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二战730 时程越赶越不要怕开始

楼主: s880162tina (Tina)   2017-11-03 16:09:50
2017/10/11一战 Q44 V39 IR8 AWA6 Total:680
2017/10/27二战 Q50 V38 IR8 AWA5 Total:730
学历:112社科毕、管院硕在学中
英文背景:托福107、多益965
准备时间:一个月看完补习班影片外,一周后一战、再两周二战
使用教材:OG2017、考满分、PP、CD机经、A2上班族冲刺方案
进入正文之前想先打个预防针
如果预期看到数学白痴从44进步到50的励志故事
或是弱底想参考安排念书方法
可以先左转了(挥衣袖道别~)
我怕乱讲反而害到大家囧
若已考完托福、或英文阅读有一定实力
想在短时间之内准备GMAT
或许我的经验可以提供给您参考。
【备考时程】
暑假考完国考耍废了一个多礼拜
为了逼自己开始准备,卡刷下去报了两场考试和A2的上班族冲刺班
开学前一周几乎每天、开学后每周没课的两个平日都去看影带
学校课不算少、加上又有其他工作
每每四五个小时的影带看完回家也没有力气再唸了囧
大约花了一个月,10/06把最后一堂课看完
国庆连假四天关在家里冲刺,10/11一战
一战完花了四天补学校的坑,再回来准备(主要练Q),10/27二战
【SC】
A2准备的SC教材非常充实,归纳出的考点简直多到满出来
虽然我时间有限没能从头到尾复习完
但光是抓住大方向就已经很有帮助了!
有些文法点过去从来没学过
比如Ving子句如何抓逻辑主语
一样的单字、不同词性的力道强弱
修饰语由轻到重等等
A2带题目教新观念的时候也会一再重复练习之前讲过的观念
久而久之(SC几乎每堂课都教超过四个小时够久了吧!)
看题目时会有种考点浮起来的感觉~
看完课程后的SC自修我主要使用OG线上版题库
从一战前一周开始每天十题
我觉得线上版相较纸本有不少好处
可以选科目、选一次要写几题、选题目难度、帮计时
加上实战也不能拿笔在题目上划记,大大违反我过去的答题习惯
所以我很早就再也没碰过纸本(这里有一本好新的纸本OG2017啊~)
第一次写完十题,对答案时十分震惊:中低难度题目全对、难题几乎全错呢~
也不能怎样,摸摸鼻子开始检讨
主要透过A2录的OG难题讲解影片(大推)
A2会拉出题目中的大量考点
我再从中找适合自己、而且遇到新题目时判断得出来的考点记
赶时间来不及找影片的时候就估狗找Ron的解析
但Ron通常只会针对提问的楼主提出的疑惑点解答,较无法全面分析考点
另外我也花了两三个小时把Dustin编的曼哈顿中文版啃完(大推特推超推)
中文版本可以看得很快
而且Dustin写的附注简直句句讲出我心中的murmur
比如有一段原文写到:
“判断名词有没有复数形式的时候可以唸唸看会不会怪怪的:
One apple, two apples.
One patience, two patiences?”
正当我满头黑人问号想说这边到底在讲什么的时候
就看到Dustin附注:这个法则非英文母语者不适用
就果断放心跳过了~
附注中也会提醒什么观念是常被遗忘的高分区考点,非常之实用~~~
检讨的同时一边建立自己的答题模式
(A2有教一套非常精细的解题方法
细到有每个技巧用在实战上的正确率,今变态
小妹无能,学不全
但挑重点起来用也已经非常补啦)
最后我实战解题策略大概长这样:
主动一致(单复数、主被动)
→平行与否
→句意正确
→常见考点(ex:时态中的过去完成式、that/which不得指代整句、Ving的指代对象)
→检查必错点(and also必错、so as to几乎必错)
→高中累积的内建idiom直觉
如此一般每天都写十题
(也因为只写十题,就算再忙也会逼自己持续写)
一战前三天忽然发现错误率降低了(约1/10)
每天都检讨完那一题就欢乐关掉SC不再看(考前建立信心很重要XD)
二战时SC越写越抖,题目超级眼生,什么idiom都没用到
从第一题就开始卡,看着题目思考这什么东东我以前好像从来没看过
但还是不断自我心理建设反正再烂都不会比一战Q44烂
定下心来照习惯的解题策略回答
幸好最后没有退步太多
A2常说GMAT考的是相对最佳选项
五个选项中最好的就是正解,不用浪费时间想怎么改可以更好
我觉得这一点对于备考心态很重要
有时候对于一道题目不要太过钻牛角尖,才不会走火入魔
【CR】
当时CR边看影带边翻讲义,觉得好像不难
于是A2讲了题号后我会自己先读先写题目
答案正确就轻松听、错了就仔细听错在哪
后来也没有额外花时间准备
A2辨识问题的观念频频派上用场
CR的题目往往很长
要小心思考题目内容中哪些是可改变条件、哪些是不可改变条件
作答时也要看清楚问题问的是什么,不要放错重点
读题目之前先瞄一下问句问的点对于答题颇有帮助
比如题目可能写了时代背景、前提、支持证据、论述
最后问:什么事件可能weaken/strengthen论述?
此时就要专注在论述本身,不要分心想背景跟前提
然后我觉得CR需要手感,持续写题目才可以维持答题速度跟正确率
一战前完全没练习,实战时觉得思路有点走歪、花的解题时间比以前久
二战前一周每天写个五题,实战时作答就顺很多
两战都没有碰到觉得特别难的题目
总之我觉得CR的解题之道很看个人
A2上课会带观念也会讲技巧
观念比较强的人就学观念
技巧学得来的人就学技巧
都是出路~
【RC】
阅读我每篇都暴力破解从头读到尾XD
害怕RC的捧油们平常OG可以多练几篇
习惯一下文章里面不时有单字看不懂的感觉
(研究生读论文的日常)
整篇读完不太确定意思也没关系别急着查单字,先看题目
根据经验,有时候题目刚好就考你看得懂的部分
也有些时候看了题目再回头看文章就看懂了
真的不幸看不懂内文的话
可以试试A2讲Bold Face题用的方法
动词名词看不懂,就抓副词判断语气!
举例来说如果后文看不懂,但看到个However
可以推测后文的立场可能跟前文相反或不尽相同
选答案时还有个依据,好过于直接猜C
(错了就只能欣然接受啦QWQ)
写PP时也感悟遇到长篇文章建议还是边读边稍微写一点笔记
以免遇到细节题要回去找内容的时候忘记在哪一段、还要浪费时间重读
另外分享我使用JJ的心得
我实战前两天花了一些时间把CD上的RC JJ全部看完
但只看文章内文、不看题目
一来题目有些细节可能会改、二来狗主的答案也不一定正确
与其被其他人的答案影响、实战时犹豫不决
我宁可事先完全不知道题目
两次考试都蛮幸运没遇到换题
一战四篇RC全中,大概都读到第二句就想起来整篇文章大意
读文章速度大增,写SC跟CR的时候就非常悠哉
二战四篇中两篇,也是对答题速度不无小补
【Q】
睡饱再考试!
睡饱再考试!
睡饱再考试!
(很重要所以说三遍)
板上大大们常说Q很简单
观念是不难,但还是不可轻敌阿~
(请看看我这个粗心大意一战败在Q的血淋淋实例)
当初听完两堂KH的课之后懒得另外复习
写了PP1 Q48,发现大部分错题都是因为粗心
放慢速度写PP2 Q50,就没另外准备了
一战时越写越快,写完还剩好多时间
以为稳了,结果竟然拿44囧
当下还以为自己眼花,后来看ESR发现难题几乎全错
事后推测应该是一战当天太早起很累+太紧张
粗心错很多,也掉入满满的小陷阱
后来带着ESR去助教时间忏悔
KH人非常好,在一片兵花马乱之中给了几个建议
一是OG的Q真的不用练,太简单,请写PP
(A2脸书社团里有KH整理过的题目)
二是丢了一份数学单字表给我背
三是现行计分制度想拿50以上大概只能错五题以内比较保险
于是我回家把数学单字表背完
用PP软件把PP1、PP2的Q反复各写三次
体验Q全对、拿51的感觉(这是从CD某篇文看到的建议XD)
KH的讲义按照主题编排,复习很方便
我重看了一次最怕的数论
也把写错的题目挑出来看KH怎么解题
相邻整数相乘的特性、因子倍数题的解题方法超好用
二战前一天也把JJ滑过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单字
然后二战当天早上睡得很饱!
最后虽然没拿到51
至少没有太对不起国中数学老师QQ
【AWA】
没有花太多时间
一堂Kory的课把七宗罪听个大概
一战前的四天冲刺中
第一天自己写了个模版
二三四天各练一篇,确定来得及写完就上了
做梦都没想到一战会拿6分
二战看完题目没什么灵感,挑的论点自己也不是很满意
果然成绩就掉到5
根据两次实战成绩与过去老师的评论提供几个心得
(仅本台立场,不保证正确)
1.模板自己写,或至少也挑个跟自己程度相近的
否则用字难度落差太大,文章看起来会很不自然
2.感觉GMAT不太重视词藻是否华丽、用字是否高深
选简单、明确、保证没错的单字与文法比较重要
3.字数要足,我两次实战都是五段、近四百字
4.Kory说的“让步”是我准备AWA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也就是论点不仅要简洁明确
最好论点跟论点之间还能有关连
我一战的题目论述与反驳论点大约长这样:
某食品店觉得某唱片行人潮很多、销售一定很好,所以想模仿它采用电台广告
论点一:唱片行人潮很多不一定等于销售状况真的很好
论点二:就算销售量真的好,也不一定是电台广告造成的
论点三;就算真的销售量好、电台广告有用,唱片行的经验在食品业也不一定适用
就是用了让步的观念来选论点、安排作文架构
但也有可能一战拿6只是运气好
所以真的仅供参考XD
【IR】
一样感谢Kory大补帖
很想帮那堂课下个“六小时了解IR考什么”之类的标题XD
听完课我只有在PP模考时写过一次IR,没有另外准备
但Kory都已经在课堂上点出重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两个
IR有时会出现一种inferable题,跟Q的DS很像
问句类似这样: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select Inferable if the statement is
reasonably inferable from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about the acquisitions.
Otherwise select Not Inferable.
假设argument是:A > B
在DS题中,只要可判断A是否大于B,答案就是条件充分
也就是不管判断结果是A>B、A<B、A=B,都算条件充分
但在IR中,一定要判断结果是A>B才可以选Inferable
另外,IR总共十二题、满分八分
每对一题拿一分,总共对八题以上就是满分
当一题里面有好几个小题,一定要各小题全对才会拿到那一分
所以我的答题策略是如果真的不幸整题看不懂就靠直觉选下去
留点余裕让有把握的题目全对
实战遇到的题目觉得比PP1简单
两战写完时间都有剩,也都顺利拿了满分
记得需要用计算机的时候要把计算机点开来用~XD
剩下就是平常看课本、论文、商周之类的文章无聊的时候
可以自己读读看图表(注意纵轴横轴定义)
再比对是否跟原文作者文章里面的解读一致
【后记】
最后想要给予A2团队中超美丽善良又专业的行政大姐姐们大大的感谢
备考期间学校还有很多事情同时在进行,本人脑容量有限
咨询、报名、一直到看影带的过程中常常搞不清楚状况
连开始看课程了还搞不清楚SC、RC、CR是什么
只好一开始把所有看影带时间都预约好
然后就照时间表带着空空的脑袋到柜台问我今天要看什么+拿讲义
尽管我每次走进十一楼脑袋都是一片空白
行政大姊姊却总是能有效率地告诉我所有应该要知道的资讯
从怎么报名、怎么补课,到今天看什么课等等
真心节省了我很多脑力
所以完全还没开始、对于有什么选择了无头绪的人们
可以放心地去柜台咨询,大姊姊们人都很nice的~
考到一个可用的GMAT分数不仅是拿到申请学校的入场券
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
更注意每字每句的表达方式是否造成歧义
更重视写作架构是否完整清晰
更细心观察研究论点是否严谨
留学之路还有重重考验
祝福大家都能顺利踏出第一步,勇敢朝梦想前进!
作者: supremacy11 (什么啦*)   2017-11-03 18:20:00
请问Dustin的曼哈顿中文版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吗?
作者: Michaelholo (Michael)   2017-11-03 20:01:00
果然人是不可类比的,想到自己拼死才一点成果 唉
作者: iluvwaffles (a994567)   2017-11-04 00:50:00
能上112本来就不是一般人啊QQ
作者: Michaelholo (Michael)   2017-11-04 13:12:00
我懂原po啦,但事实上我也是高中三年都在唸英文,上下捷运都是单字本,所以我才更深刻的体验到差距不过恭喜原po啦! 吸点运气
作者: good1235good (Xspin)   2017-11-08 19:29: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