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代po)上班族新制705(PR99)

楼主: eiicc (eiicc)   2024-06-15 12:34:53
- 求学背景:中兴应用经济
- 英文程度:学测13级、TOEFL 98
- 准备时间:2022 / 10月 ~ 2024/ 5月
- 准备教材:A2线上课程讲义, OG, GWD, PP, KMF, CD
▌前言:
目前已经出社会工作六年了,但其实我从大四就决定未来要读MBA。
当时因为知道自己没有太多国际经验,也没有家族企业背景,还是亚洲男生,GPA低,
就我所知在MBA申请环境中就是底层中的底层,
也因此在大四还有职涯初期,
我一直把焦点放在努力增加跨国公司的工作经历以及工作外的side project。
等工作经历差不多后,我才在2022年10月决定开始准备GMAT,
当时其实前前后后只花了大概2天,网络爬文+朋友推荐,立刻就决定A2 GMAT了,
因为没什么好说的,A2就是台湾市场口碑最好的选择了。
我会选择线上课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来因为太晚决定要考GMAT了,
以实体课的日程准备会很赶,线上则可以自己调配进度;
二来我们公司下班时间是7点,要参加实体课有点困难;
也因为自己偏好影片可以快转及重复观看特定内容,对我而言吸收效率更佳。
▌大致时间轴:
一战2023/4 旧制650
二战2023/6 旧制660
三战2023/7 旧制540
四战2023/12 旧制680
五战2024/2 新制635
六战2024/5 新制705
从2022年10月开始上第一堂线上课,大概第一个月把线上课程上完,
这时候平日一天大概读书4小时,假日8小时,算是准备时间比较充足的时期。
但随着课程一上完要开始自己刷题时,我的进度就大幅下降,
主要的原因是旧制的SC挫折感实在太重,且那时英文阅读能力还没培养起来,
常常一题SC题目光要读懂都要反复看3-5遍,CR跟RC就不用说了,
一题10-20分钟是非常常见的,于是我就开始了为期2个月左右读读停停的状况,
再加上当时工作上负责大型专案加班严重,整个进度停滞。
后来听从A2在线上课程中说的,无论如何都要先报名考试,
我就果断报名了2023年4月第一战,那时GWD才写了10回,
结果就是V完全写不完,pace也没有在顾,
所幸是数学底子还不错,Q50因此总分有个650。
收到第一战成绩后,我把SC, CR, RC线上课程全部重看一遍(线上课的好处),
这时才开始慢慢听懂,惊觉A2 SC课程上是真的每一句话都是重点,
回想起第一次上完线上课大概只吸收30%,第二遍全部上完大概吸收了80%,
对SC有基础能力后阅读速度也有了大幅提升,充满信心去考第二战,
然后又失利了......
由于我知道自己其他条件是底层中的底层,一直目标要拿到PR 98-99分数,
因此在二到五战中,我一直执著于加快做题速度,非得要在实战中做完全部题目,
然后没有一次成功,因为适性测验的缘故,前期一直答对后很快就会升库,
接着就会遇到爆难的题目,一题CR连题目读完都看不懂更别说分析选项了,
所以每次都没做完,平均而言这几次考试V都猜了5-8题。
在最后一次考试,我认真分析了A2秀过的高分成绩单,
发现其实可以错的扣打比想像中多很多,最后再观察自己过往的做题时间,
在第六战进场前我就做好心理准备了,V我要猜3题,DI要猜3题,
结果最后V跟DI我只各猜了一题,分数也达到了从没想像过的PR 99。
(Q有练习充足的话时间完全够用,不用猜)
▌各科心得
CR
对我来说变动最大的一科,有时候以为自己掌握CR的出题逻辑了,
正确率极高,过一阵子又会无情掉回原点。
对我最有帮助的一方面是老师们强调的“理解句意”,
再者就是“把文字叙述转换成逻辑学的符号”,
例如题目重点是A导致B,下方眼花撩乱的选项其实最后归纳不外乎是他因、类比、
无因无果、非B则非A等逻辑,不要被文字叙述里的那些实际物件影响,产生多余的脑补。
但在最后一战中我的CR正确率只有50%,因此终究没能很好的掌握这科。
RC
RC的一大前提真的是对SC的熟练,SC熟练后到底文章有没有用长难句其实也不重要了,
因为我们已经学会如何抓出主要资讯跟其他次要修饰语,
以及这些修饰语在不同写法下GMAT固定想表达的意思。
基础能力有了之后,接着就是练习一边阅读一边掌握文章架构、
判断语气以及作者的position,这些就是线上课重复听两遍后可以更好掌握的要点了,
最后一战RC的正确率大概97%,回顾自己前后读了快1年半,
也应证了RC真的是吃硬实力,无法巧取。
Q
老实说我一开始轻忽了Q的重要性,导致前五战每次Q都会错1-3题,
就是个好像程度还行但没有大幅超越GMAT的程度,其实就是稳定度不够,练习不够。
贪食蛇绝对要参加,而且最好就规划在考试前,不要贪食蛇结束后还隔1个月才考试,
因为以我个人而言,数感已经消失了,稳定性会大幅下降。
GMAT喜欢的几种典型应用题一定要熟练对应的做题模式,
例如工作相关题我就会先写出unit*time=total,
再随着题目把资讯填入,最后答案都是瞬间出来。
最后一战Q幸运达到满分,且写完时还有10分钟做检查。
DI
我认为Q跟DI有非常多的重叠,当变化百分比等等的繁琐计算在Q这边练到成为反射动作,
再加上RC的阅读速度与精准度到达一定程度后,DI主要的门槛就也都通过了,
只要把A2这边有的题库做完,了解DI喜欢在哪里做陷阱后,这门科目也会突然变简单。
所谓的陷阱例如问的是成长率不是总量,
问的是差额间的变化量不是总量的变化量等等这些细碎的文字游戏。
▌诚心建议
非常惭愧我是那种超散漫的学生,才会拖这么久。
事实上第六战是我最后一次尝试,不管考几分我都不打算继续考了,
也因此第六战前夕终于认真进入到每天下班专心读书的状态,
也才终于开始认真的找出自己的问题跟解决这些问题。
真切的意识到A2说的,GMAT真的是在考验实际商业环境中会用到的能力,
在这个准备跟跌跌撞撞的过程对自己多了不少了解,获得了不少考题内容以外的收获,
非常感谢A2 GMAT。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