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
一战 600 2016/07/28 cancelled
二战 650 Q50 V28 2016/08/23
三战 640 2017/01/24 cancelled
四战 620 2017/04/11 cancelled
五战 600 2017/05/15 cancelled
六战 720 Q50 V38 2017/08/15
[求学背景]台湾大学园艺系毕业十多年
[准备时间] 认真准备八个月
[准备教材]考满分、A2培训班、冲刺班讲义、GMAT官方书籍、Dustin JJ
先说说我个人的状况。
其实我在2014年就已经报名A2 GMAT全科培训班,
并预计当年将GMAT考好,
没想到忽逢重大变故,为了先将家庭安顿好
(不然更好的职业为的是什么呢?),
一延,就延到了2016才开始认真准备。
但2014年时,
其实连课都没上完(因为变故就发生在上课期间…),
因此2016所谓的认真准备
也不过是重新听了好几遍A2的录音档,
然后把讲义看过好几遍,就这样提枪上阵。
想当然尔考出来的成绩每次都十分惨烈,
在一次次考试尾声填写基本资料的时候,
每次都自我感觉良好地期待好成果,
然后又一次次被萤幕上的现实硬生生泼了冷水
在坐位上呆若木鸡久久不能自己,
甚至在三、四、五战遇到撞墙期,越考越差。
最后痛定思痛,做了两件事情,
才成功扭转每况愈下的成绩与信心。
第一件事,是重新报名了A2精修班重听。
有了培训班的底子再加上几次实战,
重听精修班真的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体会,有种顿悟的感觉,
not only 过去自以为对的解题点,
经过A2提点之后证实都是错误的思考方式,
让整体的思考脉络得以整合,不再互相冲突,
but also下课时抓住A2问问题针对自己的混淆考点进一步厘清,
才有明显进步(好烂的平行)。
补习班跟自修最大的差异不是讲义与录音档,
是A2可以当面厘清你的思考盲点;
每个人的盲点都不一样,都是很个人的,
因此强烈建议有心考高分的同学,
题目一定要做,老师一定要问。
第二件事,是找了A2咨询,发现总结的盲点。
第五次考完后,我带着自己总结的笔记去找A2,
才刚翻开就被念……
当自己花了千千万万个夜晚做出来的总结被说是错的时后,
脸当然会很臭,
但也因为这样才发现我他妈总结的方是根本都是错的!!!!
对实战解题跟本一点帮助都没有!!!
最后,在全部砍掉重练的状况下,
扎扎实实照着A2的方法再做了一次总结,
结果一下子就考了七百分呢~
因此强烈建议,考生们千万不要闭门造车呀~
以下是各科心得。
SC
这大概是大多数人考GMAT最苦手的科目了,
但坦白说,也是GMAT所有题型中在英语职场中最好用的科目。
SC学的好,标准英语没烦恼。
准备其实没啥诀窍,就是认真上课、扎扎实实做总结,
分清楚判题点中,错误与优先级的差异。
总结抓判题点做得越熟练,考试时解题速度就越快越精准。
私以为A2讲义以及上课内容最菁华的也是SC这一题型,
涵盖了标准英语所有的类型,
在用英语跟老外沟通时真的很好用,
也是我即使目前考完试了,仍然时不时拿出来看的唯一题目。
RC
这题型约略就是考阅读速度以及英语文章书写习惯,
我个人因为本身就有阅读习惯的关系,并不觉得特别困难,
但A2针对RC文章研究出一连串的系统性拆解,
的确当住我在考试时阅读速度可以大幅提升,
以致于得以保留更多时间在题目的思考上避免错误。
建议GMAT考生尽量保持自己每天一篇长文的习惯,
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CR
高分区的题型问法通常很刁钻,
有时会出现双重负面表述,
很明显是要拖你思考时间的,
但若本身的逻辑具有一定水准,
一旦习惯考试题型,基本上也不会有太大困难。
建议每天保持5~10题以上的做题量,
并且要十分清楚每个选项删去或选择的理由,
让自己的思考可以跟GMAT官方同步,
就可以准确掌握正确答案选项了。
数学
小弟数学程度还算ok,
因此数学只是面临专有名词的翻译以及做题速度的加强罢了。
KH在这一方面真的将GMAT考题整理的十分简洁扼要又详尽,
对高分难题区的速解逻辑
也可以帮助考生更有效率且稳定地拿到分数。
基本上,我觉得只要掌握住KH整理出的讲义内容,
我想台湾的学生大多数没什么大问题的~
机经
除了RC,其他尽量不要看吧。
RC文章也不要花太久时间,抓个文章的大致脉络就好,
不然考试时遇到不一样的文章小心读不进去…
总结 GMAT真的是很考验意志力的测验啊~
不过考过后,对于英语的理解力的确加强了不少,
也难怪全球商学院一致采用这个测验囉。
准备测验前前后后八个月的时间真的是很辛苦,
甚至还有出差时在飞机上做测验只为了维持语感…
但也因为这样总算顺利登出了。
走过这一段之后,
真的觉得如A2所言,
如果真的想考的话,
多数人都可以上700的,
但你愿意为他付出多少代价?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