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fk (明日晴れるかな)
2016-09-27 00:00:40一、背景
我在工作几年后,确定自己想要的是稳定的生活,几经思考后,于今年一月决定投入
国考的行列,考量到年过三十,不能脱离职场太久,便以今年的高考及地特三等为目标,
自一月中开始准备,前后唸书时间约五个月。
我是商科研究所毕业,没补习,兼职准备,专业科目中,经济学和行政学有基础,其
他科目是一片空白。有幸在这次高考增额录取,感到幸运和衷心的感谢。原本觉得增额录
取不好意思上来分享,但放榜前已向文昌帝君许愿,且准备的过程中,受益于本版许多,
便将自己心得放上来,希望给不补习、短期冲刺的板友作为参考。
二、读书计画
我每周唸书五天,周六休息,周日兼职工作,由于我习惯晚睡晚起,通常是下午一点
唸到晚上十点左右。受限于体力衰退得严重,唸书时我要求效率而非时数,前期每天唸书
约六到八小时,考前两个月每天唸书不超过十小时。拟定读书计画时,我分成三个阶段来
规划,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及疑难问题,如下所述:
(1)打底期:一月中到三月中
这个阶段我的目标是了解每个科目的内容、建立观念架构,为下一阶段打好基础。
作法是排定进度,除了财政学外,把专业科目地毯式唸过一遍,我一天唸两个科目,
一大科配一小科,选择和申论混搭者,我称为大科,全申论出题者,我称为小科。
此阶段我不要求全盘记忆,而是背诵大小标题,若时间许可,我会用心智图画出思考
架构,遇到不懂的内容务必看懂,真的不行时,就上网查资料,或者到图书馆翻相关
的书,我测验自己是否看懂的方法是举例,如果能针对观念举出对应的例子,就是懂
了。以下是我在这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和想法:
1.补习与否
补习与否是我初期的一大烦恼。我决定不补习班理由有二,如下所述:
1)时间成本
函授的时数多半落在三百五十到四百小时上下,以一天看两堂课六小时来计算,
要花约三个月时间,若加上课后整理笔记和复习的时间,第一遍学习就要花掉四
个多月,相当不利于短期冲刺。
2)适用题型
补习能帮助考生吸收整理好的知识脉络,这样的作法适合有固定答案的选择题和
计算题,以申论题来看,如果没有将老师给的脉络转换成自己的语言,直接以补
习班制式答案来应考,很难拿到高分,与其之后多花时间来内化,不如自己唸。
2.补习班用书 V.S 教科书
在没补习的情况下,建议非本科系的版友以教科书打底,再辅以补习班用书会比较
好吸收,比较不建议直接以补习班用书来自修。
此建议的理由有二,第一,补习班用书为了满足所有考生的需求,必须塞满内容,
初学者在学习时,较难以厘清重点所在,反而浪费时间;第二,部分的补习班用书
在观念的叙述上偏弱,只有片面的知识,而无完整的脉络,以申论题来说,无脉络
即无分数,以圣经本教科书入门,了解完整脉络会更踏实。
这两点问题,很明显是有无补习的差别,有补习者,补习班老师在自然会协助其铺
陈和学习,而我个人,则是在发现此情形后,追加了教科书来补足。
(2)内化期:四、五月
这个阶段我的目标是将习得的知识以自己的说法跟逻辑来内化。作法是用题目来实战
,分为选择题和申论题两部分:
1.选择题
国考中唯一能决定自己拿多少分的是选择题,一般来说,上榜生多半能拿到八成、
甚至九成以上的选择题分数。这个阶段,我练习题本中的每个题目,要求自己练习
时答对率要在八成以上,并记录答题的成绩,第一次写时,答错的题目我用萤光笔
纪录。写选择题时,我习惯用关键字记忆法,好处有二,如下所述:
1)节省记忆、提高解题率
国考的范围太大,很难完整记忆每个观念,以关键字来记忆可节省不少时间,以
行政学为例,讲到非正式组织,就可想到它的关键字为巴纳德、非层级节制、私
人关系、有助沟通等等。再者,关键字顾名思义,即是题干里解题提示,以关键
字记忆,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及答对的机率。
2)申论题的应用
此外,写申论题时,若能依照题意把关键字放在标题或内容中,可吸引阅卷老师
的目光,以达到提高分数的效果。
2.申论题
申论题的部分,我以近八年高考及地特三等的考古题为范围,建立自己的笔记,并
试着观察高考的考题落点。正式开始前,我先花三天的时间试写,目的是测验自己
的写字速度、每题的字数、版面安排和每天能完成的题数。
由于国考要在一百二十分钟内完成四个申论题,扣掉一题五分钟的思考的时间,每
题能书写的时间约为二十五分钟。试写时,我先花十分钟阅读解题书及教科书内容
,思考解题脉络后,限时二十五分钟写完一题,再回头检视自己完成的字数、答案
版面。我在力求字迹工整的情况下,每题能写的字数约在五百字上下,答案版面正
如这篇心得文的排版,在模拟试卷上的篇幅约为一面半,每天唸书时能完成八题的
笔记。
实际在考场上,我以此原则来作答,会写的题目写一面半,不确定或不会的题目写
一面,四题的篇幅在五面半上下。答题时不灌水,我的思考逻辑是,刻意灌水除了
破坏答案的流畅度,也可能让阅卷老师感到不耐而得到较低的分数。担心篇幅不足
的版友们,可尝试在每个观念后举例说明,不仅可补字数的不足,亦能提升答案的
可看性。
建立个人笔记的作法优点有三,第一,解题书字数过多,以笔记去芜存菁后,才符
合考试需求;第二,自己消化过所得的答案,跟补习班制式答案有明显区别;第三
,多次的练习有助于提升答题速度及排版美观性。
然而,其缺点有二,第一,此方法非常耗费时间、精力和脑力,时间不足时请慎用
;第二,以笔记来复习,容易忽略笔记以外的重要观念,我在今年高考的行政学及
社会学就遇到这个问题,导致这两个科目得分明显偏低。为了避免此问题,建议笔
记的范围要随着准备时间的拉长而逐渐扩大,若是短期冲刺的版友,则建议参考其
他国考近三年内的考题,例如:身障特考、关务特考等等,理由无他,国考的命题
者有时会参考其他国考的近年考题来出题。
(3)冲刺期:六月中到考试
这个阶段我的目标是尽可能提高熟练度。作法如下:
1.选择题
最后一个月,我把题本中的高普考、地特考题及第一遍练习时写错的题目再写一遍
,写完后,针对考古题的落点复习,答对率低于八成的章节会再翻书看过一遍,第
二次作答时,答错的题目我会用红笔作纪录。
2.申论题
申论题的部分,则是熟背笔记的内容,为了加深印象,早上我会花一小时再次背诵
前一天的内容,晚上的一小时则拿来复习当天学习进度。此外,在这个阶段中,我
会整理考前三个月到半年的重大时事,推测可能的考题、练习台大、政大、台北大
学研究所的入学考题,法律科目则补足最新的修法内容。
四、各科及用书
(1)行政学 59分 (申11 / 6分,测42分)
用书:宋文的行政学
选择:陈真的行政学百分百
申论:宋文的行政学写作要领、标竿学习
行政学的架构过于庞大,其申论题落点却几乎年年不同,很难掌握,不利于短期冲刺
者准备,就像这次高考的题目,在笔记准备落空的情形下,拿了所有科目中最低的分
数,所幸,我的选择题有拿到八成以上的分数,再次凸显选择题得分的重要性。
(2)行政法 67分 (申3 / 20分,测44分)
选择:林清的行政法测验题型百分百
申论:周凌、周董的这是一本高考行政法解题书
我无法科基础,刚练习申论题时常觉得不得其门而入,后来心想,既然是法科,没完
整看过法条内容岂不荒谬?于是,我一条条看完行政法法规后,背诵重点条文,辅以
解题书,才有吸收理解的感觉。
行政法的考题的落点,常与近三年内的关务特考考题有关,版友在应考前可参酌。另
外,法科常以修法内容或时事入题,我考前有特别背诵大法官释字、几则重要的最高
法院庭长长官联席会议议题结论作为准备。
(3)经济学和财政学 51分 (申21 / 0分,测30分)
用书:杨云明的个经、谢登隆的总体经济学
周群伦的财政学
题本:徐乔的经济学关键焦点题库Q&A
经济学用书是我研究所入学考使用的经典好书,但老实说,其内容已超过高考的难度
,我在此花费太多时间,以至于财政学没唸到多少,是考试策略的错误。
经济学是我唯一建议各位版友可考虑补习的科目,理由是考试难度提高,不容易入门
也不易掌握重点。没基础的版友若要自修,应亲手画图练习每一个重要的观念,搭配
生活化的例子来理解,切忌死背。
近年经济学申论题难度明显提升,以今年来说,看到考题时我有些惊讶,比较像商管
研究所的入学考题,所幸分数不错,总算不辜负我所花的心力。
至于财政学,考前我只唸了此书的前四章,是故申论题挂零,选择题只拿十分是意料
中事。建议各位版友遇到两科目合一的考科,应平均分配读书时间,毕竟即使经济学
唸再多还是五十分,无法弥补财政学失去的分数。
(4)社会学 44分 (申9 / 11 / 13 / 11分)
用书:王振寰的社会学与台湾社会
题本:陈远的社会学破解
社会学这两年命题的章节有所转变,今年的命题观念和过往明显有所不同,我在笔记
没准备到的情况下,是兵败如山倒,虽是尽力写了,但成绩仍不理想。
(5)心理学 64分 (申18 / 18 / 15 / 13分)
用书:张春兴的现代心理学
题本:陈克强的心理学历届试题详解第二版
心理学是我准备得最累的科目,我先买了乔伊的心理学,自修后发现其内容略嫌杂乱
,二月初,我在网络上买了程薇103年的课本,却发现她的书适合有基础的学生修习。
我想这两位老师的讲义,要搭配其函授课程,才能发挥其效益,不建议非本科系的版
友自修使用。
心理学这一科近年来重点章节比较固定,但出题难度提升,常出现学派间或观念间的
比较题,甚至考其理论的脉络,或有天外飞来一笔的考题,版友在学习时一定要确实
理解其背景,多以生活化的例子来分析思考,才能拿到分数。
(6)公务员法 61分 (申13 / 14 / 20 / 14分)
用书:自行下载公务员法法规
题本:郭如意的恐怖猜题、甘兴霸的这是一本公务员法解题书
近八年来,公务员法的命题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减少填鸭式的背诵记忆,取而代之的
是实务题解,建议版友在准备时,不要死背法条,要多看相关案例,我在考前有参考
大法官释字、熟记几则重要的保训会函释及最新的修法内容。
五、尾声
国考不是背书比赛,除了有周延的读书计画外,还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坚持到
底,发挥实力。学着处理随之而生的情绪,是国考的隐藏课题。唸书初期,我准备了一本
笔记本,纪录我的读书进度,考前一天,我打开这本笔记本,从第一页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看着自己一路上走过的足迹,顿时觉得放松不少,是我给各位版友的最后一个建议。
国考是不知道终点何处的孤独旅程,唯有志者得之,祝福各位版友都能坚持所愿,顺
利金榜题名!