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
一战 2013/7月 540 V21 Q43 AWA4 IR4
五战 2015/3月 680 V30 Q50 AWA4 IR2
N战 2015/10月 750 V40 Q51 AWA4 IR4
求学背景
BS ME@NCTU; MS EE@NTU
准备时间
在职备考
2013/1月~2015/10月 共34个月
准备教材
OG11 12 13 2016、OV、Manhattan GMAT Roadmap、
Foundations of GMAT Verbal、Critical Reasoning、Reading Comprehension、
Sentence Correction、GMAT 红宝书、PP、GWD、A2培训班+精修班教材、
Dustin SC专班
前言
“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是我准备GMAT之路最大的心得。
考完到现在,已经过了大半年了,虽然一直忙得跟陀螺没两样,但还是希望
可以贡献自己一点浅见,让之后的考生能够少点冤枉路。我的准备之路有点长,
主因是因为底子差,底子好的朋友可以跳过前期几战的心得,直接参考五战之后
的准备方式。
一战~五战
2013年元月,决心投入GMAT。自忖考试能力尚可但英文能力不佳,于是便从
Manhattan GMAT Roadmap、Foundations of GMAT Verbal基础入门同时加强单字能力。
五月,和另一名最后740进入M7的同事一起报名A2精修班,一心以为这样差不多
就可以攻克GMAT了,殊不知,事情通常没有蠢人想的那么简单。一开始上课,老实说,
根本不知道A2讲的是哪一国语言…七堂课结束,我只知道,不知道的远比知道得多。
话虽如此,还是硬著头皮八月就去考了第一战。于是乎,只写了三回GWD的结果540
一点也不意外。
生性不认输的我,回家在电脑开了个资料夹,名称就叫“GMAT 750”。开始大量的
阅读750以上的心得文。我的想法很简单,想变成谁,就参考谁;想打NBA不能参考
SBL… 好在催俊以及A2 FB上面的大牛特多,不怕没心得文看;于是,遵循了大牛
们的意见,二战到五战之间,我重读了几版OG,也在五战前,终于把GWD写完第一次,
然后,抓到空档就去报名,然而也常常考前临时有事又改期,就这样一路到了五战,
拿了个不上不下的680。
六战~N战
三战之后,每每写GWD都只错10题之内,甚至五战前,偶尔只错三题,考试成绩却始终
跟赛一样,我想,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反复思索,我得到了一个想法:时间压迫。
在家写GWD,心情悠哉,没什么时间压迫,真的不会的题目,也能悠然自得的瞎猜,
但上考场可不是这么一回事。往往动辄得咎,顾此失彼。想通了这一点,六战开始我
改变了战略。我大量的阅读,甚至背单字,只求增加阅读速度,然而,效果并没有预期
的大… 此外,几乎所有的大牛都会强调OG的重要,不管你们信不信,至少我是信了。
我一次又一次的扫OG,各个版本的OG,扫到只差没吐出来…受惠于一战之后,我理解
了真题的可贵,于是即便到了五战,PP基本上我还没写过。终战前,我开始大量练习
educational guess。练习30秒解一题SC,45秒解一题CR。大多数的时候,这样的时间
是解不出来的,但是经过了一两百题的训练,快速猜题的命中率来到了CR八成,
SC接近九成。RC算是比较棘手,即使一天试着写五篇~十篇文章,虽然大多数时候可以
整篇全对,但偶尔也会出现四题错三题的窘境。无论如何,带着这样猜题的信心,
我上了终战的考场。
A2团队
梅超风硬练九阴白骨掌对比只会一招亢龙有悔但身怀九阴真经的郭靖,大概就是我想说
的A2团队的全部;将A2团队视为剑宗,就如同初学独孤九剑大显神风的令狐冲一样,
并未窥见宗庙之美。从第一次精修班之后,我又重上了一次培训班,在终战之前,
前前后后上课重听跟听录音带至少超过10次,在出差的飞机上,在厕所的马桶上,
或是Alchemy Bar的沙发上,我常常都是戴着耳机听A2 (听到有些A2的笑话我都很想
扁他…)。此外,Dustin的SC专班是另一帖醍醐灌顶的良方,短短两堂课,却带有画龙
点睛之妙。整个来说,对我来说,A2团队就如同OG一样,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易筋经,
不仅对考GMAT有决定性的帮助,对于文法甚至对标准英文的认识,都能有所裨益。
机经
Q机经就不赘述了,写就是了,考前写完两次是基本。V机经如同七伤拳;稍有不慎,
未伤敌,先伤己。前几战,虽然听了无数人说,不要过度仰赖鸡精,然而,人总是
犯贱,总是奢望可以透过机经,化腐朽为神奇。下场就是,患得患失,进退失据。
终战前,虽然也买了机经,但前后只花了不超过两小时,草草瞄过几次。
终战
按照A2的考场技巧,前20题基本上是稳扎稳打的慢慢解,把握成功率。可能是过于
谨慎的关系,虽然自忖正确率够高,但时间掌握有点失控。写到第31题时,只剩15分钟。
这时候,猜题练习就发挥了效果。我尽量控制在平常练习的猜题节奏,SC 30秒,
CR 45秒 剩下的时间留给RC。由于有充分的练习,即使猜题,也猜得心安理得,
就像在家一样。最后一题送出时,时间剩下也不到20秒。心里有个底,这次应该还行。
当萤幕秀出750的时候,身体止不住颤抖…终于结束杀机之旅了。
总结
准备GMAT过程,是一场自我认识之旅,从中了解自己的脆弱、惰性、不严谨,同时也
从各界的帮助中体会了自己的渺小:备考资料、考古题、模拟软件、心得文、讲义、
机经…都是多少年、多少人的血汗结晶。感谢之情,无由表达,还是谢天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