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三战710

楼主: kutar0123 (喔)   2018-05-05 17:49:39
考试成绩
一战 650 (cancelled) -2017/12
二战 620 (cancelled) -2018/1
三战 710 V35 Q50 IR7 AWA5 -2018/3
求学背景 交通大学
准备时间:
2017/10-11 A2GMAT七周培训班
2017/12-2018/3 (在职准备)
准备教材: OG2018、GWD、PP、A2培训班教材、OV2013、Dustin Blog
一战
培训班期间即报名了补习结束后三个礼拜的一战,
补习期间尽可能的跟着A2的作业进度前进,
补习结束时已把OG verbal部分都做过一遍。
尔后因为觉得先前直接做题(尤其SC)有种囫囵吞枣感,
所以再把A2随课附上的OG详解影片SC部分从头到尾听一遍,
整理考点后再重做一遍OG SC。
此时眼看考试日已近、且OG正确率在以上步骤后看起来还算顺利,
便直接做了两回PP熟悉接口、再次复习讲义便上考场。
本以为这样可能可以幸运蒙混过关,不过分数会说话,
早上考完立马取消成绩后下午即刻报了一个月后的考试再战。
二战
一战后很没志气地躺了一整周,一直到跨完年才再度拾起书本。
对于前战检讨的结论就是“完全没练pace”失败、
“考点熟练度不足”失败、“不能果断做决策”失败,
ESR的结果也显示做题时间分配不均、SC的percentile也是值得丢脸的%。
二战的以密集的练习模考、地毯式的复习讲义为主。
期间用一天一回的方式把verbal GWD1-18回做过一遍,
pace渐渐从一开始的随机分配转变成稍稳的应考策略,
期间也慢慢找到享受解题的感觉,
GWD模考最后几回错题稳定维持在10题上下,
也花了两个周末把A2- SC/CR/RC讲义的内容与题目再精读过一次。
也因此,二战考前还算信心十足,
结果考完看到QV两科分数皆退步简直吓傻,
但仍然不争气的含泪报名了一个月后的考试。
三战
三战的准备期间心情上是最难熬的,
因为本来规划没有预料到考试会拖到农历年后,
所以工作上的海外出差、数个旅游规划、返乡过年等等
都在这段期间接踵而来,
可以支配的时间比前两战少非常多。
虽然陆续有趁空挡做题目,
一直到预定考试前三天做了一回模考
才惊觉先前的题感跟pace已经完全消失,
只好硬是把考试延后两个礼拜。
三战准备把四年前买的OV拿出来做完、持续复习A2讲义,
为了找回题感,考试当周以一天两回GWD模考
(起床跟睡前)的方式把剩下的GWD19-24 verbal做完,
此时心态俨然变成一个“佛系GMAT考生”,
不亢不卑、不期不待的赴考场考试,
没想到终于佛系遇到缘分(?) 可以暂时跟这个考试分手。
SC
自始至终,SC是我最不拿手、正确率最低的科目,
A2培训班系统性的教学算是替我开辟了一条捷径,
其中讲义 A本与C本对我来说的功用最大。
A本在一开始就系统性的归类了各种子句与修饰语的关系,
这对一直以来只有经历“学校英文教育”的我是一定程度的颠覆,
建议正在上课的考生A本必须反复在补习期间复习,
直到可以反射性的连结到各种句子结构的修饰关系为止。
C本则是补习完自行复习时的好帮手,
所有上课中提过的“考点”/“偏好结构”/“好坏”都在C本作了整理,
我自己曾尝试把课堂里所有笔记整理成表,
但详细与涵盖程度仍远远不及整理好的C本讲义,
到准备考试后期,我也常把C本当成睡前读物,加深一些考点印象。
D、E本对我来说比较类似考点字典的功能,
建议上课时一定要在当下把该考点搞懂,
尔后检讨错题时,遇到相关的观念时再翻回该章节进行研读并加深印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A2随课附上的OG SC详解录音非常实用,
尤其一开始常常瞎子摸象时,该详解完全是一盏明灯,
明确地告诉考生要怎么在这个系统下进行解题。
RC/CR
相对于SC是培养考点灵敏度跟提升正确率,
对于RC/CR这两科,A2提供给我的是加速决策的能力。
记得上了两堂CR后,把无关跟一些基本的因果关系明白后,
开始做OG CR简直无往不利,
在充足时间下,CR几乎不会有错题
(大约是OG前60题0错题、后60题1/7-1/8错题),
所以有了对CR应该蛮拿手的错觉,
但开始做GWD有意识的调控pace后,
发现时间压缩下错题数明显提高,
常常是检讨时多看两眼才恍然大悟秒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复习讲义的横向纵向总结概念,
我也看了Dustin Blog一系列针对CR题目分析的文章,
辅以持续累积的做题量,慢慢有种“答案发光”的感觉,
许许多多选项可以在没看完整句的情况就用直觉秒选/秒删,帮助颇大。
RC的部分则是相当不稳定,
如是我喜欢的题材(科学/实验/生物),
正确率可以维持蛮高的水平,
但如果是不熟悉或较不感兴趣的题目(女权/历史/考古)就会有一连串错题。
为了面对这个困境,在三战准备的期间慢慢把OG RC的旧题都再做过一遍,
并在检讨时把每一个题目的定位句回文定位标注
(事实上建议第一次检讨时就该扎实的执行),
如此演练过一遍之后,发现后续做题及实战找定位句的速度可以大幅提升。
Q
自身对于Q的准备除了培训班上课没有花太多时间,
基本上跟着培训班上课、把讲义里的作业做完,
就可以涵盖九成以上实战考试的题目类型。
而KH的教学方法也很有帮助,
会用很简单的辅助表格或观念,
解说乍看比较难解的文字题目,
最后再辅以JJ神助,实战上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
针对Q的备考,一战时比较谨慎一些,
考前除了讲义跟JJ,还陆续写了6回GWD的题目,
所以考试当下对于每一种题目的解法都很熟悉且思路清楚。
然而因为一战取得Q51之后心情放松,且后两战重心放在verbal,
就没有继续做任何题目的复习与演练,
二三战实战有感的解题速度变慢,
且二三战的时点JJ累积题目都不算丰富,所以双双拿下Q50的成绩。
建议如果Q无论如何要拿51的考生,
还是要持续累积做题手感与解题概念,才能稳定不靠JJ也能取得Q51。
AWA&IR
跟Q相仿,对于这两颗个准备花的时间不多。
AWA分别在每次考试前一天都会复习七罪宗的内容.
并选一个题目实际写作。
Kory上课提到的“逐步让步”原则非常有帮助,
除了可以用七罪宗很快地想到三个点外,
逐步让步原则可以帮助组织段落与整篇文章的架构,整体来说很有效率。
IR部分值得一提的是,
诚如Dustin所说IR成绩可以反映考生的阅读能力状态,
对我来说这一点也直接反映在IR成绩上,
随着准备时间越久对于GMAT语法跟词汇的掌握日益熟悉,
遥想一战时IR题目几乎看不下去,二三战时能冷静地看完题目并分析。
若是已有一定阅读程度的考生,
我认为IR成绩也可以做为当次考试心态的一个评量标准,
毕竟IR题目不是特别的难,
若能运用正确心态冷静的吸收并分析资讯,
基本上可以拿到一定水平分数。
写在最后
准备GMAT的方法千百种,条条大路通罗马,
重点是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方法。
不论是求助补习班或者求助前人/心得文的帮助,
大部分的人会尽可能地复制他人的成功模式,
但此时还是要保有自身的独立思考,
高分者或大多数人的成功方法不一定符合自己性格、能力、价值观,
多数时候仍然要仰赖自己近乎直觉的判断能力。
非常感谢A2团队能用如此有逻辑与效率的方式让学生达标,
虽然不是一个特别高的成绩,
但现阶段来说已足够让我往下一阶段迈进。
祝所有的考生都好。
作者: YankSC (′‧ω‧‵)   2018-05-28 02:53:00
推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