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在教科书跟参考书看到两段提到"外行人平行评价"的内容:
A.构成要件故意除了认知构成犯罪之事实外,还须认知该事实所普遍存在的社会意义(所蕴含的规范评价),且仅须达到一般人所能理解的程度即可,学理上称外行人平行评价。
B.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之正面包摄错误,行为人错误地将其所涉及的构成要件做有利于己的解释,而误认为其行为不再为特定之构成要件所包括。依照法律外行人平行评价来看,行为人对系争概念的理解,是否符合一般非法律之外行人的通常理解:若是,则该包摄错误影响故意;反之,行为人自以为是的独特见解并无影响。(另一说为比照禁止错误来处理)
想请问一下,这两处的"外行人平行评价"好像不同吧?
A的意思是说行为人纵使认知构成犯罪之事实,倘若未理解该事实所普遍存在的社会意义(即一般人所能理解之程度),将形成构成要件错误而阻却故意。
B的意思则是认为行为人的正面包摄错误,若与一般非法律之外行人的理解一样,则影响故意的成立。
A为构成要件错误(事实面),B为法律面的包摄错误(对法律的解释错误)。我这样的理解对吗XD
但为什么都是以"外行人平行评价"来处理,不太明白,还是说这两段是在指同一件事?
手机排版有点乱请多包涵,谢谢。
作者:
winu (受监护宣告ing)
2016-10-14 23:20:00大概懂87%
外行人平行评价 是什么东西啊 小鲁从没听过这个东西
作者: ediison (ed) 2016-10-15 00:45:00
你考什么国考,用语好奇怪,
作者:
Zyth (艾嫚.娜塔莎)
2016-10-15 01:02:00李允呈上课有稍微提到边边
作者:
sorcha (Themis )
2016-10-15 01:15:00A是讨论构成要件该当,B是讨论违法性,A只是在评价有无主观故意而已吧。
外行人平行评价说是取自林钰雄教授新刑法总则的用语,可能有其他相同概念但名称不同的用语,可能我表达的不是很清楚Orz 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在(a)构成要件故意的事实认知和(b)正面包摄错错误会用同一个''外行人平行评价''来处理?而且对象都是规范性构成要件,两者有点像又不太像XD
作者:
sorcha (Themis )
2016-10-15 06:01:00依照文义,A与B是不同的,A是指行为人自己,B则是指其他人,前者主观T,后者是客观T,至于所谓外行人的平行评价,只是在描述对A或B认识的程度而已,想成是一般人的法律概念会比较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