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美术馆助理研究员

楼主: xyz246abc456 (我是xyz)   2016-10-18 10:48:32
※ 引述《endofw (-___-)》之铭言:
: 看到之前的这篇文章
: 因为最近也有相关的考量和疑问 所以借由回文这篇文章讨论:)
本身有待过某机构,试着回答看看。
: 1. 如果想成为美术馆的助理研究员
: 我看了许多征才的资格条件 为艺术相关硕士毕业
: 不晓得若是美术系硕士的话 是否机会比艺术史相关的科系较小呢?
: (毕竟比较没有"研究"方面的经验)
: 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B010310021000100-1030625
美术系也是广义的艺术相关类科,相较艺术史而言,同样在实务工作的内容上,类科的
影响并没有太显著的差距,未依可能会有显著差距的,可能会是在典藏组跟研究组两大
业务部门。
尤其是研究组,因为有些机构的研究组会同时将出版刊物甚至些学术书籍的整理出版工作
纳入组内的工作,所以相较于典藏组的,研究跟逻辑思维、甚至对于文字的掌握程度等等
都会是研究组遴选人才的重心。
不过典藏组其实需要重视的背景知识也不亚于研究组,因为藏品本身的媒材与时俱进,随
著创作概念跟创作方式的创新,典藏设备、典藏人才甚至典藏技术乃至于维护藏品的修护
专业人才的资源已经有跟不上的趋势。
加上文化部预算的问题,机构光是在软硬件的扩充上就已经捉襟见肘,而人才的培育除了
仰赖求学时的累积,其实更大一部分会需要实务上的磨练与进修。
我的意思是,要在典藏组工作,你需要花费更大的心思在增进你的典藏专业技能,尤其
典藏的工作内容很大一部分会跟藏品的物理、化学环境有正相关,所以典藏要着重的知识
背景比起其他组别有更大的区别。
但是撇开这两个组别,就展览、教育推广以及其他诸如公关或者图书资讯组而言,研究
能力相对会是太重点的技能,重点会是你在公文程序上的处理,你在公部门机构工作,最
主要都需要依靠公文跟各组、各阶层的主管来进行协商沟通,不会公文程序,其实你的工
作能力就跟龄没有两样。
所以我会建议你,有时间、有机会能在公部门机构待并且能够接触到公文如何书写、以及
程序要怎么走,还有哪些要注意的细节等等,有这个经验,你在遴选的时候会比较有机会
被录取。甚至到时候要进去机构工作,初期也会对你进行“公部门化”的教育训练,有实
际的公文操作训练,即便换到了另一个机构工作,也能快速适应该机构的公文文化。
这对于你在日后的日常业务往来会是比较有帮助。
: 2. 一个蛮重要的部分 因为自己对西洋艺术史比较有兴趣
: 但如果想在国内工作 是不是中史组的会较适当?
: 毕竟要待在台湾的美术馆或文艺中心
: 接触到的文化、背景 和可研究的资源 西洋艺术来说相对似乎会比较少?
: (看了师大 台大 中央的硕班生研究题目 好像也都是偏东方或中国的)
这个部分我会先建议你去了解北中南各大机构的重点特色,因为这至少代表着这个机构
的业务在一定比例上会着重在这些特色。
例如国立台湾美术馆以台湾美术史为核心,所以重心会放在台湾特有的媒材作品、并定期
举办台湾美术界前辈或者台湾新兴艺术家的展览。
台北市立美术术馆则是国内国际交流大展的领头羊,因此相较其他机构有更浓厚的
国际交流色彩。
另外还可以关注各大机构的年度(单年或者双年)的大型展览,因为这某种程度也反映了
一个机构的方针跟走向。
然后回到台湾的文化;背景、研究资源,说实在话,西洋艺术品如果你的认知是以二十
世纪以前的古典艺术史中的作品的话,那台湾的公部门机构应该可以说是近乎没有。
另外公部门机构的中国艺术品资源很大一部份的典藏是集中在国立故宫的两院,尤其以
士林的北院居多。
台湾艺术方面,各机构应该都有收藏,尤其以台湾美术馆、高雄市立美术馆、兰阳博物馆
等各大地区的美术馆都会是收藏大宗。
由于你只问公部门机构,私人机构我就不谈,但以企业藏家的收藏来看,如果是早期就
有在从事艺术蒐藏的企业家,他们的私人机构比较有可能出现较多的西洋艺术品,例如
台中的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台南的奇美博物馆等等。
这就是为何你看到的研究生题目西洋艺术史的部分会偏少的缘故。加上这一部份很大的
原因归咎于台湾过去的政治变迁,以及早期台湾政府的文化政策发展的方向所导致的果。
然就现实来看,其实现在跨领域或者不同以往的创作概念与媒材相继出现,所以如果你
对西洋艺术史有兴趣,那你可能要再进一步去了解你有兴趣的是哪个时期的艺术。
如果你是对于二十世纪以前的艺术史有兴趣,那未来你会接触到的艺术品会跟你想像地
有落差。
当然友是有部分的艺术家会从过往的艺术史里头去寻求概念的灵感,进而解构再重塑成
自己内心的艺术美学观念,再呈现到作品里头。
但这已经全然不是过往艺术史会接触到的部分,而是已经贴近现代、或者近当代的创作
方式与概念。
所以武会建议你,如果要走西洋艺术方面,古典的艺术史流派是基础知识,你更大的
重心要放在现代乃至于进当代的艺术思潮,甚至艺术市场、拍卖趋势、大国际展览、
以及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影响跟国际情势都要多方面涉猎。
老实说艺术研究的范畴其实早在一二百年前就已经是个跨领域的学科了。
只是纯论媒材来看,各组别的区别还是有一定显著地划分,但我认为放在实务工作环境
上太拘泥于自己求学时的组别,反而会限缩你的视野。
: 3. 大致看了一下网页的工作内容介绍 但仍无法了解很具体的部分
: 不晓得是否能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分享与讨论呢?
基本的公文程序一定会跟你所有的业务工作分不开,所以公文程序我就不多叙述。
展览组:负责规划馆方的展览活动。(展前→展后的筹备+文宣品+海报制作+开幕典
礼活动+招待等等)
教育推广组:筹画艺术推广或者美学教育活动。(活动的企画内容+材料准备、讲师的
聘请等等)
研究组:职掌机构的藏品研究并负责机构内出版品的编校订。
典藏组:负责机构内藏品的保存维护,并配合展览组调度藏品以及布卸展的流程。
然后从比较整体的见解来看,其实各大部门里头,有一定的工作量都是围绕着展览组
为核心去运作,是想着一个从展览为核心去出发,连结到其它各组就不难发现,其实
整体机构的运作都属于跨部门合作的方式在进行每一档期或者日常的业务往来。
所以先学会跑公文流程跟写公文、企画内容其实会比较是关键的重点。
另外,征选的工作内容最后一定都会有一个保留事项叫做:主管交办事项。
其实这一项才是重点,因为这个项目预留了你到时候进去工作的弹性变更,
所以有可能你被录取,但是未必能做到如你预期的工作内容。
: 4. 如果大学非本科系出身 研究所才转到相关领域 不晓得录取的机会是否会比较少呢?
: 还有就业年龄考量的话
完全没有影响,或者说,现在满多科系都满重视跨领域人才,因为跨领域的思维跟见解
有助于帮你打开更宽阔的见解,或许能在实务上提供不一样的思考面向。
所以其实跨领域是种优势,不是劣势,至于年龄我比较不清楚。
大概先这样,希望有回答到你。
: 非常谢谢:)
: ※ 引述《MINERVACYY (ya)》之铭言:
: : 想请问
: : 美术馆或当代馆中的助理研究员
: : 是要什么要的资格或是学经历才能胜任呢?
作者: D600dust (一世六百尘)   2016-10-18 12:35:00
感谢分享
作者: endofw (-___-)   2016-10-20 11:12:00
真的非常谢谢你:) 没想到能获得如此详尽的回复
楼主: xyz246abc456 (我是xyz)   2016-10-20 20:47:00
不过关于最后一段你考量的就业年龄问题,我到是想到曾经有位主管在遴选对外征才的时候,也会把家庭因素纳入考量,如果是太年轻,明显是要刷个经验就跳槽的有些主管不会选这些潜在可能的人,因为会对部门的人事稳定度造成影响,公部门跟私企业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不是你离职不做,随便再应征个人就好,一个人的转调职,都会对机构整体的行政运作造成影响。所以已经有家室的,其它条件跟工作技能跟他人差不多会因为你有家室要→需要稳定的工作为考量 去推论然后可能会优先纳入考量。
作者: endofw (-___-)   2016-10-21 11:13:00
谢谢~ 我想请问研究组的工作 是不是纯美术系的话 相叫于艺术史的研究所背景 会比较无法胜任呢? 还是说目前在职的仍有纯美术系的? 谢谢!!:)
楼主: xyz246abc456 (我是xyz)   2016-10-22 06:52:00
纯美术系你的定位是走创作为主的这类系所吗?如果是这类系所的话,单就论实务工作而言,确实无法研究组的工作。因为你接触的比较多是文献典籍、刊物大量的文字、排版、论坛、讲座活动安排等等。所以大多数研究组征才还会立一个资格条件:有从事艺术行政或艺术出版、编辑等相关工作经历达X年以上其用意就是因为在比例上有占据较大量的文书业务。有些主管也秉持学历比较重要,再来看相关工作经历。最保险做法是你的学经历是跟艺术研究或评论相关 且你有从事艺文出版、编辑的工作经历至少一年以上。如果你对于学历这部分抱持着疑惑的话。然后现任的研究组工作人员的背景,各馆几乎都没公布较详尽的组员经历资料,所以这部分很难给你答复。但我待过的那个机构,早期有经历一段基础期跟转变期所以在研究员的任用上有特别规定,多数业务组组员的学历背景就满广泛的。如果就现任几个主要机构研究组的研究员或组长中,确实有美术系出身的没错,但他们后来都还是有再进修艺术研究或博物馆或艺术教育相关的学位。
作者: endofw (-___-)   2016-10-22 18:59:00
真的很谢谢你:)
作者: izna (进攻北极)   2016-10-23 21:08:00
以前故宫征过研究员,要求日文系的,我朋友留日的美术系被打回票美术和美史领域之间交流甚少,任一方要打进彼此皆很困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