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台世界博物馆笔记与心得

楼主: taiwanfunner (台湾玩人)   2019-01-29 01:43:40
图文详情:
小资玩台湾 Cheap Fun Taiwan:
https://www.facebook.com/cheapfuntaiwan/photos/a.458734204285119/1172153282943204/?type=3&theater
佛有多高?
要顺哪个方向绕佛塔?
佛、菩萨、罗汉的辨别?
不同时期佛、菩萨的外貌变化?
中台世界博物馆就在南投埔里中台禅寺开车5分钟处,馆藏文物按年代与地区分门别类、精彩丰富,我也是到这里经深入浅出的导览解说逛了1个半小时眼花撩乱,初步了解上述问题的答案。
佛是丈六金身,高约5.33米,如同一进去中台世界博物馆大厅的2层楼高的佛一样,由于佛陀是在树下出身、讲法及涅槃,所以树对佛教来说是智慧的象征,越高越好,“十方三世”是佛教的时间与空间观,十方是指上、下、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三世是指现在、过去、未来,所以常常在法会中听到的这个名词,原来就是这个意思,佛塔则是用来收藏舍利子的,古印度时期以右为尊,所以要右绕佛塔才有功德,我们人于是要以右肩朝向佛塔,顺时针绕佛塔方为正确。
佛、菩萨、罗汉的辨别:
(1)罗汉:践行自己修身的小乘佛教,修至毫无烦恼便可成为罗汉。
(2)菩萨:成佛之前要先当菩萨来普渡众生,配有璎珞、耳环及宝冠等美丽装饰,而藏式艺术中的菩萨则更为华丽,宽肩细腰身形呈S状,但其实印度时期的菩萨以袒露半胸的男性为主,至于观音菩萨因奉阿弥陀佛为师,所以其头冠上戴有一尊小型的阿弥陀佛,这便是辨别观音菩萨的好方法。
(3)佛:外貌上不会袒胸,也不会身穿华丽的璎珞。
不同时期的佛菩萨其实外貌并不相同,而且其细致差异处颇令人津津乐道,由于文字叙述可能难以理解,而中台世界博物馆又无法拍照,于是我找了一阵子,决定以该馆网上现有的图片,插入图示解说,方便读者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
(1)西元1-3世纪犍陀罗地区菩萨像:
以片岩结构为主,由于受到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菩萨有着西方人的脸孔以及波浪的发型。
(2)西元4-6世纪笈多王朝秣菟罗地区佛像:
以砂岩结构为主,身穿素衣因应印度酷热气候,头发呈今日我们所看大多佛像的右涡旋状并泛有头光,脖子上三条称为“三无碍纹”纹路,代表佛祖辩才无碍、沟通无碍、说法无碍,其手指间更有类似青蛙蹼构造的薄膜,可在双手取水时不渗漏,代表着普渡众生无有遗漏,相当的有意思。
(3)北魏时期佛像:
深受北魏孝武帝崇尚汉文化影响,佛的穿着也变成中国士大夫的样式。
有人说创意来自细微的观察,我觉得艺术和文化也是,透过细微的“三无碍纹”、手覆薄膜等探究,打开了千窗万户底精奥的大千世界,留给人的思考与意义无限延伸,好比在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的悠远时空中,发现了文明的累积。
https://imgur.com/UGysxri
作者: iMoai (摩亚)   2019-01-30 18:52:00
无论佛道或民信,不同时代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象征与注解之变迁,让当代人相信自己够努力追寻就可达到该宗教勾勒之境界愿景;今时不同往日,这或许是现代宗教学所谓的教化人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