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
一战 520 Q42 V20 AWA:3 IR:5 (2018/6/25)
二战 660 Q50 V29 AWA:3 IR:4 (2018/12/10)
求学背景: 政治大学 商学院+上班族准备
准备时间: 2018 / 1月 ~ 2018 / 12月 共 12 个月
准备教材: A2 GMAT 上班族冲刺班讲义、OG影片档、OG、PP、GWD、考满分
(前言)
由于自己在工作几年后,
发现要再往更高的位子爬升,
获得相对更有竞争力的薪水,
以及将自己的工作内容转换不同的市场,
MBA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因此在比较了一些相关教学方式
以及同学的建议下选择了A2上课,
也很感谢最终获得了许多在GMAT准备上的收获及建议.
(SC)
SC对我来说应该算是比较算是好拿分的一科.
记得刚开始做SC的时候,
常常几个选项无法找到最关键的判题点,
因此常常选不出最正确的答案.
但透过A2上课及讲义详细的整理,
可以很容易区分出SC各大考点.
我觉得实质受惠的是,
A2运用详尽的理论以及解题方式,
在每个环节上让我能够很明确的找出判题点,
进而找出最佳解答.
同时,一些常考的惯用语,
也在A2整理之后,让我有了通盘的了解,
不会再犯第二次错误.
也因此,透过OG,PP,及A2讲义的反复练习之后,
我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出最正确的答案.
另外,有一个我觉得特别受用的是A2的OG详解影片.
我在第一次考完后遭受挫败,
自认OG已经做过,对考点很熟悉.
但后来在准备第二次考试时候,
透过A2的OG详解影片,
我找到了很多我之前不熟悉的考点,
很多时候让我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这题可以这样解,
不论在时间或是运用的方式上,都让我提升了一个层级.
(CR)
CR对我来说算是又爱又恨.
喜欢的点是很能够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上.
常常做题目,看到一些错误选项
都可以直接连结到工作,
想说如果这样跟老板说一定会被骂惨.
也因此,就实用度而言,自己是很有兴趣.
但往往在做题目时,由于题目常常很绕舌,
会把头脑纠结在一起.
我觉得A2在CR方面有非常充分地整理
让我能从题目中找出关键字,
在解题的时候就比较不会被冗长的文字骗去.
另外在Dustin 的CR专班中,
我学会了怎么用出题者的角度去思考,
然后去推敲出可能的一些答案,
而不是只是从答案中删除.
这点将整个对CR解题来说,
帮我建立起一个架构网,
让我之后看到题目之后,
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推敲,
进而找出正确的逻辑答案.
因此我觉得非常受用.
(RC)
我觉得RC关键在于
要在短时间内阅读完非常多的文字
并抓到文章重点.
特别很多又融入了CR的思考跟难句,
导致常常就算知道大意,在做题目时候,
还是选不出正确答案来.
在A2的教学当中,
我觉得最受用的是对整个文章脉络的掌握.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抓到整个脉络,语气与转折.
进而找出正确的答案.
另外在Dustin的专班里
也有学到如何在语气上分析作者的下一步思考.
同时也可以用CR的方法来找出RC里的逻辑想法,
这对解题上都有很大的帮助.
(IR跟AWA)
这部分的准备相对较少,
主要还是透过上课的讲义以及档案,
回去加以练习以及做题.平时训练相关的手感,
到了考试时候自然比较驾轻就熟.
(Q)
Q确实是很重要的一科.
在考第一次的时候没有太重视,
因此遭遇到蛮大的挫折.
之后透过KH编排的讲义
以及历来重要的考题等等,
加上每天PP的练习培养实力.
将相关的原理,公式都背熟,
就会发现其实考点都会不断重复出现.
在此特别要建议,
相对于V, Q其实是很好拿分,
最好能够拿50以上,
这样V相对也就不会那么大的压力.
(结论感想)
就算考完之后,也都还会想到当时准备的痛苦历程.
常常都是下班7,8点后到咖啡厅坐个3小时,
然后隔天又是准备上班的工作.
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确立这个考试对未来规划的重要程度.
同时毅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我自己觉得这不只是考英文或是数学,
这更是一个测试能否遇到严重的挫折,
还能坚持自己的意念的考试.
这点在之后毕业后求职,
也会是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每天持续的做题也是一大关键.
对于上班族来说,常常会有加班的问题.
但我觉得不论一天再怎么忙,都要找到时间做题目,
维持语感很重要.
最后,我要谢谢A2团队,
我觉得在这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应用,
课程上完后觉得哪一科较弱或有问题,
可以安排老师时间咨询.
针对自己的弱项做加强,
以争取更高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