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写的那篇《F1新手友善完整指南》2025年版又陆续增加了内容,一并分段贴上来分享
。多亏几位新手的积极发问,我才有灵感发想去写。F1是高度专业化的领域,需要更多人
性的解释去降低理解门槛。
|指南全文|
↓↓
https://cygnusx523.blogspot.com/2024/02/f1.html
|赛道演化|
排位赛有个关键,即赛道演化(Track Evolution),最后几分钟常常每圈都快0.3秒以
上。原因有三:
1 橡胶积累(Rubbering In)当车辆持续行驶,轮胎磨下的橡胶会“铺”在赛道上。
这层橡胶像一种“天然防滑胶”,填补沥青的细小孔隙,能显著提升抓地力。排位赛Q1刚
开始时,赛道非常“绿”(Green Track),摩擦力低,圈速慢。但跑越久,橡胶积越多
,轮胎越能“咬”住路面,圈速就会一圈一圈变快。
2 温度变化(Track Temperature)随着排位赛进行,轮胎和煞车产生的热量,会慢
慢提高赛道表面的温度。对轮胎来说,当表面和内部温度进入理想范围,摩擦系数达到峰
值,圈速就会“突然”快起来。(相反,如果天气变冷、阳光被云层遮蔽,或是突然起风
,让赛道“凉掉”,温度下降,所有人的圈速都会掉。)
3 赛道清理(Track Cleaning)刚开始时,赛道上会有灰尘、沙粒、碎石、叶子、虫
子或其他碎屑。几台赛车一飞过去,轮胎就会把它们黏走,也逐渐“扫”到赛道外侧。这
种“清扫效应”和橡胶积累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比赛跑得越久,赛车线越干净
,抓地力就越好。当干净的理想线被橡胶层覆蓋,轮胎就能更稳定地“咬”住路面,过弯
时也能给车手更多信心。
所以,排位赛的出场战略意义其实非常深远,因为赛道演化的正面影响,加上外部环境
因素(阳光、强风、积水)也会推动演化幅度或干扰到圈速,大家总是想把出场时机拿捏
到最完美。所以经常能看到所有车队都在车库等时间,最后两三分钟又一窝蜂争先恐后的
抢著出来,就是想抓到最完美的时机。因为那时赛道最干净、橡胶积累最多、轮胎升温最
快、抓地力最好。
|正赛攻防技巧|
在F1正赛里,超车与防守交织成一场漫长的心理战,每一次逼近和每一次防守都可能改
变比赛局势,过程中可以看到许多层次丰富的技巧:
○极限晚煞车(Late Braking Attack)
.在直线末端延后煞车点到极限,入弯前迅速缩小差距,直插内线
.防守车若采用正常煞车点,通常只能让出路线避免碰撞
.失败时可能因转向不足、车轮锁死,冲出赛道或撞上对手(也就是鱼雷)
○极限贴尾(Deep Slipstream)
.进攻车在直线上尽量贴近车尾,最大化尾流效应,减少空气阻力
.在煞车点前一瞬间抽出车身,利用更高尾速发动攻击
.这技巧适用于所有直道,尤其在高速赛道效果最明显
○假动作(Dummy Move)
.进攻车在直线上先短暂改变路线,将车头往一侧晃动
.试探对手的防守反应,看对手是否会提早移动或迟疑
.当确认对手防守动作或空隙出现,就立刻改变路线,发动真正攻击
○信心切割(Confidence Cut)
.进攻车在过去数圈已多次尝试同一路线攻击未果
.防守车开始有预期心理,对自己的防守走线产生信心
.进攻车突然改用完全不同的入弯角度或假动作,瞬间“切断”防线
○持续施压(Constant Pressure)
.全程不硬塞、不做抽头动作,也不退后,而是用稳定差距持续施压
.始终出现在后视镜里,迫使防守车在每一个弯都无法完全专注
.用这种无形压力,造成防守车的心理疲劳,等他的节奏崩溃再攻击
○先示弱,再突袭
.经验丰富的车手会先刻意拉开距离,让对手误以为威胁解除
.这段“示弱”的时间,进攻车会管理轮胎和煞车温度,同时储存电量
.当对方放松防备,后车火力全开,突然缩短差距,进入攻击范围
.往往比持续施压更有效,因为心理上的放松会直接转化为判断延迟
○交叉线(Switchback)
.防守车晚煞走内,虽然暂时挡住路线,但出弯速度会变慢
.后车先保持正常弧度,不急着硬塞入弯
.当防守车在弯心急减速,进攻车迅速切回内线,两车交叉
.利用更好的牵引力和提早开油门,出弯更快,完成超越
.这需要精准的煞车、转向和给油时机
○复合弯布局(Sequence Planning)
.第一个弯先慢一点,预留车身角度
.利用第二个弯创造更理想的入弯线
.在连续弯出口,用更好的牵引力提早开油门
.尝试在后段与对手并排,甚至超越
并不是有“大量的超车镜头”才好看
很多人以为超车越多就越精彩,但其实一场比赛最迷人的部分,往往是防守的艺术。前
车用走线封死空间或精准的煞车点,一次次挡住对手的攻势,一次次让对手更加浮躁。这
种持续施压与稳定的防守,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比赛技巧。
○破坏入弯节奏(Backing Up the Corner)
.防守车不只在直线上封住路线,还在弯心刻意稍微减慢
.利用这一瞬间把后车“卡”在车尾,逼对方也跟着慢下来
.进攻车因此失去理想的转向和油门节奏,出弯无法顺利加速
.下一段直线就无法拉近距离或发动攻势,防守效果更强
○心理防守(Mirror Driving)
.在直线上轻晃车身,让进攻车难以预判他究竟要守哪一边
.故意留下一点内线空间,诱使进攻车切入攻击线
.等进入煞车区,防守车才缓慢关门,打乱进攻车的节奏
.改变每一圈入弯的煞车点,让进攻车无法预判
.进攻车不是煞车点被扰乱,就是出弯被堵回去
.每一次攻击失败都在消耗耐心,让进攻愈来愈急躁
○双弯封锁(Double Apex Block)
.防守车在连续弯采用“两段封线”
.第一个弯走内线阻止入弯,第二个弯切外线堵住出口
.进攻车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连续两个超车空间
○错位走线(Offset Apex)
.入弯时先往中线或偏内线挤,让后车无法攻击
.接近弯心时,故意稍微往外带一点车身,改变出弯弧度
.这种怪异路径,已经把内外线都先走一遍,吃掉所有空间
.进攻车这时必须临时收油,预判的攻击路线和节奏被打乱
.同时卡住入弯和出弯,等于两头都堵死
.特别适合在中慢速弯使用,低速时牵引力差距会被放大
○晚切弯心(Late Apex)
.入弯时,刻意不在弯中前段就贴近内线
.先沿着外侧走,延后转向,快出弯时再去贴内侧弯心
.让车头在出弯时刚好朝向直线,角度比正常更笔直
.因为减少了出弯方向修正,防守车可以更早全力踩下油门
.进攻车若提早入弯,会在弯尾被迫抑制加速,无法拉近距离
.可以同时封锁内线并保证强大的出弯牵引力
.在低抓地力或长直线出口的弯角,效果尤为明显
.跟错位走线不同,此技巧更着重出弯牵引力
○提早拉直(Early Rotation)
.防守车在弯中提前把车身摆正,让车头先对准出弯方向
.这种动作会牺牲一部分入弯速度,看起来像留出内线空间
.进攻车往往以为有机会切入内侧发动攻势
.但由于前车提早拉直,出弯时能更早全力踩油门
.防守车的牵引力和直线加速因此优势明显,快速拉开距离
.进攻车在弯道出口反而被压制,攻击机会完全消失
我们也常看到进攻车连续尝试无功而返、防守车也一直在走线消耗,双方轮胎都开始过
热、抓地力下降、圈速掉落。结果后方的第三台车趁势追上,把两辆车都纳入攻击范围。
进攻者原本是猎人,最后反而要同时兼顾头尾,形成瞻前顾后的微妙局面。
○轮胎退化与跟车煎熬
.在脏气流中紧跟,进攻车轮胎更易过热、退化,圈速逐步下滑
.防守车为了封住空间,常被迫偏离理想的路线,也加速轮胎磨损
.双方都在较劲耐心,看谁先失去抓地力,露出破绽或失误锁死
|各赛道的比赛看点|
【澳洲大奖赛|阿尔伯特公园赛道】经常是新赛季的揭幕站,没办揭幕也都是在前三站内
举行,一直是赛季初的重要考验场。起跑直线短、入弯视角被防护栏遮半边,所以1号弯
碰撞比例极高;3号弯和13号弯在比赛后段对轮胎磨损特别敏感,左前轮的温度经常失控
。容错率低,一个弯没算准,接下来就会连锁失误。
【中国大奖赛|上海国际赛车场】一条多变且充满挑战的赛道,车手在这里需要在速度和
精确操控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例如1到4号的巨大螺旋弯组合很考验操控技术,也容易加
大轮胎过热的风险。14号发夹弯前是整圈的最重煞点;两条直道都很长,常常上演晚煞超
车。2007年汉米尔顿因进维修道冲进碎石堆失去封王机会,成为F1的经典事件之一。
【日本大奖赛|铃鹿赛道】铃鹿是F1唯一的8字型赛道,高速长弯跟紧凑慢弯要跑得一气
呵成,任何细小偏差都会像骨牌般放大。3到7号是经典的S型高速连续弯,五连变向,很
考验车手的节奏感,130R弯(15号)则是全油门的勇气试炼,近300 km/h的高速左弯,非
常有名。赛道抓地力变化大,左前轮和后轮特别容易过热,出现雨战更是惊心动魄。
【巴林大奖赛|巴林国际赛道】夜赛视觉效果极佳。由三段猛烈减速、若干中高速弯构成
,两段长直道末端的重煞区经常是车手发动攻击的热点,很考验煞车稳定性和出弯的低速
牵引力,特别是下坡双左组合的9跟10号弯减速区,车手在这边很容易锁死。11号弯前的
这条短直道常受沙漠热风洗礼,很常引起赛车侧滑。高温 + 粗沥青的特性也相当吃胎。
【沙特阿拉伯大奖赛|吉达滨海赛道】“全球最快街道赛道”,79%是全油门区,平均
时速超过250公里。弯道多且狭窄,煞车点很少,比赛节奏极快、容错率超低。1到3号弯
空间紧缩又看不到出弯角度,是引发混乱的热点。4、5、8、10号弯都很惊险,视线差,
离墙也超近。27号长左弯是一路高速飞过来的,需要车手踩煞车后立即开油冲线,入弯容
易撞左前轮、出弯也容易往右甩上墙。胆大心细的车手才能征服这条赛道。
【迈阿密大奖赛|迈阿密国际赛道】逆时针赛道之一,以慢速发夹跟一条超长直道著称。
1、11跟17号弯为重煞点,是主要超车区;而6到8号弯的连续曲线对右前轮磨耗极大,可
聚焦在这里煞车入弯跟过弯的技巧,以及赛道并排攻防的高风险。14跟15号这个高架下面
的组合减速弯很刁钻,还带起伏,煞车点要特别精确。高温 + 低磨耗的沥青,让轮胎热
衰退的速率比物理磨耗来得更快。
【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奖赛|伊莫拉赛道】逆时针赛道之一,弯道分布紧凑、空间很有限
,犯错就是进碎石堆或上墙。中高速弯占比很高,让右前轮的热衰退快于磨耗。14、15减
速弯特别刁钻,需要精准掌握节奏。碎石回填跟双层路肩都增加了失误代价,维修区特别
长,让车队通常采取一停,所以进站时机和天气变化都能改写排名。1994年的两起死亡事
故,特别是“车神”冼拿(Ayrton Senna)的可怕意外,改变了F1安全史。
【摩纳哥大奖赛|摩纳哥市街赛道】1929年首办,摩纳哥正赛虽然无聊,却是无可取代的
历史圣地。街宽不足10公尺、护栏极度贴身,想在这里超车?实在是太难了,是“排位定
胜负”的代名词。这里有F1唯一的隧道,密闭气流会让下压力瞬降20-30%,一出来就光线
骤变,马上进重煞区,雨天时地面会突然干湿交错。视觉焦点是游泳池组合弯,车手几乎
是贴著护栏掠过去,很强调手术刀ㄧ般的车技和专注力。
【西班牙大奖赛|巴塞隆纳-加泰隆尼亚赛道】这里对F1赛车来说是全方位考题,只要能
在这里跑出成绩,往往就代表不管去哪条赛道都有竞争力。3跟9号弯要考验各车的高下压
力效率,左前轮的压力也非常巨大;1、4、10号弯则考验煞车的稳定性。夏季高温,近年
来多数车队改用两停战术以应对磨耗。低速时的牵引力、比赛中后段的轮胎管理,以及赛
道升温对轮胎的影响都是重点。出弯时常有侧风,容易让圈速波动。
【加拿大大奖赛|吉尔·维伦纽夫赛道】低磨耗、低抓地的赛道,特色是很多直道衔接重
煞区,煞车热负荷集中于1、2、10、13、14号弯。10号弯是兵家必争之地,锁死左前轮或
外抛走大,就会丧失接下来大直道的尾速。低下压力配置也让煞车区很容易锁死。起终点
线之前的外墙因多位世界冠军撞上而闻名,称为“冠军之墙”。
【奥地利大奖赛|红牛环赛道】赛道长度不算最短,但单圈用时很短。地形的高低起伏大
,过弯时容易产生抓地力变化,增加了过弯难度,也考验车手的预判能力。3跟4号弯是超
车热区;9号弯容易跑出界,2023年单场83次删圈大半都集中在这个弯。看点就是拼煞车
、拼牵引力、拼交叉走线反超,常常能看到轮对轮互拼入弯,年年上演追逐战,很好看的
赛道。
【英国大奖赛|银石赛道】银石是F1发源地,1950年首站就在此举行。9号弯的角速超过
290 km/h,是全季最快右弯之一;10到14号的连续高速S弯有极大的G力(超过5G)和出色
的视觉张力。对轮胎很凶、风向变化也快,胎温跟下压力设定都会影响每圈稳定性。天气
多变,雨战随时都可能出现。由于大多车队总部都设在英国,经常在此战试验新套件,升
级性能也会对战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利时大奖赛|斯帕-弗朗科尔尚赛道】单圈长度突破七公里的赛道,本质是高速长弯
跟重煞区交错的山路型跑法。2、3、4号的高速上坡盲弯堪称F1最惊心动魄的视觉景象。
山区气候,只要3分钟就能变脸,同一圈里可以出现三种天气,路面干湿混合之后非常有
看头,比赛尾段经常因雨引发安全车或策略翻盘。低阻力调校跟中高速稳定性很难兼顾,
车队往往会采用“中等尾翼 + 高效底板”的折衷设定。
【匈牙利大奖赛|亨格罗宁赛道】因弯道密、宽度窄、超车难,前车只要往中线挤一挤就
能封死出弯线路,被称为“无墙的摩纳哥”。弯道多达14个,直道也短,过弯连续性极高
,无论干溼都不易追击。以慢速弯为主,车手需要不断的转向,容错率低,对机械跟身体
都是考验。磨损剧烈,赛程中间温度高时更容易锁死前轮,所以轮胎管理特别重要(尤其
是左前轮)。一停可行,但通常会以二停策略来应对高磨耗。
【荷兰大奖赛|赞德沃特赛道】四届冠军维斯塔潘的主场,气氛如同一片橙色海洋。3号
跟14号弯都是大倾角,出弯加速非常关键,车手需尽量保持在上倾角边缘;赛道窄,超车
机会稀少,进站策略跟发车都是胜负关键。强风和沙尘经常干扰出弯的牵引力,轮胎温度
也难掌握,车手得随时修正走线。任何煞车点或走线偏差,往往会立刻在下一段长弯或直
道上损失圈速。
【意大利大奖赛|国立蒙札赛车场】以长直道和高尾速著称,80%是全油门区,故有“速
度圣殿”之称。所以排位赛在这里安排队友给尾流,就成了各队考虑的战术之一。长直道
尾的1、2号减速弯组合很硬,又窄又刁,要拼晚煞抢弯道,经常爆发争夺。因为很看尾速
极限,所以低阻套件也会让煞车距离大幅增加。4到5号弯如果太晚煞或切线过深马上就进
沙石、圈速报销。最后的11号大弯很重要,出弯不理想会丧失整条大直路的加速节奏。多
采一停策略,要配合保胎战术。
【阿塞拜疆大奖赛|巴库市街赛道】逆时针赛道之一。最有名的就是古城区组合弯,只有
7公尺宽而已,窄到只能让一辆车通过。这里有多个直角弯,也是一大特色,常常有车手
入弯就上墙。直道超级长,进1号弯拼晚煞是看点。低阻空力套件为主流,长直线让胎面
冷却快;中慢弯制动期又瞬间升温,很考验轮胎跟煞车。比赛节奏波动大,蛮戏剧性的一
条赛道,往年几乎都很好看。
【新加坡大奖赛|滨海湾市街赛道】夜赛闷热,湿度高,体能消耗最大的赛道之一,对车
手是极限考验。由多个直角弯重煞、单发夹跟多段直线穿插组成,出弯牵引力和转向节奏
缺一不可。7到9号弯的视野被护墙阻碍,容易错过弯心(Apex);10到11号弯大幅减速
+ 桥面负荷转移,容易诱发锁死。窄街道嘛,安全车是每年出动的。这里也很难超车,进
站策略决定了成败。
【美国大奖赛|美洲赛道】1号弯超大上坡煞车区,入口宽达15m,有很多条路线可以选,
这里拼走线、拼晚煞、拼出弯交叉线反超都很好看。2到6号弯的连续高速转向超级帅,是
银石式的高速蛇形,所以轮胎退化也很快。11号弯是赛道最低点,紧接最长的直道,出弯
牵引力攸关进12号弯前能不能超车。13到15号三连弯操作复杂、对轮胎负荷很高;17、18
号弯也是追近前车距离的热区。
【墨西哥大奖赛|罗德里格斯兄弟赛道】高海拔,空气密度低,天然的减低了空气阻力,
所以大直道的极速惊人,但是尾翼就算弄得超陡,也找不到什么下压力,非常挑战车队的
调校。而且气流稀薄,散热成了大问题。1、4、12号弯都是高强度煞车区,主直道的长时
间冷却后再重煞,对制动性能的要求极高。直道快、弯道急,动态明显,13到15号弯的体
育场区也常有近距离攻防。常见两停策略来对抗轮胎过热。
【圣保罗大奖赛|若泽·卡洛斯·帕塞赛道】逆时针赛道之一,起伏的地形、天气多变化
,让策略执行起来有点困难。1到2号弯是连续左右急切,常发生前轮锁死。6到8号的连续
右弯后,容易在8号弯锁死,如果错过弯心,接下来的一连串节奏就会乱;10号弯很吃出
弯牵引力,没力就会往外抛;15号弯的出弯速度极为重要,因为大直道是超车热区,所以
比赛末段的攻防常出现惊奇逆转,诞生很多经典比赛。
【拉斯维加斯大奖赛|拉斯维加斯大道赛道】逆时针赛道之一。夜赛低温,又是市区赛道
,沥青细、抓地力非常低,很考验轮胎升温管理。赛道配置多长直路,66%是全油门区,
偏向低下压力设定;但是急弯很多,所以赛车在入弯前特别不稳,进1跟14号弯前常见车
手锁死。6到7号弯特别难煞(先一长左弯后急煞右弯)。12号弯的出弯牵引力会决定
1.9km全速段的尾速,尽头就是全场最容易失控的地方 —— 14到16号弯。第一届的路面
修补就争议不断,但多次安全车跟比赛末段的攻防很好看,话题性十足。
【卡达大奖赛|罗赛尔国际赛车场】弯道流畅,主要有一条长主直道跟复杂的弯道组合。
明显超车点是1号弯、6号弯和10号弯的煞车区,其余路段都很连贯,没有重煞区。但是对
于胎面剪切的横向能量巨大,跟铃鹿、银石并列。10号弯煞车区常有沙尘跟侧风交叠,前
轮锁死率大增。路缘石相当有侵略性,车手要小心控制。中东气候让这里的夜赛条件稳定
,但高温还是会加速轮胎退化。
【阿布达比大奖赛|亚斯码头赛道】黄昏战到入夜,很漂亮。是一条低速弯 + 长直道混
合的赛道。起跑后的1号弯和5号发夹弯最容易超车。主要看点是6号弯(长直道下坡后急
左),这里经常攻防。12到15号弯的酒店区视线不佳,夜间混光反差让弯心不容易判别,
很考验路线选择。赛道跑起来总体是快的,但比较少高速弯的负荷,轮胎磨耗偏中低。既
然是年度收官战,那看点就是:第一圈发车抢位跟最后的冠军角逐囉。
|队友互残案例|
○2016年西班牙大奖赛 – 奔驰〔路易斯·汉米尔顿 vs 尼可·罗斯伯格〕 – 起跑后
,汉米尔顿在3号弯出口利用更快尾速抽头,从内线尝试超车,罗斯伯格立即向右封闭,
汉米尔顿被逼上草皮失控打滑,撞上入弯的罗斯伯格,两车直接退赛。
○2010年土耳其大奖赛 – 红牛〔赛巴斯蒂安·维特尔 vs 马克·韦伯〕 – 直线上维
特尔尾流带速度,从内线攻击韦伯。两车一度并排,维特尔车头稍微向右偏,右后轮碰到
韦伯左前轮,维特尔当场打滑退赛,韦伯损坏前翼掉到第三。
○2018年阿塞拜疆大奖赛 – 红牛〔丹尼尔·里卡多 vs 麦斯·维斯塔潘〕 – 全场多
圈激烈对决,两人多次互超。直线上维斯塔潘先小幅假动作,再回中线。里卡多在强尾流
下,前翼瞬间失去下压力,制动效率下降,来不及减速撞上车尾,双双退赛。
○2017年阿塞拜疆大奖赛 – 印度力量〔塞吉奥·佩雷兹 vs 艾斯特班·奥康〕 – 安
全车退场后,奥康在2号弯外线加速超车,培瑞兹在内线略微失控滑向外侧,两车碰撞。
培瑞兹悬吊严重受损退赛,奥康虽继续比赛,最终因车损掉分。
○2019年巴西大奖赛 – 法拉利〔赛巴斯蒂安·维特尔 vs 夏尔·勒克莱尔〕 – 勒克
莱尔在第一弯超越维特尔抢回位置。直线上维特尔立刻用尾速反超,两车几乎并排,维特
尔车身轻靠右,两轮轻碰,勒克莱尔悬吊断裂,维特尔爆胎,双双退赛。
|调校差在哪?|
F1的调校就像名厨料理:空力、机械、轮胎、场地条件四味都要调料。每条赛道都是一
张新的菜单,任何一味失衡,最后端上桌的圈速就会走味。单圈时间=直线时间 + 弯道
时间,调校就是不断找出黄金切点:让车子在弯里抓得住、直线也冲得快,同时让轮胎、
煞车都待在最佳温度。
另外,调校真正能动手的时间“只能在周五周六”,直到排位赛开始前截止;一旦进赛
车封存区(Parc Fermé),就如同“封印”了。上场前如果车队再改动,正赛就会罚从
维修区出口起跑(因安全理由更换同规格的零件可不罚)。
为什么要“一站一调校”?
想像你是环游世界的米其林三星主厨:同一只龙虾,在日本得做味噌汤,到了西班牙就
要变成海鲜炖饭;F1工程师面临的情境极其相似 ── 新赛车进到(今年)没跑过的赛道
,虽然会先用模拟器建立Baseline参数,但仍须现场逐步修正调校。因为赛道布局就像料
理主题各异,气温、沥青就像调味比例,这道菜必需细致的全面调整、在练习赛中试错,
才能在当地符合米其林三星的最高标准:
○空力套件(Aerodynamic Package)
.前翼角度:〔掀高|前轴抓/风阻增〕←→〔压低|直线快/前抓弱〕
.鼻锥角度:〔抬高|底流强/前阻增〕←→〔压低|前轴抓/底流减〕
.尾翼天平:〔立起|后轴稳/尾速慢〕←→〔放平|直线快/尾抓弱〕
.引擎散热:〔开大|冷却足/风阻增〕←→〔缩小|空力顺/温度高〕
○机械设定(Mechanical Setup)
.悬吊几何:〔外倾大|弯中贴/直线耗胎〕←→〔外倾小|直线均磨/弯抓弱〕
.悬吊杆位:〔抬高|抗侧倾/重心高〕←→〔压低|重心低/抗倾弱〕
.减震阻尼:〔调硬|回弹快/颠簸大〕←→〔调软|吸震服贴/支撑弱〕
.车身姿态:〔降低|弯道快/易触底〕←→〔提高|直线快/弯速慢〕
.前后配重:〔前重|煞车稳/转向笨〕←→〔后重|入弯灵活/前抓弱〕
.煞车散热:〔开大|长效稳/升温慢〕←→〔缩小|单圈升温快/热衰快〕
.轮胎气压:〔打低|抓又黏/滚阻大〕←→〔打高|滚阻小耐久/抓地弱〕
.防倾杆刚度:〔加硬|侧倾小/颠簸增〕←→〔放软|路感服贴/侧倾大〕
.离合咬合点:〔调高|爆发强/易熄火〕←→〔调低|起步平顺/加速慢〕
.角弹簧硬度:〔硬簧|高速稳/低速硬〕←→〔软簧|低速抓地/高速飘〕
○动力与能量(Power-Unit & Energy Management)
.油门映射:〔直接|动力即时/易打滑〕←→〔缓和|出力柔顺/反应慢〕
.油门曲线:〔敏捷|扭矩立现/尾滑大〕←→〔平滑|牵引稳定/扭力迟〕
.煞车平衡:〔偏前|直煞稳定/前易锁〕←→〔偏后|入弯灵活/后易锁〕
.煞车迁移:〔迁移大|弯中稳定/脚感差〕←→〔迁移小|曲线一致/弯煞弱〕
.ERS混合模式:〔混合高|全程出力强/易过热〕←→〔混合低|续航耐久/扭力弱〕
.ERS放电曲线:〔早放|前段猛爆/后段乏〕←→〔晚放|后段续航/前段弱〕
所有调校,都是在多种极端之间拉锯:一边是极致的下压力与抓地力,另一边是更低的
阻力和直线速度;一边是敏捷的动态反应,另一边是更平顺、宽容的稳定性;还有一边是
激进的胎温管理,另一边是长距离的耐用一致。工程师的难题,就是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
方向里,耐心摸索出中间那个狭小的“甜蜜点”,既能榨干赛车的性能,又不至于在赛道
温度、胎压或风向稍有变化时立刻崩盘。
一台顶尖的F1赛车,调校窗口(Setup Window)往往也很大,无论是街道赛的连续低速
弯,高速弯道的强大下压力需求,还是酷热与低温带来的轮胎温度波动,都能自如应对,
从容驶进理想的工作区间,几乎整季不曾露出明显弱点。工程师只要把设定调在大约的范
围内,就能让车辆发挥出八九成以上的性能。例如2023 Red Bull RB19,只要调一点点,
车就会在状态。
反之,调校窗口狭窄的车,就像踩在钢索上行走,每一个设定都必须锱铢必较,稍微偏
离理想条件,轮胎抓地、悬吊动态或空力平衡就瞬间失衡,性能从巅峰直接跌入谷底。天
气骤变或赛道温度下降,车辆就可能立刻失去抓地力,表现起伏如同云霄飞车,车手只能
在不断变化的极限边缘上维持稳定。例如2022 Mercedes W13,要嘛有抓地力要嘛到处都
滑,没有中间值。
调校窗口大:
.对赛道温度、风向、抓地力、胎压、燃油负重不那么敏感
.即使没抓到“完美调校”,表现也还有8、9成
.轮胎工作温度范围宽,冷却或过热都比较好控制
调校窗口小:
.只要一点环境改变或胎温偏差,性能就会雪崩式下滑
.需要非常精密的设定,才能把赛车“开进黄金区”
.但如果刚好抓到那个最优窗口,性能可能会非常强大
|分站之间的零部件更换与限制|
F1赛季里,每一个赛车部件都受到严格的技术规定所限制,但只要合乎规则,车队在分
站之间是可以随意更换或调整空力部件的,以适应不同特性的赛道。1练、2练、3练时,
车队都可以更换他们带去现场的、FIA审核过的空力部件,一直到排位赛驶出车库那一瞬
间为止,都能换上去。排位赛车子开出去之后就进入封印监管状态,不可以再更改设定和
性能调校了,甚至连阻尼都不能调整。
这套设定要一直跑完正赛,如果在排位赛之后到正赛起跑前这段时间,赛车又更改了任
何零部件或设定,那该车手就直接罚到维修区出口起步(因安全理由更换同规格的零部件
可不罚)。唯一在正赛中合法允许微调的主要空力,只有前翼的襟翼角度(Front Wing
Flap Angle),因为随着轮胎磨耗、油箱变轻、甚至天气状况改变,车手就需要不同的下
压力平衡。若完全禁止调整,赛车可能会因为转向特性改变而失控。
这些经过FIA事先登记、通过版本检验,能自由更换的部件包含前翼、尾翼、底板、鼻
锥、侧箱导流板、扩散器襟翼、定风翼、导流翼、煞车通风导管等,这些部件的自由更换
通常不会对车辆核心结构或安全产生革命性影响。相对的,碳纤单体壳、悬吊系统、煞车
系统、燃油系统、冷却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等核心系统,由于直接关乎赛车的性能、安全
性与结构完整性,所以更换受到FIA更严格的监管与控制,绝非随意可换。(细节以FIA官
方PDF为准)
而动力单元则有严格配额和罚则,2025年每个车手最多只能使用固定配额:内燃机 4颗
、MGU-H 4颗、MGU-K 4颗、涡轮增压机 4颗、能量储存电池 2颗、中央电子系统 2组、排
气系统 8套。超过就会受罚 = 发车格后退10格,同一部件第二次超额就退5格,不同部件
的罚则可以叠加,最多就是从维修区出口起步。
车队有时会“策略性”在“罚则影响较小”的赛道更换动力单元,接受处罚:例如在预
期容易超车、或对车辆设定要求较低的赛道,就会选择在那站受罚,以保证接下来重要分
站的零件可靠性。这是赛季管理的艺术。有时车队会评估该分站的积分价值,如果某场的
得分机会不高,或是有其他车队的积分压力较大,车队可能会选择“牺牲”这一场的排位
,来为后续的关键战役储备资源。
所以赛季中后期在超车机会多的赛道(如比利时站、巴西站),常常会有多支车队都选
择更换动力单元,很多车手罚退,因为比较有机会追上去。有时候,车队会在比赛周末发
生事故或技术故障后,趁机一次性换掉更多元件,把处罚吃满,避免未来重复小罚。
至于F1赛历中,8月左右的固定休整期“暑休”(Summer Break)并不是给各车队补强
零部件、也不是用来备战下半季的喔!而是让车队和赛事相关人员有机会休息,避免过度
劳动。根据FIA的体育规则,每支车队必须在暑休期间执行一个连续14天的强制关闭期,
严格禁止从事任何跟赛车性能有关的工作(包括设计、研发、制造、测试),连收发电子
邮件都不行。(只要不涉及性能开发,车队的公关、市场行销、行政部门可继续运作,必
要的车辆维护或保养活动也能做,但要跟FIA报备)
暑休期间看似平静,但往往也是F1暗潮汹涌、影响未来赛季格局的重要阶段,许多车手
合约、人事异动等劲爆新闻都是在暑休期间炸出来的。因为这段空档已经有了充分的赛季
评估依据,不用比赛、不能研发,但合约谈判和人事布局的讨论并没有禁止,所以车队和
车手双方都可以专注于讨论合约条款,或是做出关键的决策、进行人事异动。
|胎耗与保胎|
影响轮胎磨耗的主要变因,包括前后轮中轴线的几何定位、座舱 + 内燃机重心的前后
垂直分布(影响负荷转移特性)、悬吊几何参数(外倾角、主销倾角、束角、俯仰角、侧
倾刚性)、轮胎的负荷敏感性、簧上簧下重量比例、动态工况下重心转移量(Load
Transfer),以及空气力学下压力的施加点与强度。这些参数综合决定了轮胎在不同工况
下的接地压力波动、胎面温度分布、橡胶疲劳循环、胎面剪切应变及滚动阻力特性,最终
都会影响轮胎性能衰退曲线跟使用寿命。而这种各自擅长的情况每年都在变,这就是工程
研发的精妙之处。
至于经常听到的名词“保胎”(Tyre management),就是保护轮胎、延长使用寿命的
驾驶技术。说白了就是一门“控热”的精细工程:车手出弯会提早升档,让动力温和释放
,减少后轮打滑生热;入弯则先收油滑行,再晚一步制动,把多余热量散掉。过弯时打方
向盘像画弧线而不是猛拧,减少横向滑移,用最小偏航角通过弯心。长直线上,他们会暂
时退出前车尾流、挪动线路,利用高速冷气流为胎面降温。差速器锁定与煞车平衡则随时
微调,使前后轮均分动能与温度。工程师藉胎内传感器即时监控温度与胎压,视情况要求
车手放慢节奏或切换较柔和的动力模式。整套操作既维持竞速,又把轮胎寿命延伸到策略
需求,是非常细腻、要沉住气的顶级驾驶管理。保胎不是大幅放慢,而是在高强度下精算
能量、热度与抓地,延续轮胎的战斗力,一圈圈都踏在极限钢丝上。
一次换胎动辄花费20~25秒赛道时间。如果车手能把旧胎撑久,少进一次站,就等于免
费赚到全场半条直线的距离。保胎技术因此成了战略胜负的关键砝码(例如2021年美国站
的维斯塔潘)。
来举一个保胎耐久的案例:
2022年澳洲站,阿尔本完成了一次令人惊讶的轮胎耐久战。他从第20位起跑,全程使用
同一套硬胎(C2),一口气跑了57圈,直到比赛最后一圈,为了符合规则才去换胎,这在
当代F1非常罕见。原本硬胎被认为顶多只能撑50圈,但他靠着精准保胎和稳定节奏,把这
套轮胎用到极限。随着燃油减少,车重变轻,胎温一直维持在理想范围,轮胎压力和磨耗
也逐渐稳定,让他后半段还保持着竞争力,甚至还有抓地力可以提升圈速。最终,阿尔本
从最后一位追到第10名,斩获宝贵的积分。这场比赛成为近年F1最经典的硬胎耐久案例,
连倍耐力官方都坦言“我们自己都没料到硬胎能撑这么久”。
|总部战情室|
每个人都喜欢超车,但很多比赛的关键时刻是来自维修区,而不是驾驶舱里。不少画面
上乍看平淡的比赛,其实台面下有着暗潮汹涌的策略角力。一般来说,在正确的时机换一
套新轮胎,意味着出站后的单圈时间会更快。若选在错误的时机,则比赛成绩往往不理想
。要获得一场胜利,需要赛车、车手、策略这三者结合,所以还是需要看得见场上全局的
车队来做计算与分析。
每支F1车队除了在维修区的指挥站负责掌管前线,后方都还有一个作战中心 ── 战情
室。每个车队的配置不同,但通常都有:
.巨幅多萤幕墙(显示车辆状态、圈速、排名、天气雷达)
.高效能服务器(分析模拟软件、多情境同步运算)
.专属高速网络(比赛数据毫秒等级同步、云端备援通道)
.多线通讯系统(跟现场指挥站及FIA保持联系、战略可视化)
顶级车队都有怪兽级的变态算力。想像一下,在英国的战情室,萤幕一字排开,工程师
们盯着跳动曲线;正在日本铃鹿赛道上的赛车刚驶过计时线,远端立刻把进站窗口、轮胎
磨耗、天气跟安全车机率全塞进模型里算 ── 例如麦拉伦车队每秒能跑30万种剧本,而
红牛车队靠Oracle Cloud一个周末冲出数十亿次模拟,随时能云端爆量、把算力拉满,然
后将结果浓缩成“Plan A/B/C” + 风险系数秒传回赛道边的指挥站。这可以瞬间排序
出总耗时最短的剧本,等于用运算换取时间、用时间抢夺胜利。
每支车队总部的战情室是F1最独特的区域之一,这里简直像NASA任务控制中心一样,房
间里有性能工程组、空气动力组、数据分析组、运算模拟组、比赛策略组、气象监测组、
情报监控组和通讯组等等,他们的研究主要会覆蓋以下因素:
○轮胎与圈速
.轮胎温度/退化/寿命(队友 + 竞争对手)
.剩余可用轮胎(新胎/旧胎)
.预估新胎圈速与退化
.比赛位置/计时段成绩
.轮胎细节、圈速(他队)
.轮胎磨损模型(倍耐力的轮胎磨损曲线)
.预期圈速模型
.赛道演变预测
○策略计算
.可行策略组合(一停/两停/三停)
.同圈多车进站是否导致排队
.理论最佳策略(观测/建模)
.瞬时相对时间轴(预测出站交通、计算窗口)
.预测竞争对手对我方策略的反制行动
.虚拟单圈模拟/赛道模拟
.比赛剩余圈数
.预期最佳名次
.安全车或VSC机率 + 应对措施
.Monte Carlo模拟(大量随机事件模拟策略成功率)
○赛车与驾驶数据
.赛车传感器与设定
.载油量
.即时油耗率
.车手反馈
.驾驶技术与保胎能力
.异常侦测(潜在车辆故障趋势)
.赛车性能、空力效果、轮胎即时虚拟模型
○比赛动态与监控
.FIA控制中心消息(包含DRS启用或禁用、各种旗号)
.天气监测与预报(包含全场降雨、局部降雨、积水或干燥情形)
.API数据流
.赛道温度
.沥青摩擦力
.橡胶颗粒累积量(抓地力系数提升)
.违例情况(含他车)
.碰撞事故
.多镜头画面同步监测赛道异常(例如碎片)
○情报与对手监视
.GPS全场数据
.无线电听取(纪录内容、判断意图、破解暗号)
.往年比赛暗号库
.他队策略与节奏
.维修区现场影片检视
.往年历史数据
○心理与行为推测
.车手行为趋势(是否倾向防守、积极超车)
.车手稳定性指标
.对手是否出现失误(推头、锁死)
○事件反应脚本
.预先制定的“If X then Y”事件表(安全车、雨势加大)
.应变计画矩阵
这些数学模型考虑了所有因素,并交由超级电脑运行惊人的模拟量,得出进站的最佳时
机,以及进站总体上能带来多少好处,战情室再向首席策略工程师(或赛事策略主管)不
断传递这些讯息(基本上是一眨眼之间就传到比赛现场)。策略工程师会根据这些数据和
资讯,加上自己的判断和直觉反应,找出最合适的窗口来执行取胜策略后,由比赛工程师
经由无线电联络车手进站。但工程师给出的策略不一定都是完美的,有很多灰色区域无法
非常准确的建模,所以也常听取车手的意见,甚至可能会交由车手决定合适的轮胎和窗口
。
分工流程范例:
1 气象组发现10分钟后有云雨带 →
2 策略组立刻跑“下雨进站”模拟 →
3 性能组提供目前轮胎磨损 →
4 情报组观察对手是否准备雨胎 →
5 通讯组汇整以上资料,送到Pit Wall报告→
6 最后由现场的策略主管拍板决定
此外,策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子的表现 —— 车越强,能用的战术选择就越多;车越
差,能用的选项就越少,你就被迫去冒更多的风险。之所以那些具有优势的顶级车队,往
往能把策略“做到刚刚好”,就是因为他们有本钱“先观望对手,再决定如何应对”,而
不用急着主动出击。相反,慢的车队几乎都得主动尝试一些截然不同的策略,而且还得运
气好、执行得完美,才能成功往前爬。
|进站策略案例|
举个例,2022年阿布达比站,法拉利和红牛之间的战术博弈:当勒克莱尔打算要跑一个
“延迟进站”时,法拉利就使出了“幻影进站”,维修站团队抱着轮胎出来布局,成功诱
骗当时领先的红牛车手佩雷兹提前进站(因为害怕不换胎就会被翻)。勒克莱尔随即留在
场上跑唯一的一停,而被骗去二停的佩雷兹虽然最后阶段快速追近,仍因额外一次进站的
时间损失,最终以1.3秒之差,未能实现超越。由此可见,车队间的博弈就在你来我往的
进站抉择中展开。
在两队速度极为接近、胶着拉锯时,通常都会采用相反战术来博取胜机,像是“敌进我
就不进”、“敌不进我就进”这种策略。谁先动手进站,就给了对方一个选择“镜像反操
作”的机会。例如 ——
2021年法国站,奔驰与红牛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策略对决。比赛起跑后,汉米尔顿领先,
维斯塔潘紧追不舍,双方速度几乎一样。红牛先使出“幻影进站”,不过奔驰并未上当。
随后,红牛选择主动提前进站,让维斯塔潘换上新胎发动攻势,而奔驰则采用“敌进我就
不进”的策略,让汉米尔顿再多跑几圈,赌一停到底。比赛后段,红牛经过精密计算后再
度进站,维斯塔潘用更新的轮胎猛追,每圈快1秒左右,最终在倒数第二圈完成超车,赢
得比赛,是教科书式的“二停奇袭”。
|经典雨战案例|
F1历史上有许多令人难忘的雨战名局,正因为恶劣天气往往造就意想不到的剧本:
.1996年摩纳哥站:豪雨让这场街道赛仅有3部赛车完赛,众多强者撞车退赛,最终中游
车队Ligier的奥利维耶·潘尼斯爆冷夺冠。雨天混乱催生了F1史上最经典的冷门之一。
.1998年比利时站:大雨中静态起跑引发首圈11车连环大撞,比赛长时间中断。混乱雨战
中,并非当年强权的乔丹车队双双突围,拿下队史首胜,击败法拉利与麦拉伦等劲旅。
.2008年意大利站:雨水打乱强队节奏,年仅21岁的塞巴斯蒂安·维特尔驾驶小红牛赛车
从杆位出发一路领先,成为当时F1最年轻的分站冠军。在传统强队林立的蒙札主场,二线
车队居然雨中称雄,震惊车坛。
.2008年英国站:汉米尔顿在大雨中上演经典一役,以领先一圈以上的巨大优势夺冠(几
乎将全场套圈),展现顶尖雨战实力。这场比赛被誉为汉米尔顿生涯代表作之一。
.2011年加拿大站:暴雨导致比赛中断两小时之久。重新起跑后事故频传,全场共六度触
发安全车。麦拉伦车手詹森·巴顿在经历五次进站 + 一次罚通过维修区后,从最后一位
狂飙逆转,在最后一圈完成致胜超车,戏剧性地赢得冠军。
以上种种经典雨战证明,恶劣天气往往带来“神仙打架”:实力再强的车队车手也可能
阴沟翻船,而中下游队伍若抓住机会也能一战成名。也难怪雨战中的夺冠英雄(如“雨神
”艾尔顿·冼拿的1984年摩纳哥站、舒马克的1996年西班牙站、维斯塔潘的2016年巴西站
等)都会被车迷永远铭记。顺便来回顾一下维斯塔潘封神那一站:
2016年11月13日 巴西大奖赛
当天比赛在圣保罗英特拉格斯赛道举行,天降暴雨,能见度极差,赛道积水严重,安全
车五度出动,两次红旗暂停。比赛中期,维斯塔潘从外线来了个惊天一超,以极不可能的
疯狂路线跟速度超掉罗斯伯格升至第2位(罗斯伯格:WTF?!),之后还上演一记神奇救
车,这时全场就已经感受到他恐怖的湿地能力。
然而红牛车队后来赌错了半雨胎,结果雨势加大,完全失去抓地,被迫再进站改回全雨
胎,掉到第16位。这时他展现冷静与洞察,安全车期间,其他车手只是顺顺往前,而维斯
塔潘却主动驶到赛道各区域,刻意到外线或内线去“踩一踩”,测试不同路面牵引力,等
于是“用安全车时间做物理实验”,先在脑海中建立“抓地力地图”。
比赛重启后,他已经完全掌握最理想的煞车点与出弯路线,短短16圈完成超过十次超车
,每圈比对手快1到2秒,一度连转播镜头都跟不上他,从16位一路冲上第3名,许多超车
都是在积水深的外线完成。这场比赛让他被F1官方和媒体誉为“史诗级湿地驾驶”,也奠
定了他“雨战天才”的声誉,成为F1近代最经典的雨中逆袭之一。
|天气对策略的影响|
天气瞬息万变时,车队的策略判断变得尤为关键。轮胎选择与进站时机可能决定胜负:
全雨胎跟半雨胎的性能差异巨大,而何时换上干胎(光头胎)更是场上博弈的焦点。一旦
赛道处于半干半湿的尴尬状态,车队就必须依靠气象雷达的即时预报,再结合车手回报路
面状况,做出那一秒之差的关键判断。偏差即使只有一两圈,也可能从领先变成垫底,让
即将到手的胜利化为乌有。
这边举两个例子 ——
.2021年俄罗斯站:比赛末段天降小雨,领先的诺里斯自己赌不进站,坚持用磨损的干胎
应对雨势,保持领先,奔驰车队则果断召进汉米尔顿换上半雨胎。不料雨势急遽加大,诺
里斯在滂沱大雨中打滑冲出赛道,把近在眼前的首冠拱手让出,汉米尔顿则靠着正确的换
胎决策,成功逆转夺胜。赛后诺里斯对错失冠军懊悔不已,直到三年后才拿下首冠,这起
事件也凸显了瞬息万变的天气对决策影响之大。
.2023年荷兰站:天气变化频繁,赛前是阴天和间歇小雨,车队都认为雨会很快停,通通
用干胎发车,但起跑后仍阴雨湿滑,部分车手的圈速马上掉。红牛判断雨势可能会持续,
让维斯塔潘提早换半雨胎,取得领先。相反,奔驰和法拉利对于要不要进站却犹豫了,损
失时间掉到中段。其他车手也因赌不到雨停,被迫进站补救。最终,维斯塔潘凭稳定节奏
和车队一开始的正确策略,在主场夺冠,其他主要对手则因判断失误无法威胁他的位置。
除了轮胎,车辆调校在特殊天气中也很重要。雨天时,车队常为车手调整较高的车身高
度和较软的避震,以提高抓地力和排水性能;而在强风天气,工程师可能调整空力配置来
保持车身稳定。极端高温则考验赛车的散热和轮胎耐热性,极端低温则使轮胎更难升温、
煞车系统效率下降。可以说,天气条件渗透到比赛的每一个细节:从车手视线、体能消耗
,到车辆轮胎磨损、引擎散热策略,都需要因时制宜。正因如此,F1车队都配备专业气象
团队紧盯天候,模拟各种场景预案,务求在老天变脸时做出最佳反应。
这也是F1最迷人的地方:就算你有最快的赛车、最强的车手,当云层压顶时,仍得和变
幻莫测的天空博弈。
|F1的近代历史轨迹及经典|
(这段是前阵子回复版上车友的内容扩展)
经典王朝与历史轨迹
.2005年|雷诺崛起,阿隆索凭稳定发挥与精准战术,成功击败“车王”麦可·舒马克
,是当时最年轻的世界冠军,推翻法拉利长达五年的红色王朝,象征世代交替。
.2006年|阿隆索再次与雷诺携手称霸,舒马克虽仍有爆发力,但面对阿隆索的成熟稳
定战术,只能屈居亚军。法拉利虽仍展现速度,但阿隆索已完全掌握优势,确立了新王地
位。
.2007年|麦拉伦内斗,菜鸟汉米尔顿与两届世界冠军阿隆索在同队展开惊人对决,矛
盾到极点。麦拉伦也爆出间谍门,非法收集和持有法拉利车队资料,被判取消赛季所有车
队积分及1亿美元罚款。最终奇米·雷克南以1分差距击败麦拉伦双雄,他至今仍是法拉利
的最后一位车手冠军。
.2008年|最后一站巴西,费利佩·马萨率先冲线后只当了30秒的世界冠军,因为汉米
尔顿在最后一圈超掉丰田的提摩·格洛克,积分刚好超过马萨,以1分之差成为史上最年
轻世界冠军。
.2009年|本田退出后由罗斯·布朗以1英镑接手成立布朗GP,巧妙钻了规则漏洞,靠“
双层扩散器”技术碾压全场,詹森·巴顿前半季连胜奠定夺冠基础,这支缺钱的黑马队伍
隔年变成奔驰车队。
.2010年|开始禁止赛中加油。红牛(维特尔、韦伯)、法拉利(阿隆索)、麦拉伦(
汉米尔顿)四人争冠,最后一站阿布达比维特尔意外逆转封王,成为史上最年轻世界冠军
。
.2011年|加入DRS(可变尾翼机构),在规定的DRS区咬进前车1秒内可打开,超车更容
易。倍耐力也取代了普利司通,成为单一轮胎供应商至今。红牛开始主宰F1,维特尔包揽
了大部分杆位和胜利,提前几站就锁定了年度冠军。
.2012年|是混乱的一年,前七场出现七位不同的冠军。红牛的维特尔虽实力强,但赛
车可靠性和战术偶有问题,法拉利的阿隆索靠着精准策略与稳定驾驭,多次拿下高分,几
乎迫近冠军。巴西收官战下雨,阿隆索拼到最后还差一点点,维特尔成功完成三连霸。
.2013年|红牛彻底碾压,在空力与机械设定上几乎无懈可击,赛车可靠性极高,让对
手无法追分。马克·韦伯虽然多次帮助队伍夺分,但维特尔的主导地位更明显,尤其是维
特尔在下半季狂飙九连胜,完成了车队及车手四连冠。这年也是红牛第一个王朝的尾声。
.2014年|进入V6涡轮混动时代,每位车手启用永久性的比赛号码,退役两年后该车手
的号码才会释出。这年也引入超级驾照的扣分系统作为惩罚措施,扣完12分禁赛一场,扣
分一年内有效。奔驰凭超强引擎技术优势开始一骑绝尘,汉米尔顿与罗斯伯格表面笑笑其
实已开始打心理战,最终汉米尔顿夺冠,开启奔驰霸权。
.2015年|开始引入虚拟安全车制度。奔驰继续横扫F1,汉米尔顿再次击败罗斯伯格,
成为三届世界冠军。法拉利有了维特尔转队加入,偶尔能挑战奔驰,但车辆动力与可靠性
仍落后,战术上也屡出失误,整季无法稳定追分,还差一大截。
.2016年|红牛虽然仍是主流强队,但受限于雷诺动力可靠性不稳,整季无法威胁积分
榜。法拉利也缺乏一致的竞争力,轮胎管理与战术仍不如奔驰。罗斯伯格则展开了一个极
度专注的赛季,把握住所有机会和运气,拼尽全力硬刚队友。最终击败汉米尔顿,拿下生
涯唯一冠军,随后震撼宣布退役,号称15冠王。
.2017年|美国的自由媒体集团(Liberty Media)收购F1,进入全球化新时代。红牛依
然受限于雷诺动力,而法拉利总算能跟奔驰正面交锋了,维特尔开季之后还领先。但夏休
过后奔驰发力,法拉利也出现失误,汉米尔顿再度夺冠。
.2018年|加入Halo保护架,并终结Grid Girls传统,改为Grid Kids。这年赛季几乎复
制2017的故事,维特尔仍有机会,但关键失误加上法拉利荒唐战术,而奔驰内部队友合作
良好,策略稳健,汉米尔顿继续封王。
.2019年|Netflix开播《F1:飙速求生》爆红,带进大批新粉丝。倍耐力取消"彩虹胎"
,改用白、黄、红色,分别对应硬胎、中性胎和软胎。奔驰继续主宰,汉米尔顿毫无悬念
的夺冠。红牛受够不可靠的雷诺动力,改跟本田结盟,维斯塔潘崭露头角,抢下3个分站
。但红牛自此也开始出现二号车手跟不上的长期问题。
.2020年|F1的商业模式更加成熟,结合数位媒体内容,全球粉丝与品牌曝光同步增长
。F1的商业价值明显提升,包括所有F1车队的市场估值都翻了一倍。但因遭遇全球新冠疫
情而延后开季,赛程缩短,汉米尔顿依旧无敌,夺下第七冠,追平舒马克的纪录。
.2021年|开始设立车队预算帽制度。今年诞生了史诗级大战:汉米尔顿 vs 维斯塔潘
。两人全年激战,争议连连。双方积分打平,以369.5分进入收官战,因赛会争议性的安
全车,维斯塔潘在最后一圈逆转夺下生涯首冠,开启红牛第二个王朝。
.2022年|进入新规空力时代(地面效应回归)。奔驰端出大胆的“零侧箱”设计震惊
全场,但其实开发方向错误,表现严重退步。法拉利开季猛,但战术和失误毁掉全季,积
分榜被红牛完全掌控,维斯塔潘提前锁定冠军。
.2023年|红牛延续地面效应优势,空力效率进一步提升,完全垄断各分站,RB19堪称
最强火星车,维斯塔潘近乎全胜,只有新加坡一站因找不到抓地力才没拿下。这是一个经
过几站之后就毫无悬念的赛季,但麦拉伦的MCL60历经谷底反弹,经过几次成功的季中升
级后,展现出全能车的潜力。
.2024年|红牛表现下滑,RB20在空力和轮胎管理上出现小幅落后,与麦拉伦、法拉利
争抢车队冠军位居下风。诺里斯多次缩小积分榜差距,原本有望追上逆转,但维斯塔潘最
终仍拿下个人第四冠,巩固了新世代王位,麦拉伦则夺下车队冠军崛起。
.2025年|红牛技术与管理人才流失、领队换人、RB21失衡、二号车手问题自2019年起
仍未解决,导致统治力全面转移到麦拉伦双雄手上,不过维斯塔潘仍惊奇抢下多个分站冠
军。《F1电影》全球院线热映,进一步大增新的粉丝群,并吸引了部分老车迷重新关注。
惊世事故
1976 德国纽柏林 – 尼基·劳达火烧车|失控撞车起火,头部大面积烧伤毁容、肺部
也灼伤,奇蹟般在42天后重返赛道。
1994 圣马力诺 – “车神”冼拿殒命|先是拉岑伯格在排位赛丧生,隔天正赛冼拿又
高速上墙,零件击穿安全帽致命,震惊全球。
2007 加拿大 – 罗伯特·库比卡大撞车|高速冲撞水泥墙,赛车翻滚解体,奇蹟只受
轻伤。
2012 比利时 – 罗曼·格罗斯让起跑大撞车|格罗斯让撞上汉米尔顿,赛车飞越阿隆
索,造成多车连环事故。
2014 日本铃鹿 – 儒勒·比安奇事故|雨中打滑撞上吊车,头部重伤陷入昏迷,9个
月后去世,促使Halo与虚拟安全车制度的诞生。
2016 澳洲 – 阿隆索空中翻滚|阿隆索与古铁雷斯发生碰撞,赛车失控后腾空翻滚,
车体四分五裂,他奇蹟般自己爬出残骸。
2020 巴林 – 罗曼·格罗斯让火球事故|赛车冲撞铁制护栏,断裂起火,格罗斯让奇
蹟逃生。
2022 英国 – 周冠宇翻车|起跑后被撞翻,颠倒冲进护栏再翻滚,幸好Halo救命。
☠红牛“二号车手”魔咒
从加斯利、阿尔本、佩雷兹、劳森到角田,这些红牛的二号车手们几乎全都被维斯塔
潘海放,这现象不只引爆媒体与车迷的长年论战 —— 究竟是维斯塔潘太猛?还是车队资
源倾斜的太狠?也让“红牛二号车手”成为F1闱场里最有挑战性、压力最大的死亡席位,
搞得只要坐上这个位子,就注定要面对难以逾越的“魔咒”。
|F1车队与车手的无线电通讯|
F1的无线电不是普通对讲机,它是一整套高度专业化的加密数位射频系统,同时具备极
低延迟、抗干扰能力、几乎无法被外界窃听的特点。每支车队都会被分配到一个非常精确
的无线电频率,就像电话号码一样,通话时不会跟其他车队混在一起。为了比赛的公平与
安全性,FIA有权力监听并录下所有车队完整的无线电通讯,并由世界转播部门挑选片段
,公开播出。
在比赛转播时,常常会突然插入一小段车手跟车队的无线电,可能是“Box, box!”,
也可能是某个车手爆粗口抱怨车况或轮胎。对新手来说,这有时听起来像噪声,甚至不知
道为什么导播要特地播出来。可真正懂的人会知道,这些声音往往比单纯的直播画面更能
揭露比赛的暗潮汹涌。
官方直播只会公开部分无线电,而且都是经过延迟筛选、脏话消音后才播出,所以你在
电视上听到的无线电,其实是几分钟之前的片段。这是很重要的小技巧:不要以为转播无
线电一定代表即时状况,它常常只是为了让观众更有戏剧感才播,有时战术已经被改变但
还没公开。
无线电经常也是比赛战术的一环,每句话都有玄机。例如伪进站讯息诱导对手做策略上
的回应,就是典型“进站之前假呼叫”+“轮胎状况询问”来混淆对手的战术。如果能抓
到“什么话该当真、什么话是烟雾弹”,看比赛就会更有趣。无线电内容通常涵盖:
①进站呼叫:上面提过,就是“Box, box!”,但也有可能是喊给对手听的,实际上却没
进站,用来欺敌。
②安全提醒:像是“Yellow flag in Turn 3”表示3号弯有事故,已出示黄旗,车手要准
备减速。
③赛道状况:关于出动虚拟安全车、安全车、红旗等赛会管制指令。或是几号弯有碎片,
要车手特别小心等等。
④战术代号:常听到的“Plan A”、“Plan B”,这其实就是完整战术包的暗号,避免被
其他车队预判进站策略。
⑤设定调整:例如“Strat mode 5”或“Engine mode 7”,这是在通知车手切换动力输
出或能量回收的模式。
⑥能量管理:工程师会提醒车手在哪个弯要提早松油入弯,或是在特定路段充电,要求车
手精算油量或电池能量。
⑦对手动态:工程师会即时告诉车手前后的车距秒差,或竞争对手已经进站换胎等等,帮
助车手掌握战局。
⑧队友状态:车队也会在必要时告知车手队友的状况、跑法,正在用旧胎、正在全力推进
、圈速或差距变化等等。
⑨比赛暗号:有些车队会用“Default 0-3”这类神祕暗号。如2013年“Multi-21”就是
红牛的“队内顺位指令”。
⑩车况回报:车手如果说“No power”或“Something wrong”,留意车队有没有进一步
指示,没有可能就要出事了。
⑪胎况回报:车手会回报轮胎的磨损程度、抓地力感受,车队也会问现在轮胎用起来怎么
样,根据这些回报来做出决策。
⑫天气与路况:例如几分钟后有几级的雨势、赛道正在变干、几号弯还有积水等等,车队
和车手的换胎决策全仰赖于此。
⑬激励与安抚:工程师有时会鼓励、嘉奖车手、也会在混乱时安抚车手,这类通话对于车
手的情绪管理非常关键。
⑭烟雾弹内容:有时候,无线电通话会故意用一些模糊或复杂的词汇,让对手难以完全捕
捉到真实意图。
多留意无线电,它不光能告诉你比赛的战术走向,也能让你更贴近车手的心境、车队的
操盘,抓到更多帮你看懂比赛的线索。这里有几个实用的小诀窍:
1 听到“Box, box” → 代表进站策略要启动了,接下来就看看他附近的对手有何反
应动作,跟或是不跟?特别留心,那一场比赛中,第一次听到了“Box”播出之后,往往
就是所有车队战术全面开打的信号。
2 听到车手抱怨轮胎 → 不要马上相信,这经常是比赛中的心理战。你要看的是工程
师怎么回应,如果工程师只说一句“Copy”而不多解释,往往代表车队已经有更大的盘算
。
3 观察情绪 → 有些车手抱怨连连;有些会开点玩笑;有些则呼吸急促,语气激动;
而有些则是相当冷静,不带一丝情绪。透过语气,能更加感知到车手的压力。
4 观察沉默 → 有时候最可怕的是车队当作没听到。如果车手频繁回报状况,而工程
师却久久不回,往往是代表总部战情室正在拼命算数据,车队忙翻了,局势很紧绷。
5 注意“Pace”的讨论 → 当工程师和车手频繁讨论“Pace”(单圈速度)时,通常
是车队正在评估目前的竞争力。可能关乎进站时机、轮胎选择,甚至是后续的战术调整。
6“Stint”的长短 → 无线电里常会提到“Stint”,指的是一套轮胎跑的圈数。了
解一个预期圈数之后,就能判断车队是不是打算要采取更激进的一停或多停策略。
7“Target”的数字游戏:你偶尔会听到工程师对车手说“Maintain a two-second
target on the car in front”(与前车保持两秒的目标时间)。这个“目标时间”并不
是随便说说,它背后是车队精密的计算。他们可能在等对手轮胎衰竭,或是为后续策略铺
路。车手这时就要执行一项极其精准的驾驶任务,不能快也不能慢,堪称 “步步为营”
。
作者:
zxc84760 (TaeNy)
2025-09-16 20:29:00推
作者: skie625 2025-09-16 20:36:00
推 超详细
作者:
hhpsjoe (Chia)
2025-09-16 20:37:00这篇好详细 推
作者:
jk189 (扫地憎-法号两津)
2025-09-16 20:38:00推
作者: TweLVe1228 2025-09-16 20:42:00
推 你真的好猛 现在能看懂比赛在干嘛都是靠你的文章谢谢
作者:
NaaL (Skyline)
2025-09-16 20:55:00太强了!而且为新手解释得深入浅出,感谢感谢
作者:
yinyang102 (ã„ã‚“ã„ã‚“ãˆã‚“)
2025-09-16 20:57:00推推
作者:
hunterw (hunter)
2025-09-16 20:58:00推
作者:
a62005 (a62005)
2025-09-16 21:04:00推
作者:
gaplife (嘎普拉夫)
2025-09-16 21:04:00推
作者:
OSDim (I'm So Sorry)
2025-09-16 21:05:00你的分享让观赛更精彩,谢谢热心版友
作者:
CJYen (C.J)
2025-09-16 21:07:00哇靠…呕心沥血
作者:
gully (沟鼠)
2025-09-16 21:13:00推
作者: LIEN2021 2025-09-16 21:14:00
大推专业好文
作者:
shanjie (山羯)
2025-09-16 21:22:00推推推
作者: Kevin29 (kevin29) 2025-09-16 21:33:00
太专业了
作者: angelghost (冷静的热情) 2025-09-16 21:35:00
大推大佬深度专业文!
作者:
white08 (阿坤)
2025-09-16 21:41:00这个超猛 精华有这篇吗
作者:
kizz (fdsaf)
2025-09-16 21:50:00这....根本是超级大补帖 ....
作者: we19830 (cris) 2025-09-16 21:51:00
推!
作者:
max13124 (xlarge)
2025-09-16 21:59:00推推
作者:
Rosor (我就是城武 别再问了)
2025-09-16 22:00:00这版看过最详细的文章 好精彩
作者: hsuben0810 (NJSnvd) 2025-09-16 22:00:00
推
作者: Luka7777 (小缘) 2025-09-16 22:07:00
推
作者:
newdog (gogo)
2025-09-16 22:37:00推
作者:
Pixis (说好不摆烂)
2025-09-16 22:41:00大推讲解!很敬佩F1车队后面默默努力的crew
作者: fgh549971 (嘎) 2025-09-16 22:41:00
大推深度专业好文!
作者:
Pixis (说好不摆烂)
2025-09-16 22:42:00果然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运动
作者:
amnotu (白告)
2025-09-16 22:43:00m文了啦
看你要怎么解读复杂 规则最复杂的应该是棒球 很大比例靠规则组成的运动
作者:
karkkunt (Pinocchio)
2025-09-16 22:46:00wow
作者:
bigmax 2025-09-16 22:57:00推推
作者: justptt978 (ptt978) 2025-09-16 23:01:00
超清楚 大堆 感谢大推
作者:
ajfever (Always Reds)
2025-09-16 23:09:00推推
作者:
Kuristing (Kuristing)
2025-09-16 23:10:00推
作者:
TDKnight (出没高谭版)
2025-09-16 23:19:00好文推推
作者: reallen 2025-09-16 23:48:00
推
作者:
hk568568 (Allen820714)
2025-09-16 23:50:00推推
作者: pan92 2025-09-17 00:01:00
推
作者:
minikai (一肚子拐)
2025-09-17 00:04:00好文,推推
作者:
TKW5566 (56王道)
2025-09-17 00:18:00好文
作者: srp (加油) 2025-09-17 00:21:00
大推!!!
作者: weekanda7 2025-09-17 00:40:00
推
作者: s5167267 (s5167267) 2025-09-17 01:02:00
太专业了 必须推
作者:
rbmax33 (KeepPushing)
2025-09-17 01:25:00太神了这篇
作者: s8451484514 2025-09-17 01:37:00
太神了
作者: lkjhgfdsa681 (鱼儿水中游) 2025-09-17 02:41:00
大推 优质好文!
作者: NCKUJaneWu 2025-09-17 03:01:00
推
作者:
floraiku (floraiku)
2025-09-17 06:18:00推推推!
作者: sdforce 2025-09-17 06:57:00
推
作者: DkvupEX (DK) 2025-09-17 07:22:00
U质
作者: wewe12341234 (wewe12341234) 2025-09-17 07:35:00
专业好文
作者: whh94013 2025-09-17 08:22:00
推
作者: cpblxwwe ( ) 2025-09-17 08:36:00
推推
作者: pp099419 (狗汁C) 2025-09-17 08:38:00
超推
作者:
DEMO123 (FLY)
2025-09-17 08:52:00推
作者: ham0043 (涵四三) 2025-09-17 08:53:00
只能推了
作者: KL0235 2025-09-17 09:23:00
专业好文 推推
作者:
Wall62 2025-09-17 09:31:00推
作者:
moaice (丸)
2025-09-17 09:55:00这可以出书了飨食天堂
作者: mh631 (苍天之毅) 2025-09-17 09:57:00
看完开头先推 有空补完
作者: peggy0728 2025-09-17 10:18:00
推!!
作者:
ko910493 (人没梦想跟咸鱼有何分别)
2025-09-17 10:26:00推
作者: raysorcer 2025-09-17 11:03:00
超专业 推
作者: frankdn2011 (祖云达斯) 2025-09-17 12:14:00
推,全程跪着看
作者: peaceabm (空空) 2025-09-17 12:48:00
我以为我正在参加F1的说明会
作者: foreseer (动手不动嘴) 2025-09-17 12:53:00
推,跪读
作者: luoo 2025-09-17 13:22:00
好文推
作者: niceray (beautiful mess) 2025-09-17 13:27:00
优质好文
作者:
r781013 (连续出水)
2025-09-17 13:28:00欸不是 看到剩余页数 吓到直接先推再看了
作者: iambacker (为什么要逼我) 2025-09-17 13:52:00
详细推
作者:
kmwace (kmw)
2025-09-17 14:04:00大佬,我想抖内你
作者:
IKhenry (IKhenry)
2025-09-17 14:06:00推推推
作者: ian030501 2025-09-17 14:19:00
Wow
作者:
Mendess (rex605137)
2025-09-17 15:26:00推
作者: narumi150729 (narumi) 2025-09-17 15:43:00
max今年抱怨完后拿杆位算不算一种战术w
作者: vul3xu666 2025-09-17 15:56:00
推!
开赛跑2圈 Max TR:我轮胎没抓地力了(刷紫圈)
作者: givecool0781 (givecool) 2025-09-17 17:00:00
推推
作者: BleedKAGA (:D) 2025-09-17 19:22:00
推
作者: et64292005 2025-09-17 19:39:00
推
作者: Bitsoda 2025-09-17 19:51:00
推
作者:
ahg (等一个人啤酒)
2025-09-17 19:59:00推
作者: IsaacYU 2025-09-17 20:06:00
好文推推
作者:
Busan (Busan)
2025-09-17 20:53:00太专业了吧!
作者:
CGary (下雨天也挺浪漫的)
2025-09-17 21:01:00推
作者: littlelu0725 2025-09-17 21:41:00
推!对新手观赛真的很有帮助
作者: bravo1829 (窗台的盆栽) 2025-09-17 21:43:00
推
作者: m0071205 2025-09-17 22:21:00
推
作者:
bjl (比克)
2025-09-17 22:39:00推爆
作者:
A00610lol (paulhuang)
2025-09-17 22:50:00推一个 竟然还有更新 超猛的真的很神啊 F1参考书的等级
作者: myeolchi44 (Soy) 2025-09-17 23:07:00
我还不推爆!
作者:
Alexi519 (见证家驹的奇蹟!)
2025-09-17 23:44:00先推一个 新手吞得下去那么多东西吗XDD
作者: Nunki (nunki) 2025-09-18 01:05:00
推
作者:
StevenAn (Steven An)
2025-09-18 10:53:00这根本是赛车教科书了
作者:
karlwu 2025-09-18 11:30:00e04不推还是车迷吗 !
作者: kogary (cRAzY) 2025-09-18 11:56:00
推大老整理
作者: kai1989 (阿楷) 2025-09-18 12:37:00
大老详细推 新手先收藏起来拜读
作者:
MaLan (MaNiu)
2025-09-18 13:42:00推
作者:
aquablue (LostStars)
2025-09-18 14:12:00推
作者: tingyi1219 (山城一枝草) 2025-09-18 15:17:00
推详细,顶级优文
作者:
aquaa (我是聪明蛋呀!!)
2025-09-18 15:19:00推
大推 看了您的指南才勉强看懂比赛(虽然也是看了一年还没看完XD
作者:
freeshoot (ID:Sapphire)
2025-09-18 15:58:00大推,这文很强大
作者: HaoPing1119 2025-09-18 17:31:00
推
作者:
blur13 (èªè˜ä½ 自己)
2025-09-18 20:13:00好多资讯
作者:
egduj (同理心是个屁)
2025-09-18 22:09:00超专业的新手文章!感谢整理与分享!
作者: karenchao 2025-09-18 22:09:00
大推
作者:
sayao (Elden)
2025-09-18 23:19:00大推!!
作者: meinkk 2025-09-19 00:55:00
推用心专业
作者:
bossme09 (Mike Yu)
2025-09-19 01:36:00这一定要推
作者:
friberg (NiP_friberg)
2025-09-19 11:29:00太用心了 大推
作者:
iPolo3 (艾POLO衫)
2025-09-19 14:14:00有料
作者:
Yuko300 (300)
2025-09-19 17:32:00留名
作者: shakemina 2025-09-20 06:05:00
超专业详细!
作者:
ReyYJR (changingshadows)
2025-09-20 16:18:00超实用!!
作者: Crusade0099 (十字军) 2025-09-20 20:14:00
推一个
作者:
iPolo3 (艾POLO衫)
2025-09-20 23:30:00笑死 结果阿塞拜疆排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