有个特制棋盘作为辅助,也需要卓越的记忆力。鲍橒着迷于此道,他形容,
集中精力在局部战斗的时候,得把其他部分的局势记牢,装进头脑深处,战区转移再调取
出来;又像把握著舞台上的追光灯,一会儿照向主角,一会儿照向群演。而且,像是武侠
小说中的盲侠,可能比主角还有魅力,因为他去除了那么重要的感官还是打得不错,难道
不是很有成就感,不是特别地“酷”吗?
鲍橒承认自己一开始想得挺单纯,徐光霖把棋学好,一些围棋机构既看中他的才华,又做
个好事,以后给他提供一份工作。但后来鲍橒带徐光霖搞过次围棋直播,发现还是自己独
自表演盲棋流量更高——社会对一个还不算长成的盲人业余棋手没那么大的兴趣。
https://www.foxwq.com/Public/Uploads/image/20230328/t_16799840674.peg
鲍橒在网上为徐荣生呼吁、与他直播,但社会似乎没那么大兴趣。
他还是期望徐光霖可以靠这一份快乐,扛住社会的冷漠。当务之急是让徐光霖接着练棋。
聊著聊著,鲍橒说:“我给他打个电话吧。”
他在电话里对徐光霖说:“你今年才十五六岁,还有好多年的,你不用太着急。”鲍橒鼓
励他,虽然现在学棋、参加比赛都遇到一些麻烦,但生活很长,要努力练棋。
这次,鲍橒还是按照习惯,打了徐荣生的电话。电话那头的父子只是沉默地听。就像是黑
夜里踢出一个球,鲍橒的话不知道去了哪里,没一个落地的声响。
“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
“我再给你寄一台电脑吧?”鲍橒在电话里提议。
这是他想到的解决方案。一些较好的围棋人工智能引擎需要收费,鲍橒之前开通了权限。
这些大引擎需要好点的显卡,他有一台闲置的电脑更好一些,这就给徐光霖寄过去。
让鲍橒苦恼的是,猜不透少年的心思。他相信徐光霖喜欢围棋,因为他能从很难的死活题
之中纠缠出来,如果不喜欢,很难想像怎么做到;而虽然徐光霖下得慢,但其实有很好的
棋感,这东西难以言传,就像是有天分的球员带着球跑,不用使劲,倒像是球嬉笑着,缠
住他,不肯离开。
但抛开围棋里的输赢与对错,徐光霖似乎对于“玩”的部分兴趣不大。鲍橒喜欢创作死活
题——就像数学爱好者不仅喜欢做题,还喜欢出题,创作一道题像搭建迷宫,是一门艺术
。他试图与徐光霖一道创作,徐光霖不太响应。鲍橒还试图告诉他,要把人工智能当做一
个可以戏耍的高手,比如任意开局,变着花样与它玩。这些建议一个个抛出去,不见采纳

鲍橒叹息,在棋盘上,所有人都害怕下险著,害怕未知,也许看不见的人尤甚;可他以为
,对于这些生活不方便的人,围棋是一种很好的补充,让他们在运动范围受限的时候,头
脑不受局限。
他又乐观地想,也许徐光霖的生活安定一些,心态放平,反而能有突破。
徐荣生却在动脑筋找一个看得见的出路,比如,他想过把孩子送去武汉一个盲人业余棋手
那里——也是徐光霖多年的棋友,一开始比他强,后来渐渐地下不过他,但徐光霖还是喜
欢找他下棋。棋手有时在微信里表示“不能和你下棋了,准备给人按摩”。徐荣生觉得,
也许这个棋友会对儿子好,照顾他,问题只是自己的身体不好,可能去不了武汉。
有人提过徐光霖以后可以上国外发展,国外围棋水平低,需要老师;徐荣生也记在了心里
,又默默否了。
“他身边离不了人儿。”他想像不出他们俩到国外怎么生活。
对于徐荣生的各种“怯阵”,肖细兰曾说过重话:“不是光霖离不开你,是你离不开光霖
,你离开他,不知道去干啥吧。”
现在,徐光霖也许很高兴停驻在老家,回到自己的起点。3月7日,他回到了远离五年的特
殊教育学校,一路上照旧是安静的,不发表什么评论,由著父亲提溜着他,叮嘱着他。当
视障的同学进教室,说一声:“Good morning”——对方还不确定他在哪儿。他说:“后
面呢。”再也盖不住自己脸上的笑。
自打离开特殊教育学校,他就再也没和这些同学见过。徐荣生说,去年,武汉的盲人棋友
送他一台手机,他建了一个盲人同学群。徐光霖还很想弄个同学聚会。徐荣生却调侃儿子
,说:“盲人怎么聚会呢,你们吃个圆台面,难道边上坐一堆家长给你们夹菜啊?还是你
们一人一个盖浇饭?”
还是徐光霖的母亲带他去按摩城,找一个已经毕业的盲人同学玩儿了一回,母亲帮他给这
台手机换了一块新电池。她平时在另一个城市生活,偶尔来看他。
前一天,记者问徐光霖,想不想回去北京学棋?他说,想。在老师和同学之间,他更多地
想念同学们。
第二天,他从学校回来,看上去心情不坏。记者又问他一嘴:“想留这儿?”
“留这儿吧。”他说。
除了学围棋认识的同学们,他对北京留下的好的回忆,还包括一个年轻的纪录片导演拍过
给他介绍的“心目影院”,是一个给盲人“播”电影的公益项目。徐荣生说,儿子很喜欢
去,总去。电影开始,讲述人把银幕上显示的龙标和一个个贴片广告全讲了出来。闭上眼
,语言会打开人的想像,描述一些宏大事物:原野、原野上的牛群与羊群、蓝天。银幕上
的人追逐打斗,光影激烈闪烁,知道这是一场漫长的冲突。银幕上的恩怨怎么也没有完。
志愿者石佳告诉记者,那个羞涩的年轻观众徐光霖是他们观影群最活跃的群友之一,老在
催促着他们发新的活动时间。徐光霖和记者说,他把《盗梦空间》看了三遍。而石佳说,
线下活动不会反复放同一部电影。他一定在用公益组织的小程序看电影,看了一遍,又一
遍。
在电影院,徐光霖遇着一条很大的导盲犬,很喜欢,又与它玩了很久。徐光霖喜欢小动物
,从前住在肖细兰的地方,总是与她养的狗玩儿,是两条脾气很好的边牧;徐荣生也喜欢
狗。但是,奶奶任芳梅不让养,说照顾不动。
他们问了一问。犬主人说,导盲犬数量太少了,需要的话得排队。得排三年。
https://www.foxwq.com/news/listid/id/14171.html
作者: chieny   2023-03-29 01:09:00
看了颇有感触,我也常常在想不知道我们家庭经济能支撑我家小儿子到什么阶段,但还好相较于这个家庭和孩子,我们还算没有那么辛苦。
作者: Seikan (星函)   2023-03-29 07:47:00
楼上不要让孩子如同文中 背负父母过度沈重的梦想不就得了AI时代还谈世界冠军? 除非真的是百万中选一 不然快乐学棋就好以台湾而言 在孩子10岁以前 也就是小三小四 若还没有办法升到强业六 乃至业七 那就别痴心以为靠这行吃饭会多顺遂..早早培养其他兴趣 学棋当成陶冶性情就好 若能唸书就唸书会来得平稳顺遂许多...
作者: maplefoxs (狐狸怎么叫)   2023-03-29 14:02:00
多数冲段的孩子都是这样 很辛苦但不赌一把谁知道
作者: chieny   2023-03-29 23:39:00
小孩目前小二,学棋两年半刚升业五,我们家不一样的是那是孩子沈重的梦想,我们父母并没有强求,只是怕自己的资源不够支撑孩子的梦想罢了。
作者: ztdxqa (ztdxqa)   2023-03-30 01:55:00
在台湾培养一个孩子考上职业棋士的资源真的需要那么多吗?以培养儿女学音乐来说(目标考大学音乐系),一个星期两小时的家教课钟点费2000(单一乐器),一年大概20万,副修还要double。好奇围棋一年需要花多少在学费上面?(以考职业为目标)p.s我上面是拿我亲戚的例子来讲,高中才上音乐班,所以高中以后学费我都没算(不知道高中音乐班学费)。如果以15岁考上职业棋士的时程来看的话也大概是学费付到国中结束。
作者: chieny   2023-03-30 02:52:00
其实好像相对便宜只是我们父母太不会赚钱而已XDDD
作者: ztdxqa (ztdxqa)   2023-03-30 03:31:00
我是觉得小朋友学棋在国小阶段可以先以兴趣为主,如果进步神速,代表很有天份,那就去报考海峰棋院的培训班。考上可以把目标放在职业。如果到12岁都没考上海峰的话,代表天份没那么高(即使以后进职业也不会是顶尖的那一群),可能就是时候考虑把围棋放在第一顺位之外了。这样家长资源压力及资源浪费的风险也会小很多。
作者: chieny   2023-03-30 07:39:00
我家大概一年时间从1段到五段,不知道算不算进步神速XDDD,其实已经很多人问我们要不要去考海峰棋院了,但我们对此还是有点犹豫。一方面是他现在待的棋院是鼓励学业和围棋并进的,一方面是不知道要不要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上。然后再次重申是他自己不把下棋只当兴趣,不是我们大人。详情可以看我之前发的一篇询问文。在他很努力的往目标迈进,我们家长是被他拖着走配合他的。他自己说过他一辈子不会放弃这目标(家长我表示听了很抖,不要啃老呀)虽然海峰还在犹豫但院生是一定会去考的虽然有点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但是待了两个棋院,真的没看过几个孩子像他那么热爱围棋
作者: ztdxqa (ztdxqa)   2023-03-30 12:02:00
看了chieny大之前的文及推文,小朋友应该是真有天份。学棋两年不到升五段目前才小二,又无敌有兴趣当然要继续学下去!
作者: chieny   2023-03-30 13:50:00
他没有两年不到这么强啦,刚刚仔细算一下是两年七个月了不过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应该可以更快就是了
作者: Seikan (星函)   2023-03-30 20:02:00
如果才小二 又是自发学棋的程度 那很值得让他一试呀 接下来两三年会是关键 如果孩子真有天份 那给他好的资源和环境 必然能让他的才能成长开花 就算真的不行 那也是他亲自体验过的试炼 对人格的培养也相当有价值 家长就好好陪伴他便是了
作者: chieny   2023-03-31 16:02:00
突然想到藉著这篇谢谢之前给我意见的网友,儿子去新棋院之后棋力真的成长不少,他去过一次后就拒绝去原本棋院,说教的太简单。XDDD现在虽然跑的很累,但是看到孩子的进步,真的很欣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