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从560到710,血泪心得分享

楼主: gmnxix (果冻)   2021-01-20 18:24:22
五战成绩:
一战560 Q47 V22 IR:5 2019.8.23
二战560 Q49 V18 IR:6 2019.11.8
三战570 Q47 V21 IR:3 2020.3.5
四战610 Q49 V24 IR:1 2020.10.23
五战710 Q51 V34 IR:5 2020.12.19(online无AWA)
背景:台湾大学 生传系/英文指考58、Toeic865
准备时间:一到三战断断续续半年(在职)、四到五战半年(全职)
准备教材:A2培训班教材、Dustin终结者教材、OG、PP1~4、GWD、模考盒子
【前言】
一开始选择A2是因为身边有好几位同学补了A2,
且都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破700。
在同学的推荐下,想说自己应该补了之后也可以轻松700+吧!?
殊不知我一开始就犯了类比的逻辑错误,
然后一步错、步步错,造就了接下来长达一年与GMAT的恶斗。
准备GMAT到底要多久?要用什么方法?
我觉得GMAT就像是电玩游戏的魔王关卡。
这些问题的答案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技能点数、及后续训练的方法。
若防御已经+87可以去多练练攻击、若是速度不够快可以去练练敏捷,
就算是同样700分的人技能点数可能都不尽相同。
而训练的目标就是要让整体的实力达到能破关的标准。
在我与GMAT纠缠的过程中,我觉得这所有的训练,
最重要也最多人忽略的项目就是阅读训练!
如果要拿一个电玩技能来比拟的话,那绝对就是HP血条了!
就算你防御+87、攻击+870都毫无用武之地,
如果你只有3滴血,你一下就死了。
我本身的英文基础不是很好(好像很少看到有人指考不及格XD)
再加上工作后台语用得比英文多,
长期荒废学习导致英文阅读能力惨不忍睹,
这篇心得可能比较适合弱底同学阅读。
【一战560 Q47 V22】-约准备2个月
其实我是2018年补习的。但因为工作忙碌,拖了一年才考试。
一战时先把录音档全部重听、并把A2所有verbal讲义都读个两遍。
而身为理组逃兵的我数学底子还不错,
所以就拿了梁静茹给的勇气直接裸考。
一战时我每天都五点爬起来念书,并不忘在起床的同时赞叹自己的认真,
心想连国高中都没五点起床过的我,居然可以边上班还早起读书,
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这不就是700分的前奏吗?
然而考试当天因读题速度过慢,时间快到时还有10题没写。
当时心想虽然表现的不好,应该也有个650吧!
结果萤幕挑出560时我简直傻眼。
【二战560 Q49 V18】-约准备2个月
一战之后我去申请了ESR。发现其实PART1~PART3我都在所谓中高分区。
低分主因是最后连猜10题。我灵光一现,那我写快点不就得了吗?
然后再稍微读一下数学,就是700了!
想到这里我又不禁不佩服自己的聪明才智,
心想我果然是个有策略的考生!继续开始每天五点起床读书。
这次考试时间快到时我大约还剩4题。
我一边赞叹自己的速度训练有成效,一边心情愉悦地按下Next。
没想到映入眼帘是跟上次一模一样的560分。
而且Verbal还退步到18分。
事后申请ESR发现CR只有5 percentile,RC只对了2题,
若不是SC有撑住,Verbal分数应该是个位数了…
【三战570 Q47 V21】-约准备3个月
二战后消沉了好一阵子,决定报名Dustin的终结者专班。
不得不说,Dustin重新带我认识了GMAT考试,
也让我意识到,GMAT所需要的阅读能力相当高,
尤其是基础不好的情况下,更需要持续、高强度的训练。
此外这也是我第一次开始进行“精细的总结”。
虽然对GMAT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但知易行难,再次败北。
【四战610 Q49 V24】-约准备4个月
六月时因为一些私人因素离职了。我并不完全是因为想备考而离职的,
离职也不是一个冲动的决定。我做了不少心理建设和规划,
包括离职备考的停损点是多久?考到目标之后要做什么?
若考不好要做什么?确定自己可以接受所有的状况、
并确认存款足够(最重要的一件事)后就开始执行计画。
因为发现前三战常常是因为题目看不懂or看不快而无法答题,
这次的读书计画除了复习之前的上课内容,更着重于提升英文能力。
四战时我除了贯彻Dustin的低中高三level阅读训练,
我把红宝石单字书背了4遍、翻译了100多篇经济学人、
读了2遍杨鹏长难句,单字量从5000多一跃而上7600,
我发现我大部分的题目都可以看懂了。
这些训练是我五战能够700很重要的养分。
另外因为全职准备时间很多,数学也算了两次OG+PP+GWD
还做了一本错题集(备考以来第一次打开数学OG和PP..)。
这时候的我信心满满地去考试,没想到又是令人傻眼的成绩,
都无业游民读4个月了居然只有610分????
离职备考却只有610的冲击,再加上自己设定的停损点将至,
让我整个人快要崩溃了。
【四战到五战之间】
其实到三战之前,我一直都坚信我考不好只是因为题目看不懂、看不完,
RC和CR这种东西只要看懂题干了怎么可能写错?
(又犯了逻辑上的二分法错误)。
一直到第四战我才惊觉,考不好的因素是多重的。
而此时我已经没有时间可以再浪费,所以决定向专业求助。
A2 GMAT补习班很棒的一个地方就是,即使我已经是两年前的学生,
当我有一天想再度挑战考试,我仍然可以获得协助。
(1) Dustin咨询:
Dustin当时给我的建议是-减少读书时数、减少做题数目、
复习OG、PP的easy+medium。Hard的题目和GWD可以全部丢掉了。
Dustin并告诉我,以我的能力背景来说,
拼数学绝对比拼Verbal有效率,同时给了我数学准备上的建议。
(2) A2咨询:
一直以来就有听闻A2的大砲风格XD,果不其然当天被轰得彻底。
A2看了一眼我的ESR说“你这个没救了”。
我当下OS那今天的咨询还要继续吗XD?
接着A2请我现场做RC和SC考题,现场指导。
并告诫我“目前的自我要求太低,
这种学习态度就算侥幸考好在美国也混不下去”。
(3) KH咨询:
KH在我的ESR中发现一个比较不寻常的现象:
Part1平均一题需要2分钟,错了easy题,
错题还平均花6分钟(是在哈囉?)。
Part2~Part3我平均一题只要一分多钟,难题还都写对。
最后part4却又错了两题难度较低的题目。
KH马上问我是不是Q先考?并指出我可能是头脑需要暖机的人。
建议下次考试前先做个15题。此外,我的能力应完全凌驾OG、GWD,
建议我以难题鸡精汇总为主要修炼场。
四战后因为情绪近乎崩溃,产生许多负面情绪。
此时我已经不敢跟太多人说我在考试,
因为面对过多关心只有压力,亲友的关心鼓励都变成了刺。
我花了约一周调适心情。这段期间只敢寻求一些虚拟的鼓励XD
https://i.imgur.com/0mxngVj.jpg
好险负面情绪马上就被好强的个性打败,
心想既然Dustin建议我专攻easy+medium,
那我这部分的分数要全拿!
也要改善A2点出的缺点,证明自己!
于此同时收到大学同学的讯息鼓励,
告诉我他已经从300分进步到640了(有够励志,马上被激励到),
也约定好下次要一起破700。
(没错,就是楼上那篇的原POXD)
【五战710 Q51 V34】-约准备1个月
五战期间我同样大量进行阅读训练。
除了重读两次OG并专注于easy+medium、阅读原文曼哈顿SC
(主要想加强语意理解),没有再阅读其他教材。
考前有用GWD模考了几次练pace,大概平均错5-8题。
收到成绩的当下我真的感动哭了。
通往卓越的路途,从不轻松。
我做了几项调整,我认为是高分的关键:
(1)我运用了学习CR时用到的逻辑链来寻找缺漏
▲练习时状况还不错,考试时错很多,
可见练习与考试是不可类比的,差异在哪里?
过去四战面对这个问题我常常会以考试时比较紧张来代过。
但我发现如此根本只是在敷衍了事,完全没有找出练习与考试时的差异。
而这次我在淘宝上买了对岸开发的模考软件(号称是自适应出题&拟真计分),
并详细记录用此软件练习及平时练习时的答题程序差异。
这个软件我蛮推荐的,除了题目充足,
还可以自选各科题数组合小模考,价格也不贵。
我通常是每科选三题组合成一个小模考来跟我练习时的答题来做比对。
虽然不能完全模拟考试时的状况,但经过详细、连续的纪录,
我有蛮多惊人的发现,例如练习时遇到不确定的题目,
我会努力找其他线索来做最后判断,
但在模考接口下我遇到不会的题目居然是脑袋空转30秒~1分钟后乱猜。
另外某些考点我在模考界面下的判断跟平常练习时的判断竟然不同,
我推测这些考点的熟悉度还没有熟到内化、能反射的地步,
所以一紧张就错乱。有趣的是,有些题目即便脑袋空转也时常猜对,
有些题目则总是猜错。我认为这些都非偶然,也做了详细的纪录及分析。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弥补这些缺漏,
并尽量将模考时的思考及行为调整至跟平常练习差不多。
▲补了A2的课程→讲义读得很熟→考高分?
这个思考看起来蛮理所当然的,但我没有考高分。中间缺了什么?
讲义读得很熟,但我真的懂了吗?
如果我懂了,这些招式我会用吗?
如果招式我会用,我用得正确吗?练习时会用、考试时我会用吗?
在练习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因素是会造成反向的效果?
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花了不少的时间,很难以三言两语表达,
一言以蔽之的话我认为自己是在答题上的判断出了问题,
学了很多武功却不会使用。另外对考高分产生反向效果的因素,
则是英文阅读能力不足、紧张则乱、以及面对不确定的题目时的错误策略。
(2)放下自以为是的努力,重新面对每一题
这件事对当时的我来说非常困难。特别是CR,
因为题目我都很熟了,甚至是读完第一句就能背出答案。
除了调整心态外,我用了一个小秘诀,就是拉长每题答题的时间。
其实Dustin在终结者时就曾分享过类似的概念,
但当时的我有点像是为了拉长时间而拉长、写了很多看似精美却没用的笔记。而这次我则
是彻底想通,当每个选项都给予自己十分充足的时间做论述时,
我突然发现过去自己秒删的错误答案似乎也有点合理性,
而正确答案看起来突然也有点不是那么理所当然。
整个过程会让人数度怀疑自我,原来之前花了那么多时间都没读懂吗?
但赶快把自己疑惑的点记录下来并调整就对了。
(3) 建立自己的亲兄弟总结,不再画虎不成反类犬
A2的课程很棒,但我觉得只要是人思考的切入点总会有些不同,
在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其实不一定要完全模仿,可以一边摸索自己的思路,
同时以A2教的内容作辅助确认,
并进行Dustin在终结者时教的“亲兄弟式总结”。
以CR为例, https://i.imgur.com/T0jCwoa.jpg
我进步的关键全都在这张纸!
其实我并不完全依照上课教的因果、方案等分类,
我仅把我认为可以用同种思考模式获得答案的题目分类在一起,
并重复思考验证,此外有加入一些个人自创的辅助分类,
例如:往前思考、往后思考、框架内思考、框架外思考。
加入自己的思考后更能快速找到盲点,
例如我发现我很会往后思考,不太会往前思考。
以CR为例,我能快速判断方案施行后的结果、
但往前思考前提或原因时则时常卡住。
RC的状况也类似,我能快速往后推断,擅长infer,
但我却不擅长往前推断写文章之前的事情,像是作者撰写这段文章的原因。
其实这好像跟我的个性也有关联,我是一个比较往前看的人,
也比较注重结果,若遇到困难或麻烦很少往前埋怨事情的发生或出言责怪,
比较会思考如何解决及往后如何避免。
各科上课心得
【Q】
KH教课教得非常好,我上课听一次就能马上理解,
而讲义的分类也整理得十分容易吸收,
最贴心的是还整理了常用的数学英文词汇表。
我的数学底子算很不错,但是除了最后一战考了满分,
前几次都考得很烂,甚至没上过50。
最大原因是从一开始我就轻忽了数学的难度。
虽然大家都说GMAT的数学很简单,但这不代表完全不用练习。
GMAT数学的概念是简单,
但考法却与我们从小接触到的考试有极大的差异。
有很多时候不是不会,而是掉入GMAC老头挖的坑。
从47到49的差距我觉得是题型的了解与熟练度。
49到50的差距我觉得是,PP、OG、GWD等教材跟考试的难度之间的落差。
而50到51的差距,就真的部分取决于考运了。
GMAT考试的数学已经越来越难。而补足这段落差的关键就是难题鸡精汇总。这些题目很接
近实战中的难题。而所谓难其实不是概念变难了,
我自己的感觉是第一个算式可能需要多个巧思才能写出来,
或是有容易忽略的陷阱,但练习的题目一多,
会发现GMAC老头似乎就是那几招。这部份很感谢KH整理的题目。
【SC】
A2对于SC的整理很透彻。
看过原文曼哈顿SC之后更能理解A2强在哪。
很多人觉得SC很难,但我觉得SC是投入回报最高的一科。
SC很像是一个难搞的小女友,一开始认识他时会觉得这个人是怎样?
上次说川菜好,这次却说生鱼片比较好。
一会儿又说生鱼片不如泰式料理好。
但研究透彻之后会发现他是很有原则的!
有些食物绝对不吃,例如只要有香菜就是该死,就算是吃满汉全席也不行,
这时他会宁愿吃没有香菜的卤肉饭。而在没有香菜的情形下,
卤肉饭和满汉全席他当然会选满汉全席!
只要把这些原则搞懂,小女友绝对是对你死心塌地。
所以考好这科的重点就是搞懂错误的层级。
很多人都有答题程序错误的问题,导致连easy的题目都答错。
我自己认为,考点层级判断顺序错误并不是考不好的因,
而是一个预示你会考不好的果。
如果你仔细记录你的答题过程,
你可能会发现你并不是每一题都有层级判断错误的问题。
究竟顺序乱掉的原因是什么?那才是要解决的问题。
以我自己为例,我的SC一开始是强项,但四战曾经落马过。
我发现我顺序乱掉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怕来不及写CR和RC、想要快”
所以我的解决方式是训练阅读速度,
让自己知道RC跟CR我来的及!
一方面也记录看语意后答题到底会慢多少?
纪录的结果其实看语意不会多花超过10秒,也因此让我吃了定心丸。
而第二个解题顺序乱掉的原因是紧张,
我的解决办法是一直用模考软件熟悉接口,降低紧张感。
【RC】
A2教的解题方式一定程度提升答题速度及答对的机率,
但妄想纯靠技巧拿高分是不可行的。
除了阅读能力、单字量必须到味,
也需要完全遵循A2所说的高标准总结。
一开始字汇5000时我时常看不懂题目,
而我字汇量达到7000多时大概能看懂7成。
字汇量到8000多并搭配阅读技巧后理解程度大概有到达8-9成。
而所谓技巧就是快速抓出每篇文章的Argument和Evaluate,
不用读懂全部,但要读懂套路。
在解决阅读能力问题之后,我发现RC就只错特定类型的题目。
这时就针对这些题型集中攻破。
有时候这些不擅长题型不一定能透过大量练习就保证写对,
但至少考试时写到该题型也会特别注意,
“这题可能会写错,放慢点看”!大大降低答错机率。
【CR】
Kory把逻辑题目分类得很好,横向、纵向的总结也加快我的思考。
但CR要考得好阅读能力也占很大因素,
前几次我考试CR都没写完、甚至看不懂。
而我一度以为CR会写错就只是因为题目看不懂、看不完,
仔细探究之后还真发现不少盲点。
CR的重点是要整理出自己的思路,而不一味模仿,
不然终究是一知半解、越读越混乱。
另外上述Dustin所教亲兄弟总结我认为在CR方面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
亲兄弟总结很花时间,有时候一个下午只读三题,
但效率远远大过刷100题。OG的原文详解也给了我很多帮助。
我发现有时候OG的思考跟我的思考完全不同,
虽然我的思考也能写出答案,但运用于类似的题型时,
参考OG的思考却能完全避免混淆,
或许透彻理解原版详解才是最有效率的解题,毕竟GMAC是爸爸!
【阅读能力】
根据我的观察,有很多考生的阅读能力功底都不到考试的要求。
如果没有将阅读能力彻底提升,学习再多考点都是枉然,
因为连题目都看不懂,是要答什么题?
而阅读能力提升后,三科Verbal都会相辅相成有所提升。
考试期间翻译的100多篇经济学人文章是我进步最大的关键。
【终结者课程】
看的出来Dustin花了非常多心力在经营这个班级,
很多时候都觉得Dustin比考生们还认真,大力推荐。
这个课程除了线上即时答疑、更多的是从内而外的训练,让我彻底脱胎换骨。在这个班级
中,有资源、有战友、有良师指导,
若能彻底跟随课程要求做训练,弱底考生大幅进步真的不是梦!
【最后想谈谈离职备考】
其实我不认为一定要离职才能考好。
但我原本的工作比较特别,是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的,
换句话说我读书时常常是不太专心的状态,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主管call,晚上有时候也要应酬,
喝了酒隔天爬不起来看书,断断续续的训练效率很差。
另外我已经工作一段时间,半年不工作不至于会饿死,
所以我觉得没什么不行的,也更激发破釜沉舟的心态。
但离职备考的压力真的很大,
想尝试的同学可能要考虑心理素质是否撑得住,
设定停损是必要的,若没出分的下一步也要先规划好。
另外大家不要幻想离职就能一天读16小时,
依我自己的经验,比较有效率的时间大概是8~9小时,
所以我离职备考的时间一天大概就是读8~9小时,
剩下的时间从事运动、打电动、研究理财等其他娱乐。
【总结】
如果你正在崩溃中,希望这篇心得有帮到你。
我做到了,你也可以,不要放弃!
作者: nicyia (倪妮)   2021-01-20 19:23:00
这篇也太幽默了吧哈哈哈哈推四战还是六百的我们五战一起破700!!
作者: cmid05 (酷拉皮卡)   2021-01-20 22:37:00
作者: kssk7997 (kssk7997)   2021-01-24 22:15:00
推生传
作者: ziwen (彪)   2021-01-28 17:26:00
A2GMAT永远欢迎老同学、新同学啦~~~~~~
作者: WoOfMeOw1110   2021-02-05 10:44:00
恭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