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代po)三战760 V44 Q50!

楼主: eiicc (eiicc)   2021-08-15 21:38:34
考试成绩:
2021/5/14 一战 640 V24 Q51
2021/6/22 二战 700 V35 Q49
2021/7/29 三战 760 V44 Q50
背景:台大土木 GPA 2.8 + 修进阶英文才毕业;
当完替代役后有考多益895,但也是5-6年前了。
毕业后在日商营造业工作5年,英文基本没有什么用到;
后来换到一间很小的美商公司,才有稍微多一点的机会使用英文。
准备教材:A2GMAT-Verbal精修班
准备时间:2021/02-2021/07
摘要:
经历了梦幻般的一天后,还是该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自己是理工科背景,所以这篇分享可能会比较适合理工科的同学,
就请文法商的同学见谅啦!我会拆成心态和技巧两个方面来分享,
如果时间有限的朋友可以只看自己想要的部分即可。
对理工科的同学来说,Q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数学的部分后面我就没有多写。
由于GMAT的数学对全世界考生来说普遍偏简单,小心不要粗心犯错就是;
我第三战应该只错3题就只剩50分了,
二战49分就已经掉出前25%(PR74),稳定度是第一重要的。
心态和备考计画:
从开始补习准备考试,直到最后杀G破关为止,
自我怀疑的声音都会不断地徘徊在你的身边。
加上现在网络发达,各种朋友出游照(所以疫情时间备考的考生是幸福的)、
美食照的攻击,以及A2社团里不断有杀G解脱的同学回报,
什么一个半月720啦、一战750啦...
种种的讯息都会让你觉得的背上有几千吨重的包袱。
如果你是个比较能独处的人(像我),就好好享受自己一个人的寂寞吧!
除了必要的MBA申请讯息外和原本的工作外,一些社交活动尽量能免则免。
如果天生比较外向需要和人互动的同学,找个运作良好的读书会会对你很有帮助
总之,对于一般人的社交圈来说,从准备GMAT到申请学校,都会是一场非常孤独的旅程;
而且会远远比你想像的还要更漫长和艰辛。
也正是因为这趟旅程非常困难,加上上班族的时间也非常有限,
有补习班能够帮忙是最好不过的。
当初选择A2是因为Sabina的推荐,现在回头来看,我认为这绝对是100%正确的选择。
除了丰富的资源不必多提以外,更重要的是能有经验丰富的老师
帮你检查方向有没有走歪,而这会让你少走很大一圈弯路。
很有趣的是,当初听A2上课在讲说
“大家拜托考完一定要来咨询,不要害怕啦!真的不会很凶啦!”,我觉得超好笑的。
一战考完咨询时我想说“来吧!我知道我没有做好,我也准备好面对检讨了”,
结果阅读测试完马上被说“你的阅读品质糟糕透顶!如果你现在在管顾业做case,
你的组员都会觉得你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当然也还讲了很多其他要改善的问题。
哇!当下真的是无比心酸;不只是我,我相信没有人会闲闲没事跑来考个GMAT玩玩,
所以在因为结果不好而被质疑“你到底有没有在认真”的时候,那种心情是真的不好受。
但我要和大家说,其实现实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A2每天不知道要帮多少学生咨询,快速判断下必定不可能100%掌握你的状况。
所以假设你的表现是50分(满分100、及格80),
而A2告诉你“你这根本就是20分的表现!”的时候;
请大家不要浪费那个时间去争辩“哪是20分!明明就还有50分!”,
毕竟把精力专注在怎么样能够让我们从50分提升到80分以上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如果你真的没有做得很差,那就用考试成绩来说话吧!
就算以后到了业界,决策错误就是错误,
也没有什么争辩“我已经很努力了,至少到第三步都没错”的余地。
然后也不要因此就害怕咨询,勇敢面对自己的弱小,我们也才能够日益强大。
最后是时间规划的部份,如果是已经知道自己之后(有可能)会申请国外MBA的同学,
趁早准备GMAT绝对有利无弊。
GMAT的不确定性实在太大,有人一个半月破关也有人拖到一年两年,
趁早了结他也是为自己的申请之路清除了一个极大的障碍,
让自己之后能够走的更从容而优雅。
一些准备和考试技巧:
SC:
SC真的没什么好说的,A2的教学内容就涵盖了99%以上的考试重点,
剩下的是就看熟练度能够提升到什么程度而已。
练习阶段要注意持续保持A2不断提醒的“语意一定要看”,
因为当文法/好坏考点有一定熟练度之后,解题直接秒杀的感觉真的很爽。
尤其对于已经考过一~二战的同学,面对着前面成绩不理想、
后面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好的压力,真的会非常非常烦躁,
看到题目会本能地想“快速解决吧,烦死了!”;
然而,这种练习方式在实战中绝对会要了你的命,陷阱超级无敌多,
请大家务必克服巨大的痛苦,好好的把语意看完再解题。
CR:
CR是个很神奇的科目,原本我是对自己的逻辑很有自信的。
但刚开始写OG的时候,就算是难度简单的题目,
再把字汇量不足看不懂的题目也扣掉,正确率还是只有五成左右,
对我的信心造成很大的打击,然后看OG详解又都是黑人问号。
不过后来我发现,GMAT的逻辑的陷阱和混淆选项基本上都是用“偷换概念”这招。
举例来说,有一题官方练习题的前提是
“研究人员告知受试者该地区闹鬼,然后这些受试者中很多人回报了灵异现象”,
但题目在推论时却偷偷改成“因为受试者相信该地区闹鬼,所以回报了较多的灵异现象」
如果能发现“研究人员告知”不等于“受试者相信”
(一般我们会觉得很理所当然就是这样),
那许多逻辑的题目应该就不困难了。
当然,能不能抓到这招也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关系;
不过在某个时间点你会发现自己的CR能力呈现大幅度跳跃,
我一战的CR是PR38,到二战就已经提升到PR84了。
另外,对于自己较不熟的领域
(例:经济、商业对于理工科同学,或生物统计等对于文商科同学)
请确实服用Kory老师的重点概念补充包,非常有效。
RC:
RC应该是对英文能力不好的人(例如我)来讲一个非常大的硬伤,
文章长、生难字多、又很少取巧猜答案的空间,
而且非常容易投注太多时间在阅读上,压缩到解其他题目的余裕,
导致后面可能原本自己会的题目也在压迫下出错。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虽然阅读和CR都需要大量的题目练习,
但阅读不像CR那样会在某个时间点呈现跃升;
阅读能力的进步曲线非常平缓,也就没有什么短期投机的方法可言。
说到这边就不得不谈谈“机经”这个东西,机经有没有用?
我觉得有,但不是那种“实力不够,机经来凑”的有用;
也许我运气比较不好,两次考前1天都刚好换题,所以机经的题目我是一篇都没中。
但是A2的机经班还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首先官方练习题的题目有限,
机经可以让你了解原来现在都会出一些什么方向的题目,
能从中学习到很多单字,延伸阅读也能够当成训练教材来使用;
总体而言,机经班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的。
当然,RC还是有一些方向可以加强注意。我原本对推论题非常苦手,怎么写怎么错;
后来我发现很多时候答案在于作者的“言下之意”。
例如,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A和B两个人,然后他说A非常聪明;
这时候“请问能够从文章推论出什么”的答案就有可能是“B的资质平庸”。
因为主角和单字都换掉了,阅读品质不够好或没有特别去想的时候,
根本是找遍文章也找不到这个答案在哪里,实在很坑人,大家有遇到的话可以提防一下。
最后要说,大量阅读还是进步的唯一方法;
由于官方题目数量有限,A2补充包的大全考古题就非常好用。
第一战时,我的第一篇阅读是完全看不懂(后面三篇就低分区了所以OK);
还在咨询时被A2狠狠K了这个点(大大感谢!)。
第二战时已经可以理解文章意思,但还是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压迫到其他题目的解题;
到第三战已经可以四篇在正常时间内全部不跳看完了
(如同前面所提,也没有中任何一篇机经),
也顺利拿下理想中的分数(RC PR93)。
最后要非常感谢A2GMAT团队的指导与帮忙,
也希望各位同学都能够顺利前行破关!一起加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