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的历史相关考据,
关于妈祖的生平背景就最早期的宋代史料上来看,
到底和后期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有何差别?
今试就两篇史学研究的著作来稍微窥探一下。
先由徐晓望先生的“福建妈祖文化源流与澳门妈祖信仰的传播”中,
可见如下简洁扼要的整理:
***
二、有关福建妈祖信仰起源的一些问题
关于妈祖信仰的起源,传统的说法是:五代闽王都巡检林愿生一女,名林默。此女自幼好道,又得观音菩萨超渡,成为女神,保佑航海的人们。也有人认为妈祖并不是一个眞实的历史人物,天地之间以天为尊,以地为大,故天为“上帝”,地为“帝后”,而海洋在传统的中国人看来,祇能作为天的次要配偶——“帝妃”,所以海神被称为“天妃”。经过李献璋先生的考证,这一问题已基本解决。历史上确有以后被称为“林默”的人,有关天妃的神话是她事迹的神化。而林默出生的年代,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早期文献中,一直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人们将其定为北
宋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也是一种推测。在宋元时期的材料中,有几种说法:五代时期、北宋初年、北宋中期等。北宋中期一说明显是错的,因为,许多材料表明:早在北宋初年即有了崇拜妈祖的庙宇;而五代说与北宋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统一起来,因为宋朝在北方崛起时,福建仍处在割据之中,直到18年以后才被北宋统一(即978年)。闽人称这一段历史为“五季”,即“五代季年”之义,它相当于后人所说的北宋初年,所以,妈祖诞生于“五季”与“北宋初”二说实不矛盾。宋代莆田文学家刘克庄曾说:湄洲神女与“建隆眞人”同时奋起。建隆为宋太祖第一个年号,
所谓“建隆眞人”,即宋太祖之谓也。以此看来,将妈祖出身年代定在宋太祖登基的建隆元年,至少离事实不太远,因此,在目前掌握材料有限的前题下,多数人接受这种说法。其三,有关妈祖生前的身世。妈祖生前眞是闽王都巡检林愿之女吗?有的学者考证:巡检是宋代才有的官职,妈祖若出身于五季,她的父亲不可能是都巡检之女。
其实宋代的材料都表明:妈祖生前是一个海滨农村普通的女巫。
其四,有关妈祖信仰起源地。李献璋先生根据宋代黄公度的诗句:“枯木肇灵沧海东”,推测妈祖信仰起源莆田宁海圣墩庙。然而,这种推测与宋代妈祖被封为“湄洲神女”的称号不符,宋人祝穆的《方舆胜览》一书也说“湄洲神女”庙在海岛之上。可见,该说颇成问题。自从莆田学者发现宋代廖鹏飞所作《圣墩祖庙重建顺济记》后,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此文中,廖鹏飞明确指出:湄洲神女最早在湄洲出名,然后显灵于宁海圣墩。
***
“圣墩祖庙重建顺济记”是目前关于妈祖信仰文化上现存最古老的史料。
而蒋维锬先生基于此史料上,进一步发表的看法中,
也可见对于宋朝以后的妈祖生平记载可信度疑虑的观点。
以下摘录自“一篇最早的妈祖文献资料的发现及其意义”:
***
一、
关于妈祖其人其事,南宋以前大概是不见于载籍的,里人刘后村诗云:“君谟与渔仲,亦未尝旁搜。”[3]可见连蔡襄和郑樵这些非常熟悉莆田本地掌故的学者,都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记载。南宋初另一位莆籍著名学者林光朝,在他为湄洲屿第一次留名史册之中,亦只字未提及妈祖。[4]有关妈祖的最早文字记载,过去人们都认为是里人状元黄公度的《知稼翁集‧题顺济庙》一诗,其中“平生不厌混压愠”一句,透露了妈祖的生平。而现在看来,廖氏此《记》不仅比黄诗要详明得多,而且时间还可能略早一点(说详下)。因此,我把它看成是迄今发现的有关妈祖身世的最有权威
的史料记载:“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从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可以说,这段文字就是南宋诸家记载妈祖身世之所本。也就是说,终南宋之世,妈祖虽然受到十多次敕封,香火“几半天下”,但宋人笔下的妈祖身世,仍秉廖氏之《记》,不敢穿凿附会。如绍熙三年(1192)妈祖首次晋封为“妃”,而当年纂成的《莆阳志》仍称“妃为里中巫”[5]。再等而下之,李俊甫《莆阳比事》(1209):“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异,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1230):
“神莆阳林氏女,少能言人祸福,殁号通贤神女,[6]”黄岩孙《仙溪志》(1257):“(神)本湄洲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殁而人祠之。”李丑父《灵惠妃庙记》(1259):“妃林氏,生于莆之海上湄洲。[7]”
以上所举包括廖、黄计七家,前后时间相隔一百年,而文记如出一辙。
所以我认为:
研究妈祖的身世,应该根据这些早期的记载,而不应该相信那些产生于明、清之际的明显带有宗族和迷信色彩的所谓“传记”。
***
而同文也对妈祖于宋朝后被后人任意改写的生平,
就其观点依史料作出如下解释:
***
其次说妈祖是不是都巡检之女。按最早记载妈祖父母姓名的也是《仙溪志》:“神父林愿,母王氏,庙号祐德。宝祐元年,王教授里请于朝,父封积庆侯,母封显庆夫人,妃之正庙在湄洲,而父母封爵自风亭始。”
尽管此时妈祖已受到朝廷的一再褒封,而莆田的“九牧林”后裔仍没有为妈祖父母请封。由此看来,这个林愿恐怕是没有什么官职的平民百姓。
而更奇怪的是,到元至正十年(1350)在南宋初封基础上再加封时,其制诰又把林愿换为林孚:“积庆侯林孚,可加封种德积庆侯。 ”[9]查第一个提出妈祖之父任都巡检的是元朝人程端学,他在《灵慈庙记》中考称:“神姓林氏,兴化莆田都巡君之季女。”但这位都巡君的名字他又不说。直到元末,人们才把都巡检这个职称与两次封诰上的妈祖父亲之名进行合成:据南宋初封之名合成的就说妈祖是“都巡检林愿女也”[10]
,而据元代加封之名合成的就说“妈祖是都巡检孚之第六女也”。[11]至明代,才渐渐统一为林愿之说。但到了明末,又节外生枝,即有人从《林氏族谱》上发现林愿是妈祖七世祖蕴公之子,于是又把妈祖父亲名字改为林维悫,这个名字经过明清的《天妃显圣录》、《天后志》和《圣蹟图志》等书的一再宣传,影响也随之扩大。但林愿一名仍一直与林维悫并存。对此连林清标也只好以模棱两可的语气作无力的辩解:“又有云后父名愿,不应犯祖讳,细思五代递及宋初,纷纷多事,且托处海滨,想亦未计及此。”
综上所述,妈祖的父亲有林孚、林愿、林维悫三说,按《族谱》上的世系,他们是直系三代人。其中“林愿”之说产生最早,影响也最大。至于林愿之名与都巡检之职相互联系,则是元末才出现的。
对此明代理学家周瑛早已表示怀疑:“予少时读宋《郡志》,得绍熙初本,亦称妃为里中巫;及见延祐本,称神女;今续《志》皆称都巡检愿女,渐失真矣!”周瑛的结论是符合史实的。
蔡襄《乞相度沿海防备盗贼》:“兴化军巡检一员,却在兴化县山中,去军城百里,海上别无巡检。”为此他奏请把“兴化军管界巡检移近军城,给予舟船往来海上巡警”[12]。
可见,北宋前期莆田沿海根本就没有置巡检,更不会有都巡检。
***
以上点出了妈祖生前实际上并非出身官宦人家的事实。
而妈祖又终身未嫁。
那么,
爱在族谱上头攀附妈祖,显摆祖先是福建大官的是什么心态渴望呢?……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339293356.A.5E8.html
https://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412529557.A.440.html
呵呵,耐人寻味……?
而蒋先生另一篇“妈祖传记素材的几个问题”,
则更详尽地针对明清以降民间各种宗教性或祖谱上的乱攀乱写现象,
作出一篇有力的吐槽…呃,针砭。
因为文长,所以在此仅提及欢迎有兴趣者去找来看看。
也由于忠于传承不乱写,前后有一贯性的相关史料仅见于宋代。
所以我想以后我需要以史学的眼光看待妈祖时,
就会对元明清时期相关传说继续抱持…
嗯,谨慎保留的态度。
“香火几半天下”,
也许是元明以降改朝换代后,
更替的政权选择对妈祖信仰涂脂抹粉收编己用的考量。
不过除了政治黑手的丑陋不堪,
民间竟也如此多对妈祖盛名贪求攀附恣意妄为者,
让人不禁唏嘘。
愿历史终能还妈祖以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