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代发)冲刺五个月 上榜律师海海心得

楼主: goooodya (gtkjgk)   2022-03-08 19:10:24
>成绩
一试:440分
二试:
宪法与行政法:109.5 (56/53.5)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116.5 (53/63.5)
国文:48
民法民诉一:89.5 (41/48.5)
民法民诉二:81.5 (43.5/38)
商法:75.5 (37.5/16.5/21.5)
海海:60.5 (17/20.5/14/9)
总分581分,律师录取分数530分,海海组排名约65名。司法官未上榜,约差20分,排名349名

>背景
辅仁大学毕业,东吴大学刑法组硕二在学中。大学在校期间因为外务,所以几乎没
有花心力在课业上,虽然有补高点,但也几乎都没去上课。直到大三下决定要考研究所,才
认真读刑法、刑诉。
大三下直到毕业,只有掌握刑法与刑诉,当年有幸应届上榜法研所。因为上榜研究
所过于惊喜,当年度(2020年)上半年直接荒废,连一试都没有过。扣除刑事法,实际准备
司律考试,大约是从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算近全职考生。
而我对自己的能力评估是,背诵能力不佳,但阅读速度和理解力尚可。本篇的目的
是想分享,在短暂的备考时间内,尝试不在各家学说争议间迷航,以法理去写出足以律师上
榜的答案。本文中,大部分都是个人主观观点,因此参考参考就好,还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
的方式。
2020年9月-2021年7月。
除了一周看个三、五堂的函授外,没做什么跟考试有关的事。
2021年8月-2021年12月
忽然惊觉考试要到,所幸考试连续延期两次,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勉强看完所有预计
要看的书,而实质进入强度较高的考试状态大约是5个月。
8、9、10月把没看的正课函授、一试总复习看完,同时看上课讲义、参考书、体系
书等书籍;11、12月看完各科解题书与二试总复习函授。
>作息
睡饱最重要!本人属于无法早起的类型,尝试过几次在早上9点进研究室,当天念书
的状态反而累得要死,过程中频频趴睡。后来习惯约11点左右进研究室,吃完饭后先看一堂
函授(正课or总复习)一点五到两倍速,接着每天读书约5小时,大约22点离开研究室,周休
约一天到两天。
本人习惯一天读多科,并建立在固定的时间读固定科目的习惯,例如13点到15点间
基本上固定都读民诉,这样的生活会有种蛮稳定的感觉。
>心态
在备考期间也看过很多种不同的准备方式,例如一天念12个小时、参加高强度的做
题班等等方式。但我认为这些只是学习法律的手段,最终所要追求的结果是念懂,而非追求
念的很辛苦。
至于何谓念懂?先要破除一个迷思,念懂不是把争点背起来后看到题目关键字就喷
出相应论述,这样分数会很低,因为过程中毫无针对题目事实进行分析和涵摄。每个题目都
有其事实,应该要去思考在该事实底下法律如何适用的问题。
而我认为念懂的重点在于,了解到法律学习和测验的重点在于背后法律逻辑的推演
,从制度目的出发去学习条文。例如民法中不当得利,制度目的是在于调整不当的财货流动
而生;或是刑诉中的传闻法则重点在于人之意思所具有的遗忘或虚伪性与无从对质诘问出发

从基础法理出发,再去思考法条为何这样规定,这样在面对争点时,较能够以法律
思维解题,而非纯粹背诵争点。
而所谓念懂有几种测验方式:一、保持空白心证的处理难度较高(非冷僻,而是较
复杂或是重观念的)的考古题(司律、法研、三等…)。二、向几乎不理解这个概念的同学
解释到他懂。三、以简单的数句摘要特定概念。这三件事有空务必多做,在做的过程中会让
自己又更强了一些。
然而,国考科目相当多,每个人的对每科的感觉又不相同,实在难以要求每科都能
够高度掌握其法律思维,因此在这过程中,必然或有自己的强弱科。面对弱科也不需灰心,
在弱科上则至少需要达到看到关键字写出争点的程度。在现行的400分门槛之下,没有放弃任
何一科的理由。
此外,只要在考试范围中的科目,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请尽量碰。特别不要因为是
弱科或考的机会低就直接放弃(例如债之移转消灭、商法、家事事件法等等)。在国考当下
,只有你会跟不会,没有考出来的机率高低。
最后,稳定的心理状态是能够好好准备考试的条件之一,要试着为寻找疗愈自己的
方式。我在准备考试的期间,还是一周会跟女友约会一次,平常也跟朋友们保持联络,让自
己尽量不要跟世界脱节。
>读书观点
前述一直在强调念懂的重要性,但是我个人一直认为念懂是蛮难以说明得状态,因
此尽量归纳出几个方法。
1. 我在补习班课程较倾向学术气息较重的老师,我自己蛮喜欢那种学术氛围。例如张台大、
荣台大、程乐、张璐、赖川、陈枫等…(以上举例仅限于我有上过课的老师,没有提到并非
指老师不好或不够学术!补习班老师所提供的内容都足以应对国考,只是频率对不对而已。

2. 在打底期间,各科的原理原则要详读!并在读后续的争点时,尝试连接回原理原则思考。
(但还是有某些技术性的条文,还是得背一下…)
3. 勇敢发问,多跟同学讨论争点,也请同学多问自己问题。多看题目,先自行思考一下法律
如何适用才会有合理的结果。
至于要不要背释字、决议、判决,除了我当初准备刑法组背了刑事法的释字决议外
,其他全部都没有背。我觉得在分数上可能多少会有影响,但应该不会影响律师上榜。
>补习的观点
就补习而言,我从大三开始补高点、硕一买读家全修班、硕二买读享的总复习。补
习带给我的感想是,如果想要快速的掌握法科的全貌全修班是个选择之一,不用很辛苦啃教
科书或参考书。当然看完全修班后,才是真正进入这科的开始,务必要再自己读书。
而一、二试总复习的课程,我认为是在考前的高压期间,有个转换心情的学习方式
,透过总复习的课程可以暂时放下书本看看函授,也蛮不错的。但必须强调,不要把总复习
当成考前猜题大会,把总复习当作检验自己重要观念是否熟悉,以及补充新进实务及学说见
解的管道,对考试还是相当有帮助的。
>解题的观点
而在解题的部分,因为我不太善于背诵(例如容许构成要件错误的五说),在作答
上我通常很难把所以学说都详列出来后再评析,因此我在解题上,我只会将争点提出,并点
出各家学说的差异的根本原因后(例如容许构成要件错误的之各家争议,主要在于老师们对
于该错误是事实错误还是法律错误有不同认知),直接用自己所学回答这个问题,从上位原
理原则出发,去推导出该争点的结论。
在正确理解争点和问题背景之下,你的回答通常会刚好与某个老师相同,这样作答
的分数或许不足以上司法官,但律师应该足够了。
倘若真的无法掌握该争点,则至少应充分掌握实务见解,我在备考期间看蛮多判决
,要求自己不懂学说没关系,但至少看懂实务见解。我对实务见解的看法一直是,就算那些
实务见解被学者批评到爆,但写出这判决的也是从事法律工作二、三十年的法官,如果能够
掌握他们的说法至少也能考上律师。
最后另外说明一下一试,准备上我会先抓前一年的考古题,保持干净心证写完一次
,并统计各子科的答对率,判断自己一试的状况。如果分数低于400,则建议多练考古题,辨
明观念;若高于400,则可继续准备二试。
实际上我只有写完近三年的考古题并详细检讨,小科的部分只有考前读国私,其他
主力还是放在二试。我观察近年的一试考法,虽然不可避免有纯粹背诵题,但大多数仍是观
念题,只要观念正确(aka好好念二试)仍能够面对大部分的题目。至于除了国私外的小科,
就是读详解尝试寻找该科的法律逻辑,在考场上用法感找答案。
>各科书单
大概都跟主流差不多,除了补习班正课与总复习讲义以外,剩下的简单列一下。
公法:欧律师两本、程乐十堂课、双周行政法解题书
刑事法:王皇玉老师刑法总则、蔡圣伟老师刑法案例解析方法论、荣律师系列书籍、周易三
本、林钰雄老师全套、黎律师全套、言页刑诉争点地图。
民法:张璐正课讲义、赖川争点地图、张璐债编解题书、林政豪司律二试解题书、许政大身
分法、轻愉身分法解题书、乔律师两本、薏伟两本、薏伟家事事件法正课讲义、苏轼80/20法
则重点整理。
商法:程政大公司证交正课讲义、高宇保险法体系解题书、萧雄商事法老师解题
>结论
这篇心得文分享很少针对各科的准备方式着墨,因为前面已经有太多大神分享了,
本人在备考期间没有什么很特别的方式,通常也都是全修班、参考书、解题书的顺序,就不
再赘言。本篇分享的重点在于念书、准备考试上心态应做的准备,希望能对还在准备考试的
朋友们有所帮助。
司律考试似乎像是法律人的心魔,法律系毕业后都会被埋下这个种子,时时刻刻都
缠着考生的内心。而“考试不是唯一”这句话,无论由什么人口中说出都好像有其讽刺之处
,因此也很难轻易地对这场考试讲出什么放弃或继续坚持的观点。只愿仍在这场考试中的考
生们,能够稳下心来、好好读书、顺利上榜、身心健康!
作者: Unfriendly (肀而缶)   2022-03-08 20:04:00
恭喜
作者: theservant (公仆)   2022-03-08 22:10:00
恭喜
作者: reclaim830 (reclaim830)   2022-03-08 22:45:00
恭喜
作者: tsaipei   2022-03-08 23:11:00
恭喜上榜
作者: geniusnew (小小新手)   2022-03-10 09:22:00
恭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