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mickl8101: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获利公式 这本书有探讨这种操作 01/24 20:37
推 Delisaac: 其实这观念是正确的 但仅适用有稳定收入的年轻人 01/25 09:52
→ Delisaac: 有兴趣的可以研究lifecycle investing这本书 01/25 09:52
推 Delisaac: 推文mickl8101有提到这本书的中译本了 可以去看看 01/25 09:59
这本书的中译本翻译的非常糟,糟到媲美机器翻译的程度
(甚至还有混淆 "100股选择权" 与 "100口选择权" 的错误...)
有兴趣的人建议直接买原文书,不要买中译版
Ian Ayres 与 Barry Nalebuff 的 <<Lifecycle investing>>
虽然建议年轻人使用杠杆让股票比重达到200%
但所持的理由与通货膨胀高低无关
甚至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较高
对未来收入的折现率或许该提高
从而导致使用200%杠杆的时间减少
===================================================================
我对这本书的summary:
在投资者年轻时,金钱有限,绝大多数资本为未实现的人力资本
在投资者年老时,大多数人力资本已转换为金钱
如果将金钱依固定比例投入股债比
则年轻时对股市曝险过低
而年老时对股市曝险过高
在时间上对股市的曝险不够分散
从而,作者提议将未来收入折现至现值
并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决定固定比例的对股票曝险
将折现的终身资本现值乘上对股票曝险比例得到理论上的股票曝险目标金额
作者建议年轻人使用杠杆提高对股市曝险直到曝险达到目标金额为止
然后可随资本累积降低杠杆但维持曝险金额
====================================================================
我的comment:
问题在于实践上如何取得低风险且低利率的杠杆
实践上的困难与复杂度使得本书关于杠杆的部份未必适用于大多数的人
不过如果接受作者关于diversify over time的想法
即使不使用杠杆,年轻人仍可考虑在前期维持100%的股票曝险
直到股票曝险达到目标金额后不再增加股票曝险使股票比重自然下降
这个做法就跟一些 Life strategies funds 有些类似
只是 Life strategies funds 的起始股票比重通常顶多90%,随年龄增加渐减至50%
Life strategies funds 选择的起始股票比重与渐减速度
似乎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只是一种经验公式
而这个做法则提供了一种根据个人目标与财务状况决定股票曝险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