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6普考一般行政上榜心得

楼主: dogibagi (流年...)   2017-09-24 23:35:05
零、写在文前:
  年初地特放榜后,受到强烈打击,在板上发了篇文章(详见 #1OkLGXPc),得到诸多
板友的回应,让我在很快的时间内重新拾回信心,并且有了再次进发的动力。无论是积极
正向的鼓励、或是直指我尚有缺失的回复,都让我受用良多。因此有幸在今年普考上榜,
便厚著脸皮来分享我的心得,期盼我的经验也能成为他人日后努力的动力。
一、前言:
  我准备了近四年才考上国家考试,和其他上榜者相比,在考取的时间上算是比较久的
。不过也因为这样,让我对准备国考有了些不同的感受。经历过多次考试失败后,更是体
认到,无法上榜的原因,从来都不是外在因素造成,而是“个人内在心境”的影响更大。
当能够坚定目标,不受他人一言而灰心失志,且能“明白自己的缺点”,并“设法改正”
之,那么离上榜也就不远了。
二、考取成绩及自我简评:
  106年普通考试 一般行政
国文:67(作38/公13/测16)
法学英文:68
行政法:96
行政学:82
政治学:64(申10/12/测42)
公共管理:72(申12/18/测42)
  在考完的当下,走出考场后不久,我就感觉其中三题选择题应该是选错了,后来核对
考选部给的答案后更是发现另有三题粗心看错题目,总计12分的失分,让我觉得这次应该
又是榜上无名。尤其考试时状况不是非常好,有几科都稍微失常,更是让我兴起一股“是
否该去找工作了”的念头。事实上,到现在我依然对自己上榜这件事感到不可思议,大概
只能归因于机缘到了,所以才考上了吧!
三、各科准备方式:
 (一)国文:
  1.作文:
  以往一直觉得作文是不需要花功夫准备的,直到105年地方特考四等遭逢惨痛教训,
当时各科成绩都达到我订下的标准,但作文+公文竟然只拿到24分,感觉受到了会心一击
……
  在此之前,我就知道自己不太会写论说文,但在考差了之后,我发现我连抒情文都写
不好……如此只好往叙事文发展了!于是我在每日看新闻时试着自行对新闻内容作简单的
评论;各新闻台的专题报导也能提供不少帮助,盖因其针对社会问题做深入探讨,且引述
内容系真实世界的情事。上述二者皆可以作为写作之素材,亦可引用到政治学、公共管理
申论题中作为写在理论之后补述的例子。至于政论节目不看也罢,个人觉得那只是政党色
彩下洗脑的工具而已。
  这次作文我就引述了曾经看过的某专题报导,描述台湾一制作徽章的公司,从创业到
遭遇危机到克服困难的经历,及老板受访时的言谈为例,以此与题目相连结。除了增加篇
幅外(叙述故事为例大概就可以写两页了),也能为文章增色些,虽然可能无法拿到很高
分,但至少例子无太大偏误的话,基本分是可以掌握住的。
  2.公文:
  考试之前一定要自己找题目试写一遍,写作时边写边参考补习班的公文拟答亦可,但
不能照抄,而是用自己的话把答案写一遍,通常在实际写作时就会发现自己哪个区块特别
不熟稔,正式考试前直接拿自己写过的拟答做考前复习。即使国文程度并不是特别出彩,
如此做也能保持住一定的成绩。
  3.测验:
  没有什么太大的建议,不过平常就会阅读(与考试无关的)长篇小说,不知是否和这
有关系,国文测验题都能拿到16~18分的成绩,料想主要还是多阅读文字吧!如此在答题
时会比较容易进入题目的情境中。
 (二)法学英文:
  1.宪法:
  呈现放生状态,上过两轮补习班的宪法课,架构讲解非常清晰明确,有上课、练习题
目那几次考试答对率的确较高。但后来主要心力都放在专业科目,便没有在宪法上多费工
夫了。
  2.法绪:
  每轮都会上陈杰老师的法绪,基本上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做好预习、复习工作,考试
前多练习题目就能保持一定的答对率。
  3.英文:
  呈现放生状态,目标成绩只要求维持在 50%答对率,所以可能无法提供太有效的建议
。个人在考试之前会找几分历届考题练习一下,为的不是增加实力,而是在正式考试前找
回对阅读英文的熟悉感,避免看到长篇英文阅读题目时花费太多时间解题,反而耽误了检
查答案的时间。
 (三)行政法:
  基本上陈杰老师抄的每一则笔记,我都会誊写在课本上,读书时比较好参照;如果是
比较长篇的笔记,也会节选内容誊写,附注笔记页数。如此会比直接看笔记有系统些,抄
写的过程中也可以增加对行政法内容的熟悉度。
  整理法条的部分则是参考陈薇老师的建议,把法条逐条阅读过,并摘记重要内容自行
做笔记,相关法条连结亦可划线标示。刚开始考行政法时常常因为法条背不够熟而错失分
数,自己整理过一遍后倒是比较不会忘记,之后也比较少错纯粹考法条的题型了。
  考前要大量练习考古题,这次考试前我把过去十年的行政法测验题考古题都做过一遍
,且一定要确实做好“订正”的工作,有不会的地方可以拿去问老师,如果来不及问,补
习班课程考前停课了,也可以上阿摩网寻找网友提供的答案。
 (四)行政学:
  依据苏老师上课内容,平常就要整理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笔记。考试前以复习笔记为主
,另外还要大量做考古题,行政学这科我同样做了过去十年的测验题考古题,不过似乎今
年这份考题比较偏,加上复习不充足,所以分数上没有把握好。
 (五)政治学:
  政治学我只读郝强老师的课本,而且也觉得只读一本便已足够。每轮郝强老师的课都
会上,为的是交“拟答”,基本上申论题一定要多练习写拟答,写了政治学的拟答,同样
的解题架构也可以引用在公共管理的申论题上。政治学同样也要整理一份自己的笔记,会
比纯然把课本内容唸过一遍要有用。
 (六)公共管理:
  上过两轮王立明老师的课程,同样自行整理出一份自己的笔记,熟做考古题后基本上
测验题的分数就能把握住了。除此之外我另外找了孙本初、林淑馨两位老师的公共管理著
作来阅读,将其著作内容补充进自己的笔记里头,融会贯通后在写申论题时会比较有方向

四、准备考试时应具备之良好心态:
 (一)了解自己的缺点,并设法改正:
  以自身为例,因为我的个性比较散漫,具体人物样板可以参考胡适先生笔下的“差不
多先生”。这种个性反映在准备国考时,最大的特征就是每次考试都“差一点”就上……
两年前我离考取的总分就只差10分,去年离考取的总分亦只差 5分,幸好今年考上了,不
然我超担心之后的差分会形成一条无限趋近于零却又永远不会等于零的渐近线……
  承上,所以我在设定标准成绩时会尽量把目标订高一点,且要随着自己每次考试成绩
进步而慢慢提高目标分数,如此比较不会因为当次成绩有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在下次考试
就松懈掉了。
  另外,为了避免唸书时又分心去做其他事,所以会严格规定自己每天待在图书馆的时
间(9:00~18:00)就全心全意唸书,不滑手机、不看小说。但是晚上回家后就全心全意
看小说、做杂事,绝对不会唸书。
  基本上每个人一定都知道自己在读书时的缺点为何,准备国家考试其实亦是一场“和
自己的战斗”,如能面对自己的弱点,并确实改正,读书效率自然能提升上来。如果无法
改正自己的唸书习惯,那么便是在和别人斗争前就先输给自己,更甭提与别人竞争那少量
的录取名额。
 (二)不要受外在因素所囿:
  准备国家考试的头几年可能还不会有太大感觉,但当考了两年、三年而不中,就会开
始感受家里排山倒海而来的压力……此时要自己反思目前离考取还有多远?继续下去大概
要多久才会考上?是否值得继续走国考这条路?并回想当年自己决定准备国家考试的“初
衷”。
  当各种反思、各种自问都得到确定的答案,还是要继续准备国家考试,那么就不能受
到外在因素所囿了。
  事实上,在考前两个月左右家人也曾频频要我干脆不要考了,直接去找工作算了,毕
竟这几年下来如果有在继续工作的话存下来的钱也会有上百万。但因为过去几次的成绩,
我知道自己并非考不上,而是个性所致才拖磨了好几年,所以即使家人略有微词,表面上
应和他们的话后,我依然还是专心准备考试,甚至可以说,到后来更把家人们的话当作刺
激自己努力唸书的动力。
  毕竟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如果明确知悉自己做得到,那么就坚持下去,不要受
他人影响。转换心态,把别人的反面言论,试着用正向去思考、解读。
 (三)随时补充自己的“动力”:
  头几年准备时冲劲十足,但随着准备考试的时间拉长,最初的干劲会慢慢变小,甚至
到后来就消失了。因此随时补充自己的动力是打长久战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是短期
内就可以考上的同学,完全可以略过此段!)
  对我来说,最容易补充“动力”的地方是苏老师的行政学课程,有的时候老师分析的
时事、公务体系的生态配合课程内容的教学,都会让我有种特别想要认真唸书的感觉。
  譬如苏老师就曾经说过B型的人在公务机关比较少见云云,当下我就在想,那我一定
要考上,然后再跟老师说我是B型的!又如老师当年在蔡政府上台时提到之后可能会有退
休金改革,说是这几年退休的人会增加,要好好把握这几年的释出的名额,也让人特别有
唸书的动力。
 (四)坚持“写拟答”,就像在交作业:
  一开始练习拟答的时候写得很不好,常常文不对题,答题架构也不太会设计。所以第
一年时只交过两、三篇拟答给郝强老师批改。
  但随着听过几轮政治学课程后,发现自己似乎每一轮都比前一轮学习状况掌握得更多
些,所以慢慢有了写拟答的信心。写拟答时要先分析题目,把答题架构写在小纸条上,然
后找到课本上相关内容阅读,熟读后只看小纸条上的内容,开始用自己的话把刚刚看过的
内容写作出来。
  现在的状态是每堂课都会交一篇拟答给老师批改,就当作在写作业一样。前段时间的
目标放在能正确答题,目前则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完一题拟答。在写拟答的过程中其实也
是检验学习状况的时候,可以更明确地知道自己哪个部分还唸得不够熟稔。
 (五)面对现实,每次考试完都要检讨自己的缺失:
  考完试后除了订正考卷外,还要分析该次落榜失分在哪一科,而在下次考试前又要把
重心在哪一科上多放一些,并且研究是否要改变读书方式。在分析完毕后重新设定各科目
标分数,本次考试已达标的科目标准设更高,而未达标的科目则维持原标准,以做为之后
读书时努力的方向。
 (六)设定一份专属于自己的“读书计画”:
  以自身为例,分成“平时读书计画”和“考前读书计画”两种。平时读书计画以一周
五日论,周一到周五分别设定一科要读的科目,可与补习班的课表做结合,依序为法绪、
公共管理、行政学、政治学、行政法,礼拜六白天会去补习班上课,礼拜天则休息一日。
  考前读书计画则无分礼拜几,以两天为一个单位,第一天读的科目就是普考第一天要
考的科目,分成 9:00~12:00、12:00~15:00、15:00~18:00三个时间段,一个时间段读
一科,第二天亦同。这种分段、分科目读书的方式比较不会疲惫,因为每个时间段末,换
科目唸书时会有“重新开始”的感觉,比较能维持住专注度。每一段时间段中间顶多去倒
水,稍微走动一下,并没有吃午餐的时间,维持在略微饥饿的状态下对我个人来说思虑会
比较清晰,吃太饱的话脑袋很容易跟着想要休息。
  以上是我个人的读书计画,平常最好就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读书计画,按表操课,
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都计画好,比较不会手忙脚乱。
五、结论:
  准备国家考试并没有一套最佳方法,而是要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此之前“了解
自己”最为重要,因此上述各段仅供参考,还是用搭配自己的个性来读书比较能愉快学习

  勤做考古题绝对是必要的!考古题做多了后除了可以很快反应出答案外(当然也要小
心不要反应太快而粗心写错答案),正式考试时也会对题目产生某种感应,如觉得某选项
看起来就很可疑云云。
  不管怎样,要记得准备国家考试,通过考试后得到的是一份“工作”,如果真的屡试
不中,得失心也不要太重。诚如去年地特国文某题选项引述苏轼《定风波》云:“也无风
雨也无晴”,调整心态,豁达看待事物,纵然在他人眼中绕了远路,只要自己知道此行并
非完全无所得,便也足够。我想,这在未来的公职生涯应该也可以适用,共勉之。
作者: venjcy (venjcy)   2017-09-24 23:38:00
推退 恭喜!!是 推推 笔误 恭喜你唷!
作者: missddd (someone)   2017-09-24 23:46:00
推 恭喜录取
作者: a389202 (a389202)   2017-09-24 23:46:00
推 恭喜上榜!!!
作者: tina033900 (一起学英文)   2017-09-24 23:48:00
了不起
作者: B6star (Bstar)   2017-09-24 23:53:00
恭喜 考了3年多有同感...
作者: nforce0624 (没有烙)   2017-09-24 23:54:00
恭喜楼主,一切值得了.
作者: mimidase1   2017-09-25 00:02:00
恭喜上榜!推毅力跟自我检讨
作者: zero1000 (\⊙▽⊙/嗨咖)   2017-09-25 07:42:00
心态不错,工作后继续加油考高考啊
作者: dolor1121   2017-09-25 07:54:00
恭喜你 加油
作者: wky2071   2017-09-25 08:48:00
推 恭喜
作者: celys   2017-09-25 09:27:00
恭喜
作者: s8751611 (ae)   2017-09-25 09:45:00
恭喜你,还好你坚持下去了,最后也有好的结果,也谢谢你的心得给长期考生的我有所鼓舞啊
作者: star1023 (唯一的唯一)   2017-09-25 09:52:00
恭喜
作者: yeatsfang215 (努力向前)   2017-09-25 10:38:00
恭喜
作者: ltflame (难民C)   2017-09-25 10:42:00
同补习班推 每次上完苏老师的课真的莫名会有动力念书XD
作者: yang0623 (commencement)   2017-09-26 08:21:00
推!受益良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