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比赛得奖:履历表最亮眼的勋章

楼主: FujitsuMCU (MCUcontest)   2011-01-20 14:26:05
一只比赛奖状 匹敌名校文评
比赛得奖:履历表最亮眼的勋章
就读台科大设计研究所的陈彦廷,堪称是台湾夺得最多设计大奖的学生:他从大四开始征
战国内外各种设计竞赛,迄今拿下70多个设计奖项,其中有55个属于国际顶尖设计大奖!
以今年为例,陈彦廷与同学叶鑫合作的“防卡水沟盖”、“易倒冠”及“电子卷尺”,分
别获得德国iF、美国IDEA及荷兰Output 等顶尖设计大奖。他也因为屡屡为国争光,大学
毕业时获得教育部颁赠近百万元奖励金,并入选“艺术与设计菁英海外培训计画”的补助
对象,被送到美国纽约的普列特艺术学院深造1年。
非名校生的最佳实力证明
在国际大赛过关斩将,陈彦廷赚进满满奖金,也获得公费出国深造机会,更重要的,他的
设计才华得以在国际舞台发光发亮。
比赛,可以让一个人以最快、最亮眼的方式被世界看见,特别是系出“非名门”的学生,
一纸大型比赛的奖状,比名校头衔更神气。远东科技大学机械所学生庄庭杰就是其中一例
,他本来一天花16个小时玩电脑线上游戏,后来迷上发明后,彻底从“电玩宅男”变身“
发明大王”,光是研究所2年期间就取得62件专利,还积极进军国际发明展,抱回2金1银1
铜共4面奖牌。也因在国际比赛展露头角,不久前在“技职之光”表扬大会中,公开受到
教育部表扬。
从比赛结识未来老板或班底
福特汽车人力资源处副理苏迺雯说,工作经验是“零”的新鲜人求职时,能证明个人能力
的只有学历、在学时期的活动表现,若是履历中秀出大型比赛得奖纪录,即使非名校出身
,也能让企业主眼睛为之一亮。
比赛让实力被看见,因为担任评审者,往往就是举办比赛的企业主,或是知名企业的主管
,历来有不少学生参赛表现优异,立即获得录用或拿到预聘书的例子,像是过去LEXUS校
园商业个案竞赛的冠军团队,已有人在主办比赛的和泰汽车任职,并派往上海接受历练。
优仕网竞赛活动顾问符敦国说,参加各种不同的比赛,有助于结识多元的人脉,这当中可
能有你未来的老板,也可能有未来创业或异业结盟的伙伴。
C/P值超高 赚奖金比打工容易
而参赛除了提高能见度,也是赚取奖金的一项管道。常祭出高额奖金征求旷世钜作的文学
奖,首奖通常都高达百万元;由各大企业主办,以大专院校生为对象的商业个案、创业、
软件程式、工业设计等竞赛,最高奖金也都在6位数以上,若能在这些比赛中赢得大奖,
奖金可能超过上班族一整年的薪水。
像是作家夏霏从12岁起积极投入各项投稿、征文与文学比赛,17岁就凭着稿费与比赛奖金
,存到人生第一桶金;符敦国在就读成大机械系期间,也靠着参加五花八门的比赛,累积
百万奖金。
奇门网络营运长钟震寰从大学开始,就热衷于参加软件设计与商业创业竞赛,研究所毕业
时不但累积十余面奖牌,也赚进可观的奖金。他常利用暑假,与同学蒐集各项比赛资料,
再依比赛奖金高低,排定参赛先后顺序,挑出“有把握、胜算大”的项目优先参赛,以增
加赢面。他认为,“参赛的C/P值(Capability/Price)远高于打工”,而拿奖金比打工
赚时薪更好赚。
分析比赛宗旨 有助提高胜算
不过,现在的比赛种类琳瑯满目,看得令人眼花撩乱,不知从何参加起。在“奖金猎人
BHuntr”网站上(http://bhuntr.com/),会固定更新尚未截止报名的比赛资讯,其中征
文比赛就有近百种,是举办频率最高的比赛类型;其次是摄影类比赛有70多项,文学、设
计与美术绘画比赛也都有30~40项。符敦国分析,比赛项目看似五花八门,其实举办目的
不出6大类型:
1 宣传形象或政绩:这类比赛以政府机构或企业主办居多
2 行销或促销活动:厂商为提升产品知名度,靠举办比赛炒热人气
3 募集创意:例如广告金句比赛,以奖金、奖品吸引大众动脑,从中汲取新鲜创意
4 征求人才:有些企业会利用竞赛发掘潜力新秀,从优胜者中网罗公司所要的人才
5 推广教育:鼓励性质的竞赛,以学校举办的最多
6 纯消化预算:比赛的宗旨多半不明确,通常是一次性比赛,预算花完就玩完
想充实履历 就挑战指标性大赛
搞清楚比赛的宗旨,有助于“投其所好”提高胜算。但如果想藉比赛来充实个人履历,就
不能只看奖金高低,而应优先选择知名度高且行之有年的比赛。例如今年举办第8届、商
业类的指标性比赛——ATCC全国大专院校商业个案竞赛;文学类历史悠久的联合文学奖、
时报文学奖;或者设计类的德国iF、Red Dot、美国IDEA、日本G-mark等世界公认的重量
级比赛。由于主办单位的办赛经验丰富、赛制规划完整、评审机制严格,这些比赛都有无
可置疑的公信力。
另外由知名大企业主办的比赛,如:趋势科技的腾云驾雾程式竞赛、光宝科技的光宝创新
奖、研华的TiC100创新创业竞赛、和泰汽车的LEXUS校园商业个案竞赛等,由于企业本身
名气响、肯砸钱,办赛都不会马虎,参赛者还有机会直接面对担任评审的企业主,是相当
难得的参赛经验。况且有些企业办比赛,原本就是希望发掘人才,参赛者在拿奖金之余还
能够“立即就业”,等于是一举两得。
看清自己有多少真本事
符敦国说,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每个比赛的评审,都有如参赛者的一面明
镜,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帮助参赛者认识自己。就像他读的是机械系,直到在第28届“
凤凰树文学奖剧本组”获得第一名后,才发现自己有写作实力。
符敦国认为,比赛结果其实就是在告诉自己“你可以”或“你不行”。云科大工业设计系
教授何明泉认为,学生在就业前都应多参加竞赛,一方面累积实战经验,另一方面借由比
赛了解自己的性向与能力,如果参加同一类型比赛,每次结果都不理想,就该思考修正自
己专攻的方向,以免“在别人的跑道跟人竞争,永远都没戏唱!”
感谢评审的不客气批评
苏迺雯指出,参赛不仅在认识自己,也是及早“认清现实”。像福特汽车曾参与ATCC全国
大专院校商业个案竞赛,她观察发现,参赛学生由于实务经验不足,最初缴交的提案内容
总是天马行空、流于不切实际,“企业或评审的提点,可以把学生拉回现实面,让他们的
想法与实务接轨。”
ATCC主办单位——安通国际副总经理许允斌认为,比赛这种有输有赢的制度,就有如社会
的淘汰机制,让学生体会“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在职场中,你的提案或作品无法令客
户或主管满意,就是会被打枪。”
许允斌指出,比赛评审比学校老师来得严格,“给的建议很实在,却不见得中听”,这番
震撼教育对“在称赞中长大”的名校学生格外有意义,除了让他们了解“人外有人、天外
有天”的道理,也能磨掉锐气、学习谦虚。
先后在研华科技与台湾工银举办的创业竞赛获奖,而后自行创立网络公司的钟震寰说,有
志于创业的人,若能在学生时期参加创业竞赛,预先体会创业过程面临的诸多难题,将来
真正创业时,绝对可以少缴很多失败的学费。
勇于参赛者,绝不是草莓族!
和泰汽车车辆营业本部协理萧金泉说,年轻人在比赛中勇于展现自我、挑战胜利目标,能
够得奖固然可喜,但即使最终功败垂成,他们不畏比赛艰难,坚持到底、把握机会全力以
赴的态度,同样会让企业主激赏。
萧金泉举例,去年LEXUS校园商业个案竞赛的冠军队伍,就是从大一参加到大四,前3年都
铩羽而归,却愈挫愈勇,第4年终于赢得胜利,看到这份毅力及挫折忍受力,企业主一定
会相信,他们将来面对工作难题时,有迎刃而解的能力。“主动迎接比赛挑战、肯花时间
为比赛做准备,并且撑到最后的人,都不会是软弱的‘草莓族’!”
苏迺雯认为,愈是参加大型比赛,想要胜出就愈困难,“能坚持到最后一刻,就是持久力
、续航力、还有高度抗压性的最佳证明。”
身为人资的苏迺雯,也很喜欢问有比赛经历的求职者:在比赛中学到什么?即使是失败,
只要能说出自己败在哪里、从失败中汲取到哪些教训,也能看出这个人在赛后的成长。她
认为,比起因比赛得名显得骄傲自满者,在比赛中获得宝贵收获的人,反而更能打动面试
主考官的心。
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
面包界的“台湾之光”、世界杯面包大赛冠军吴宝春,回顾参加世界大赛的过程说:“仅
仅是参加一场比赛,功力却像增进了10年。”
何明泉认为:“人在有竞争、有比较的环境下,才能进步成长。”他不但鼓励学生多参赛
较量实力,自己也常举办班级或全系竞赛,让同学“在比较中求进步”。无论参加比赛目
的为何,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From 2010/8/11 Career职场情报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