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从草稿开始,建购我的股息成长的投资组合

楼主: cwy1022n (皮)   2016-04-17 21:10:14
http://guccismile.blogspot.tw/2016/04/blog-post_17.html
延续上篇文章,雪球威力:如何加乘我的财富,
谈论到雪球在滚下山的过程,已不断混合再混合新的雪了。
当雪球变的越大颗时,在每回滚动时都会重新沾上更多的雪。
而这样的雪球威力,正如同比喻成复利。也解释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在长时间的累积
下能够产生多么大的效益。
我也分享的我学习英文的过程,以及如何不间断的使用英文长达25年,一切的关键都在于
"累积的力量",无论是学习或者投资都适用。
这篇文章将谈论到如何建构股息成长投资(简称DGI)的基础而简单观念,
一样是篇翻译文章,取自作者Ben Reynolds在其部落格Sure Dividend的文章。
原文:Starting from Scratch: Building Your Dividend Growth Portfolio
看似简单的观念,却能转化为信念,有了信念则足以将原有目标牢牢的钉在墙上并加以贯
彻,淡然面对投资旅程。
从草稿开始,建购我的股息成长的投资组合
我希望有人曾经坐下来与我谈论关于如何投资,当我第一次开始学习投资时...
我很幸运。当我开始学习投资时,当时我没有太多钱。
我并没有付出太多的学习代价。
假如您是投资新手,那么这篇文章正是关于坐下来聊聊如何正确的投资。
投资可能会是件极度复杂的事。
学习的路上步履蹒跚,有着令人错愕的产业知识必须学习。
举个例子来说:这里有篇文章关于101个财务数字与指标的教学就是件投资中重要的事。
然而,不需要感到气馁或烦躁不安,在投资市场当中,你不需要完全充分理解这些财务数
字与指标。
事实上,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投资者的关键可浓缩在以下几段句子当中:
投资在高品质企业,其拥有坚不可摧的竞争优势与投资护城河且是一家对股东友好的企业
,并在合理价格或低估价格买进。
购买许多高品质企业已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证明是可行的策略,但请不要听我一说就相信。
没有事实证明的论调只不过是无"基"之谈。
下面我将列出几项确切的事实:
1.股息贵族指数是由股息连续成长超过25年的的企业所组成。而这些正是我前述够资格称
为高品质的企业。
2.股息贵族指数在上一个10年,年化报酬率较S&P500高出3.4%。
Source: S&P Dividend Aristocrats Fact Sheet
补充:或许觉得每年差异不是很多,然而这指的是年化3.4%的差异,当时间拉长之后,将
是极为巨大且无法忽略的差距。
100块,年化报酬5%与年化报酬8.4%
25年后,会是$339 V.S.$751,差距2.2倍,
35年后,会是$552 V.S.$1683,差距3.05倍。
一旦投资在这类高品质企业,或是其它类似方式,所带来的效益便是这类优异企业能够为
我的财富提供复利的力量。
我不需要时时刻刻监控股票的价格波动,假如价格变化是我做为买与卖的依据,事实上这
样的举动会伤害长期绩效。
我需要做的事仅有放手让这些优异企业,当时光流淌时,以雪球威力来加乘我的财富。
还记得上面这段粗体的语句吗?
"投资在高品质企业,其拥有坚不可摧的竞争优势与投资护城河且是一家对股东友好的企
业,并在合理价格或低估价格买进。"
这段话便是关于成功的股息成长投资的浓缩,然而必须承认的说,细节并不在此话之中。
这篇文章剩下的内容即将讨论如何建构一个股息成长的投资组合,从5000美元或是更少开
始。
我应该使用ETF来建构投资组合吗?
关于使用个别企业或是ETF来建构组合,无论是一般投资者甚至整个投资产业总是争论不
休哪个比较好。
然而事实是两种选择都各有优缺点,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财务目标的方式。
我个人更倾向使用个别股票透过系统化的方式。
此篇文章股息投资的8大规则,就是一种系统化的辨识与排名高品质的股息成长股票的方
式,透过摆在眼前的历史事实来增加报酬并同时降低风险。
既然拥有这样的系统,很明显的我已毫无遮掩的展示了我对于个人股票的偏爱。
然而,以下我将试着用中立的角度来看待股息成长的企业与ETF各自的优缺点。
优点:投资股息(成长)的ETF提供良好的分散性。能够帮助投资者能以很小的金额即可达到
需要的分散性,而不需要付出过多的手续费。
优点:投资股息(成长)ETF,需要较少的管理精神,一旦买了,就是坐下来并忘了它,没有
额外的研究必要。
优点:股息(成长)ETF拥有较共同基金低的年度内扣费用,许多ETF的年度费用率低于0.1%

缺点:股息(成长)ETF的年度费用,永远高于投资个别股票,因为股票的费用总是0.0%。低
手续费的券商总能让买进与卖出的费用最小化。
缺点:使用ETF,我无法选择要投资什么企业。
缺点:使用ETF完全没有控制权,我无法买进或卖出其中的个别企业,因此我无法根据当下
需求来微调我的投资策略。
总结,使用ETF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能让投资者使用最少的时间与最少的兴趣于投资,ETF
绝对是个别股票的最佳替代方案。
然而,我更倾向投资于企业而非投资于市场,假设您也与我一样如此,以下文章将继续谈
到其他部分。
如何找寻优异的企业呢?
假如要投资优亿企业,我必须先知道如何找到它们。
前述提到股息贵族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目标来做为我的起点。
股息贵族包含如下:
由50家企业组成
50家企业都是股息连续成长超过25年
都S&P500的成份股
符合一定的规模与流动性需求
按此查看50家股息贵族的清单
还有另一个很棒的清单就是股息君王。股息君王与股息贵族差别在于数量更为稀罕,仅有
17家企业且为股息连续成长超过50年以上。
按此查看50家股息君王的清单
除了以上两分清单外,还有股息成长冠军,包含108家企业其股息已连续成长超过25年。
与股息贵族的差别在于部分企业不为S&P500的成份股。
按此下载50家股息冠军的清单
广告时间:Sure Dividend的新闻报就包含180家股息连续成长超过25年的企业。
家数会较多是因为包含了股息暂时停止成长(没有减少)的企业在内。
如何知道一家优异企业处于合理价或低估价呢?
寻找一家对股东友好的企业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决定该家企业目前是否为于合理价或低估价。
提供一个简单的规则就是观察其本益比与S&P500之间的关系。
假如一家企业的品质已知高于整体市场平均,那么自然有可能其本益比总是或经常高于
S&P500的平均。
更遑论当这类优亿企业的本益比低于S&P500的平均时,即有足够理由更深入的去研究。(
目前S&P500的本益比为22.5倍)
除此之外,投资者应将企业当前本益比与以下两项比较:
10年的历史平均本益比
竞争对手的本益比
这边要特别注意,使用的是调整本益比(或称席勒本益比),使用的是10年平均EPS。
因为单年度的EPS很可能会被一次性的支出,并购,折旧等GAAP国际会计准则所误导,而
非实际现金流出。
因此了解企业长期的获利能力至关重要。
应该拥有多少家企业的股票呢?
企业家数与分散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妥协。拥有较多的企业,当某家企业崩坏时能提供更高
的安全性。
相反的,当某几家企业表现特别好时,我的报酬也会较少。
那么,有没有方法能够得到最多分散性的效益,但不需要投资超过100家企业呢?
有的,90%的分散化效益其实来自于12~18家企业。
因此,持有一个由20家企业所组成的投资组合足以提供超过100家企业所提供的分散化效
益的90%。
关于持有20家企业左右的优点是能够投资在最好的企业之上。我能拥有让我感到最自在的
企业,而正是这样的企业能让我相信在未能有最好的总报酬。
持有一个包含100家或200家企业的组合,在现实上是难以为继的。
毕竟很难完全搞懂100家企业的营运模式,而追踪100家企业的财报肯定需要耗费许多心力

但假如是20家企业将会容易的多。
因此,投资在20家左右的企业将是投资于我的最佳想法与保持良好的分散性之间的甜蜜点

不过,关于分散性,可不是指企业家数到达20家就表将有良好的分散效果。
举个例子,假如投资20家上游的石油探勘企业,那么将不具有分散效果。
同样的,拥有20家生物科技企业也一样不具分散性。
做为一个股息成长投资者,应该曝险在不同的产业区块与不同子产业的企业上。
接下来,将谈到不同的投资组合策略。
股息成长组合建构策略
以下有两种股息成长投资新手的类型:
1.从无到有
2.已有一定金额的资产,计划转换到股息成长投资
而这边文章正是献给从无到有的投资者,也正是这个章节即将谈到的。
建构高品质的股息成长组合是一个过程。
(如何爬一座山比到达山顶更为重要-Yvon Chouinard)
而这个过程肯定需要花时间达成。因此正确的心汰至关重要。
不要想着"我现在没有10万(或100万)美元来建构投资组合,因此我永远也不可能达成,而
是专注于每月固定储蓄与投资。
我建议每个月固定从基于你的特定条件下,最高排名的企业买起,久而久之,当一段时间
回首时,你已经以高品质的股息成长企业,建立了一个良好分散化的投资组合。
当投资的时间越久,你拥有的资金也会越多,自然而然,投资组合的分散性也会变得更好

无论我使用怎么样选择企业的条件,来做为股息成长的投资组合,终有一天我能够达到零
成本的阶段。
我是一个长期投资者,一但我买了一家企业的股票,我倾向让这家企业能够无止境的如雪
球般的加乘我的财富。
在现实生活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企业有可能瞬间流失原有的竞争优势,也许来自于管
理不当,科技变迁,或是遭到竞争对手见缝插针的破坏甚至复制。
当一家企业失去如雪球般的加乘效果时,例如股息不再成长,则是开始思考是否卖出企业
之时。
我最主要的卖出条件,就是当企业缩减股息或者停止发放股息时,这是一个非常清楚的征
兆来自于两项原因:
1.对管理阶层而言,发放股息不再重要(股东权益不再重要)
2.企业已无法再支应股息发放(企业走下坡)
无论是上述的哪种原因,都不再是能够为我产生长期财富的企业类型。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有时企业在砍股息之后能再重新站起。
不过,从长远的历史数据已经告诉我砍股息之后,多半会是糟糕的投资。
(X轴标准差代表风险与波动,Y轴代表年化报酬)
资料来源:An Economic Perspective On Dividends, slide 7
另外,还有另一个卖股票的好理由...
当它变的荒谬与不理智的高估价格时,我会毅然决然的在调整本益比(席勒本益比)高于40
时卖出。
此时,不理智与过份乐观的情绪已经主导了一切,远远超过企业的基本面。
在市场过度自信下,选择实现资本利得会好过参与其中。
而实现的资本利得,能够再投入到其它低估的股息成长企业中。
纪律至为关键
造就那些能富有退休的族群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其能将原有计划的目标,牢牢的
钉上并且贯彻。
假如我的投资策略可靠且合理,而我也确确实实地遵循,那么我将很可能在时光淬炼下表
现得宜。
毕竟股票市场总是曲曲折折,不会是直接走直线。
我可能遭遇到损失50%的情况,假如能够有坚毅不挠的信念渡过市场下跌,在长时间维度
下,我拥有这些绩优企业,将能从雪球的复利效应中得利。
相反的,假如我在事情看起来最糟的时刻选择卖出,例如2009年3月,那么我很可能是严
重落后整体市场一大截。
遗憾的是,多数个别投资者仍然倾向过度地经常买进与卖出。
这份由Brad Barber and Terrance Odean提出的研究报告显示了个体投资者不幸的真相。
Barber与Odean分析了78,000位个体投资者的资料,关于何时卖股票与买新股票,资料显
示他们卖掉的股票之后的回报都优于他们买进的股票。
这表示了人们更倾向在错误的时机买卖股票。。。那么有没有解决方案呢??
答案是练习什么都不做,直到企业的本质改变或护城河遭侵蚀,不要在没有好理由的状况
下卖出股票。
尤其价格下跌就不是个好理由。
当股价下跌时,我能够买进更多股数,这是一笔更好且聪明的交易(假设企业没有重大变
质)。
这样的行为能够让便宜的价格成为绝佳的买进时机,而非卖出。
结语,为什么该认真看待投资
为什么这观念这么重要?
因为在美国,平均退休年龄不断上升,无论是预期退休年龄与实际退休年龄的趋势都是向
上发展。
资料来源:Gallup Polls
然而,不应该是如此,不是吗?
照理说人们应该更早退休...过去10年,GDP持续成长,然而人们却没有办法如自己所愿的
年纪退休。
股息成长投资将帮助我建构一个持增长的现金流收入,以支应我的退休生活并带领我准时
退休,或者提早。
[免责声明]
本资料仅供意见参考使用,不得作为任何金融商品推介买卖之依据, 亦不得作为向他人
提出投资建议使用。 本人已就可靠资料提供个人适当意见与资讯,但不保证资料完整性
, 如有遗漏或偏颇之处,请浏览人士,自行承担一切风险,本评论不负担盈亏之法律责
任。其中所出现的个股标的仅作为举例说明使用,并无意图引介任何人至美国券商开户,
亦无意图向任何人推荐投资标的。
作者: alau ( )   2016-04-17 21:16:00
作者: chachalaca (磨刀霍霍向猪羊)   2016-04-17 22:15:00
感谢你,让这个版更充实
作者: yaochan ( )   2016-04-17 23:56:00
很有知识的文章
作者: mobinyu (mobin)   2016-04-18 07:15:00
作者: raichu312 (RahXephon)   2016-04-18 07:18:00
推,谢谢分享
作者: jsbach813   2016-04-18 10:57:00
感谢分享
作者: RockLee (Now of all times)   2016-04-18 12:10:00
建议 starting from scratch 翻成从零开始
作者: VielGlueck (澄净)   2016-04-20 23:44:00
推+1, 感谢c大无私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