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棋迷+历史迷 不得不聊聊近期大赛的布局下法......
在围棋史上 高位布局(或者说模样棋) 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历久不衰~~~
中国的古棋即是以对角星为主 重视势力
酷爱大飞缔角...手法上“六五飞攻”暴力攻杀!
即便同时期的日本(简直像是平行时空)发展了小目布局
并以实力夺取了围棋的正统...
但在吴清源棋圣(R.I.P)东渡日本后 不久即掀起了以高位为主的“新布局”革命~~~
其后八O年代 为因应更大的贴目
“宇宙流”武宫正树崛起 二连星、三连星成为常见下法
继而“中国流”、“高中国流”、“小林流”等各式各样不同的模样广为流行
“中国流”甚至还是传说中史上黑胜率最高的布局(65%!? 已忘记怎么查了@@)
到了2000年 吴清源大师出了“21世纪的围棋”
书里开宗明义认定21世纪的围棋是以“星”布局为主体...
印象中基本到今年上半年为止 吴大师的预测都并没有错
然而...近期以朴廷桓为首的一票中韩新锐 执黑却频频下出双小目的布局...
布局慢也就算了 连后续手法都维持坚实缔角拆边
...............让人有种错觉以为回到了秀策的年代=.=
按过去的理路讲 现在贴目已经高达七目半
这种缓慢的下法应该会有贴不出目的问题......
然而实战的结果 却是黑方频频获胜!?
这究竟说明了什么?
1. 贴目还是不够?
2. 前人对布局的理解有误 其实慢慢来比较快!??
记得2006年有一篇讽刺吴大师21世纪围棋过于虚妄的过激文章...
http://weiqi.sports.tom.com/news/17524.html
平心而论 此文实属太过...当时吴大师都近100岁的人了
怎能要求他执著计算讲求力量?
以此批判老人家“故弄玄虚”实在太不厚道!
但是 若我们以不以人废言的态度来看 那么这篇文章确实点出了一个重点:
那就是“韩国流”实用围棋的崛起!
韩国流除了力量和官子之外 在棋形上的特点就是坚实
其中最明显莫过于星定式的小飞应(现在星位的棋被挂角几乎80%以上都是小飞应)
以及星位的主动小飞缔角......
星位的缔角在现在职棋的实战谱频频出现 大家可能不觉奇怪
但在30多年前高川格“围棋基本观念”这本书里 强调的却是星位不急于缔与挂...
各位看倌...
下星位不缔角也不挂别人星位优先抢大场是“基本”!是基本啊!!!
显然 过去的观念和现在有了极大的差距...
过去着于星位强调一手保角(事实上除了三三有哪手棋真的能一手保住角?);
今日众多高手以实践证明:即使是星位,缔角也很大!
既然连星位都要花两手棋去缔角 那么顺理成章的下一个想法就是.........
......其实小目也没有看起来那么慢 而且缔角后更坚实
就算不缔角 落子在边上的时候对于对方侵入之子也有更多攻击取利的手法
张栩流的直接边上著点很明白的说明了这一切
脑中突然回想起棋灵王的经典名言:“秀策很弱!日本很弱!”
现在看? 真的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