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私房马赛-沃夫渔港(Vallon des Auffes)

楼主: toiletmei (傲笑年)   2018-11-07 15:35:34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5693693
  “好似个当地人般的,记录。
  偏偏我不是个道地的,马赛人。
  试着用马赛腔说法文,惹来众人一阵笑。
  笑中,我发觉得那眼角的纹路,竟与大海一般蓝得出咸。”
  无论什么时候去到沃夫渔港(Vallon des Auffes),天气总是这么好。
  沃夫渔港一点都不算私房景点,太多人们为了美食前来,渔港旁的“冯冯家”提供道
地的马赛渔汤,总是要提早几天预约才能入席。
  除却这个诱因,似乎找不出其他原由吸引观光客特地前来这个位于青红不接地带的小
渔港。他并没有特别出众,反而带有一股浓浓的乡下渔港气息。渔港旁除了餐厅以外,多
半是民宅。来此戏水的人不算太多,大部分的时候岸边只有海鸟兀立。风有时出奇的大,
幸好浪被挡在堤防外,进不来。
  第一次见到沃夫渔港是从高处,JY大哥住的公寓,一栋位于山坡上的高楼。弗留利群
岛和沃夫渔港像是嵌在窗上的画,不大真实。
  有点吃惊的知道,高楼层的房租竟是低楼层的两倍,但无敌海景让人心甘情愿多付一
点钱,换来日日好心情。
  子台出生后第一年返乡,婆家那边的人满怀期待。大礼小礼收不完,子台还未懂事,
却明白礼物是可以让他开心得不得了的东西。好不容易在JY大哥家拆完所有礼物,婆婆提
议大家一同去渔港散步。沃夫渔港距离JY大哥家仅有咫尺之遥,沿途只见低矮民房,不见
高楼,典型的渔村气息惹得我想起故乡。
  沃夫渔港的名字“Auffes”源自北非芦苇草(alfa),一种用来制作粗绳的植物,早
期利用以北非芦苇草制作的绳子来系船或制成渔网,常常可以在港口见到这样的绳子,因
此沃夫渔港便以此得名。就像马赛旧港旁的土地原来是用来种麻的,所以那条通往旧港的
主要道路才被称作“麻田街”。两座港口,一个芦苇,一个麻,多么相似。
  甘迺迪滨海路(Corniche du Président-John-Fitzgerald-Kennedy)从渔港上跨过
,以一座19世纪所建的拱桥接连,拱桥两侧皆有小径可通往桥的另一侧,南侧有间潜水俱
乐部,一道石砌堤防向地中海延伸出去,成为人们跳水的据点;北侧则有座文化中心(
Centre Social Culturel Vallon des Auffes Pharo Catalans)和一间法式料理餐厅(
L'Épuisette),攀上白色的石灰岩,弗留利群岛跃然眼前。
  沃夫渔港是海岸拥抱陆地之处,介于加泰隆尼亚湾(Anse des Catalans)与马慕斯
湾(Anse de Malmousque)之间。从旧港散步前来其实也不过只是半小时的光阴。被称作
“东方之门(la Porte d'Orient)”的纪念碑矗立岸边,纪念在一战时在远东或非洲战
死的法国士兵。一旁有阶梯通往沃夫渔港,或是过个马路从拱桥另一侧下去也行,还可饱
览沃夫渔港全景。
  沃夫渔港旁的餐厅才是游客的目地的,马赛人顶多在渔港旁的比萨店饱餐一顿。但事
实上,来此享用餐点的观光客人数略胜当地人一筹。我问JY怎么辨识出的,他说听口音就
知道了。马赛当地人的口音,恐怕只有当地人才听得出。
  第一次喝到马赛鱼汤,JY选择的餐厅就是沃夫渔港旁的“冯冯家(Chez Fonfon)”
,那是个天气晴朗的一天,无云的蓝天配上靠岸的渔船,JY不是个浪漫的人,但不知为何
那天我的心情粉红极了。
  入夜后的沃夫渔港更加梦幻。
  好几次,我们坐在白色石灰岩上等著日落,海平面上渐层的深橘色渐渐被紫蓝色取代
,星子一一冒出头来。总让海风吹得发抖,才不舍的走回家。回头望向三座几近完美的桥
拱,总算明白为何JY对大海依恋不已。那是所有生命的源头,她向人们招手,来吧!来吧
!彷若在她的拥抱下便回到母亲的羊水中,如此自在。
  那片无造作的大海,让无数旅人将心留在马赛。
作者: jl3000x (我惠美如画中仙)   2018-11-11 12:37:00
这边真的漂亮,从早到晚的风景都很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