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在职一战720准备心得

楼主: wesleytz502 (unpredictable)   2019-11-10 18:13:06
考试成绩: 一战 720 Q:51 V:36 IR:6 AWA: 4
求学背景: 台大经济
准备时间:
2019/8.9 A2 gmat 八九月培训班
2019/10 课后自修(在职准备),持续参与A2的各种研讨会
2019/10/21 一战
准备教材:
OG、A2 培训班讲义+上课影片+课后补充影片 、PP、GWD
前言:
本身的英文底子不算强,
报名补习班以前有拿OG的Diagnostic test来写过,
Verbal三科都是below average的程度,
惊觉这个考试并不是我自修就能获得好成绩的,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够让自己在准备过程中有人督促,
避免让自己放纵降低了读书标准,
因此立刻就报名了A2 GMAT的培训班。
SC
由于以前满常看影集的关系,
基本的语感还是有,但我文法超烂,
而我个人觉得A2教的SC真的超好,
会把考点跟背后的道理讲给你听,
告诉你很多时候在标准英文中
其实你想要表达什么跟句子结构或惯用语是有对应关系的,
不会乱搭配,这样全面性的说明
比起以前英文老师只会单独教某个惯用语来说好懂很多。
A2课程的内容还会把考点的强弱程度整理归纳好,
上课也会一直强调该那些强的解题点可以先解,
剩下选项再透过语意跟结构好坏综合评估,
的确让我从一开始面对一到SC题目完全没头绪,
到渐渐的知道题目在考什么,
进而能做到好坏筛选提高正确率。
身边有很多在职考生都觉得A2的课程资讯量很多,
但我真心建议A2的课程进度若能够跟上就尽量跟上,
课后要写什么范围就尽量写、要看补充影片就记得看、
要开读书会讨论也尽量参加,
才不会每次上课时旧的内容都还没消化,
新的内容吸收的状况也会降低。
虽然是可以课后再用录音档复习,
但实体课当下有没有听进去还是有差。
CR
一开始做CR的正确率都很低,
曾经深深的觉得自己是不是智商有问题。
CR的观念相对不算多,但都是很强的观念,
横向总结与纵向总结听懂,
讲义做完、OG再做一遍之后,
我的正确率就有上85%,
于是就把读书时间分配给SC了。
GWD一开始偶尔遇到难题还会想要花6分钟思考一题,
但后面就发现,比较一般的题目在看到正确选项时会有一种发亮的感觉,
而少数难题把筛选率维持住,Pace不要掉反而更重要,
但也可能是因为我真的没有遇到很多难题就是了。
RC
这部分一开始备考的时候是我最害怕的科目,
因为很怕在时间压力下看长文,
再加上上课教的逻辑简图
我觉得我就算有读懂也没办法写出这么完整的逻辑简图,
很是担忧。
RC的重点在于是否能做到active reading,
我想画出逻辑简图的用意
也是在证明RC的文章确实都具有强烈的逻辑性,
GMAT不会无缘无故丢出一个句子给你,
一定是阐述前句、引出后句、对比概念…..
总之每一句话一定是有原因、有功能的。
严谨程度甚至是如果前文有两个观念,
后面要去反驳也一定会两个观念都一一击破,
所以当你看不懂为何会忽然出现一个句子,
要嘛是前面你没看懂,要嘛是后面他即将会说明的更清楚。
让我觉得GMAT同时也在教我们要老实做人,
别人问什么问题就好好的、逐一的回答,
不会跟你讲干话,
这些文章比起当今某个庶民总统候选人的言论还要有逻辑100倍。
实战考量到时间压力,我自己的做法是,
文章我只会读一次,但是很认真的去读,
甚至稍微用肢体动作跟小声朗诵增加理解
(后来不小心念太大声被监考人员纠正XD),
在人物语气、时间地点、理论学派这些词语出现的时候特别留意,
虽然不作笔记但尽量做到active reading,
后面其实真的可以不用回文定位,多花1-2分钟阅读,
后面每一题可以省30秒而且正确率提高很多我觉得这样的策略是好的;
如果第一次看文章就已经看不是很懂,
后面时间压力更大要突然看懂我觉得也很困难,
所以我也不会花时间回去重读,只能做好选项分析,
尽量不要让错误率太高,并且把希望放在下一题。
Q
数学对我来说观念是简单的,
初期对我来说最大的障碍是没有计算机可以用,
长期以来我都仰赖计算机跟excel在讨生活,
因此我真的已经不会算超过两位数字乘法跟除法,
有时候加法跟减法也会算错,
我克服的方式是算式尽量约分到最简单,
在列式阶段尽量做好,最后再处理不得不处理的算术问题,
然后每一题都多算几次做验证。
上课时,KH教的很不错,也是不会讲废话的,
但如果你的数学程度够,
我建议上课的时候可以算讲义题目,
一边听课一边算讲义,
其实为我省下很多课后准备数学的时间。
虽然我由于备考时间太短而没有乖乖照老师的要求把GWD做完,
整个数学的备考只有讲义跟8篇GWD,
但写GWD的时候状况满稳定的,
即便把上班太累导致粗心与所有失误都考虑进去,
每篇GWD错题数也都在4题以内,也都剩很多时间,
因此事实上在备考期间数学是我用来调整情绪与重建信心的材料。
IR
请务必记得,Q没有计算机,但IR有计算机可以用;
IR不难,但我因为没注意到计算机的存在,
第一题花了10分钟(还算错),
导致后面两题直接用猜的结束,
虽然后来也有6分 (56百分位!看到就很吓人),
但也是捏了一把冷汗。
AWA
这科其实是我最害怕的一科,
因为平常没有在使用英文书写或表达,
后来我真的是没招只好用A2随身碟里面的模板,
未来如果这个模板被GMAT官方讨厌的话,
我应该也是有一点责任的,但请大家不要责怪我QQ
Pace
由于我8-9月上完课程,就直接报了10月底的考试,
所以OG写完之后
(SC第一遍用纸本OG,第二遍用考满分APP;
CR第一遍用讲义,第二遍用纸本OG;
RC因为文章看过会记得所以OG只写一遍),
就加紧写GWD。
我个人觉得上课推荐的pace非常合理,
应该要把时间花在中前段,但老实说操作起来真的满困难的,
我是没办法同时专心做题同时又要去注意考试时间的,
所以我的做法是利用A2给的Pace训练EXCEL档辅助做GWD,
然后自行修改成能够分析SC、CR、RC三种题型的pace
(我也有试着做过对题/错题的pace分析但没有很显著),
让自己知道哪个题型花太多时间。
最后我个人的pace是
SC 1:40/题,CR 2:00/题,RC 看文章3-5min(视文章长度)、
题目 50sec/题,这样我能够用身体习惯去感受目前这题已经僵持多久了,
若差不多到了上述的时间,就要准备用筛选的挑答案。
虽然不用一直盯着时间倒数,
但可能比上课推荐理想的pace更紧迫一点就是了。
机经:
关于机经,听完A2上课时的说明,
我觉得数学应该是好用但我用不到、
SC本来就在考文法跟语意好坏的硬底子看了好像也没有帮助
(考前多翻几遍上课讲义里面的知识量还比较多)、
CR跟RC看太多机经反而会影响临场理解,
而且还要考量到换题时间,整体而言使用上限制颇多,
所以最一开始我就没有打算要使用机经
(事实上我考试当天也正好换题)。
总结:
其实一战我确实是过度紧张的,
我的ESR报告中V的部分也不是漂亮的前半段正确率就拉上的曲线,
我前四分之一的正确率只有60%,后面三段都85%,算强拉尾盘就回来。
虽然我是在职准备,但因为工作能准时下班,
假日也都可以自行规划,
所以做题量比同期的在职考生多,
但如果是全职考生做题量应该要更高。
对我来说准备GMAT其实不只是为了出国,
也是因为在职场上发现自己能学到的东西太过稀薄,
因此决定要藉著准备GMAT的机会读一点书,长一点知识。
A2说的没错,GMAT所学到的观念不只是英文,
还有很多是职场上能用的逻辑跟价值观,
SC强调如果你要对CEO报告该怎么表达想法,
CR强调逻辑推理跟考量各种因素,
RC强调发表论述时前后文一致性跟连结性,
虽然讲起来简单,但认真去体会其实会发现常常忽略这些细节;
在一边学习GMAT的过程当中,
我发现即便平常使用的是中文,
这些观念多少还是能职场上发挥出来,
比方说在写业务计画的时候要如何support自己的论点
就可以否定weaken或是在写公务应对文件时会开始注意精简表达。
无论大家是抱持着什么目的准备GMAT,都希望能杀G成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