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GMAT心得文

楼主: apaihsuan   2016-08-13 17:38:53
教育背景 NTU MS
N战 700 Q50 V35 AWA 4.5 IR 1
N-1战 670 Q49 V31 AWA 4.5 IR 6
培训班 精修班 机经电子档 A2&KH助教时间
在职准备
SC
一切重点都在培训班的讲义内容,建议在检讨错题时,先试着找出失误的考点,复习相对的讲义内容,再来,如果有不能完全确认的考点,例如:某特定题的句意是否可当主要解题点,将之明确记录起来,带到助教时间厘清自己的想法。
因工作性质,我无法配合教室固定的助教时间,所以我会和A2约助教时间,且都用在咨询SC,在此给大家一些使用助教时间的建议。助教时间只有30分钟,一定要有效益。我的目标是:解决问题、抓出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弱点。在助教时间前我会做一点小功课。平日我习惯把自己的错题screen print贴在power point档案,在咨询前把每一题要问的重点简单记录在题目图片旁边,例如:“B选项和D选项怎么选,是用动词和形容词吗?”或是“A选项的when和C选项的at
which有无优劣之分?”,因为不应该每一个选项都有问题,在快速抓到重点的情况下,一题只要一分钟左右就可以问完,同时A2可能告诉你某考点在某讲义的某part,这很可能就是自己较弱的部分,记下keyword后回去一定要重新仔细读。
CR
逻辑是我较少失误的部分,因此平日练习时着重在复习错题,以及练习难题,重点放在找出自己较易疏忽的混淆选项,例如:是不是都选到重复前提的混淆选项、或是out of scope的选项等等。认真归纳出易选错选的错误选项类型,将之和正确选项仔细比较,就能提高对于正确选项的敏感度。
RC
阅读是我最不擅长的部分,现在回想,大概是我快速抓重点的能力没有训练好,导致在考场上遇到长篇阅读时非常容易失焦,浪费时间。如果再一次,我会加强自己这部分的总结。
Q
数学有练就有。平时练习原文题目,熟悉数学题的语感、题型,除了依照KH的方法记下错题、重复练习,我也会记下自己不熟悉的数学英文,例如:小数点后第一位、第二位的英文表达法,复习时一并加强记忆。等程度速度都建立起来时,我会练习PP难题以及数学鸡精,再抓出自己较弱的题型补强。
以下是我犯的错误,希望可让大家少走冤枉路:
培训班课程结束后没有立刻开始准备。
原因是在上完培训班的隔天,我接到了调职通知,在投入新工作的同时,我完全放掉了考试。半年后重拾GMAT,一切归零,此时我体会到教室为什么要强调“一鼓作气”,大考点不难retake,然而,没有持续的练习,熟悉度一落千丈,各式各样的小考点,就是无所不在的绊脚石。
没有准备好就上考场。
“准备好”的定义是:教室开宗明义的建议,例如:数学裸考是否到达某成绩、Verbal的模考错题率、75分钟模考作答后的剩下时间有多少,这些都是教室一开始就说明的上考场标准。没有照做的结果除了是浪费钱,更重要的是浪费了有限制的考试次数,以及,对自己信心的打击,后两者对我来说是影响较大的,因为我是必须稳扎稳打念书才能往高分前进的类型,抱着“试刀”的态度,我就真的被刀砍下去。
总结、刷题与pace
总结的重要不用再说明,总结的品质在哪里,请带着总结去助教时间就会知道了。我的总结没有什么状况,状况在于知道自己总结OK后,我心态放松了,很扎实的练习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刷题,刷题后的问题在于,做题速度快、太熟习既有题目的考点,写题时心态会更放松,这对于真实上考场的状态百害无一益,而考试前很重要的pace也很难练习了,因为习惯和心态都不对了。我的建议是:如果和我一样是没有一起念书的战友,请固定一段时间约助教时间,以免自己走偏而不自知。
战斗力不足却没有加入读书会
当初没有加入读书会的原因是我的工作时间不固定,要和一群人约下固定时间念书很困难,所以没有加入读书会。然而现在再检讨,我会认为即使再忙都应该要加入读书会,原因是我不够determined,如果能有一群人时不时提醒,或甚至看到战友们拿高分和GMAT分手,这应该增加我的决心和动力。
对待机经的态度
初期我没有抓到使用机经的方法,所以完全不依赖机经。在某次偶然状况下突然知道机经的价值,此时却是错误心态的开始,即使理智上告诉自己不该把重心放在机经,实际上的复习步调却因为机经而有了偏差行为。然后我就遇到“换题惩罚”了,考试当下确实有受到影响,所以建议大家配合现在的换题模式,真的要调整使用机经的心态,机经绝对是次要,非必要。另外也感谢教室的帮忙,当换题日离考试日期很近,我不得已打电话去教室追问机经相关事宜时,即使网站上都有写明机经寄送时间,教室都会视情况,很快速地给回应,显示教室对换题是很注重的,也很愿意帮
忙考生。
整体而言,对多数人来说,GMAT很难轻轻松松拿高分,因此,该付出的努力就不要跳过,如果已经觉得自己很努力却停滞不前,就快点请老师们帮忙抓出问题,不要盲目和逃避,才能让自己踏实进步,共勉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