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才上市的蓝筹30讨论不多
有些报导也很快被洗掉,我也忘了怎样忽然发现
但是我去兆丰官网下载说明书,然后看些网络资讯发现几点似乎还不错
1.首先他追踪的是官方台湾证券交易所下100%持股的台湾指数公司所编制的
蓝筹30指数,所以追踪的东西是有公信力的。
2.我查阅他的公开说明书,该ETF是采被动式管理,完全追踪指数,而非人为操作
(不过被追综的蓝筹30指数本身就具有一些人为策略的色彩)
3.总内扣(手续+管理费)也和台湾50不相上下,我没仔细算,好像还便宜一些
4.根据一些财经网站的报导,蓝筹30过往绩效胜过指数平均报酬跟台湾50报酬
5.价钱低廉,上市当天才20元,这几天跌,目前剩19出头,比起台湾50更适合小资摊平持股
6.(个人想法)台湾就是小岛小国,本来绩效卓越又持久的公司就不多,如果能再从50
挑出绩效好的30持有,是否其实更好?当然不可否认会有集中持股的风险,不过如果50
里面的30间倒了大概就算台湾50或是说台湾经济环境也坏得差不多了吧~另外这支目前
最大问题就是流动性不高拉~可能就大家还不知道
目前是小弟个人的整理和想法拉~请各位前辈可以给些指点XDD
作者:
bms ( )
2017-04-19 00:25:00被动交易长期来说绝对打爆主动式基金。不管你从十年 五年 甚至三年报酬率来看都是。里面所提例子不过三个月 顶多算是短期运气好所以赢大盘的吧
集中持股在大多头赢过平均是必然,且必需的。个人会等空头循环后再来考虑蓝筹30跟台湾50的配置比例
作者:
jgj12321 (Creat yourself)
2017-04-19 00:44:00基本上如果30的成本跟50一样会有一堆单转到30不过经理人的选股能力同样重要
蓝筹30跟选股能力无关啦… 照指数成份股买蓝筹 30 这指数本身可靠性如何就只能等时间验证
作者: s1032kj (无聊) 2017-04-19 01:33:00
时间验证永远只证明过去
不,我是指篮筹 30 指数推出才四个月。还没经过空头验
作者:
nycpeace (社会新鲜人)
2017-04-19 08:09:00这档只是要跟台湾50对打而已 希望n年后有机会总费用率掉到跟先锋一样低
证是否可靠,从五十支里面挑三十支,在这时间点回测没有打败 50,那根本没有推 30 指数的必要性。
作者:
bms ( )
2017-04-19 08:52:00退一万步 你如果是定期买 有拖油瓶才买得到便宜的的ETF呀换了新的成份股 马上又上去了不是长期下来的绩效不会差多少 这才是指数化投资的奥妙啊
作者:
virtual (:))
2017-04-19 12:13:00楼上这段话也错得太离谱了吧.. 有拖油瓶绝对不会是好事..0050 会不会赢大盘就看拖油瓶的比例有没有比大盘少.
其实50档已经算很集中了,30档可能会跟大盘偏离更多,往好还是坏的方向不一定,但至少是偏离了指数化投资的中心思想。再者,档数越少,会有周转率越高的问题,确定会增加获利不是投资者是券商XD
选这支就表示你认同主动选股是有价值的工作,这跟被动投资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宜深思。并不是包装成ETF形式就是被动投资。如果着眼点只有费用率,申购买回清单是完全公开的东西,依照清点自建股票组合肯定更低。
道琼是价格加权喔,s&p500 才是市值加权指数本来就是用来直接评估股市现值的数字,当然要用市值或价格加权简单明暸。条件设越多,成份股就越容易被替换,指数会失真。感觉你误会了什么,指数编列跟选股是两码子事。被动投资者是建立在指数会稳定成长的前提下,去追踨可贴近指数表现的绩效,如果指数本身就不能反应市场成长,这种策略就根本不能实行。你的想法是“应该选好公司去编一个指数”可是指数编列是反过来“符合条件就纳入,不符就删除”
如果 30 在 2011 推出,他的成份股也是会有宏达电
周转率跟多久换一次名单没有关系,跟每次更换名单时持股内容更换多少才有关系,这种smart beta的设计,不管它数学设计为何,周转率一定会偏高,跟被动投资buy and hold整个市场的思考是不一样的
说得对,但是被动投资跟buy and hold应该没有太大的相关性,这里说的被动应该不是指rebalance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