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代po)一战720 Q50 V38

楼主: eiicc (eiicc)   2023-07-22 17:52:12
考试日期:2023/07/03
考试成绩:720(V38/Q50/IR8/AWA4)
求学背景:政大企管
英文能力:TOEIC 980
准备时间:2023/03 – 2023/07 约4个月
准备教材:A2GMAT培训班讲义、OG、PP、GWD
[前言]
我是在今年年初才决定要准备GMAT,
在简单爬文后了解GMAT难以靠自己读参考书、刷题就考到高分,
且由于身边考到700+的朋友几乎都是到A2补习,因此我也选择到A2来补习。
[准备过程]
推荐可以在课程结束时,往后抓1.5-2个月报名考试,避免自己不断拖延不去应考,
毕竟越早去考也能越早找老师咨询,即时修正准备方向,
我自己就是在课程快结束时报名了两个月后的考试,
而准备的时间轴主要可以分为课程进行中的前半部以及自己准备的后半部。
前半部(3-4月)
由于在备考前半部我有做一份一周四天的实习,
因此我能用来复习老师上课内容和课后练习题的时间主要是下班后和假日,
加上当时意志力不足,导致我复习的时间太少,没有办法很有效的吸收讲义里面的内容,
让我在后续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去重新复习老师讲义里面的内容,
强烈建议要跟着老师的进度走,无论是补充影片、讲义复习或课后练习,
都对课程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后半部(5-6月)
Verbal部分我从讲义开始复习,把SC的五本讲义读熟、
CR/RC也是先从练习讲义上的题型开始,熟读上课的讲义后才开始写OG,
Verbal每天最少练习各20题以上,有空的话就会多写,
并把以前读过的RC文章重新画一次逻辑简图。
在考前1-2周时开始用考满分上的GWD模考练习配速,
一开始常常没纪律的写题目、没有确实停损,也让我前几次的pace非常卡,
常常在最后9题剩余时间过少,只能草草看过,
建议要在考前2周左右开始练pace,训练自己确实执行动态停损。
[各科准备]
SC
SC是我刚接触GMAT时认为最难的科目,
常常A2老师上课在讲考点时,我都因为对讲义不够熟悉,没办法彻底理解。
SC的重点真的是“句意”,
不要因为出现一些不偏好的考点就误删正确选项,还是要综合评估。
我自己的做法是把SC五本讲义中重要的观念和考点整理到Word里,
在一开始写OG时会先自己把每一题都过检讨一次,直接在Word搜寻关键字,
然后回到讲义相对位置,重新看老师上课内容类似观念的解法,
检讨完再看OG的解题影片,比较有哪些老师讲到的考点是我没有看到的。
在准备过程一定要避免去看一些非标准英文的文章,
也不要去看考满分或PTT的一些解法,会把好不容易培养的语感抹杀掉。
CR
我一样是先从上课的讲义着手,
让自己先熟悉weaken、assumption、support、BF等各式题型的解法,
然后才开始练习OG,我一开始都是用比较直觉的方式在选答案,
检讨时也只看错的题目,以致我常常用答案在回推逻辑,
正确率在难题的部分明显下滑。
之后我去看了Dustin的YouTube,并在后续练习CR时确实按照Kory上课提到的流程,
画出一步到位推理关系,并把题目当作简答题,
先思考可能的答案有什么,然后才去看选项。
在按照这个方式练习后,后续写GWD的时候明显感受到CR的把握度上升,
也慢慢可以看出GMAT常出现的几个逻辑关系。
RC
RC是一科比较无法速成的科目,我认为也是我把握度最低的科目,
我在课程刚结束时有照着Kory要求的份量的阅读、画逻辑简图,
但后来为了加快SC跟CR的进度中断了一阵子,
也造成我在练习OG、GWD的时候RC正确率起伏很大,
加上时间限制后更无法读懂文章,正确率低的可怕。
我后来花了一个早上看了Dustin YouTube上的RC影片,
才发现自己之前不论文章长短、难易都想把文章100%读懂的策略是错的,
后续找了几篇文章分别练习Plan A和Plan B的操作方式,
在时间压力下的理解程度有明显上升。
听我RC很强的朋友分享,
每天念FT的文章并练习Kory所教的active reading很有帮助,
如果还在备考初期,不妨试看看。
Q
相信数学对亚洲学生来说一定不算难,但千万不要轻敌,
要确实按照KH的四/八周计画练习,
如果时间和经济允许,购买贪食蛇和机经是很好的投资,
我当时是一战时间太赶,经过评估后认为买了可能也写不完,所以没有购买。
我自己比较常错的是DS题,这种题跟我习惯的数学考法相对不同,
常常因为粗心考虑不周而错,建议在要放慢步调仔细阅读题干和(1)、(2)的描述,
才不会最后败在数学。
AWA
心得不多,我在考前两天把模板和七宗罪背起来,
然后用官方模考软件练习了两篇就去考试了,最后也只拿到4分。
IR
考前将讲义翻过一次就上场,对多数人应该不成问题。
[Pace和顺序]
A2的考试策略有各种配速策略可以参考,再依自己的状况选一个适合的即可,
但要在模考的时候严格执行并调整,我原先是留13分钟给最后9题,
后来认为时间过短正确率拉不起来,调整到15-16分钟才有改善,
总归来说就是依个人情况不断调整出最适合自己的pace。
顺序的部分,我原先为先Q再V,
但练过几次模考后发现先写Q会让我在V最后9题注意力不足,
所以改成先V再Q,整体集中度好不少。
如果你是需要暖身的人,可以考虑先Q再V,
但如果你是要100%集中精神写V的人,最好先V再Q。
[心态]
我觉得GMAT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考试,有好的心态才确保自己能长期抗战,
我自己会找也在准备GMAT的战友互相鼓励跟讨论问题,
或是看Dustin的YouTube来缓解紧张感,
在准备到很累的时候也会看A2GMAT上面的高分心得分享来激励自己。
虽然720跟很多大神比起来也不到顶尖,但我自己在准备过程明显感到英文有进步,
也很感谢之前分享心得的同学,是我备考期间很大的支柱,
祝还在奋战的同学早日获得理想成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