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 第一代背景讨论

楼主: shiyo (我不要雀斑 >.<)   2018-07-07 04:18:08
第一代剧情飞快
但我总觉得地方合理,有些地方怪怪的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感想和经验
如有错误之处,请大家包涵,并拜托鞭小力点QQ
有关本省外省籍,只是单纯描述当时民众的想法和社会风俗,没有任何贬抑偏见
大家轻松讨论,谢谢大家m(__)m
主要是针对风俗民情和场景摆设
剧中背景是民国62年的乡下农村
本省籍贫苦农家家庭
这种家庭应该很多版友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
幸美爸的个性
其实他就是传统的日式父亲
只是教育程度不高
(但教育程度不高在当时的农村应该很多男人都是这样的,因为那个年代物资匮乏,
整个村都务农,只有会念、能念、值得栽培的男生才会被允许投资向上读书)
表面很严肃,喜怒哀乐不形于色
总是很严格严厉,让儿孙很害怕
但内在对子女的爱非常澎湃,却不直接表露
往往是以担忧、责骂等负面方式表现
有许许多多的内心话从不知怎么和子女沟通和表达
总是尽可能想为儿女铺好未来10-20年的路(往往表现在非常节俭上)
为了子女,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尽可能要求自己坚强,不论自己有多苦多难受,都不会透露,不想麻烦子女
所以他瞒着病情急着帮幸美找归宿
就是希望自己在不久之后入土时,能心安阖眼
幸美当时24岁已经不算年轻了
自己的生命又将终了
听到还要等李承渊一年进而反对
他的担忧、强行主导和所有的顾全思虑,遭遇子女违抗的愤怒
我反而感觉很轻切和感动
因为很多老一辈受过日本教育长大的父亲
都会用这种方式传递对子女的爱
在当时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理所当然
对女儿来说更是
对出身贫苦的农家女儿更更是
父母亲都希望女儿找到好归宿
不仅仅是当时的民情
更是因为在贫困的农村
女儿如果不嫁人、没(办法)念书、没有特殊技能赚钱本事
将来怎么办
越拖越老生不了,行情只会越悽惨
“没嫁人变成老姑婆”好像是非常严重的事情XD
所以通常懂事够聪明的农家女儿,都会自己想办法争取念书
或者考取老师等之类有工作有饭碗能赶紧帮助家里经济的工作为上上选
说到父亲担心外省人李承渊这件事情
我想如果比较有能力的本省人
如果女儿能嫁给有田、有地、有开店的商人或者医生的本省人
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因为这些都是那个年代经济地位相对较高的
更何况那时候大家都说会反攻大陆←我妈描述当时的氛围
幸美爸的担忧其实挺符合当时的状态的
但如果是经济及教育条件不太好的本省人
选择嫁给外省人也是很多的
根据我妈的说法
当时的乡下农村,如果来了外省人,感觉身分地位好像就是比本省人高一点
也许是当时推行北京话的关系吧(?)
他们说的、看的各种调调都很合官方主流胃口
眼界又比永远待在农村的大家宽很多
所以有些本省女孩其实觉得嫁外省人不错
甚至有本省女孩愿意嫁给外省杯杯,老少配
不只本省女孩
原住民女孩也是
我想这可能也是阿公会喜欢李承渊的原因
更何况承渊对幸美也好,大少爷气质背景,又诚恳
阿公的性格
说真的
以前的人都非常传统
再怎么样一定也会有个仪式才洞房
更何况假设当时幸美承渊有结了婚再动房,之后承渊船难失踪
以遗腹子的状态一样可以因为经济压力因素而改嫁给良才,不是吗[email protected]@
毕竟承渊在当时资讯不发达的时代
就是被大家认定做死亡了啊
至于良才与幸美的婚后生活
在以前那个年代
老师和医生在乡下本省人眼中,地位都是高的
对老师和医生,都是很尊敬的
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在于收入
尤其要养一家,单靠一份老师的薪水+田事
应该也是很吃力的
幸美的纺织工作
我妈说
当时的男男女女
男生不读书的、无法读的,就是务农
女生不读书的、无法读的,就是去学个一技之长
就要赶紧学个美发、或者裁缝等等
否则只能草草找个人嫁了当个农妇村妇
也许就是一辈子待在这个村子
没有一个家庭 会/还有能力 养一只米虫
自己的未来自己挣
自己的饭碗自己要想办法
田是家里的是一定要帮种的
其他工作也要做
因为太穷了
家里无法也不会养 不会赚钱 或 没有劳动注入 的人口
穷人真的是穷怕了,害怕死那种山穷水尽的感觉
但家就在这里,你能去哪儿呢?
对以前本省农村人来说
我不觉得他们会认定“有土斯有财”
因为即便是现在乡下农村里的农地,也不值钱啊Orz
但有田有祖厝有家有家人,是本省人觉得的根,那一种意义
所以即便物质很匮乏,但情感却是很浓密紧贴
所以所有家庭成员,只要能帮的,都一定得一起帮忙农务的工作
像是我外公
已经是一位老师,白天有工作了
晚上农事一堆也得做
务农的家庭真的就是穷忙穷忙,而且非常非常非常辛苦
什么都得靠人工
因此家里大大小小没人能借口偷懒
连小孩半夜也要帮忙轮流巡逻灌溉用水
所以我对于大业和秀娟为何能不下田感到奇怪不能理解
因为他们这样的年纪,对当时的农村劳动人口来说,并不算小
更何况
他们家的田还是租的
怎么可能不拉去帮忙?!
应该是功课做完就得去帮,任何时刻能帮都得去帮
而且以幸美爸的个性,是一定会狠狠严格管教他们的
因为真的穷到没做就没得吃了(更别说他们家还负债)
这样才符合穷困的幸美家背景吧
秋月的家世背景与职业
当时唱戏确实是社会地位比较低一点
有一种称呼很不好听叫“戏子”
农村的人确实是比较瞧不起
而且戏班总是有一种私生活很乱的感觉
还有类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感觉不安稳
真的也有些戏班成员中途就脱团
所以秋月的人设
很符合当时的状态
几个出戏的点
公众的集会场所-庙
庙确实是当时人们的生活日常聚会之处
可是戏中的庙也太华丽了吧
我每每看到都好出戏
幸美家的菜色
他们家貌似也没有养鸡养鸭的,又贫穷
怎么菜色都很好
照理说应该没有能力吃那么好的
幸美家的摆设
虽然确实就是穷的空无一物且常睡大通铺
但怎么感觉他家很新
李承渊的台语
在第三集中
他从口音很重的闽南语 中间忽然变得很顺 后来有一小段又说的小不顺
有点不连戏
而且如果要编写
“光阴如梭,戏里一集就是现实好几个月,承渊努力练习闽南语,承渊闽南语溜了”
好歹也拍一下练习画面
好让人感觉是真的过了好一阵子,承渊始终那么努力学习练习,闽南语才突飞猛进
否则有点唐突
用语
阿公对幸美说“医生说妳怀孕了”
我听到“医生”这个词
我以为他们会说“先生”
这好像才是当时的人所常用的词
就是混到一点日语的闽南语
因为换算起来
幸美是战后婴儿潮出生的
所以爷父执辈一定都经历过日治时代
怎么不是用这样的用语呢?
而且甚至我的外公外婆对话中,偶而都还有日语词汇
但是阿公却是说“医生”
如果要名为大时代
那时代的刻划度就要很深入考究
不然会很容易没感觉
而且第一代只有几集而已
应该可以很精致吧@@
否则这样的“大时代”的时代变迁
深刻度就会差很多
以上种种
让我觉得大时代的第一代,戏进展的好快,感情戏也好快
没一下子就很爱很爱对方
因为没有铺陈
有些地方看起来,像是“为了如何,所以只好先怎样”的写剧本
其实很替演员觉得可惜
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