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movie 看板 #1H-boU7y ]
作者: shosuke (冬天一样要有活力!) 看板: movie
标题: [好雷] 心之谷──少年少女的神话
时间: Thu Aug 1 21:03:24 2013
───────────────────────────────────────
http://readandanalyse.blogspot.tw/2013/07/blog-post_31.html
(网志版 from 一个分析师的阅读时间)
[影评]心之谷──少年少女的神话
《心之谷》(日文原名为《耳をすませば》,英文名为"Whisper of the Heart",原意为
侧耳倾听)是吉卜力工作室于1995年推出的年度动画电影,也是近藤喜文唯一一部正式执
导的院线动画电影。近藤喜文制作过相当多知名动画作品,例如《巨人之星》、《鲁邦三
世》、《清秀佳人》,以及吉卜力工作室的《萤火虫之墓》、《魔女宅急便》、《儿时的
点点滴滴》、《红猪》、《海潮之声》、《平成狸之战》、《魔法公主》等大作,可以说
是宫崎骏手下最强的大将。可惜的是,1997年的《魔法公主》后,近藤喜文在1998年遂因
主动脉剥离猝逝,使吉卜力工作室遭受重大打击,宫崎骏随后也宣布退休。
宫崎骏改编少女漫画的动画剧本,最知名的就是《心之谷》与《来自红花坂》,前者由爱
徒近藤喜文执导,后者由其子宫崎吾郎执导。虽然两者都是宫崎骏的剧本,也同样描述一
段青春爱情故事,但导演的天份在两部片中一览无遗。宫崎吾郎说故事毫无重心、节奏完
全失当,水准比学生作品还糟;相对地,近藤喜文完美地重塑剧本的灵魂,每一个细节都
引人入胜。
1995年,东京清明上河图
《心之谷》是一部非常写实的动画作品,所有场景皆取自当时多摩市的实景。更早之前没
有电影,只能依靠静态的画作纪录一座城市的样貌;有了电影之后,一般电影纪录一个时
代一座城市的样貌又远比动画电影来得真实,动画似乎更适合处理非现实的场景与故事。
然而,《心之谷》不仅完全反其道而行,近藤喜文更用各种现实场景的转换处理本故事的
第一幕。
车站、商店街、水泥公寓、校园,这些场景就是女主角月岛雫的日常生活。观众随着月岛
的视角转换,仿佛置身于1995年夏天的东京多摩市。月岛最大的兴趣是向图书馆借书来读
,她发现每一张借书证上都有一个名字,天野圣司。这个铺陈接连出现,暗示天野对少女
月岛而言是个特别的存在。月岛偶遇了一位黑发少年,这个少年知道月岛的名字,进一步
让观众解开天野真实的身分。
第一幕结束于一只猫。月岛替图书馆员的爸爸送便当,却跟着一只慵懒的灰毛猫探险似地
步上山丘,进而发现一间古董店,地球屋。山丘上的窄路其实就像《神隐少女》中的隧道
,隧道另一端就是异世界;而地球屋就是月岛的“异世界”。月岛在地球屋邂逅了一位老
爷爷以及玩偶猫公爵,最后又以黑发少年作结。
然而月岛没有立刻与这个异世界产生连结,而是暂时回到现实世界──家庭、上学、升学
、友情与爱情的交缠。月岛开始感受现实压力,于是又回到地球屋。这次重返地球屋,月
岛不锦进入内部工房,更发现了黑发少年就是天野圣司,同时知道天野的梦想──成为小
提琴工匠。天野的梦想使月岛开始质疑起自己未来的道路。这段场景设计格外出色。地球
屋是月岛的异次元,月岛进入地球屋地下二楼,表示月岛更深入了这个异世界;地球屋的
内部设计与景色也的确并不寻常,让观众的情绪也跟着月岛一同高昂起来。而地球屋不同
于普通城市的设计,更带出月岛的“侧耳倾听”的小说气氛。
导演近藤喜文完美结合了叙事情绪与场景氛围,在场景处理上,不论是亮度、彩度或者视
角都非常准确。相对地,宫崎吾郎在《来自红花坂》中的场景设定并不比《心之谷》逊色
,但宫崎吾郎有两个致命缺点,第一:画面色彩太过饱和完美,彩度与亮度都太满,这不
仅无法呈现昼夜晨夕下不同的光影效果,更无法贴近角色情绪。另外一个致命缺点则是:
场景设计太干净简洁,完全没有生活感。而这两点正是近藤喜文最成功之处。月岛房间到
处都是散落的书册与衣服,客厅更是充满杂物,就连装麦茶的陶杯都有陈旧感;在光与色
的处理上,清晨的色调偏蓝、夕阴的色调偏黄、正午的色彩饱和明亮、夜晚的光度明暗有
致。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导演不能只是把剧本分镜后,完全不管颜色、光影、构图等视觉要
素,直白地照着分镜图拍,动画电影更是如此。《心之谷》写实的场景与细腻的视觉处理
手法绝对是构成其艺术性的重要元素,导演近藤喜文绝对功不可没。
图、月岛与她的好朋友们之乡村路@地球屋Live Ver.(カントリー・ロード)
谁说追寻不是一种逃避
本片的主题是“追寻”。月岛追寻新世界,也透过对新世界的理解追寻了自我。身为创作
者,我相信近藤喜文与宫崎骏必然把自己的生命经验投射在月岛这个角色身上。从旁人看
来,月岛不过只是个爱看书的少女,偶尔写写歌词为众人称赞,但距离文学家的水准还很
遥远。月岛最初写小说的动机并不纯粹,绝大部分因素是为了能站在与天野相等的高度,
而非真正喜欢书写。月岛废寝忘食写小说造成名次下降,与家人也产生冲突,看似是一种
“确定自己人生方向”的成长的反抗,但谁说这不会是为了逃避课业压力而将刻意分散注
意力的行为?从旁人看来,追寻也可以是一种逃避。
所有行为都隐藏许多可能的动机,说出口的理由不见得最贴近真实。月岛的父亲理性开明
,他没完全认同女儿的执著却也不急着否定,只是温温厚厚地包容了什么都不肯说的任性
女儿。时间会证明一切。不管雫是为了逃避现实而写或者是为了追寻梦想而写,随着时间
经过,她的每一个细微决定每一个无意行为,都会逐渐证明这种偏执到底是一种追寻还是
一种逃避。
本片最残酷的象征,莫过月岛熬夜赶稿时的恶梦。她在天青石洞窟里面不断寻找,一个声
音不断督促她:“快点找到吧!快来不及了!”她伸手握住了一块发光的天青石,张手却
发现那不过是一只尚未长羽的雏鸟死尸。努力从来不表示会有结果,甚至绝对多数人自以
为是的天分都只是愚人金。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天分?为什么要拼了命似地完成一件可
能毫无意义的事情?月岛被恶梦吓出一身冷汗,但对于曾经努力追寻过梦想的人而言,这
段的主题之残酷残忍,更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这也都是追寻梦想必经的过程。唯有理解路途险恶但仍执意穿过荆棘的人,才有机
会真正抓住闪闪发光的天青石。电影中描写的苦难,终究不如这些艺术创作家数十年创作
生涯遭遇的万分之一。月岛的形象不仅是宫崎骏与近藤喜文的投射,更是所有艺术创作者
、所有追寻梦想者的的投射。月岛跟天野爷爷在小说完成后的谈话,非常深刻。沉着而充
满智慧的天野爷爷对月岛说,她就是一块原石,只要日后能勤加打磨抛光,一定能绽放宝
石的光芒。从未真正写过小说的月岛,从书写中照见自己的不足,但同时也激发起对于创
作的渴望。“想继续写”与“想写得更好”的意志,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得多远。真正的追
寻并非轻浮的空口白话,而是日积月累、从不间断的努力──如此追寻,就不是逃避。
少年少女的神话
我国中时看《心之谷》完全没有任何感觉,整部片的基调太过写实,完全不似宫崎骏几部
成名作品那么梦幻浪漫;海报上的少女与猫公爵的飞翔,原来不过只是片中女主角小小的
插曲与幻想。动画该是梦想,当时年轻的我看《心之谷》,只看到现实看不到梦想。时隔
十五年后重看,才深刻发现自己当时太年轻,以致于无法真正理解这部电影。《心之谷》
是一部大人用少年少女的视野重新观看人生的作品,所谓的梦想,其实必须扎根于现实。
然而,这不是当时的我能懂得的事情。因为对少年而言,一切都太过理所当然。人生拥有
各种机会是理所当然,把时间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是理所当然,往遥远的目标前进是
理所当然。但多数少年们都没能把握这段最能创造奇蹟的时光,只是在过度繁杂的选择中
摆荡、在过度美好的青春中漂流,直到不再年轻,才知道自己已然错过太多可能的风景。
我们绝大多人都不是雫也不是圣司不够成熟早慧,我们可能是迟钝的棒球少年杉村、可能
是恋爱的少女原田,可能是充分社会化的大学生月岛汐子。我们的梦想并不遥远,只想跟
自己喜欢的人相恋,只想在世界巨大的潮流中找到一席无须太过辛苦的位置。我们看着近
处,只想顺势而为。
月岛未来会成为作家吗?我们不知道。天野未来会成为小提琴工匠吗?我们也不知道。我
们相信的是月岛与天野并肩站立于山丘上,凝视著日出的眼神。日光乍现,万物镶上金色
的辉芒。山上有风,少年与少女互相许下终身的誓言,在此刻仿佛能看见永恒。我们期待
梦想、期待神话,《心之谷》的表象如此写实、本质却又如此梦幻,终究是一部写给大人
看的关于少年少女的神话。
图、这是最初的电影宣传海报之一,但此画面并没有出现在电影中。
最后,仅以Olivia Newton-John所唱同时也是电影开头采用的版本,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向近藤喜文这位英年早逝的优秀导演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