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科技物件与人类幻像:记忆

楼主: p520888 (Peter Cheng)   2022-01-04 21:08:20
科技物件与人类幻象:记忆
活动时间:2022.01.08( 六 )14:00 ~17:00
活动地点: 【 科技物件与人类幻象研究室 】Discord 服务器。
报名费用:无
活动通报名网址:https://www.accupass.com/go/aboutMemory
※欲参与者,请于报名页面进行登记。
因活动通道不同,曾参与前四场【 科技物件与人类幻象研究室 】( 连接、触碰、噪声
、生成 )相关活动者,仍须再次报名。
主办单位:天球机灵鬼 / 协办单位:台北数位艺术中心
◎ 科技物件与人类幻象系列议题发起人:施懿珊、叶廷皓、陈品辰、杨雨樵、赖晓莹、
扶小龙。
主题介绍
  俄罗斯学者 Lev Manovich 曾强调,研究“ 新媒体 ”( New Media )不能忽略设
计美学。在其理论中首先被确立的是“ 艺术图像没有通用语法 ”,必须区别对待每个图
像( 或一系列相似图像 )。从这个框架下去思考“ 新媒体 ”术语诞生后,甚至可运用
苏联时期和德国包浩斯曾经逐渐形成的设计语言所发展的教学系统。Lev Manovich 认为
这套系统非常适合用来描述“ 新媒体 ”的视觉特征。比如:交互性( Interactive )
、交互界面、数据库组织、空间导航。
  而这些“ 新媒体 ”所出现的一系列“ 创作模式 ”,包含:编写代码、使用筛选器
( Filters )、数位合成和 3D 建模,等——都是构成“ 新媒体语言 ”的方法。简单
讲就是:数位媒体创作工具、编辑工具、和工作流程已经逐步在取代过往的文化工具。这
些曾经在不同媒体中所使用的专业工具,被模拟并被引用到软件中时,“ 媒介 ”的观念
产生了什么变化?
  尤其 20 世纪 60、70 年代的人创造了一系列构成当代媒介软件基础的“ 概念 ”和
“ 实用技术 ”诞生的想法与动机是什么?都需要厘清与讨论。上面我所提及的那些关
于 Lev Manovich 的理论,引出了“ 文化软件的符号学 ”这个问题。描述组成视觉作
品的元素和维度,并理解它们是如何被我们的感官和大脑处理、而产生意义和情感——
【 科技物件与人类幻象研究室 】,将试图通过上列陈述之技术实验所想讨论的:“ 新
媒体 ”技术作为研究方法。
本次【 议题串连 】关键字
作曲数学匣、珍奇柜、编码、表音速记、算法记忆、媒介记忆、记忆保存、内存验、视
觉化记忆、上传与检索( 扩充记忆装置 )、不再依靠大脑的记忆、网络空间的记忆之场
、作为纪录的记忆、作为义务的记忆、作为距离的记忆、记忆能动性、记忆存留性、记忆
加工性、记忆归宿性、记忆时效性、历史上的今天、定时推荐行为、储存媒介、媒介的一
些演变、生物记忆 / 机器记忆、肌肉记忆、DNA 记忆( 种族前世记忆 )。
什么是【 议题串连 】?
  为网络虚构学者“ 赖火旺 ”,与叶廷皓、陈品辰、施懿珊等新媒体艺术工作者着手
筹划一种非讲座式的“ 群集交流 ”,这类对话实验、暂时将其称之为“ 议题串连 ”。
正如当代的集合场域,是由各种“ 议题标签 ”组成,就像网络主题标签( Hashtag )
的概念:你对这个议题认同或关注,你就会在这个议题框架下被连结在一起,当下集合场
所也立刻成形。而议题解散了,相对地、群体和空间就解散了——这就是“ 议题串连 ”
截至目前为止的运作模式。
参与注意事项:
1. 本活动倾向的是“ 因议题而群聚 ”,因此将“ 交流质量 ”设定为议题串联的核心
目标。
2. 本次活动采取网络参与模式——欲参与者,请于下列表单进行登记:
https://www.accupass.com/go/aboutMemory
( 若超过人数限制,本表单将自动停止登记 )。
3. 本表单并不会蒐集和使用参与者个资,而是聚焦于填表者之参与意愿与动机,并以此
作为日后讨论和提升“ 交流质量 ”的重要依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