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为何慈惠堂可以扩张那么快

楼主: tommytsai123 (海偶一老叟)   2020-05-11 14:37:21
若需要引用,请标明作者“tommytsai123”
非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
关于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有不少专文讨论过,但只是散见于各篇文章当中。今天刚好有版友
提出,我便详细的写我的见解,希望大家不吝讨论与指教。
关于“慈惠堂”如何出现,其实也就跟“灵山派”在台湾的出现与兴起有关。
首先,慈惠堂跟胜安宫是“一祖之源”,起源于同一间神坛,后来因为人事与财务问题,遂
分裂为两间。其中,胜安宫分得开基神像,并且比较早做寺庙登记,故而被吉安当地俗称为
“公庙”。慈惠堂分得原神坛的开基香炉,背后是财阀与企业支持,也比较晚做寺庙登记,
故而被称为“私庙”。
慈惠堂在做寺庙登记的时候,顾忌于同一庄头不可以有两间主神相同的庙宇这个“传统观念
”,也考量到信徒与庄头的意见,故而将主神神号改为“瑶池金母”,神像造型也不同。
“无极天上王母娘娘”与“无极大圣瑶池金母”以及“黄衣派”与“青衣派”的分野就是这
样出现的。
在原先尚未分裂的时候,便有“扶鸾”的祭仪传统存在,故而两间庙也都传承到原先即有的
“扶鸾”与“鸾堂”仪轨。胜安宫目前仍有扶鸾问事,慈惠堂总堂则有扶鸾著造《瑶命皈盘
》一书流传。
在我看来,胜安宫与慈惠堂都是华人民间信仰传统当中“母神崇拜”的展现。近代中国的“
母神崇拜”,以“一贯道”最为知名。
一贯道的图腾,即是“母”字,是故,一贯道的最高主神“明明上帝”即是“无生老母”。
在台湾的“民间佛教”即是“斋教(菜堂、斋堂)”也一定程度上传承到这种“秘密宗教”
的传统,故而在有些菜堂,可以看到“老母灯”与“大瓶水”。
“一贯道”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末农民战争的“白莲教”、明代中叶开始在闽粤流行
的“三一教(林龙江)”,甚至是存在于岭南古文明(百粤文明、越南古文明)当中的“母
系社会传统”。
在台湾原住民族文化当中,也存在这种“母系社会传统”,在阿美族、卑南族与平埔族系最
为显著。
在我看来,一贯道、天德教、天帝教、轩辕教、理教等近代中国的“救世(救劫)宗教”,
以及“中国佛教会”、“全真道”“嗣汉天师府”……等近现代中国的“制度化宗教”面的
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全面崩溃,以及1950年代中共的“镇压反革命”与“土地改革
”等“社会主义改造”,因而必需在台湾“落地生根”。
是故,这些“救世宗教”与“制度化宗教”意图在台湾落地生根,也就必需面对台湾本身强
大的“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抑或是受到日本佛教与“斋教”影响的“本土佛教”。
这样的时空背景与历史环境,造成慈惠堂可能在一定开始借鉴一贯道的“修道”、“办道”
与“传道”的发展模式,开始用体系化、系统化与组织化的模式,发展与管理他的“分堂”
。透过这样借鉴于一贯道与近代宗教的组织模式,慈惠堂在1980年代一贯道合法化后,开始
快速发展。
另外一方面,就是随着1980年代开始,两岸对峙和缓与台湾走向民主化,“大中华国族主义
”与“三民主义”不再是社会唯一奉行的意识形态。李登辉时代的国民党政府也开始放宽、
放松对于宗教信仰与宗教场域的监控与压制,这造成民间信仰与“本土化宗教”重新得到发
展。
在我看来,慈惠堂之所以得到发展,是在1980到2000年代这20年间,台湾经济起飞与政治民
主化所造成“复杂”而“快速变迁”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
慈惠堂在很多方面,除了借鉴本土的“鸾堂信仰(儒宗圣教)”注重“个人内修”与“劝世
(劝化)”传统,也借鉴近代中国的“救世宗教”,特别是“一贯道”的发展与办道模式。
试以慈惠堂来说,除了作为“三大主神”的“母娘(瑶池金母)”、“玉皇上帝(象征:皇
天)”与“地母至尊(象征:后土)”以外,特别重视“关圣帝君”、“济公活佛”与“观
音佛祖”。
重视“关圣帝君”的缘由,在我看来,是跟台湾从1890年代开始即有的“鸾堂信仰”比较有
关系。但是,一贯道主张的“关帝玉皇说(第十八代玉帝玄灵高上帝)”也是重要原因。
重视“济公活佛”的缘由,在我看来,则跟一贯道关系最深,因为一贯道认为天然古佛(张
天然祖师)为济公活佛倒装降世,也认为济公活佛佛道兼修,是三界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最会下凡救世的神明。
重视“观音佛祖”的缘由,在我看来,一方面是本土民间信仰与本土佛教本身就特别重视观
音佛祖,另一方面应该也是跟一贯道与“制度化佛教”的传入有关。
综观慈惠堂“三大主神”,象征“皇天”的“玉皇上帝”与象征“后土”的“地母至尊”,
“瑶池金母”居中的地位,在我看来可以解释为“母”,意即“众生之母”。这样的崇拜模
式,除了“母神崇拜”,也可以视为“天”、“地”与“人”三界的“三位一体”。
基督宗教的“三位一体”,是“唯一神论”,是圣父、圣灵与圣子三位一体,三种不同型态
是同一个本质、同一个属性,同一位“唯一真神”。
慈惠堂系统这种“三位一体”,在我看来是指“母生万物”,“母”为三界中最至高无上的
神。对“母”的崇拜,正是对创造诸神的“人类自己”的崇拜。
“母”在“天”、“地”与“人”三界当中,以不同的型态与样貌“济世渡众”,但到底还
是同一位“神”。
慈惠堂因为早期有扶鸾,至今也有不少分堂也保有扶鸾,因此,慈惠堂也出现很多瑶池金母
驾前的“护法仙姑”,最有名的像是:许飞琼仙姑、董双成仙姑……这些神号绝大多数都是
扶鸾出现的
以上是我对慈惠堂系统的神学理论与历史背景的见解,再来就是要讨论慈惠堂与“灵山派”
为何兴起。
基本上,“慈惠堂”与“灵山派”必需当成两种不同的信仰概念来解读,但是两者互为表里
,也互为因果。
“慈惠堂”的兴起,造成“灵山派”的兴起。
“灵山派”的兴起,造成“慈惠堂”的灵山化。
“灵山派为何兴起”?
这是一个目前从事民间信仰研究,必需要正视与讨论的问题。
在我看来,除了1980到2000年代民间信仰重新发展与一贯道合法化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是
社会的变迁,造成家庭与宗教生活型态的改变。
家庭型态的改变,意即“离婚率”的攀升,以及“小家庭”与“不婚族(独身贵族)”的增
加。
“失婚妇女”在1940到1980年代的农业社会与保守思想、传统价值当道的社会氛围,根本不
成社会议题,“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是台湾社会对于婚姻最
主要的思想与观念(1920年代的“五四新文化”、“新女性”与“自由恋爱”观念,遭到国
民党政权以教育与宣传体系的刻意压制,也只限于资产阶级、知识份子与都市女性)。
1980年代的经济起飞与快速都市化,以及社会氛围转为开放,新思想、新文化与新观念开始
风行,造成很多过往不会出现,上个世代不会面对的社会议题。
“失婚妇女”、“职业妇女”与“不婚族(独身贵族)”即是当时代最主要的,也最容易造
成世代隔阂,以及与传统观念严重冲突的社会议题。
这也造成传统宗教场域对于这些人普遍的“歧视”与“不欢迎”,某方面来说也可以解释为
何传统乩童、传统扶乩或民间信仰的主流信仰神明(如:王爷信仰、妈祖)普遍不太喜欢办
理“感情”或“姻缘”问题,除非是要“合婚(合八字)”或“择日(看日子)”。
最后,有非常多的“失婚妇女”与“不婚族”开始投向西洋宗教,抑或是新兴的“慈惠堂”
与“灵山派”(一贯道、天帝教与天德教等近代中国的“救世宗教”,特别重视儒教经典与
文化,也不受到社会风气所欢迎)。
“失婚妇女”与“不婚族”之投向“慈惠堂”与“灵山派”,可以用来解释“师姐”在这些
宗教场域的兴起。传统上是投入斋教菜堂成为“菜姑”,抑或是出家修行,成为“尼姑”与
“道姑”。
但是成为“菜姑”、“尼姑”与“道姑”那种讲求“离世”、“出家修行(佛教)”或“在
家修行(斋教)”的生活模式,与现代社会的生活与作息模式并不能相容。
逐渐的,“灵山派”与“慈惠堂”这种可以让人“在庙修行”又“在外、在家做自己”的信
仰模式,开始受到“失婚妇女”与“不婚族”的欢迎,因而造成“师姐与师姑的兴起”。
“师姐与师姑的兴起”可以用来形容“慈惠堂”与“灵山派”在1980年代的兴起,这连带造
成“灵山派”开始出现“女乩童”、“仙姑”与“灵修”、“通灵”与“跑灵山”的兴起。
也开始出现“五母”这种宗教论述与神灵观念。
重视“灵修”故而开始出现“灵乩”,也就开始出现分堂,当中发展最好的松山慈惠堂,凭
藉著背后强大的政商关系与财阀支持,已经与花莲慈惠堂总堂分庭抗礼。
慈惠堂信仰当中最为知名的“通灵”、“牵亡魂”与“观落阴”,我觉得可能是跟原住民泛
灵信仰当中的“巫术”与“巫医同源”有关。当然,“巫医同源”也是早在“黄帝道”这种
上古神话时代就已经存在的身份、职业与观念。
台湾民间信仰当中的很多科仪、祭仪,其实原型泰半是原住民族的巫术,只是经过上百年的
融合与涵化而来。
总上所述,慈惠堂的兴起与快速发展,除了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外,也在很大程度上
借鉴近代
中国的“救世宗教”与“制度化宗教”的组织化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时机”与“时间
点”的问题。
“慈惠堂”与“灵山派”在1980年代开始的兴起与发展,在我看来,就跟当时代快速的社会
变迁,造成的社会新型态与新议题(“失婚妇女”与“不婚族”等“新女性”)有关。
另一方面,就是我在之前已经谈论过很多次的,皇权消失与政教分离,造成的“正祀”与“
淫祀”不再有分别的问题。这谈过不少,故在此不赘。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那些以“传统信仰维护者”自矜、自傲的人,他们喜欢用“03
”这种具有贬义与羞辱性质的词汇污蔑与蔑视慈惠堂与灵山派的修行者们。在我看来,“道
法自然,自然而然”,“道”的终极意义在于“依循、跟随自然,而与自然相互推移、涵化
”,最终才能达到“圣凡双修,天人合一”的“悟道”境界。
说真的,在我看来,慈惠堂与灵山派的兴起,正是社会变迁下的必然,而他们把握住这个机
会。因此,我们应当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对话与讨论,取代这种非常攻击性的羞辱与贬
抑。
传统,是过往的人的创造,墨守成规而成为“规矩”,“规矩”被传承而成为“传统”。但
是,“传统”必需“创新”,才能“传承”与“创造”,如此才能“与世推移”而形成“新
传统”。
规矩与传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但必需要“与世推移”,形成能跟适应现代社会的
新观念、新思想与新文化,也才能形成“新传统”。否则,所谓的“传统”将会因为不能适
应新社会与新文化而遭到“自然淘汰”。
附图为“女济公乩童办事(旗山五龙山凤山寺)”与“灵山师姑们正在进行法事”
https://i.imgur.com/YPNrfCb.jpg
https://i.imgur.com/k4u3lKF.jpg
https://i.imgur.com/zcZJxla.jpg
作者: skyant (华仔)   2020-05-11 14:57:00
T大回归了 先推 XD
作者: czzhf (czzhf)   2020-05-11 15:09:00
我还以为大家是牵亡之后想自己弄一间!
作者: tses83 (tses83)   2020-05-11 16:03:00
推一个
作者: evenpromise   2020-05-11 16:10:00
好文。请教作者有无推荐的书籍、论文集或部落格想进一步了解这个题目已读过张开基写的《台湾首席灵媒林千代》。
作者: newman2001 (mgs)   2020-05-11 16:15:00
推,谢谢分享!
作者: we753399 (帥到臉在痛)   2020-05-11 18:33:00
好喜欢看T大的文,增长知识
作者: nanlong (懒龙)   2020-05-11 18:36:00
推~顺路收录
作者: dolphinsfly (海豚飞)   2020-05-11 18:45:00
作者: sugar327 (理想人生)   2020-05-11 19:54:00
请问T大有去过台中慈惠堂问事过吗
作者: dump (海平面)   2020-05-11 21:54:00
作者: purue (purue)   2020-05-11 22:02:00
不过T大 慈惠堂本身似乎各间都有差别 宝石二楼是横三世佛反而没有玉皇等道教体系神明 庙外有关公 观音 但是没有济公正门是千手观音
作者: wolfaith7 (wolfaith7)   2020-05-12 10:51:00
谢谢T大分享
作者: beason (不菸品酒小书僮)   2020-05-12 13:54:00
推~专业文
楼主: tommytsai123 (海偶一老叟)   2020-05-16 03:54:00
我没有在台中慈惠堂问过,应该是慈德慈惠堂吧,记得有月老扶乩办事,不过只能问感情跟婚姻,其他事情要平常问济公我采用的全台湾最早期的几间慈惠堂,除了花莲跟松山,就是芦洲慈惠堂、中坜慈惠堂、南鳌慈惠堂与南台慈惠堂,花莲的石壁部堂、法华山跟台东的宝华山。当然,后来因为灵山派修行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以至于很多后来才出现的慈惠堂,其实已经不太保持花莲或松山那样的规范,宝石这应该是比较晚近才出现的慈惠堂关于慈惠堂的相关研究,我推荐看焦大卫与欧大年合著的《飞鸾(The Flying Phoenix )》,当时他们是到台南的南鳌慈惠堂进行田野调查写出的民族志,以此进行分析与讨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