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很多人际互动的现实情况下,要怎么创造自己的实相作者常常很怀疑。秘密等
这类书籍的说法是<要勇敢地向宇宙下订单>,并非试图改变其它人的想法,于是事情
就会莫名其妙好转,若没有好转或实现表示你没有衷心相信。而中彩券和相信又有何关
系?因为相信所以机率游戏就会站在你这边吗?更常见的情况是,人们常常抱持着很高
的预期心理,结果期待愈大失望愈大。预期心理和心念设定有何不同?前者的信心强弱
还有现实的依据,后者照书中所言则像是空降部队。自己没有经验或了解有限时,就急
著传播半瓶水的观念常常很危险。而且也不只有你在投射,每个人都有欲望在互相碰撞
,吹皱现实这池春水。<愿望冲突资源有限时应该先满足谁的?>和考试一样最高分的
出线,念力最强的人取胜吗?候选人发出念头吸引认同的选民物以类聚,也不保证一定
胜选,数人头的制度自然是最多票的人才会赢。
最典型的一人事件应该是读书考试(定义:自己可以影响结果走向的比例>1/2)。
考试又分成分数和名额pass,前者多取决于个人的学习状况和出题的考运(较符合单人
事件的定义)后者则存在相对比较的排挤性。换言之争名额的竞赛基本上也存在着群体
效应,方法&效率等胜过他人时才有出线的机会。除了考试外其它就皆属群体事件了,
例如感情及工作等。其实这类法则讲的就是心理学里的比马龙效应&自我实现预言〔等
同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只是心理作用的比例到底占了多少?多数人都了解,实力愈高
运气的成份愈低,自己能掌握的点要尽量放大,不可测的因素则要缩小排除,就像具有
动力的船可自力行驶,反之则只能依风而行。心理作用就宛如运气,只是技术面的东西
(但若一正一负下来,还是有可观的影响)。若基本面不好的人,想要光靠运气或心理
励志加分,整体分数还是很低,只是舍本逐末而已。
作者认为,万法唯心的成立条件:反业重者,不知或错过;反业中者,知但难行;
反业轻者,努力可转。无业者,愿且能为;正业者,心想事成(有方法,资源及助缘)
。<悟道者只是不昧因果,而非不落因果>。佛教讲业障妨碍修行,就算知道了成功的
诀窍,你还是没办法成功,这才是秘密对大部分人都没效的原因,并不是什么有无衷心
相信的问题。该做的先去做好,读书工作都尽力了再去庙里拜拜祈福,才是正确的生活
方式吧。
一个人很有魅力 不管是男性魅力 女性媚力 再怎么有力 它的前提只在于吸引 所以叫作吸引力 心想事成?有了发想 创意的意思 动力在那 能够吸引多少 才是重点 我们有力 别人能够吸引过来 别人有力 我们被吸引过去 是啊 写这书的人 吸了多少人 你也可以的当你懂了这道理 谁说 心想不能事成 吸引力法则有错觉得有错 只在于你连吸引力是什么都不懂 如何创造都不知道 这样 我们当然不相信 不是吗☆很多学了之后 它有没有在版面上创造 社会上吸引多的是 只不过你看了书 人家却是身体力行 赚取经验Ps:我常告诉朋友说 我不相信 很简单 为什么要相信不是因为相信它才存在 而是存在让人发现而力行
楼上 谢长廷感觉蛮相信的 结果2008大输马220万票..XD已经说了不是相信的问题 而是个业或共业你无法超越。
八力输吸力 此力非彼力 强引万有力 结果脸沾绿横批:谁言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