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9年 财务审计上榜心得

楼主: NTUMuller (他妈是穆勒)   2020-10-23 20:04:33
帮偶的女朋友代PO 他本人害羞内向
109/ 财务审计 的考试心得
一、前言
今年很幸运能考取高考财务审计,国考版对我助益甚多,
也来这边分享一下读书心得。因个性缘故大学时就大致确定要考公职,
毕业前一年开始准备,第一年还未抓到考试重点跟方向落榜,
第二年从9月放榜后才开始准备,边打工边念基础,
最后3个月再专心冲刺,是否适合兼职考生因人而异,短期冲刺对我来说动力较大。
二、面授还是函授
第一年我报面授,第二年选函授。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面授有问题可以抓着老师问到底,且课表皆已订好,
可以直接跟着上课进度排读书时程,但对于有兼职的人,
面授就偏累;函授最大优点是可弹性排读书时间,
对非全职考生是不错的选择,不方便的是问问题相较面授较不及时,
另外面授可能会遇到一起打拼的小伙伴,当时一起讨论的日子真的给我很大支持。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选函授要有强大自制力,
我一开始就是松懈了导致进度落后,后期进度都挤在一起QQ。
三、成绩
好看版表格
https://imgur.com/3lFs5sq
科目 申论 测验 合计
国文 43 16 59
内控 76 - 76
法英 - 48 48
审计应用法规 74 - 74
财报分析 46 - 46
管会 65 - 65
审计学 39 36 75
政会 23 46 69
总成绩:64.7 录取标准:56.6
四、考程安排
如前述,我从9月备考到隔年4月是边打工边念基础,
5月开始冲刺(因疫情关系今年7月第三周才考)。
基础期先专注在专业科目上(共同科目原本打算3.4月再念,后来来不及索性放弃),
先开始上的科目可以跟着函授寄发进度念,
部分科目如财报分析、采购法等较晚才开始上,
我是拿去年笔记先复习。考科准备是以考古题为重点,
打基础时先扫过考古题,上正课会较留意考试重点,
冲刺时前两个月复习平时笔记和狂做考古题,
导正观念并补足遗漏的重点,把还不熟、容易错、
容易忘的标注或另作成笔记。最后两周重点放在复习精简后的笔记,
算科则尽量每天练维持手感,三天作为全部科目的循环,
会尽量依实际考程顺序来复习考科。
五、各科准备
考科中的背科属审计、审计应用法规、政会和较灵活的内控,
算科是财报、成管会和需要一点背诵的政会。
对于我较陌生的科目是内控和财报分析,其他的大学有修过,
不过审计忘差不多,去年才再跟着罗智成老师准备,
一开始不是很习惯老师的上课方式,不过后来觉得这是针对考试很有效率的方式。
虽之前学过审计应用法规,但并不完全理解导致法条背得零碎,
李建老师用轻松的方式让我太不费力了解法条的背后的全貌和法条间的关联,
彩色法条更是在期望值下很好的工具书。
王上达老师的采购法用活泼且不断强调的方式也让我有很深的记忆点。
政会我有上过陈友心老师面授和罗威老师函授,
个人喜欢陈老师有逻辑的笔记和讲解,也喜欢罗老师的教学步调,
适合搭配陈老师的笔记复习。
内控是跟着罗智成老师的考古题讲解学习,老师头脑很灵活,
有时要按暂停理解一下,这科从考古题下手很有用。
另外算科部分必须海量练习,财报分析直接拿去年笔记复习就开始再算一次考古题,
成管会是上完课拿练习本再写一次题目,因财审有时会有一点申论,
我也把简要重点整理在练习本前,
最后冲刺时边写考古题边找讲义后面类似习题来练。
在此感谢去年和今年帮我解惑的罗智成老师、王上达老师、陈友心老师、罗威老师、
徐锦华老师。
六、鼓励的话
国考路上难免寂寞(所以能有小伙伴一起努力非常幸运),
尤其最后闭关冲刺到考完那一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维持稳定的心态,
好几次念不下去时都是自我激励和一点不服输帮我撑过。
考试时无论面对什么题目都要稳定心情,情绪一崩就都归零了,
我的心态是会写的把握住,不熟的尽量写,分数用加的概念而非从满分扣,
比较不会慌。也祝福大家都能顺心顺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