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在今年有参与大甲妈祖遶境,与朋友一起前往绕境的终点站新港奉天宫
因为发现路边有再贩卖所谓的“拜祖”面线,于是让小弟对于这个字产生了兴趣。
有去了解一些典故,过去大甲妈祖的宗教活动是叫【北港进香】,早期的时候因为
某些因素没办法回去湄洲祖庙,因此前往北港朝天宫刈火,所以也有人称为谒祖进香。
信徒将此活动称为“拜祖”,似乎一度将朝天宫作为的湄洲祖庙代表者的意味。
年复一年之下,大甲妈祖进香活动规模越来越盛大,参与信众也越来越多。
然而在1987年(民国76年),镇澜宫因故与朝天宫断香,也恢复了前往湄洲祖庙的‘谒祖’活
动,而与北港朝天宫断香的原因,除了利益与其他因素以外,正好也有两个重要的部分。
1.祖庙认同差异
大甲方面:认为因为过去无法到湄洲进香,前往朝天宫进香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祖庙仍然在
湄洲。
北港方面:大甲妈祖到北港进香已有约百年历史,且旗帜亦写着谒祖进香,而且也是带着香担
前来的,因此可视为谒祖活动。
2.庙宇地位大小
镇澜宫在恢复湄洲谒祖进香活动后,认为自身的地位提升,能够与同为湄洲分灵的朝天宫平
起平坐,于是将活动名从进香更改为遶境,刈火名词改为添火,原先仍有意前往北港,然而
朝天宫却认为活动改为遶境名词,似乎是大甲方面要来北港“巡视”一样,因为有矮化嫌疑
,因而引起北港地方人士不满,镇澜宫因此与附近的新港奉天宫讨论合作事宜。
不久后更改活动名称为【绕境进香】,并以新港奉天宫作为绕境活动新的终点站。
大甲方面强调与新港奉天宫是平等的会香。但是在新港当地,却有新港摊贩兜售‘拜祖’
相关祭祀物品,而北港人也强调此拜祖非比拜祖,是不同的含意。不知道对于所谓的‘拜祖
’大大们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