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代po) 一战710 二战730!

楼主: eiicc (eiicc)   2023-08-18 11:20:05
考试成绩:
一战 710 V:34 Q:50 IR:5 AWA:4 (2023/03/15)
二战 730 V:38 Q:51 IR:6 AWA:5 (2023/04/12)
求学背景:台湾大学工商管理学系
英文程度:2018年学测14级、指考91.5分、TOEIC 960
准备时间:2022/11 - 2023/03、2023/03-2023/04;总共奋斗时间约5个月。
使用教材:
V:A2线上班讲义+补充影片、OG 2022、PP 1/2/4、GWD模考、A2版正确句子汇总、机经
Q:OG 2022、PP1/2/4、GWD、机经
【前言】
考完后马上进去当兵,最近才退伍,因此比较晚回报。
我到大三交换回来オ下定决心想要出国念书,
但国外的学费&生活费不便宜,认为既然要出国念,
就必须争取好学校,因此选择GMAT,增加自己的选择和竞争力;
而朋友及网络上风评皆很好的A2,便是我加速备考过程的首选。
当初报线上班之后便惰性发作,有一搭没一搭的上课,
一直到课程快要过期才卯起来听完。
回头看最可惜的是没有一开始就马上进入备考状态,
下场就是重新上一次课和更冗长的准备,
幸好A2有提供录音档,让我这种慢热的考生,在备考时间上更有弹性和余裕。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的英文程度中上,但在初次接触GMAT时还是被震慑到了,
心想这到底是什么鬼东西,根本看不懂也写不完,
跟英文能力的相关性好像没有像其他考试那么高。
但在上过A2的课之后,发现这个考试有它的设计逻辑和切入点,
且A2正是破解这些考点的佼佼者。
因此在跟着A2的考试思维之后,并在课后把该念的书念完,
不管原来的英文程度如何,一定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准备过程】
开始上课到一战前:
当初是边在学校上课边实习,多数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
平日光看一堂A2的课程就几乎快没自己的时间了,
因此常常看完也没好好复习跑去耍废休息,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已经全部吸收完成。
最后的结果是,课程在预定考试前一个月才全部上完,
且在练习题目时仍会犯许多A2提到的低级失误,
使自己无法冲入高分区,官方模考的分数十分惨烈。
认清现实后,我便确保自己尽量达到在平日读满4小时、假日满8小时。
如果真的能这样心无旁骛地唸,痛苦的准备期间才不会拖这么久。
一开始真的不能看轻GMAT,A2在课堂讲的备考心态与备考时数都不是在吓唬人,
若掉以轻心真的会吃足苦头,我因此并未在一战达到目标。
一战至二战(间隔3周):
考完出游放松一周之后,我便全力投入GMAT考试里,
把A2的讲义和录音档再次复习一遍,并和A2预约咨询。
被A2当头棒喝找出自己的问题和点出偷鸡的心态后,
我便更有动力与方向去补足自己的缺失,
把OG、GWD题目的考点、解题流程皆无论难易度皆在旁笔记,
不再用自己所谓"凭感觉"做题,而是使用A2精心设计的解题技巧。
虽然一开始做题速度变慢,但在做题当下的不确定降低且正确率也确实提升许多,
这样进行了约三周,考试结果明显反映了该套方法的优点。
【要不要背单字】
我自己认为单字量是直接影响RC做题速度的关键,在SC和CR则相对影响不大。
但GMAT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部分,因此在练习OG时,
我会把一些虽然平常较冷门,但在GMAT却很常出现的单字和该题型背景
(ex. 文章在讨论火山时常会出现的),通勤的时候拿出来看看,
减少在写又冗又长的阅读时的急迫与慌张感,让自己的心态稳定,更能提升正确率。
【准备要点】
SC:(一战61% - 二战71%)
A2的精华就是SC,讲义的内容几乎涵盖所有考点。
前期我讲义都只是随便翻翻配着线上课程,没有把里面的每个例题拿来做,
也没仔细思考上课没讲的那些选项涵盖哪些考点,
导致上完课后写OG和GWD时错得离谱,像根本没上课一样。
之后我便仔细将讲义上的每个考点看熟,做题检讨时也将每个考点记录起来,
虽然花时间,但等到后期概念比较熟悉之后,
便可快速找到该考点在讲义的第几页和确认自己的考点理解有无问题。
SC虽然是我花最多时间准备的科目,却是我在verbal表现最差的一科。
和A2咨询检讨后发现在做总结的时候,我会把许多解题观念混在一起,
把自己搞乱后还是回到最原始的偷鸡方法解题,没有贯彻A2的解题技巧。
因此应该在检讨题目时,在自行翻阅讲义的同时,
也要多参考A2的解题影片,以免自己套入错误的理解都不知道,在考场上被打回原形。
最后我觉得SC的实战难度比所有写过的教材都还要来得更难,
实际上SC的句子长度更长、单字更难,有很多题目我其实没有完全读懂语意,
也扰乱了做题速度,在SC上面的用时明显超出预期许多但写起来很挫折。
因此平常能练习到的题目真的就只是基本,
若想在SC取得高分,势必还要花费更多精力熟悉各式考点。
CR: (一战84% - 二战91%)
CR是三科当中我花最少时间准备,却是最好维持稳定度的一科。
只要利用A2的方法,找出题目的逻辑链,便可轻松应战。
虽然一开始练习的时候,光是判断出题目的主旨和找出关键词就要花很多时间,
但运用该方法,题目做多了其实会对正确答案有一定程度的直觉,
就算没有完全理解题目也可以透过排除错误选项找出正解。
RC: (一战65% - 二战75%)
RC的难点在于许多文章又冗又长,一开始就囫囵吞枣从头到尾细读的话,
很容易到花了一堆时间却什么也没看懂,根本无法回答题目。
此时Active Reading的便很重要,
在看完一个长句、一个段落后停下来想作者写这些想表达什么
(例如“A是几世纪以来的旧观点,被B这个最近出现的新观点证明是错误的”)、
跟上一段有什么关系、作者的语气判断支持或反对,
久了之后不但能够看懂整篇文章还能记住大部分内容,
不必每题都回去找定位句,省了很多做题时间。
而机经最有用也最危险的部分也是在RC这块。
虽然RC机经能帮助我们快速知道这篇文章在讨论什么、背景为何,
但每人遇到的题目、难度和理解都不尽相同,
因此若是完全依赖机经,在RC的分数势必不会太高,
还是必须自己读文章、有自己的见解。
机经只能当作辅助自己加速阅读的工具,而不是解题工具。
Q:
在练习过OG的题目之后,觉得运用到的概念台湾的学生一定都懂,
但是用英文的方式表达对我们来说比较模糊,需要比较长的思考时间,
因此除了写题之外.就是背在题目出现的关键单字
(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等)
再来是机经,我一战没使用的结果是差点写不完,在难题上的解题时间明显不太够,
也因此没有将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并未取得满分。
二战前,便去取得当期机经资料,并实际写过一轮,将观念记住。
而在实际考试时,真的出现4题机经(大部分题目完全一样,仅叙述方式有一),
帮我争取了计算难题的时间,也让我二战数学能早早写完,拿下满分,
且能在考场调整接下来应考Verbal的心态。
最后建议英文的题目要天天拿出来练,绝不能掉以轻心,在最好拿分的科目失误。
AWA:
只有在每战前一天,把A2提供的七宗罪及模板看熟记个架构,
并挑几题练习,熟悉考试模式就可以上场了,
毕竟这科在GMAT考试相对不重要,不太需要投入太多心力。
IR:
完全没有准备,只有做官方模考时练习了两次,实际作答时间有点紧绷。
【总结】
在备考的过程中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偷鸡的心态,
以为自己英文程度不错或在平常的考试耍点小聪明就能取得高分的人,
往往在GMAT会自以为是的省略笔记重点、考点、一些较冗长的教材。
必须在一开始就正视这项考试,思考为何而读,找到动力,
否则会浪费一堆时间精力和金钱在这上面。
也必须相信当自己认真写过并总结过的题目多了,
自己对于这些题目的思维会越来越快、精准,
即使出现不确定的题目,十之八九能选到正确的答案,离理想分数越来越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