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代po)有见过怎么报考几乎都是换题当天

楼主: charlenebene (Charlene)   2018-03-17 18:23:14
考试成绩
1战 当天换题 总分失忆
2战 当天换题 总分失忆
3战 660 Q47 V34 AWA:4.5 IR:7 2017/8/20
4战 当天换题 总分失忆
5战 700 Q50 V34 AWA:5 IR:5 2017/12/19
求学背景
BA IN TUNGHAI UNI, IBT 100+
准备时间
上班族准备之路都很艰辛, 你知道的.
总之认真期加起来约半年.
准备教材
2017OG、OV、PP、GWD、A2精修班、Dustin SC+RC 专班、KH数学专班、
Dustin’s blog (big shoutout!!)
既然是心得文,先上我认为的重点 Myth buster
1.Gmat想考高些,就得先把阅读理解力+阅读速度提一提,
跨不了这一坎,什么都是浮云.
2.Gmat想700+,讲求的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
各方条件缺一不可,除非你是大神或天才.
3.如果不是台北人,请找读书会,
互相鼓励讨论都有加乘作用,不然就继续在偏乡画圈吧.
4.曼哈顿模考没有V38+,
GWD错题无法每次都10题以下也不代表上不了700.
5.从来没有达到V模考提前10分钟写完,
PACE每次都很压底线, 也不代表上不了700.
6.准备后期,应该要达到随便看一题SC/CR
都可以大略知道是属于中高还是低难度题.
以上是我认为针对平民大众可以一体适用的重点,
想要1战或极速攻克的大神们慢走不送~
先讲讲阅读理解力+阅读速度,
相信大家都可以在Dustin's blog找到详尽的具体提升方法,
我就以我自己演练的经验给大家做个参考.
具体来说,实际上每天不间断的统整翻译New York Times 约为两周,
每日投入时间约1hr at least – 3hrs
at most depends on how long the article is.
期间内应该翻完第一篇
就可以体悟如何简化+找出核心资讯,
再来就是每日挑选不同领域文章翻译,
可以参考RC文章领域弱项作加强,
不过我推荐多翻多看生物健康相关的议题,对CR会有帮助.
然后再来就是自行计时英文阅读速度,
我是练到差不多140-160/min for NYT articles.
(这边可以自报一下,虽然准备G之前IBT就已经有100+,
但最近又再去考IBT时, reading单项进步了5分.)
再来讲讲所谓700+的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想要达到天时地利人和有一个首要条件,
你必须本身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
也就是说所谓的低分区题目正确率得差不多100%,
中分区题正确率需70%+,
高分区难题正确率需55-60%+,
这边须注意我已经把题目细分成不同难易等级,
这样才可以有效率的看出问题及之后如何提升,
不过总的来说,平常练习的模考正确率最好控制在75%左右,
才有资格较好使用JJ.
有了前提的条件后,
接下来就是全力排除影响临场表现的外在因素,
例如: 换题日的推算取舍、耳塞提前适应、克服紧张…etc. 每
个人被影响因素都不一样,
不过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当天换题,
不讳言, 基本上真撞上当天换题,
除非有强壮的心智,小则总分略往下修,不然就是缴学费当砲灰.
所以就本身当过多次砲灰的经验来说,
JJ的使用在精不在多,有的用就是赚
,就算没有很多JJ只要保持平常水平就行,
我最后一次V34Q50时是换题后5天考的,
因为之前2017史上最短8天换题那次也给我遇到了= .=
以下分享各科准备的重点:
SC
总归的说,
我认为A2精修班的讲义已经把几乎所有考点都列的很详尽了,
所以可以当成像字典一样查询使用,
里面还有已经总结好的惯用语和相对正确及错误句型用法,
大大减少了需要费力在网络众多错误资讯上寻找答案的时间,
然后借由做题检讨时去验证上课讲义的内容,
有疑问的可以多寻找正确句子验证
或累积几个类似的用法做比较找出其中的Pattern,
最后再把少数苦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拿去助教时间询问.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无时无刻都要把专班及精修班的讲义
"反复复习内化"+"反复验证内化".
另外,A2团队推出的OG解题影片也非常推荐
自己总结过后,再一题一题对照着看A2/Dustin如何解题,
保证一定会发现很多更节省时间的破题方法.
CR
我个人最难上手的一科.
这边要大力推荐去看Dustin YouTube上
针对各种CR套路及陷阱所拍摄的影片.
很多心得文都说好像CR套路到最后好像也就只有那几种,
不过在我感觉而言,虽然套路变化手法没有到千变万化,但也绝对不少.
而且,所谓套路其实大多都只是出现在中低分区的题,
高分的CR一点都不简单,更何况实战还有时间压力.
所以除了把A2上课教的横向及纵向总结都弄清楚以外,
最好再自己多做一份自己常错的错题总结来更有效重点加强,
例如:如果support题正确率不高,
我就会把所有OG/PP里的support都拿来分析重做一次,
强化对于这类题的逻辑思考模式,
虽然这样比较耗时间,不过这科绝对得投资时间下去培养感情,
最后才可以在考场不被一些刁钻的套路绕的昏头转向.
RC
相信如果有认真练习统整翻译的话,
这科文章首次读文理解及速度上应该没么大问题.
而另一部分答题技巧的培养,
可以在把A2精修班上课讲义念完后,
再去听Dustin的RC专班,
里面会把gmat RC常见的文章架构及各种特殊语气都详尽逐一介绍,
上完课会犹如醍醐灌顶一般.
最后再对每一篇文章的错题确实检讨总结,
期间也是一样会反复翻精修班和专班的讲义,
确认自己的文章架构或语气抓得对不对,
没有意外的话搭配JJ强大的一句话总结,
实战上应该都能成为拉分的一科
(我后3战RC %ranking依序是 91st/73rd/78th).
Q
这科对于想上700的重要性应该不用多说了.
目前想拿51实在是越来越难,
所以其实文组生拿到50我也已经很满足了.
这边除了要强调KH上课要认真听,
讲义题目都要做完加检讨以外,
还要额外感谢读书会里Troy的难题救援carry ~
以外,也最好要对所有错题做总结,
因为许多陷阱其实都有类似的套路.
IR / AWA
这两个其实我上完课就没准备了,
顶多考前3-5天练一下打字,似乎没什么建议可以讲.
最后
I gotta send a shout out to all the gmat test-takers living in Taichung
or anywhere not Taipei.
准备Gmat对于base在中南部的考生
免不了是一个舟车劳顿的历程,
上课、考试或是参加各种申请学校讲座都是.
所以如果你也是跟我一样来自中部,
你的准备历程将更加辛苦,
不过只要选对的路,相信最终中将殊途同归~
Dedicated to my gmat study group
and everyone who help me get through this journey.
作者: astu85008 (涼麵)   2018-03-17 19:29:00
原po我朋友,沾一下光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