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四战700在职准备一年500->700

楼主: inoranj (THE LAST SCENE)   2016-04-13 17:41:48
一战 500 Q47 V13 AWA:X IR: 3 (2015/6/4) cancel
二战 570 Q47 V23 AWA:X IR: 2 (2015/8/3) cancel
三战 650 Q51 V26 AWA:5 IR: 2 (2015/11/12)
四战 700 Q51 V32 AWA:5 IR: 6 (2016/1/18)
求学背景 NCU大气科学 Master: NTU光电
准备时间 2014/5月A2培训班, 2015/1月精修班, Dustin SC/RC专班, A2机经班
2014/5月~2016/1月 在职准备
准备教材 A2培训班/精修班, Dustin SC/RC专班, Manhattan SC, CR Bible, OG, OV,
PP1~4, 杨鹏难句, TN24回
前言
虽然只是达到了7字头的门槛, 跟版上很多动辄750的强者比起来不值得一提, 但这篇心得
文是希望可以分享给跟我一样很久没碰英文的在职准备考生一些鼓励, 从一开始的轻敌,到长期抗战自己调整方向的摸索, 这考试整整占据了我一年多来每一天下班和周末的时间
才得到一些成果, 而这中间自己也走了非常多冤枉路可以跟大家分享, 希望可以让在职准
备的考生更有效率来面对这个考试
首先总结一下我对这考试的心得, 想要取得理想成绩所需要的几个必要条件, 尤其是针对
跟我一样很久没碰英文的同学
1. 阅读能力: 这绝对是GMAT的骨干而且无法速成, 针对英文底子不好的朋友这一定是最
先需要加强的地方, 尤其是"在压力下的阅读能力是否可以维持住", 毕竟连题目都看得
吃力是要怎么答题呢? 若不知道本身阅读能力如何的朋友, 建议可以先去看Dustin的blog,
里面有很多自我评估和如何加强阅读的方法
2. 考点熟练度: 是否"真正"的了解GMAT背后的出题逻辑, 可以练到看到题目就可预测考点,
建议找一位专业的GMAT老师来审视学习的进度和方向, 可以确保准备过程不会沦落成自我
感觉良好
3. 钢铁般的意志: 套一句工程师的术语, 考GMAT就像是一个Debug的过程.
"自以为已经了解问题->GMAT实战被狠狠打脸->检讨方向+重建信心->GMAT实战再被狠狠打
脸-> 再检讨方向+重建信心…(进入某种循环)-> 直到找到solution kill GMAT" 而在这过
程中一定会面对许多自我怀疑, 很多人说这考试是效率问题可以半年内KO, 但我认为事实
上对英文程度不够好且工作忙碌的在职考生而言确是一场长期抗战. 而换个方向想这也是
个机会可以审视自己对于梦想的渴望, 意志力是我认为这考试可以成功的最终决定因素
一战
从上网找资料决定加入A2培训班开始, 到一战这中间大约有一年的时间, 我自认为是一个
用功的在职准备学生, 每天上完课把A2当天教的东西复习一遍, 虽然课程结束后由于准备
婚礼的忙碌, 但还是陆陆续续慢慢的”自以为”照A2交的方法好好做完总结, 将OG, OV,
PP1, PP2完整的做了2遍后, 又再次回去重听了一次精修班, 虽然做GWD正确率只有一半,但
抱着 "自认为”很用功的心态, 以及做PP模考软件拿到710, 就直接去了第一战, 惨烈程度
就如Dustin讲的一样, 自以为运气好想拿个740结果拿个470
总结一战失败原因:
Verbal: 练习时完全不看句意, 全部都用偏好性解题, OG,PP12都自以为解的很顺, PP模
考事实上很多题目也都有印象记住了, 其实都是凑巧运气好而已, 这考试不看句意注定会
失败, 要读懂句意的前提能力就是阅读能力也需提升
Q: 在职准备的忙碌Verbal都搞不定了, 仗着自己理工科工程师背景完全没有算数学, 机
经班上完后也没有反复演练就直接上了, 结果连题型都没搞熟, 结果可想而知
二战
回去上了Dustin的RC/SC专班(非常推荐, 我认为跟A2的教材有互补的效果各有所长), 开
始每天看chasedream的阅读小分队和杨鹏难句, 检讨自己的方法后将OG, PP1,2又重新总
结一遍, 但当自己以为走在正确的方法上时, 考前2个礼拜的GWD模考正确率却几乎完全没
有提升的趋势, 当下心情的确大受影响, 但由于希望想拼申请2016, 还是仗着侥幸的心态
硬著头皮去了二战
总结二战失败原因:
Verbal: 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方向其实是正确的, 但由于准备时间不够, 阅读能力和题型熟
练度都还没到位就匆忙应考, 准备不足且身心都还没到位的情况当然是场灾难
Q: 还是没时间好好准备, 不意外拿了跟一战一样的成绩
三战
虽然自知准备不足, 但看到5开头的成绩难免会让人自我怀疑, 很担心自己是不是自始自
终都是自我感觉良好, 就跟A2预约了咨询也有心理准备会被A2狂电, 因为A2向来讲话非常
犀利, 也会很直接不留情的指出问题所在, 但这方面其实我跟A2的看法一样, 他花时间就
是要解决问题不是来心理咨询的, 一见面A2就先当场测试了一下我对SC考点的熟练度, 也
看了各科的总结后直接了当的说, 我对SC的考点还可以但没有全部找出来, 总结也做了太
多没必要的PAPER WORK浪费时间, 最后A2其实只淡淡了讲了一句话 "这考试是需要时间适
应的, 太多学生都想要一步登天, 你现在至少V分数的趋势是向上的, 不要想太多就赶快回
去再拼一拼就对了" 现在回想这段话觉得他果然是经验老到. 于是这次除了继续每天不间
断的阅读小分队和杨鹏难句外, 也将PP3,4和GWD88篇也做完总结, 另外在Q方面也每个礼拜
开始写二回GWD的数学无重复题, GWD模考的正确率终于开始上升到7至8成. 知道这次考试
是2016申请的最后机会, 考前请了二个礼拜假就给他拼下去了, 但可能是心理压力太大,
实战时实在是太紧张导致V前10题几乎都在很慌乱的情况下, 每写一题就看一下时间担心
PACE没有维持住, 可能也是这原因导致前半部错题过多分数上不去
总结三战失败原因:
Verbal: 虽然开始看得到题目的考点不再胡乱瞎猜, 但阅读能力还是不够稳定, 导致在实
战压力下就会崩盘
四战
三战结束后, 知道2016的申请已经不可能了, 虽然沮丧是一定的, 但三战的考试至少看到
6开头, Q方面也有相当程度的进步, 就决定1月时过年前再考一次, 这次的策略调整反而
不是在考点熟悉度, 而是在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 由于RC的文章全部都做遍了, 就用重复
做的文章来加强A2和Dustin的架构阅读法, 而用课外的新文章和搭配RC大全的文章强迫自
己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可以读的进去, 另外在PACE上也练习自己不要一直去看时间专注
在前20题一定做对. 也许是知道自己又多了一年准备, 结果在实战前一天反而是几次考试
以来睡得最好的一次, 而实战当天V的前25题都还算颇顺, 但由于前面太想每题都做对导
致后16题时间不够写的非常荒乱, 原本对这次的期望只要有进步就好了, 当成绩出来时没
想到终于让我看到7开头, 总算是对自己一年半的准备有了一个交代
由于前面有很多A2同学的分享文章, 对于各科准备我就着重在个人观点
SC
"考点熟练度+句意掌握+自己经过反复验证的解题程序" 是关键
SC最容易陷入自我感觉良好, A2虽然常说SC靠语感不行, 但当你考点熟练度掌握到一定
程度后, 最后往往二选一时的关键就是你对于"标准英文"的语感, A2的方法可以让你非
常快速的排除错误选项, 但若是碰到时间压迫下要练习"选对"的时候, Dustin的SC专班
帮了我很大的忙, 平时若时间很琐碎没办法念一篇完整的文章, 我就会选择念SC正确句,
借由掌握"正确的句意该怎么表达最好"的训练,只要持之以恒一定可以培养出A2常说的
"标准英文"语感
CR
"排除无关不如预测考点和答案选对的"
套一句Dustin常讲的话 "CR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套路, 要不然GMAT没有办法说服大家为什
么某些选项可以是标准答案" A2基本上把这些套路都整理好了, 但这边我个人建议, 其
实每个人对于CR的看法和切入点都不太一样, A2交的可以拿来当成基础, 但最终还是要经
由总结题目来不断反复验证, 找到自己有效判断的一套准则, 而且一定要把每种不同类别
譬如weaken放在一起, assumption放在一起看才能够有效率的进行整理. CR的题目跟SC和
RC比起来是最有限的, 一定要先求质再求量, 若只是每题都草草带过也只是浪费题目而已
RC
"文章架构 > 每句作用 > 细节内容"
这也是非常容易自我感觉良好的科目, A2的架构式阅读的效率这边我就不多重述了,Dustin
也说过RC文章顶多只考内容的30%, 所以重点是要分析出这30%的重点在那边只能透过总结,
建议在一开始OG做个几篇后就先赶快拿给专业的GMAT老师看一下是否有抓出文章重点还是
只是拘泥内容细节, 这样可以在准备上更有效率, 而有关于增加阅读理解力这部分, 我强
力推荐杨鹏难句, 使用方法也可以去搜寻Dustin的blog.
Q
从一二战只有47让我知道虽然是理工科, 数学还是千万不能轻敌, 而且GMAT的数学很大一
部分是在考细心与否, 以及DS题是需要时间去熟悉的, 我个人是建议GWD的数学题型是比
较全面可以练习到各部份观念且接近实战的, 时间不够的在职准备者我还是建议一个礼拜
至少算二回维持手感, 若持之以恒考前搭配机经拿到50分以上是不成问题的. KH的机精更
新非常迅速而且详解和上课的观念也很清楚, 帮助我在考前节省不少时间
AWA+IR
AWA我个人是按照A2的方式将自己习惯的模板和七宗罪撰写方式建立起来, 每个礼拜至少
一天上班通勤时我都会在心里面默背一次维持印象, 考前倒数三次模考时练习写三回, 应
该就足够可拿4.5以上的分数了. 至于IR我几乎没时间准备, 但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每次
IR也越读越顺, 在加上平时Q的练习后IR应该可以拿到基本的分数
总结
在职准备的辛苦相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了解, 除了"阅读理解力"是需要时间累积,"效率+
意志力" 我认为是在职准备最必要的二件事情. 在效率方面, 这考试绝对是质重于量, 个
人是因为时间实在太过忙碌没有参与读书会, 所以对读书会的功用我就不着墨, 但建议在
准备初期一定要找个优秀的GMAT老师来点破你的盲点, 尤其是当分数的进步曲线停滞时.
GMAT跟其他考试不同的地方是, 一开始准备会很没成就感进步缓慢, 但这都是打好基本功
的必经过程, 若基础稳固在后半段一定可以感受到学习曲线呈现指数成长. 另外在意志力
方面, 非常感谢另一半的鼓励和牺牲, 这辛苦的一年半我总算是熬过来了, 建议大家不要
孤军奋战, 就算真的得单打独斗, 当碰到困难时一定要找朋友或家人抒发一下, 我认为这
是很重要的(但切记找A2时要好好珍惜这顾问时间把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心理踏实了准
备上才能更有效率. 最后引用一句A2的话 "准备GMAT其实比较像是学打篮球, 是磨练一项
技术而不是知识, 而精通一样技术是需要用正确的方法不断的重复演练, 直到变成下意识
的反射动作”, 祝大家都能考取心目中的理想的成绩
作者: likeit (镜)   2016-04-13 18:06:00
推!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